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宗璞代女作家。从内容看,这是一篇______的散文。题目中的“瀑布”具有两个含义:_________________

 

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       _____         _____

遗hàn______       枯huái_____       繁mì____

 

题目自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种家禽,例如:鹅、鸭、鸽子等等,写出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喜欢它们的原因。文体不限,字数500字左右。

 

太平洋保险公司打出了一条精彩的广告语:“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请你说说这句广告语好在何处?

 

课外阅读

①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属质足纲寡毛目。

②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烂结构,增强了土壤中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和钾盐,可改变酸性或碱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因此,自古以来,蚯蚓就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

③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也大得惊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蚯蚓养殖工厂,养殖了5亿条蚯蚓,每天吃掉垃圾200吨,并获得了大量的优质肥料。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浆残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便卖给附近的蔬菜农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所以,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

④蚯蚓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因而成为现代化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饵料。近年来,人们把蚯蚓烹调成营养丰富的佳肴。将来蚯蚓有可能成为人类摄食的主要动物蛋白。

⑤由此看来,蚯蚓确实是人类的挚友。由于蚯蚓神通广大,又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易管理等特点,很适合规模养殖利用,让它为人类造福。

1.第②段加点的“其”指代什么?

2.请指出画横线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

3.第④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4.第⑤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课内阅读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②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1.画线句①的含义是什么?

2.大雁的飞行路线是曲线还是直线?定期迁徙的大雁在黑夜将飞行_________英里。

3.由第三、第四段可以知道,什么季节允许猎杀大雁?什么季节不允许?在这些季节大雁怎么活动?

4.画线句②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补写两句结构相似、内容连贯的语句。

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细微之处见真情。一个关爱的眼神可以使濒临绝境的人获得新生的勇气一个真诚的微笑可以使身处寒冬的人感受到明媚的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 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 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D. 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          

                 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             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A. 也可以再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也可以再回去睡觉;

B. 也可以再回去睡觉;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C. 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也可以再回去睡觉;

D. 也可以再回去睡觉;也可以再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一位自尊心极强的同学做错了某件事,建议他去道歉,可以这样说(   )

A. 这件事你错了,该找人赔礼道歉去!

B. 这事咱们也有不对,最好还是去向人家说清楚。

C. 这事你难道没做错吗?赶快去认错!

D. 这事你是确确实实做错了,还不去认错?

 

下列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它们现在所吃的玉米粒在整个冬天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所以才未被那些在雪中搜寻玉米的乌鸦、棉尾兔、田鼠以及环颈雉所发现。

B. 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C. 自更新世以来,每年三月,从中国海到西伯利亚、从幼发拉底河到伏尔加河、从尼罗河到摩尔曼斯克、从林肯郡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大雁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

D. 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将下列句子正确排序(                 

①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②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

③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④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⑤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融化        暄嚷    B. 邀请        凋零

C. 想像        枯燥    D. 鸭蹼        窥探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ǎi)                            默(jiān)

B. 线(qū)                            猎(shǒu)

C. (pú)                            泽(zhǎo)

D. 鸡(zhì)                        (lí)

 

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不期而遇。人群里,我们有与亲人朋友的偶然相遇;书店里,我们有与渴慕已久的书籍相遇;影视作品中,我们有与伟人英雄的相遇;旅游中,我们有与美丽风景的相遇。。。。。。

请以“最美丽的相遇”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地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

(3)不得抄袭。

(4)文章不得少于600字

 

《社戏》节选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第二段中加粗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2.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两项?请将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A. 第一段第3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B. 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 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

D. 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3.从第一、二、三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第一段“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活泼   轻松) 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急切   焦虑)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我的心也沉静,……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惘然   陶醉)_______________

4.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哪一项?请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

A.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情景。    B.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

C.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D.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5.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以“踊跃”写山有何效果?“我却还以为船慢”突出了我的什么心情?)

(3)飞一般的径向赵庄前进去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家乡的渔鼓

①我出生在微山湖畔的一个小村庄,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除了几本翻得破破烂烂的小人书,能滋养我干涸而荒芜心灵的就是乡村渔鼓了。相传渔鼓始自唐代道教的一种劝善方式,后来演变成历史小说、神话典故的传播载体传入民间。渔鼓这种器乐是用三尺左右的圆竹筒,外敷油漆,一端用猪或羊的护心皮或鱼皮绷蒙做成的。演奏时左臂斜抱鼓,用右手中指和食指叩击,发出“嗡铿”之声。左手持简板,鼓与板相互交叉或同时击敲,以配合说唱。简板的尺寸、质地各有不同,一般以竹木制作,长者约五十厘米,短者约二十五厘米。一面渔鼓、一副简板,再加上伶牙俐齿,乡村的渔鼓艺人行走天下,云游四方。

②童年的印象里,到村子里唱渔鼓的艺人很多,隔三差五地来一个,大都以乞讨为生,现在想来,或许是受“蓝采和持简板唱踏歌行乞于市”的影响,渔鼓仿佛是为募捐化缘量身定做的工具。多年后,脑海中时常浮现出这样的情境:每当大门口有“渔鼓拍到主人家,六畜兴旺人丁发”之类的渔鼓词唱起来,母亲总会接过艺人的大搪瓷缸到自家的泥缸里舀上半碗粮食端到门口,唱渔鼓的人便会将随身背着的布袋打开,将粮食倒进去。有时遇上家人正在吃饭,唱渔鼓的人便会递上一个大碗,让母亲给他盛上一碗热饭,夹一些菜卷在煎饼里。接过饭菜,唱渔鼓的人收起渔鼓和简板,蹲在门口的大槐树下香甜地吃起来。吃完,有时还会唱上一段《十三款》或《张果老逃婚》以示感谢,俚语民谣,声情并茂,唱完拱手而别,再前往下一家。

③三十年前,微山湖区运河两岸的渔民逢年过节、生辰喜庆、婚丧嫁娶,渔鼓助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红白喜事,乡下人讲究个排场,图个热闹,请来一班渔鼓艺人,常常是唱到大天亮,一个人唱累了下去休息,另一个人接着上场,轮番登台演唱,吸引四面八方的村民都来看热闹。尤其是我们这些上小学的孩子,每每周围十里八村有唱渔鼓的,总是追着看热闹,不顾饥寒,乐而忘返。那时,演唱渔鼓的舞台也不尽相同,逢年过节大的喜庆活动,往往在村中学校的操场上搭个舞台,那是一种正规的场所,听渔鼓的人来自四邻八乡,场面比较隆重。其他情况下大多因地制宜。

④人们多称渔鼓艺人为“先生”,因他们要穿长袍马褂。演出之前,“先生”敲响渔鼓,听众来得差不多了,然后开书。说唱时,坐唱为主,兼有站立和走动。说、唱结合,讲究赶板、夺词,叙述故事时则强调情、气、神的表现。唱渔鼓的师傅不仅会演唱,而且会说故事、会表演,技艺高超的还精通口技。说唱时,可根据不同情节或情绪的变化,产生快慢不同的节奏。鼓与板相配合,板以重拍为主,通常以五鼓三板进行伴奏。印象中的唱渔鼓类似于说书,但不同的是要以渔鼓来伴奏。渔鼓的故事丰富多彩,有缠绵缱绻的男女恋情,有闻所未闻的历史掌故,有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怪传说,但更多的还是风云际会的英雄传奇,像《三国》《水浒》《西游》《杨家将》《岳飞传》之类,内容绝对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⑤我已离开家乡多年,很长时间没有听到渔鼓的声音了,现在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远的山村,都很难觅到说唱渔鼓的艺人了,然而,我对那如泣如诉、如诗如歌的乡村渔鼓,却有着独特的感情。我爱声声渔鼓,它像家乡的大运河一样在我心中长流不断,充满了浓浓的乡情风韵,犹如穿越岁月时空的天籁之音,在我耳畔久久回响。“咚咚咚——”暮霭中,童年的渔鼓声又有节奏地响了起来。我合上眼睑,倾听这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声声渔鼓,伴着低沉苍老的唱词,那么亲切,又仿佛那么遥远。

1.渔鼓的演奏方式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话回答。

2.选文主要描写了哪几种渔鼓艺人的故事?

3.作者为什么对渔鼓有着“独特的感情”?

4.如何理解本文划线句“我合上眼睑,倾听这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声声渔鼓,伴着低沉苍老的唱词,那么亲切,又仿佛那么遥远。”的意思?

5.简要分析在表达方式和情感上,选文和课文《安塞腰鼓》有什么不同?

 

现代文阅读

陪父亲看戏

①一个春寒料峭的周末,我从城里回家乡的小镇,去看望住在我妹妹家的父亲。由于临时有事,启程晚了些,到了妹妹家已经好吃午饭了。

②吃完饭,在客厅里跟父亲喝茶聊天,一向爱聊天的父亲似乎有些心神不宁,不时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我问他有事,他说没事。妹妹进来说,父亲要去看戏。

③原来,镇子里新开辟了一个农贸市场,请来县剧团以示庆贺,演的是老戏。父亲是个戏迷,早就打听着这一好消息。因为我刚回来,父亲觉着应该在家陪我聊聊,可是又惦记着看戏的事。

④一听看戏,我也来了兴致,因为许多年没在老家看戏了。不过,我对那些老掉牙的老戏倒不怎么感兴趣,目的是再重温一下在乡村看戏那种情景。于是,我提出跟父亲一块去看戏,父亲听了高兴得像个孩子,提起马扎就要走。

⑤戏台搭在露天市场上,从妹妹家到市场有三里多路。我要搀扶父亲,父亲却不肯,非要自己走不可,父亲一辈子就是这么个犟脾气。路窄,看戏的人多,说说笑笑,欢天喜地,我跟在父亲后边。年轻时如铁塔一般高大壮实的父亲,如今毕竟老了,腰背弯得非常厉害,人整个地缩了一大截。望着父亲的佝偻的背影,我忽而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看戏的情形。

⑥那时,镇子在农闲时节,有时请来剧团演出,一般是在晚上。我们村离镇子有五六里地。父亲没上过学,不识字,却十分喜欢看戏,特别是那些老戏,他对戏中的那些人物和情节能够如数家珍,甚至还能一字不差地背过许多段戏文,高兴的时候还自个儿哼哼上几句。因此,一有演出,父亲就带上我徒步去镇子上看戏。戏台前面的好位置,早就让镇子上的人占去,我们大都是站在后边,远远地看戏台。父亲把我架在脖子上,我一边吃着父亲买来的糖球之类的,一边洋洋得意地看戏。其实,那时我年龄小,根本看不懂那些装扮怪异、拖着长腔的老戏,只是爱跟着父亲来凑热闹。吃完了糖球,不多会儿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父亲就把我驮在背上或抱在怀里。几乎每次散场,都是由父亲背着我回家。

⑦想着如烟的往事,看看年迈体衰的父亲,陡然心中涌起一种难言的酸楚。

⑧人山人海,挨挨挤挤,我搀扶着父亲,终于寻到了一个靠近戏台的好位置。刚刚坐定,戏就开演了,演的是吕剧《王定宝借当》,这是父亲最爱看的老戏。父亲满面喜色,仰着头,腆着脸,不停地吧哒着旱烟袋,目不转睛地盯着戏台,真是看得津津有味。看着父亲那十分投入忘情的样子,我心里偷偷地直发笑。

⑨这时,我的手机突然响起来,是城里一位要好的同学打来的,催促我赶紧回去,说晚上去某宾馆参加同学聚会。犹豫片刻,看看身旁陶醉戏中的父亲,然后断然回绝了,说在老家陪父亲看戏。

⑩红日西沉,戏才演完。父亲饶有兴致,似乎意犹未尽,一路上唠唠叨叨,评说剧情和角色,父亲十分高兴。陪着父亲看戏,我心里也有一种别样的幸福

1.父亲本想去看戏 但为什么我问他有什么事时他说没事?

2.“一听看戏,我也来了兴致”是不是我和父亲一样喜欢看戏?为什么?

3.“年轻时父亲...缩了一大截”这句话对人物进行了什么描写?突出了什么?

4.文中说“想着往事...难言的酸楚”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当时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5.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陪父亲看戏,我心里也有一种别样的幸福”这句话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的夏夜,是一首玲珑可人的小令。

以平阔的房顶为床,以缀满星星的夜空为被,手执蒲扇轻轻摇——你就躺在诗的意境里了。天河在很近的地方“哗哗”流淌,波光闪闪,似乎还有活泼的锦鳞熬游浅底。

斑鸠声声敲打着静谧的夜色。

可爱的蛙们用宋词的韵律,唱着农人千年的梦歌。

还有那薄薄的虫鸣之声,如一把小提琴在朗星下轻轻地鸣奏,如一支洞箫在湖波上悠悠地独奏,如一股清泉从溪石间汩汩流过……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_   静mì_________    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

(3)“玲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三个义项。请根据语境,为文中加点的词“玲珑”选择正确的义项______

A.形容玉相撞击的声音    B.精巧细致    C.灵活敏捷

(4)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阅读《回延安》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          糜  _________

(2)补全横线上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

(4)诗句“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什么手法?_________

 

七年级某班以“生活因科技而改变”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主题活动我宣传:活动中,班级进行活动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技力量我来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家用电器不断创新,通讯工具不断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极为便捷。然而,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存在一些弊病。

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科技发展的弊端。(写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让同学们深切体会我国科技事业的日新月异,赞美广大科研人员献身科技、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校团委准备出一期“科技进步颂”的专刊,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为本次专刊写一则征文启事。要求:以“科技”为主题,用300字稿纸抄写,字数不超过800字,稿件交到校团委办公室,截止日期为6月20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上有生命吗?

[美]阿特·布奇沃德

①最近一周以来,金星上都快要沸腾了,巨大的兴奋散发在空气里,四处都可以嗅到激动的气味。这一切都只是因为金星上那帮科学家成功地在那颗名叫地球的行星上安置了一枚卫星。这毕竟是第一次,更重要的,这枚卫星已经从地球上送回了信号和照片。这枚卫星降落在地球上一个被冠名为“曼哈顿”的地区。这名字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金星天文学家曼哈顿教授。正是他于两万年前首次用望远镜发现了这个地方。

②这几天来,研究工作一直在紧张地进行着,由于良好的天气状况和非常强烈的信号,科学家们已通过获取的信息对地球上着陆载人飞行物的可行性做出了合理的分析。为了向公众通报这些研究结果,科学家们决定在金星技术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

③会议当天,会场气氛异常热烈,到处人头攒动。记者们为争夺有利的位置都快打架了。正在此时,研究小组负责人佐格教授突然出现在主席台上。顿时,台下的注意力全被他吸引住了,安静了不少。佐格教授将视力辅助器上的旋钮调动了一下。这是他说话前的习惯动作,就像有的人说话前先要清清嗓子一样。他又将旋钮调动了一下,开口说道:“女士们,先生们,在你们提问前,我要先告知你们一件事。那就是,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地球上丝毫没有生命的迹象。”

④这句话刚出口,台下立刻骚动了起来。一名《金星晚报》的自然专栏记者激动地站起来,向佐格教授发问道:“教授先生,您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⑤“首先,”佐格教授又调动了一下视力辅助器上的旋钮,似乎他是用眼睛说话,“地球的表面——至少在曼哈顿地区——是由坚固的水泥构成,这种土质是无法生长植物的。其次,我们发现,地球的大气中充满了诸如一氧化碳之类的致命气体,我想没有生命能在这种空气里幸存吧。”

⑥“那么这对我们的飞碟计划意味着什么呢?”另一名记者问道。

⑦“我们将不得不携带氧气,这将令飞碟重量比计划中增加不少。”

⑧他话音未落,又一名记者迫不及待地向他发问:“除了你刚才所说的外,你们在研究中还发现了什么危险吗?”

⑨佐格教授微微一笑,按下显示钮,一幅激光全息影像展现在大家眼前:“请看这里,你看到这片环绕地球上空的黑云了吗?我们称呼它‘爱迪生联合带’①,我们不清楚它的构成,但它很可能给我们带来许多麻烦。所以在我们把第一个金星生物送到那里之前,我们将会作进一步的研究。”

⑩“请注意这看起来像河的区域,卫星发回的资料显示,它已经被严重污染了,而且里面的水完全不适宜饮用。这意味我们须携带饮用水,这又大大增加了飞行器重量。”

这时,一位记者打断他,问道:“对不起,教授,请问照片上这些黑色微粒是些什么东西?”

“关于这点我们还不能确定,它们看起来像是一些沿着固定路线移动的金属微粒,它们放出气体,发出噪音并且不断地互相冲撞。鉴于如此多的路线和金属微粒,简直不可能避免在飞船降落时撞上一个两个。”

“那么这些石笋般挺立着的又是什么东西呢?”

“这些是某种夜晚能发光的花岗岩形成物,格拉姆教授管它们叫‘摩天者’,因为它们看起来像要触到天空似的。”

“佐格教授,如果这些都是事实,那么飞碟计划不是会被迫延迟吗?”

“是的,不过一旦‘格拉布贷款基金会’追加投资,我们将立刻继续研究。”

“可是,教授,难道我们要花费数以亿计的货币只是为了在一个没有人的地球上降落飞船吗?”

“因为只要我们金星人能够学会在地球上存活,那我们就能在任何地方生存了!”

【注释】 ①爱迪生联合带:爱迪生联合公司是美国一家大型电力公司,它制造了大量烟尘污染。

1.金星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研究地球的?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2.第④段中的加点词“这个结论”是指什么?佐格教授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3.根据佐格教授描述的黑色金属微粒的样子,说说那是什么。为什么用微粒来形容它?

4.怎样理解“因为只要我们金星人能够学会在地球上存活,那我们就能在任何地方生存了”这句话?

5.如将本文题目换成“金星上的新闻发布会”,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文化积累——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祥子是个悲剧人物,当他的幻想破灭后,自甘堕落,结果只能是沦为“城市垃圾”。

B. 《海底两万里》的积极方面包括对科学的可能性的痴迷追求,对自由的始终不渝的向往和对受压迫者的无限同情。

C.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理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一共买过三次车,每一次都是用自己省吃俭用、辛苦劳动赚来的钱买的。

D.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性格阴郁,知识渊博,是一名反抗压迫的战士。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的体现。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冷空气来袭,呼啸的狂风和密集的雨点一起落了下来,一夜之间气温骤降至20度。

B. 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 假如我们幸运地读到真正的好书,那么,一生将受益无穷。

D. 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作用。

 

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正是孙杨的刻苦训练,才使得孙杨世锦赛男子400米自由泳三连冠看似不期而至地到来,却又水到渠成。

B. 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定要抓好基层党建,在农村坚持党的领导,走遍基层才能和广大人民群众心有灵犀

C. 为了找到建造射电望远镜的最佳地点,南仁东带领其团队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D. 罗斯在NBA季前赛的表现,让在场边观赛的詹姆斯激动不已

 

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zàn)  蹲下  心有灵(xī)  茏罩

B. 入(qiǎn)  铁镍   天涯海(jiǎo) 循环

C. 热(mèn)   纵然   激动不(yǐ)   闲瑕

D. 热(chì)   包裹   不而至(qī)   屏幕

 

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我蹲下来看___呀,真美__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__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__

 

词语积累——请从所给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它还能通过____(采集 收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

(2)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____(丰富 丰满)到不正常的程度。

(3)宇宙航行是____ (寂寞 冷漠)的,但宇航员们能看到无限的太空和壮丽的星群。

 

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点zhuì____ 迟____   忙lù____

____    ____   拍shè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当你放学回家饥肠辘辘时,妈妈已为你准备了可口的饭菜;当你遇到挫折愁眉不展时,老师的开导使你重现灿烂的微笑;当你心事重重而闷闷不乐时,同学的关心和热情会扫去你的心头的乌云……这些小事,你可能不曾留意,不曾动心,但它们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请以“我感恩,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1)根据你的考虑,先把题目填完整。(2)要有真情实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