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正德元年(1506)冬,王守仁直言政事触怒刘瑾,被下诏狱,廷杖40,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三年春,抵达蛊毒瘴疠弥漫,人烟稀少,民族杂居,语言不通,尚属蛮荒的谪所。栖居山洞,种粮、菜,苦熬度日。

王守仁身为贵公子,又患病,居此坏境,深知随时有倒毙的危险,他极力排除生死杂念,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苦炼制心功夫,力图发挥“心”(主观精神)的作用来战胜险恶环境,以求得到自我解救。一日,“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龙场悟道”。龙场悟道,正是他否定程朱理学而建立心学体系之关键。

此后,他原本消沉苦闷的心境豁然开朗,由此焕发了主观精神。他鉴于当地各民族生活方式落后,便教之范土架木以居。又建造龙冈书院,他便在此授徒讲学,教授各族居民。

——摘自舒大刚主编《中国历代大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守仁龙场悟道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王守仁的龙场悟道。

 

【战争与和平】

材料沙皇一开始就知道他需要什么并认为欧洲大国不会联合起来反对他,而英国则试图恢复和平,但并未料到俄罗斯的计划会遭到抵制,甚至是武力抵制。英国的政策取向助长了沙皇坚持其立场的决心。起初,内阁对俄土冲突的某些方面反应迟钝,它似乎没有考虑到俄土之间会发生一场冲突。它认为,解决矛盾分歧的途径是协调法俄利益,其次才是协调英俄之间的利益。斯特拉福德(英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对事态发展洞若观火,他选择从土耳其的立场来处理整个问题。斯特拉福德并不认为他有集结舰队必要,即便如此,他的一举一动在沙皇看来也是来者不善。显然斯特拉福德和内阁之间存在着政策冲突,这缘于在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大使与本国政府在应对俄罗斯挑战时的互动偏差及实现同一战略目标的不同策略手段。英国内阁一度认为俄国的要求并不过分,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调节法俄的圣地之争加以解决。当内阁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后,它对俄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因为现在的俄国不再只是在挑战法国的宗教利益,而且已经威胁到英国的政治、经济利益了,英国必须还以颜色。从一开始斯特拉福德对俄国的要求就不报幻想。

——摘自黄鸿钊《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俄国的近东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土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俄土战争中的态度及其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本位法》,该制度将促使消费减少、物价下跌,导致经济衰退。1925年,美国经济开始下行,出现明显的金融投机。1931年,美国经济从衰退滑向大萧条。

胡佛政府开始干预经济,进行金融改革。一,解决失业问题,救济穷人。二,1931年1月成立国家信贷公司,以缓解金融危机。三,次年成立复兴金融公司。该公司有权向银行、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工商企业放款。该公司也对农业和私人建筑住房发放小额贷款。四,同年7月,国会通过了紧急救助与建设工程法,允许复兴金融公司贷款给各州救济失业机构和自负盈亏的公共工程。五,执行财政赤字政策,以刺激经济发展。

受大选影响,胡佛没再出台新举措。金本位制度的存废是两党竞选中争论的焦点之一。多数人拥护金本位制。罗斯福出于竞选策略考虑,诱导选民认为他将恪守金本位制,赢得大选。1932年11月至次年3月期间,货币危机蔓延,经济出现了最严重的下滑。胡佛的金融改革失败。

——摘自李世安《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佛金融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胡佛金融改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雅典著名悲剧《俄瑞斯忒亚》讲述了一个世代血亲复仇的家族的故事,案件最后交雅典娜判决。她却说事情太重大,无权判决。接着挑选了最优秀的公民组成一个法庭,公开审判。让原告、被告及各自的证人充分申述。经法庭辩论,最后法官们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作出判决。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里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种寄希望于明君贤相统治的文化心理。在我国古代文学与现实中,解决人间矛盾、主持社会公道的理想就寄托在包公以及包公式的清官身上。

——摘自林亚光《中西文化心理比较》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族”观念最早是梁启超1902年提出的。梁启超强调“中华民族”是一“文化”的称谓,历史上那些接受了中华文化而非汉民族血统的民族实际上已成为中华民族;而章太炎则更看重血统对“中华民族”亦即汉民族形成的作用……又强调现实中汉族与满族没有完全同化,还存在着明显的血缘区别。

——摘自郑大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

中共在抗战时期主要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建设,但出于反侵略斗争的民族大义和与国民党合作的现实需要,也不讳言“中华民族复兴”这样的说法。

——摘自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观念的背景。指出梁启超与章太炎关于“中华民族”观念内涵的差异及其蕴含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复兴”论在当时盛行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前,只要美国和欧洲合作,就可以在GATT或WTO框架中主导多边贸易谈判,其他国家只能听命于它们。……后来WTO多边贸易谈判也随即走向停滞,难以向前推进,甚至有时还会遭受双边或区域多边协议侵蚀。这一变化表明

A. 全球化趋势受到严重挑战

B. 国际经济秩序在不断演进

C. 区域集团化对全球化有害

D. 国际贸易体系趋向不合理

 

1950年代金斯堡的长诗《嚎叫》尖锐地批判了缺乏人性的商业文化,字里行间集中了愤怒的“嚎叫”,并使之宣泄,充满焦虑与担忧,旨在引起人们注意到美国精神生活中才智遭受践踏的不正常现象。《嚎叫》的文学风格是

A. 后现代主义

B. 现实主义

C. 浪漫主义

D. 新古典主义

 

1923年托洛茨基在俄共第12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说,由于俄国经济落后,所以我们不能用集中的计划来裁夺和调整经济生活,“于是就向市场这个魔鬼说:‘请你来帮帮我们的忙’”。据此可知

A. 俄共全党高度肯定新经济政策

B. 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的必然选择

D. 新经济政策存在严重弊端

 

下表是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的获票情况统计,据该表信息可知,当时德国

 

总选票

社会民主党得票

占总票数百分比

1890年

7228500

1427300

19.17

1893年

7674000

1786700

23.30

1898年

7757700

2107076

27.18

1903年

9495586

3010771

31.71

 

 

A. 人民已拥有普选权

B. 议会斗争可使革命成功

C. 代议制民主有所发展

D. 工人政党放弃武装革命

 

在雅典共和国最繁荣的时期,公民总数从30,000人降至21,000人。而罗马共和国末期,公民的人数从公元前86年的463,000人,增加到了公元前70年的900,000人。这种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罗马政治制度比雅典更灵活

B. 共和制只适应小国寡民国家

C. 罗马不再实行直接民主政治

D. 罗马公民的权利比雅典广泛

 

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

A. 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

B. 新中国已经步入法治国家

C. 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

D. 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

 

晋察冀边区,据北岳区24个村的调查,1937—1942年,地主富农共当出土地559.04亩,占全部当出土地的71.8%。……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减租彻底的地区,1943年以来地主土地有50%至80%转归农民手中。材料说明

A. 土地革命使农村生产关系变化

B. 日伪军破坏了北方农村生产力

C. 封建土地制度已经基本被消灭

D. 民族革命可实现阶级革命目标

 

1919年5月7日《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

A. 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

B. 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

C. 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D. 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强的理解

 

下面是当时中日两国公开出版物刊载的关于马关谈判议和的手绘场景图,这组图片

中国报刊上的图片:《各国钦差会同李傅相议和图》,中坐长须长者为李鸿章。

日本报刊上的图片:《清国媾和使来朝谈判之图》,穿西式礼服者为伊藤博文等。

 

 

A. 一手资料,史料价值高

B. 客观真实反映历史事实

C. 主观想象不具史料价值

D. 掺杂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明沈思孝《晋录》记载:(山西)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私藏。祖父或以子母息(本息)匄(给予)贷于人而道亡,贷者业舍之数十年矣,子孙生而有知,更焦劳强作以还其贷。材料反映晋商

A. 借用族人资本经商

B. 合伙经营诚信为本

C. 经济活动重“契约”

D. 采用雇佣劳动关系

 

霍光在推举刘询为帝(汉宣帝)的奏议中说:“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孝武皇帝曾孙……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霍光奏议表明汉代

A. 尚存原始民主制遗风

B. 未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C. 儒学已成为统治思想

D. 庙号体现其统治思想

 

《吕氏春秋》载:“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一则治,两则乱。”“攻无道而伐之义,则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材料表达的思想

A. 与孔子“仁”、“礼”思想一致

B. 适应了国家统一的趋势

C. 为汉初治理国家提供了指导思想

D. 是黎民百姓的政治呼声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近代社会的发展伴随着思想启蒙的不断深入。

材料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摆脱了教会的束缚,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思想的

萌芽。但是,文艺复兴相当重要的成分是向希腊人文精神的回归,还没有产生一种新的精神取代它。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新教的“宗教伦理”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思想基础,这种看法不很全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带来的并不是资本主义民主国家,而仍然是封建民族国家。工业化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形态的成立,仅有宗教的伦理还不够,还要有与其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就是18世纪启蒙主义思想体系。

——摘编自方汉文《西方文化概论》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述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体系的发展和影响。

材料二在中国现代化史上,救亡与启蒙难解难分。中国的启蒙即源于救亡,救亡是中国启蒙的深层动因。与法国启蒙运动相比,中国启蒙运动毋宁是一种落后民族寻求富强之道的“救亡型启蒙”。五四运动以后,新思潮经历了一个从思想启蒙到“直接行动”、从“价值重估”到“社会改造”的转变。由此,五四运动后,革命运动代新文化运动而兴。这种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的消长,与其说是“救亡压倒启蒙”,毋宁说是“启蒙转化为革命”。

——摘编自郑大华主编《当代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发展的特点。简要说明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经济政策既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力的反映,又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力产生强大的反作用。

材料一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谷物进口,维护高粮价的《谷物法》。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认为,英国正处在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已经超过农业占据了主导,出于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考虑,应该给予农业以政策性保护,限制粮食进口。另一位经济学家李嘉图认为,土地利益集团往往是把获得的利润用在奢侈生活上,而不是去进行投资;允许谷物自由贸易,进口低价谷物,工厂主就可以降低工资,增加利润,促进工业发展;因此《谷物法》给英国带来的只能是工业发展停滞。19世纪30、40年代,自由贸易论者和保护主义者围绕这一法令的斗争更加激烈,《谷物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846年,英国议会通过决议,废除《谷物法》。

——摘编自吕佳《英国〈谷物法〉的废除及其社会根源》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两位经济学家支持、反对《谷物法》的理由。结合所学,分析《谷物法》被废除的原因。

材料二1937至1949年,通货膨胀始终是困扰国民政府的重大问题。当时中国税收主要依赖东南沿海的关税与盐税,东南沿海沦陷后,出现大量财政赤字。同时,内地的工业化建设也尚未完成,物资供给严重不足,加剧纸币贬值。商业投机也促使物价水平轮番上涨,又使政府不得不增发纸币来应付不断增加的开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经济尚未恢复之时发动内战,导致赤字继续扩大,人民对法币的信心降至最低。此外,国民政府还把通货膨胀当作一种有效聚敛财富的方法,通过操作预算,官僚资本进一步壮大。

——摘编自刘方健《南京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37—1949年中国恶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

材料三中国1952-1956年主要经济指标发展变化图(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经济统计年鉴

(3)依据材料三,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人类社会中曾出现不同的国家形态,民族国家在近代出现在欧洲,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主权是民族国家的核心标志。

材料一罗马原来只是一个城市。罗马的政府是只适合于城墙之内的居民的市政机构。在罗马四周看到的除了城市没有别的。当时称为民族的只是诸城市的联盟。拉丁民族便是拉丁诸城市的一个联盟。没有乡下,土地的业主是城市里的居民。当罗马扩张时,征服的也只是城市。像罗马这样的城市能够征服世界,但要管理这个世界就不容易了。必须有一种能使凝聚力薄弱的各成分团结起来的统治方式。罗马帝国在发展民法立法的同时,建立起专制政治的管理体制。给整个罗马世界盖上一张等级森严的官吏网,使当权者的意志在社会上生效。最后,解体的时刻到了,蛮族从各方面侵入进来,各行省不再抵抗、不再费力去关心总体的命运。

——摘编自【法】基佐《欧洲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疆域广大的古代罗马国家形成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政府用怎样的措施来维系庞大的帝国?其效果如何?

材料二14至16世纪,西欧的一些国家巩固下来。它们不是通过外来的侵略扩张,而是由中世纪君主国发展而来,在宗教和人种上的同构性使它们有别于多民族帝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是这类“领土国”典型代表。王权的加强导致民族情感的普遍增长,促进了海外贸易活动和国内财富的增长,也助长了新兴民族国家对海上霸权的野心。

——摘编自【德国】尤根·奥斯特哈默《全球化简史》等

(2)依据材料二分析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古代罗马的不同。依据所学知识说明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所造成的影响。

材料三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中国政府及各界对和会都抱有较大期望。北京政府为代表团规定了四个方面的任务,其中即包括取消外国人在中国的特殊权益,如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等内容。4月,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交了《中国希望条件说帖》,正式提出了中国希望废除的外人在华特权。但英法操纵的巴黎和会并未将这一要求列入会议的议程。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即正式对德、意、日宣战,同时宣布“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德、中意或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不久,中国与英美正式形成反法西斯的盟国关系,并成为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四大国之一。中国战场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及中国在新的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中国与英美等盟国间不平等条约的存在成为一种荒谬的现象。1943年1月11日,中国与美国、英国分别签署条约,废除英美在华领事裁判权等特权,宣布废除《辛丑和约》,将上海、厦门的公共租界,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

(3)以“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为视角,对材料三进行解读。

 

1843年,恩格斯在《德法年鉴》发表文章,批判历史学家卡莱尔“崇拜英雄”的历史观,指出无产阶级是从事伟大民族事业的唯一有前途的阶级。这篇文章

A. 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

B. 表明恩格斯向共产主义者转变

C.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D.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在1856—1871年间,所有的欧洲大陆大国都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下列各项属于以上时间和空间中所发生的变化的是

A. 英国进行议会改革

B. 法国确立共和政体

C. 美国两党制度形成

D. 德国完成统一大业

 

1839年维多利亚女王问保守党领袖皮尔是否愿意出任首相,由于此时保守党在议会下院不占多数席位,皮尔拒绝上任;1841年议会大选保守党获胜,皮尔接受女王任命,出任首相组阁。这反映出英国

A. 政党领袖由议会选举

B. 内阁需得到议会信任

C. 首相职权受制于国王

D. 议会选举受国王左右

 

西方学者写道:“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帮助英国在工业发展方面大大领先于大陆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动荡和战争延缓了欧洲大陆的工业化

B. 拿破仑专制统治压制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C. 拿破仑战争巩固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D. 英国趁法国革命和动乱建立殖民霸权

 

约翰•希克斯说:“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不是工业本身的兴起。”“现代工业”与以手工工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的本质区别是

A. 榨取工人剩余价值

B. 雇佣自由劳动力

C. 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D. 分工协作的形成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往一系列渐进变化的积累”。下列各项属于这种“积累”的有

①自然科学新理论的应用

②工场手工业的不断发展

③民主共和制度普遍实施

④海外殖民带来丰厚资源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法学家勒内•达维徳认为,“在19世纪,民法典在法国一直被视为核心,是法律的真正心脏。”这是因为《拿破仑法典》

A. 摧毁了欧洲各国封建制度

B. 确立了法国民主政治制度

C. 巩固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

D. 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美国宪法制定者认为:联邦权力机构中,“由于司法部门最弱,故最易遭到立法和行政两部门的干预和影响,所以必须加以保障”。下列各项能体现上述原则的是:司法部门

A. 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B. 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C. 审查国家财政预决算

D. 组织法庭弹劾总统

 

在欧洲近代早期,一些国家的君主专制统治被称为“国王的神圣权利”。17、18世纪,启蒙思想的倡导者开始质疑这些观念,认为国王应该为他们统治的人民负责。启蒙思想家提出这一主张的理论依据是

A. 依法治国原则

B. 社会契约学说

C. 三权分立理论

D. 反抗暴政观念

 

1640年查理一世为镇压苏格兰起义筹集军费,被迫召开长期休会的议会。议员们认为议会的长期休会是造成国家混乱局面的根源。下议院对国王征税的要求答复如下:“在下院和国家的自由被明确之前,他们不知道他们是否有什么可以给予的或者没有什么可以给予。”这说明议会

A. 认为国王的权力应当由议会赋予

B. 反对国王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

C. 要求保障议会权利限制国王专制

D. 要求获得批准征收赋税的权力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