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加尔文宗教改革中“选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先定论”的内容之一

B. 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沉沦的“选民”

C. “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

D. “选民”注定会发财致富

 

宗教改革家提出:“一个人是否能得到救赎,不在于任何其他原因,而是由上帝的永恒判决决定的。”对此材料中观点理解合理的是

A. 否定教会和教皇的权威

B. 是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观点

C. 符合地主阶级掌握政权的需要

D. 反对信仰宗教,倡导自我奋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十五和十六世纪,教会十分关注异端邪说。异教人士及女巫被拘捕和受审。这时是个科学冒起,但同时人们普遍相信魔法和巫术的时代,在这段时期,民众搜捕女巫,有时虽然只有少量证据,仍会判女巫有罪,并对其施以火刑处死。在这时期,教会也会开庭审讯包括科学家的异见者,其中一次著名的审判,就是哥白尼理论的一位支持者布鲁诺,他在1600年被施以火刑处死。

材料二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

——梁家麟《基督教会史略:改变教会的十人十事》

(1)15-16世纪期间被视为“真理”的标准是什么?根据材料一说明你的理由。

(2)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此,一个传教士在基督教世界中只是一个职位的充任者而已。当他担任某种职位时,他享有较高的地位;当他被免职之后,他仍是一个农民或一个市民,和其余的人并无分别。……所谓教士们,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只有在关于《圣经》或礼拜的工作上,他们是高出于众人的,因为这是他们的职务。至于用来保护弱者,惩治坏人的宝剑和鞭子,那是掌握在世俗权力的手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职务,或是缝鞋,或是打铁,或是耕田。一个献身于宗教事业的人也是如此。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二上面所说的,虽然只就新兴的中等阶级必然要同现存的教会发生冲突这方面提到了两点,但已经足以证明:第一,在反对罗马教会权利的斗争中,最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阶级是资产阶级;第二,当时反对封建制度的每一种斗争,都必然要披上宗教的外衣,必然首先把矛头指向教会。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1)依据材料一回答,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有何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的观点。

 

马丁·路德提出的因信称义学说,其实质意义在于(    )

A. 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    B. 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

C. 维护了德国各阶层的利益    D. 为德国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下列哪些事件是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下发生的

①“九十五条论纲”

②德意志农民战争

③新、旧教诸侯战争

④《圣经》德文手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下图是16世纪的著名画作《路德焚烧教皇令》。这一历史现象所反映的重要信息是

A. 路德主张“因信称义”说

B. 人文主义的思想开始萌芽

C. 宗教改革旨在推翻天主教

D. 路德反对天主教思想禁锢

 

2013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6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论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 把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C.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面对教皇的责难,马丁·路德曾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马丁·路德的主要意见是:

A.脱离罗马教皇统一德意志地区                 B.教徒宗教信仰自由不必禁欲苦行

C.教徒需摆脱宗教束缚争取自由                 D.通过圣经信仰宗教无需通过教皇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 教会是否腐败

B. 信仰是否必要

C. 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 《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A教权高于王权

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30万古尔登的财富,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表明

A. 德意志为教皇贡献了许多财富

B.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社会地位较低

C. 德意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 罗马教廷对德意志进行疯狂的掠夺

 

下图引发了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农民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围绕新法与旧法的斗争,官员间出现了洛党、蜀党、朔党等不同的政治集团,它们彼此争权、倾轧,致使政治混乱,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司马光主政时废除新法,将变法派贬黜出京。哲宗亲政后,又打击反对新法的人。

材料二宋徽宗时期,宰相蔡京为排除异己,两次唆使宋徽宗将司马光等反对新法的大臣列为“奸党”,共309人,请徽宗御书,刻名立碑,名为“元祐党籍碑”。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选修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当时新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法在谁主政时被废除?

(2)新法实行中,哪些措施损害了他们这些人的利益?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说明宋朝内部存在什么问题?

 

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成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

A. 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

B. 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C. 逃避免役法的义务

D. 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

 

1072年8月,秦凤路沿边安抚史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里,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这说明。

A. 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

B. 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

C. 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

D. 王安石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部危机

 

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③农户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

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下图中有关宋神宗后宫妃嫔的立场说法正确的是

A. 代表守旧官僚反对均田制

B. 代表外戚反对保甲法

C. 代表守旧官僚反对方田均税法

D. 代表民意反对迁都洛阳的主张

 

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直接触犯大官僚利益的内容是。

A. 免役法、青苗法

B. 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C. 青苗法、方田均税法

D. 方田均税法、保甲法

 

王安石的新法中,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代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措施是。

A. 农田水利法

B. 方田均税法

C. 青苗法

D. 均输法

 

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 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 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 青苗法、募役法

D. 免役法、更戍法

 

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

A. 急功近利    B. 动摇不定    C. 反对变法    D. 软弱无能

 

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是。

A. 支持

B. 反对

C. 默认

D. 不管不问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出兵山东。1917年1月,日本外相召见英国驻日大使时,提出“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请求,英国复函同意。1919年6月,巴黎和会满足了日本这一要求。

——《山东问题的由来及解决》(1914~1922年)

材料二在1921年11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为了自身利益不再支持日本。《四国条约》签订后,在美英斡旋下,1922年2月中日两国签署《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规定胶州湾租借地由中国收回,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

——《20世纪世界外交资料汇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山东问题的由来。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日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道: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致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会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

材料二日本政府对美国于7月8日发出的邀请迟疑不决,日本《读卖新闻》评论说,如出席会议日本将为被告到会受审;不出席则会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在外交上陷于孤立。日本政府经过再三考虑,到7月27日才作出回答,希望这次会议主要讨论限制军备问题,避免涉及“任何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发起的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邀请中国参加这次会议的意图以及中国当即表示同意的原因。

(3)材料二中所谓“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是指什么问题?

(4)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这次会议的实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的东西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

A. 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B. 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

C. 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

D. 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划分了势力范围和殖民地,先后形成了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这两个体系的共同点是(  

A.都是战胜国处置战败国的结果

B.都是帝国主义宰割殖民地的结果

C.都是帝国主义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

D.都扶持建立了一些新兴民族国家

 

在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代表经过斗争

①收回了山东主权

②使列强在名义上尊重中国主权完整

③取得了与列强平等的海军制海权

④成功地拆散了英日同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山东问题,产生于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之际,是腐败的晚清政府留给中国人民的一个“世纪之痛”。这一问题初步解决是通过

A. 国联会议

B. 巴黎和会

C. 海军军备会议

D. 华盛顿会议

 

《九国公约》规定:“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这条规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反对一国独霸中国,列强要共同侵华

B. 在制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中列强联手

C. 打着“友邦”的名义侵害中国人民的利益

D. 形成列强侵华的军事同盟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