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5分)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拦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1.语段的说明对象是               。(1分)

2.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2分)

A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说明方法:                       作用:                                                                  

3.“几乎与河面平行”的“几乎” 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9分)

风吹不掉的红榜

⑴上高二那年,我18岁。当时,在老师的心目中,我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扶不上墙的差生。其实我不是天生就是如此的。我读小学、初中的时候成绩还蛮好的。只是升入高中后,由于爸爸的去世,我才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爸爸是镇里的老师。一次,爸爸为了救一名落水的学生,永远地离开了我和妈妈。爸爸的死,让妈妈成了镇里的临时工,专门负责打扫学校的教学楼。从此,我们家就住到了学校。

⑵母亲是农民,没有读过书,在学习上帮不了啥忙,只知道在生活上让我吃好穿好,平时回家啥都不让我做。所以,每次考试拿到成绩后,我第一个觉得对不起的就是母亲,不敢拿回家面对母亲的眼神。母亲问考试情况,我就只好含糊其辞地说,考得不好。母亲往往就会叹口气,说:“康娃,你爸走了几年了,妈现在就只有你,妈的希望就全部在你身上,你无论如何给妈争口气。”

⑶母亲的这些话,常常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知道母亲也是望子成龙,想我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

⑷终于,在高二下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我进了年级的前50名。名字终于上了学校的红榜。看着贴在教学楼前面墙壁上的红榜,我的心里不知是啥滋味。

⑸放学回家,我告诉母亲我上了红榜。母亲的脸上立即就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忙说,真的?快,马上带我去看看。说完,母亲不顾锅里正炒着菜,把火一关,拖着我就往教学楼跑。

⑹看着红榜上我的名字,母亲的脸上满是喜悦的笑容。

⑺那晚,母亲的笑意一直挂在脸上。母亲很久没有这样笑过了。看着母亲的笑容,我的心里多少也感到好受了一些,不久就慢慢地沉入了梦乡。

⑻要到天亮的时候,我被外面的风雨声惊醒了。原来外面下起了大雨。

⑼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风雨声,我有了一些尿意,忙起床后就往卫生间跑。走过母亲的房间时,我发现母亲的房门是开着的。往里一瞧,床上却没有母亲的身影。

⑽我想母亲是不是也去了卫生间,我就在外面等。等了好长时间,没见母亲出来。我忙推开门,哪有母亲?我的心一下就慌了,在这大风大雨的夜晚,母亲一个人会到哪里去呢?我忙拿上手电筒出门去找。

⑾走到教学楼的时候,我看见一个人影正站在那里用手扶着墙壁。我忙走了过去,发现是母亲。只见母亲两手紧紧地压着下午才贴上去的红榜。

⑿看着母亲的样子,我十分的不解。母亲看着我,说,你来干啥?快去睡,明天还要读书!

⒀我问母亲那样压着红榜干啥?

⒁母亲看着我,认真地说,我这样压着,它才不会被风吹掉。

⒂听完母亲的话,我还是不理解。我想,即使吹掉了又怎样?

⒃母亲看着我困惑的样子,说,我就是想让大家明天再看看,我儿子也上了红榜。

⒄母亲一说完,我的心里竟猛地震动了一下。母亲,这就是我可亲可爱的母亲。此时,看着母亲在风雨中扶着红榜的样子,我的眼泪不自觉地就流了出来。

⒅我走上前,紧紧地抱着母亲,任泪水肆意地流淌。

⒆一年后,我终于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走的那天,母亲送我到车站。在火车开动的一瞬间,看着站台上母亲那花白的头发,我的眼中又湿润起来,我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我母亲,因为我第一次上红榜的成绩全是假的,是作弊的结果。

1.小说以“风吹不掉的红榜”为标题,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2分)

2.品味下面细节描写,它所表达的作用是什么?(2分)

说完,母亲不顾锅里正炒着菜,把火一关,拖着我就往教学楼跑。

3.“因为我第一次上红榜的成绩全是假的,是作弊的结果”为使这一结尾的出现不至于太突然,作者在前文已从“我”的心理活动角度先行作了铺垫与暗示,请找出来。(2分)

4.母爱似海,读了本文后,你对母爱一定有了新的 与理解吧?请给你的母亲拟写一条感恩或祝福的短信。(50字以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7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文中的加点的词语。2分

(1) 晓雾将_________    ____ (2)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 _______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12分

(1)[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并且都有扣紧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也都有议论性的点睛之笔。(6分)(2分)

[甲]文描绘了“ _____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 ___________之美”。

(4分)[甲]描写动景的句子是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描写月景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均用原文回答)

(2)(2分)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境不同。

[甲]文作者陶弘景堪称隐居的      ”人,[乙]文作者苏轼是受贬的     ”人

(均摘文中的一个字)

(3)[乙]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他被贬后还能欣赏到美好的月景,并自我排遣、解嘲。对于作者这样的做法和心境,你怎样看待?请结合实际谈谈。3分

 

综合性学习  (6分)

  春天是一个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季节:画家喜欢描画春天,诗人喜欢歌唱春天,我们也一起去感悟春天的美丽吧?

【阅读材料】2014年3月25日,福安·穆云畲乡第四届“桃花节”在素有“世外桃源”之称的福建福安市穆云畲乡虎头村开幕。

每年到这个时候村中千亩桃花繁花似锦,花香袭人,吸引数千游客纷至沓来,看桃花、赏桃花,虎头村里热闹非凡。

看桃花、游乡村、赏民俗、戏清溪秀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知是谁在吟咏“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引得众人一阵欢呼,欢乐的笑声在春风中回荡…

1.【归纳】阅读上面的材料,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15字以内)(2分)

2.【品味】根据你平时的语言感受,在下面对联的上下联中分别填写一个单音节动词。

例如:   (2分)

微风     细柳,时雨     初花。

3.【表达】走进春天,感受美景。请你走进大自然,调动你的多种感觉,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光吧。(要求:至少调动一种感官,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名著阅读题  (6分)

(1)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

本段选自小说     ,“他” 是作者__________(人名)真实生活的写照。2分

(2)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本段中的“他”是 范爱农。作者写此文表达对“他”                         的感情。2分

(3)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中进去,汗马上由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本段中描写的“他”最大的梦想是         ______________    2分

 

默写(10分)

(1)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3)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4)其间千二百里         ,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5)在《长歌行》中揭示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6)王维诗《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赞为写边塞之景“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7)《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让我们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与之意义相近的名句是: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在福建省经济贸易洽淡会上,外商和港澳同胞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洽谈会的展品。

C.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近段时期以来,小王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下列句子中黑体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发展现代农业尤其需要做到因地制宜,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盲目推进,都会事倍功半。

B.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

C.“神九”与“天宫”深情一吻,中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成功,已妇孺皆知

D.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3分)

我爱着属于我的八年级的。爱属于八年级给予我的心旷神的时刻:当你míng思苦想,而终于恍然大悟的时候,你会品尝成功的喜悦;当你忙里偷闲和别人闲聊上几句家常时,你会发现生活的乐趣;当你趁着课间十分钟一瞥窗外那云卷云舒的宽容时,你会感到心灵的轻松与惬意。所以,我说——八年级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油画,__________,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年华。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心旷神                     míng(      )思苦想

2.根据文意,在文中横线处填一个恰当的比喻句。(1分)

八年级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油画,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年华。

 

升入初中半年了,有些人、事或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以“留在记忆里的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在作文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阅读《心灵的平等》。完成后面问题。(共12分)

心灵的平等

张鸣跃

①我的幼儿园刚建起,总共才收了7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名叫岁娃,男孩,6岁,没爸爸了,他妈妈带着他进城打工,活儿是找到了,但找到的活儿不能带着孩子干,把孩子留在租来的房里又不放心,曾来问过我几次托儿的价钱,最后我起了同情心破例半价收下了他。

②岁娃和别的孩子明显地不一样,别的孩子娇贵伶俐,会乖会闹会撒娇,他像个小叫花子,洗不净的脏手脏脸,极不合群。才两天,我就觉得他是个大问题了,头也不抬,不和别的孩子坐一起,不和别的孩子玩,怎么哄都哄不动他,怎么逗也不行,一句话也不说。

③我灵机一动,就引导孩子们:小朋友都要从小有爱心,要关心别的小朋友,比如我们的小朋友岁娃,他家很穷,他的妈妈没钱给他买好衣服好吃的……我正说着,6个小机灵便抢着说话了:“阿姨我给他糖吃!”“阿姨我给他我的娃娃!”“阿姨我让我妈妈给他买好衣服!”“阿姨我没笑过他!”……我很感动,也为自己这种教育方法产生的效果感到得意;但再看一边坐着的岁娃时,我吓了一跳:他正抬起头来瞪我,我发现他一双大眼里也有别的孩子没有的东西,一股野气,甚至还有仇气,他紧咬嘴唇瞪着我,就像要打架时的那样子!我吓了一跳,过去问在他怎么了,不料他怪叫一声,推了我一把,扭头就跑出去了。我追出来,看见岁娃已到门口,犹豫着,勾头咬唇,随时要跑出去的样子。

④孩子们不敢再理他,都看着我。我做出笑脸,让岁娃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他一声不吭,坐在一边看天。我不敢再管他,就和孩子们玩在一起,不时对他笑一笑,思量着怎样才能让他入群,很发愁。

⑤玩了一会儿,一个女孩突然指着树上挂着的一串气球笑喊:“哇!谁能把那气球拿下来呀?”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都吐舌头摇头。树不大,树干不高,但这些城里小宝贝们根本就没爬过树,都不敢。我心里一动,就看着岁娃笑说:“谁能取下来,谁就是我们中间最勇敢的!”还特意把“我们”两个字拉长了音调。岁娃果然走过来了,大声说:“我能!”我笑说:“谢谢你!好孩子!”

⑥岁娃高兴极了,跑过去就爬,猴子似的,嗤溜嗤溜就上去了,将气球丢下来,嗤溜嗤溜就下来了。朝我昂着头,嘻嘻笑!我惊喜万分,亲他,夸他,别的孩子也又蹦又跳地喝彩,他手舞足蹈像个“孩子王”,孩子们都围了他,很快就玩在一起了。

⑦是我错了。我自以为是的“爱心”原来是一架倾斜的天平,从一开始就忽视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

1.结合③④⑤段文字,概括“岁娃”和别的孩子在行为表现方面有哪些“明显地不一样”。(3分)

2.结合全文内容,回答第⑦段中“自以为是的‘爱心’”和“内心深处的需求”各指什么。(4分)

1)“自以为是的‘爱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心深处的需求”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请你以第⑥段为例,简要分析这个特点是如何体现的。(5分)

 

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后面问题。(共10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着什么劲!”母亲过来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啦唰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本文三次写看花,看花是中心事件,也是母爱的集中体现,阅读全文,请填写下表。(3分)

 

事件

“我”的表现

母亲的反应

第一次

春天,因“我”暴怒无常,母亲提出去北海看花。

劝慰鼓励

第二次

秋天,北海的菊花开了,母亲想推“我”去看看。

答应母亲

第三次

怀念母亲

 

 

2.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①段中加点词“扑”和“抓”都写出了什么。(3分)

3.简要分析第②段中的划线句在内容上的作用。(4分)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后面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尊君在    过中

B无信    非木柿

C下车    丁壮者弦而战

D    转转不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陈太丘与友    期: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阅读文章,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2分)

1)友人发怒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知错后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仿照下面的句式,创作一句话。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阅读下面连环画,完成填空。(3分)

满分5 manfen5.com

    这几幅连环画的内容改编自古希腊寓言故事集《____________________》,讲的是__________的故事。图⑤-⑧及相关文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5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

7)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绘出江面开阔,风和舟疾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春》——现代

B纪昀——《河中石兽》——清朝

C吴承恩——《小圣施威降大圣》——清朝

D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丹麦

 

结合语境,在下列文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平则门,拉大弓,过去就是朝天宫;朝天宫,写大字,过去就是白塔寺;白塔寺,挂红袍,过去就是马市桥;马市桥,跳三跳,过去就是帝王庙;帝王庙,绕葫芦,隔壁就是四牌楼。”年逾古稀的“老北京”常人春至今还记得儿时和伙伴们传唱的歌谣。这些歌谣中的建筑,________________。歌谣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记录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体现了“老北京”的大智慧和独特的文化风俗。

①有一些则已经改头换面或被历史淹没

②而“朝天官”已经在明朝天启年间烧毁

③其中有一些是人们至今熟悉的

④如儿歌中的“平则门”是元代称谓,即今天的阜成门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是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C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

B秋游活动结束,大家回家写游记作业,可谓各得其所

C他受尽了冷淡、侮辱与饥渴,可是他并不灰心丧气

D他毕恭毕敬、小心翼翼地把领袖像从泥墙上揭下。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__________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__________,东一穗西一串__________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A倚靠    稀落    伶仃

B倚靠    零落    伶俐

C依傍    零落    伶俐

D依傍    稀落    伶仃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嶙峋    嘹亮    疲倦不堪

B轻盈    嘲笑    高不可攀

C感概    葱茏    不求甚解

D峰峦    分歧    自作主张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蓄(zhù         溅(bèng    人听闻(hài

B开(dìng   cuì    托(hōng    忍俊不jìn

C刻(qīng        案(dǎng    然大悟(huǎng

D量(jiào    立(chù    行(qián    为一谈(hǔn

 

初中一学期,你也许遇见了一位影响了你的老师,一个引为知己的朋友,一件触动心灵的事,一本充满魅力的书,一处经常流连的风景……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500-7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班级或师生姓名。

 

一天,晓琴对好朋友可凡倾诉:“妈妈天天都说表姐比我强,真烦!”

请你以可凡的名义,给晓琴写一段话,设身处地,劝慰她,帮助她化解烦恼。

要求:(1)内容具体,语言准确得体。

2)字数在120-150字之间。

 

阅读《遥感卫星》,完成后面问题。(共5分)

①信息技术革命,是传送信息技术的更新,是获取信息手段的突破。获取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些深层次关键信息是至关重要的,遥感卫星就是人类获取重要信息的重要工具。它【甲】        【乙】      【丙】 

②我国宝成铁路自建成以来,长期被滑坡、塌方灾害困扰。长期以来,铁道专家一直找不出内在原因,只能在灾害与维修的怪圈中折腾。然而在我国发射的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清晰地显示,这条铁路一些地段处于地层的断裂带上,于是铁路部门立即对此采取了加固地层的措施,才从根本上减少了山体滑坡时事故的发生。

③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国土普查,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另一重要途径。例如,我国对于青藏高原等人迹罕至、自然条件恶劣之地进行普查,遥感卫星提供的一幅照片的覆盖面积是航空照片的140倍,只需1人用3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解译判读工作;如用飞机航拍,则需30人用几个月时间;如用人工则需几年。

④我国石油地质队员在对柴达木盆地“伊克雅乌汝”油气构造进行调查时,26人苦战4个月,才测出568个点,以此绘制成五万分之一的地质图;而卫星用一张照片就把情况看清。

⑤我国考古工作者还利用遥感卫星图片,发现了一批古代遗迹。比如内蒙古昭乌达盟附近的一座被黄沙深埋的古城,在遥感卫星照片上被发现,并确认是元朝忽必烈为其女儿鲁国大长公主兴建的应昌古城。

1.阅读全文,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应填写的语句是(    )。(只填序号)(3分)

①代替人们勘察无人区的情况

②远在太空就可以看清人们在地面察觉不到的地质断层

③发现地下的石油、古迹

答:【甲】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

2.说说第④段中“而卫星仅用一张照片就把情况看清”一句中“仅”字的好处。  2分)

 

①每天午饭后,女儿就会自己回房间睡觉,睡觉之前自己到浴室洗手,洗脚。一天,她撒了个娇,要我抱着她洗。于是,我一只手抱着她,一只手打开水龙头给她洗脚。女儿的脚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悄悄地长大了,记得她刚出生的时候,粉嫩的脚丫子放在我的手掌心,轻轻一握,像一颗大白兔奶糖嵌进我的手心。

②女儿的脚上沾满了灰,还有她用笔画出的各种墨水的痕迹。我抹了几滴沐浴乳,打一个小圈圈,就冒出来几个小泡泡,女儿高兴极了,咯咯直笑。

③我想,在我的小时候妈妈也曾这样给我洗脚吧,可是我却没有一丝印象。不知道等女儿长大了,是不是也同如今的我一样,不记得我为她洗脚的事了呢?

④18岁那年,爸妈在外打工,读书放假回家的我和爷爷奶奶同住。一个冬天的晚上,我第一次给爷爷奶奶洗脚,那是两双干瘪的脚,因为没有肉,所以血管显得格外的粗,脚后跟是厚厚的茧。我用热水给他们的脚泡得通红,然后帮爷爷奶奶剪了脚趾甲。现在都记得爷爷笑得很开心的样子,稀疏的胡子一翘一翘,嘴都合不拢。奶奶乐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细缝,“呵呵”的笑声不绝于耳。

⑤第一次给爸爸洗脚的时候,我都已经当了妈妈了。婚后两年,爸爸才来我的家,大热的天,他坐了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到家的时候我们都很累了,他说感觉他的腿麻木得很,我一看,原来长时间坐着,他的小腿都已经水肿了。于是我打来一盆热水,倒了些白酒和盐给他泡脚。

⑥记得小时候全家人会围在一起泡脚。大大的洗脚盆,热气腾腾的水,爸爸的大脚占据了盆的一半。我怕烫,不敢把脚放进水里,一直踩在爸爸的脚背上。父亲当年的大脚如今也不大了,我的脚比爸爸的脚小不了多少了。我准备给父亲脱袜子的时候,父亲把脚挪开了。我把父亲的脚拽了过来,他又固执地把脚别了过去。直到我再次摁住父亲的脚,他才不再动了。父亲当年厚实的大脚板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干瘪起来,当年泡脚之后红润的脚背已经变得黑而瘦,当年一个个强劲有力的脚趾头,关节部位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了一个个的突起。这些突起的顶部又都长出了大小不一的茧,仿佛一个个历经风雨后破损不堪的小帽子。因为水肿的关系,所以脚背高高地鼓起来;因为穿的皮鞋不透气,有点真菌感染,很多地方都脱皮了。我给他的腿捏了一遍,然后用毛巾擦干,修剪好脚趾甲,抹上药膏。透过水汽,分明看见父亲眼圈微红。他嘴唇微微动了动,似乎想说出什么话来,但终于什么也没有说。

⑦这是我第一次给爸爸洗脚,长到24岁第一次给爸爸洗脚!

以前做老师的时候还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让回家给爸爸妈妈洗脚。我是晚了多少年才完成的这个作业啊

⑨而我的女儿,什么时候也会想给我洗一次脚呢?

(有改动)

1. 作者叙述了给亲人们洗脚,传递亲情的经历。参照所给语句,梳理文章内容。(4分)

①一天午后,“我”给女儿洗脚,女儿很高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⑥段,说说“固执”一词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2分)

3.阅读⑤—⑧段,第⑧段画线句子与前文的哪两处相照应?(把原文抄写在下面,字迹工整清楚)(3分,含书写1分。)

答: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从“我”对亲人的照顾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人?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分)

 

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后面问题。(共7分)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作者将济南与北平、伦敦和热带相比,突出了济南冬天的哪些“奇迹”和“怪事”?(3分)

2.作者对济南冬景生动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请以画线句子为例作简要赏析。(4分)

 

阅读《虽有嘉肴》,完成后面问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不知其    旨: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半        学: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

2)其此之谓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

3.《虽有嘉肴》是一篇层次分明的说理短文,首先通过“嘉肴”和“    ”的类比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接着从“学”和“教”两方面谈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与“知困”,并揭示由此产生的效果是“自反”和“自强”,然后得出结论“    ”。最后引用《兑命》的话加以佐证。(3分)

 

默写(共5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分)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1分)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1分)

4)《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描写花草揭示时节是早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