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赢家,体现在①《四国条约》的签订,中止了英日同盟

②《五国海军条约》的签订,美英并驾齐驱

③《九国公约》的签订,结束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④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20世纪初期,欧美国家成功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 签订《九国公约》

B. 英美取得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

C. 中止英日同盟

D. 美国一度对日本采取安抚政策

 

《五国海军条约》签订后,获利最多的国家是

A. 法国

B. 英国

C. 美国

D. 日本

 

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某条约的签订使日本十分不满,日本人挖苦英国人说:“无论如何,你们已经给英日同盟安排了一个盛大的葬礼。”这一条约是指

A. 《四国条约》    B. 《五国条约》

C. 《九国公约》    D. 《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

 

英国殖民大臣丘吉尔认为:如果把我们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上,那么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加糟糕的政策了。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维持英日同盟                   B.主张同美国结盟

C.对英日同盟持反对态度               D.主张英、美、日三国结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治;盗贼者,腹心之疾深可忧。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所述,你认为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

(2)结合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认为哪个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

 

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 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B. 北宋王朝十分腐朽

C. 变法内容不尽合理

D. 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

 

北宋时,范仲淹向宋仁宗提出了改革主张,其中心措施是

A. 发展经济    B. 减少徭役

C. 整顿吏治    D. 增强军事

 

《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北宋冗官,吏治腐败

B. 北宋统治者采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C. 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 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某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

A.

B. 西夏

C.

D.

 

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A. 辽夏经常攻宋

B.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 土地兼并严重

D. 财政入不敷出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集中军权为首,这是因为。

A. 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统治秩序

B. 先易后难,经济问题处理起来比较复杂

C. 赵匡胤是后周统兵大将

D. 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中原

 

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官僚占有大量土地

B. 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土地

C.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D.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不包括。

A. 财政困难

B. 经济发展衰退

C. 边患严重

D. 阶级矛盾尖锐

 

下图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画像。他对土地兼并实行的措施是。

A. 抑制

B. 禁止

C. 放任

D. 鼓励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朝建立伊始,户籍极为混乱。开皇二年(582)(隋文帝)制订户籍新法,把人口按

年龄区分黄(3岁以下)、小(3岁-10岁)、中(10岁-17岁)、丁(18-60岁)、老(60岁以上)。次年,把成丁由18岁改为21岁,有家室的丁男每年服役二十日,纳租粟三石,绸絹二丈、绵三两。户口不实便成为一个尖锐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开皇三年下令,州县官吏检查隐漏户口,称为“大索貌阅”,即为了编定户藉,地方官每年要亲自查验户口、年龄、疾状,称为貌阅,对户主的手实(申报)加以核对。但大索貌阅成效有限,对于大批依附于强宗大族的隐庇户口仍无能为力。隋文帝便采纳尚书左仆射高颎的建议,实行输籍法——由中央政府制定“输籍定祥”,即划分户等的标准,发到州县,每年正月初五,县令派人下乡,依样确定户籍,强制隐庇户口向政府登记,旨在拆散大户,从中析出若干小户。经过历年检括,开皇九年(599)隋朝旧境之内的民户由隋初的四五百万户增加到六七百万户,大业二年(606年)又增加到八百九十万户。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概括指出隋文帝推行户籍改革的背景及其改革举措。

(2)据材料,说明隋文帝户籍改革举措的意义。

 

“全球化”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

关乎人类的共同利益。对此,人们的看法不一。

 

解读漫画并结合所学,围绕全球化提炼出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年,为了开拓对外贸易,荷兰政府成立了以资本联合为基础、具有独立法人的商业(股份)公司—一荷兰东印度公司。该国议会授权公司在东起非洲南端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为期21年的船运貿易垄断权。该公司的决策形式是公司董事会的评议、协商;其公司管理范围也不仅是贸易一项,还要管理公司所辖地区的民众、维持同亚洲各邦国的关系、建立军事组织以及自卫、进攻等军事活动等。到1669年,东印度公司在非洲和亚洲沿海许多地区建立起殖民贸易据点,并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公司。“闽人以海为田”,但遭遇明政府的海禁。明末,福建海商郑芝龙在1628年建立了一支拥有千艘海船的武装走私力量。自郑芝龙开始到郑成功的经营,郑氏家族慢慢形成了一个依靠血缘、地绰和服从个人指令的军事组织。郑芝龙降清后,郑成功另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力量并举起反清复明大旗,同时还保证了与欧洲各国貿易往来的平等性,甚至掌捏了商品的定价权。郑氏集团的贸易船队以台湾为中转站,贸易版图北至日本九州,南至印尼巴达维亚,貿易对象包括日本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和南洋各国商人。1684年,在台湾的郑氏后人接受清政府劝降郑氏集团瓦解,台湾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摘编自赵雅丹《17世纪中荷海商集团组织差异及原因分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中国郑氏集团的不同性质、组织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荷兰东印度公司和郑氏集团其商业经营活动的相似之处,简要评述其不同的命运结局。

 

1948年4月3号,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对外援助法案》,根据该法案,英国要向西欧各国提供133.2亿美元的援助,美国承诺“当西欧一国向另一国提供货物而后者缺乏支付手段时,美国则给予前者相当于后者赊款数额的美元货款予以结算”。该法案

A. 体现美国控制西欧的意图

B. 标志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

C. 开启西欧各国一体化进程

D. 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五届人大—次会议指出,要在1978-1985年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农业在198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随后,在国庆29周年招待会上,中央提出了大干快上的指导思想,要求“三年大见成效”。这表明

A. 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协调发展    B. 经济工作中冒进思想有所滋长

C. 思想解放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D. 改革开放助推了经济快速增长

 

1949年,在中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此言论表明新中国(   )

A. 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并发挥作用    B. 强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 决定采取“一边倒”的对外政策    D. 在独立自主基础上建立新型外交关系

 

武昌起义爆发后,46名北洋将领联名诉求“立定共和”,否则将“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驻扎各地的满洲旗营部队也较少进行抵抗,大都很快瓦解。这表明

A. 民主共和观念已经被军队普遍接受    B. 军队革命化是导致清朝灭亡的主因

C. 北洋军以及满洲旗营响应武昌起义    D. 军队失控和旗营涣散加速清朝崩溃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日本)就非死不可。”其意在说明

A.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

B. 民众需要得到有效的动员组织

C. 中共坚持持久抗战的革命路线

D. 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相持阶段

 

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指出机器纺纱布局司机者,一人掌管数机,须终日直立奔走,缠足者不能为也;机器缫丝局其司盆者,亦须久立,缠足者亦不便。此事说明(   

A.工业文明冲击传统农业文明

B.洋务运动需要改变纲常伦理

C.洋务运动需要更多劳动力

D.晚清女权运动蓬勃兴起

 

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李鸿章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    B. 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C. 体现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    D. “受人凌辱”指的是中国甲午战败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存在人为加工改造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将原本属于生物学领域的进化论推演至社会学领域。这样做的目的是

A.回应社会主流价值的诉求

B.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支持

C.打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

D.进一步发展完善达尔文的进化论

 

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说明

A. 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

B. 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

C. 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D. 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

 

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托洛茨基认为:“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目的是在其基础上战胜它。”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这些观点

A. 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

B. 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

C. 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 谈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

 

《资本主义大变形》一书中指出:“在凯恩斯主义刺激下,美联储承担管理国家经济重任,财政赤字、货币超发成为经济刺激主要手段,这导致政府和国会蜕变为权贵集团进行游说和相关博弈的‘纸牌屋’,自由市场和民主价值观受伤害,进行深刻变革才能挽救资本主义。”这一论点意在

A. 阐明经济政策应该及时调整

B. 揭露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缺陷

C. 否定凯恩斯主义的历史作用

D. 说明美国社会危机形成原因

 

从1935年开始的第二期“罗斯福新政”,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着重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等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巩固新政成果,同时推动工会建设。其价值在于

A. 确定法治为社会发展的基石

B. 使自己的政策通过立法得以长期推行

C. 稳定资本主义,遏制社会主义

D. 为保障国民生存权转变政府职能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