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A. 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

B. 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

C. 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D. 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传统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以下各项最能体现黄宗羲思想特色的是

A. 夫私者,人之心也

B.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C. 天地之化日新

D. 天下之主在君,君之主在心

 

关于核定地价,孙中山明确提出两个条件:第一,按价征税,税率为百分之一;第二,当国家需要土地时,可随时按地契之价收买地主的土地。孙中山这种设想的考虑是

A. 防止社会革命爆发    B. 消除按面积纳税弊端

C. 防止地主垄断土地    D. 防范地主弄虚作假

 

有学者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富庶的意大利那场华丽而感性的文艺复兴,而是贫穷的北欧那场质朴而深刻的宗教改革。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宗教改革

A. 宣传了早期天赋人权思想

B. 突显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

C. 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D. 摧毁了欧洲传统的宗教信仰

 

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写文章称:“实业在英文为Industry,而Industry训为勤,不过吾国“民生在勤”之古义……且在今不知利用祖宗所传之宝藏发挥而光大之,而诵习欧文眉飞色舞,语以相当华文之义,顿露鄙夷之态者,随在而有。”该文章

A. 说明中西文化在很多方面有相通之处

B. 作者目的在于减少新文化运动的阻力

C. 批评了时人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态度

D. 表明传统文化力求保持自身的优越性

 

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A. 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B. 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C. 理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 儒学思想内部危机重重

 

下列历史现象中,能够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是

A. 宗教画中的圣母表情呆板、冷漠

B. 欧洲流行窄袖,服装突出人体美

C. 中国古代妇女以三寸金莲为美

D. 程颐提倡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在清代,华北农村将儒、释、道统称为大教,而在黑龙江的某些庙宇中塑三教像,如来居中,左老聃,右孔子,而以匠作医卜杂技之祖配,榜曰三教祖师。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古代中国

A. 儒、释、道三教已经高度融合

B. 农民对各种宗教的认识比较混乱

C. 下层民众的信仰具有强烈的功利性

D. 宗教传播深刻影响民众日常生活

 

明清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因不满自己的包办婚姻而弃家出走。它们共同说明明清时期出现了    

A.极度的拜金思想                     B.奋发向上的精神

C.追求民主自由的理想                 D.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 这种“新的理论”的内容不包括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一国两制”构想                    D.计划经济模式

 

小明在阅读卢梭的文章时,看到一句话: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对此,小明不甚理解。请你帮他分析,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

A. 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B. 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

C. 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D. 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文中的“民主”,实即做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 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

C. 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主权在民”相吻合

D. 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

 

在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有

①北京成为四方艺人的聚集中心

②北京观众的口味和演出市场的需要

③清朝皇室贵族、官员的欣赏爱好

④闭关政策使民族戏曲剧种得到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这正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一切。这说明他(  )

反对信仰基督教  推崇自由、平等、博爱

追求现世的幸福  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有一位思想家说:“大而天地阴阳,细而昆虫草木,皆当理会。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须是开阔,方始拓展”。这是(  )

A. 董仲舒在宣扬“天人感应”

B. 朱熹的在讲解“格物致知”

C. 陆九渊在解释“心即理也”

D. 王守仁在阐发“致良知”

 

《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

B. 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史实

C. 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可信

D. 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字发明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而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强的信心。

材料二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摘自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原因。概括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作者指出的“分水岭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被视为“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1912一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l.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三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时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四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 (1912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辛亥革命的进步作用。

(2)材料四反映出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失败”具体体现在哪方面?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为万世之太平。  ……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摘自日本天皇《终战诏书》(1945815日)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一处你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并加以分析说明。(要求理由充分,史论结合)

 

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    与清朝官员的联系并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说的“暴乱”是指(  )

A. 戊戌变法    B. 义和团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

 

总结概括是复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表为某同学设计的历史知识表格,下列选项与表格要求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A. ①中共一大召开  ②北伐战争  ③淞沪会战  ④重庆谈判

B. ①国民会议运动  ②遵义会议  ③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④三大战役

C. ①国共合作  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③《论持久战》④七届二中全会

D. ①黄埔军校创办  ②国民会议运动  ③《新民主主义论》④开国大典

 

“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战略进攻的方式不是逐城推进,而是跳跃式的。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敌人的深远后方去。……就可以东胁南京,西逼武汉,南抵长江。”这里的“战略进攻”是指

A. 开展百团大战

B. 挺进大别山

C. 组织淮海战役

D. 发动渡江战役

 

1926年蒋介石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随后中华民国政府通过了《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但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与此转变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国共关系开始破裂

C.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  D.国内民主运动高涨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符合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 反映了民主革命的目标

C. 表达了国共合作的意愿    D. 宣扬了民主自由的观念

 

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反帝反封建成为两党的共同目标    B. 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C. 三大政策使合作具备了政治基础    D. 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在于

A.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C. 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D.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就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辛亥革命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主要是因为它()

A. 结束了中国传统社会    B. 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XX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响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已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A. 黄花岗起义    B. 武昌起义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