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书写工具的落后。下列哪项发明使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学富五车”

A. 造纸术

B. 指南针

C. 火药

D. 印刷术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是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A. 彼特拉克

B. 莎士比亚

C. 马丁•路德

D. 伏尔泰

 

赫尔德尔评价说他是德意志民族的导师促使欧洲觉醒的改革家,托马斯·曼评价他提出人与上帝之间的直接联系,从而促进了民主。材料中人物的活动对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B.运用强硬手段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C.使近代的自然科学最终形成

D.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要研究古希腊的智者运动,首要障碍是任何智者的著作都未能保留下来,我们往往通过苏格拉对他们的论述还原他们的主张,这样得出的结论可能是

A.客观的,因为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的代表   

B.准确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同一时期的雅典

C.片面的,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观念有冲突 

D.错误的,苏格拉底的对他们论述不是史料

 

普罗泰格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公元前399年,检察官阿尼图斯、悲剧诗人美勒托和修辞学者吕孔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 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B. 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

C. 城邦政治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D. 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

A.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B.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C.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D.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

朝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数量

2人

5人

21人

710人

7098人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政府治国严谨

B. 世风每况愈下

C. 儒学地位衰落

D. 理学摧残人性

 

法家韩非与董仲舒思想最主要的相同点是

A. 主张“仁政”

B. 提倡法治

C. 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 认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小孩在井边玩耍,不小心跌入井中。路过井边的人,见此情景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助这个小孩。……他抢救孩子,惟一的原因是出自于天生的同情心。”这是战国时期某儒学思想家为说明自己的观点而打的一个比喻。这位思想家是

A. 孟子

B. 荀子

C. 庄子

D. 韩非子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871年,沙俄趁我国发生西北回民叛乱之际出兵强占伊犁地区。曾纪泽主张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伊犁问题。他把伊犁问题划分为分界、通商、偿款三大端,三者中他以分界为最重要,最终通过在商务和赔款上对俄国的让步与俄国签订了《伊犁条约》。曾纪泽使俄签订了《伊犁条约》受到中外人士的普遍赞誉。但他为了避免战争,甚至对沙俄一再让步,使中国丢失了一些本来可以收回的权利。

曾纪泽认为“外国人不讲道理,中国人不明事势”是中外屡次发生冲突的根源,要想避免冲突,中国人首先应该严格约束自已,诚待西人,无错可纠,只能是“理屈在彼”,而不可能“理屈在我”。他还提出“邦交不可长恃”,即当时所谓的邦交或结盟虽然是必要的、可行的,但是中国不能因此就有恃无恐,倚赖其他国家,自强才是外交的后盾,坚持外交的自主性。

——整理自李芸《曾国藩、曾纪泽外交思想之比较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曾纪泽在外交上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曾纪泽外交主张的积极意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3月10日,斯大林在联共(布)十八大上申明:苏联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保持谨慎态度,不让那些惯于从中渔利的战争挑拨者把我们卷入冲突中去”。8月20日晚,希特勒致电斯大林,要求商讨签约事宜。8月23日,两国正式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不仅帮德国摆脱了两线作战的困境,而且束缚了国土辽阔、军事力量强大和反侵略决心坚定的苏联,模糊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认识,阻挠并推迟了英法与苏联之间反德统一战线的建立,最终直接推动了二战的全面爆发。“苏联直接死于战场的人数是2700万。”另据统计,苏联有1700座城镇和7万个村庄被夷为平地,被摧毁和损坏的工厂企业达31850个。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大林同德国人签约也像英法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一样,从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韵结果告终。

——摘编自任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二战的爆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最早对江南地区官田税赋进行改革的是周忱。明宣德五年九月,大学士杨荣推荐周忱以户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周忱从解决税粮在征收、贮藏、运输中的一系列问题着手,针对粮长在征收田赋时常私造大斛,大斗进,小斗出,他“请敕工部颁铁斛,下诸县准式”,并设《拨运文薄》登记支拨起运数目,《纲运文薄》开列运输途中的应开支项目,以备核查,遏止了税粮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粮长自盗行为的发生。当时,在税粮被征收时,势豪大户只供正额,不交加耗,结果耗米全部由普通百姓交纳。周忱于宣德八年奏行《加耗折征例》:田赋征收的耗米须依据上一年耗米支出的盈亏数额来确定,每年多寡不一,“每正粮一石,收平米一石七斗”。严格地说,“平米法”并不是对当时官田赋税畸重现象进行改革,仅仅是对田赋加耗做适当调整,对加耗的改革实际上是明中叶田赋制度改革的前奏。

——摘编自董郁奎《试论明中叶的财政危机与浙江的赋税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周忱田赋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分析周忱田赋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状况表

阶段

状况

19世纪初到1833年

初等教育基本没有政府参与,以民办为主,主要有慈善学校、星期日学校和导生制学校等,还有全国贫民教育促进会以及不列颠海外学校协会等教育团体

1833——1870年

英国政府开始对初等教育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主要形式是提供资金、并成立区密院教育委员会,制定相关规定,对拔款进行监督管理,这使得民办学校在教学条件、教学质量、师資来源等方面更规范,更有利于初等教育发展

1870年到19世纪末

英格兰颁布了1870年《初等教育法》,在民办学校不足的地方建立起公办初等教育体系,形成了公立体制和民办体制并存格局。英格生政府通过建立公办学校和制定法律的方式对初等学校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规划

 

 

——整理自刘晓《论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的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从秦汉至明清,各种灾害和歉饥就有5079次。统治阶级为应付灾荒,设置了一些社会保障机构。民间也曾广泛流行着许多自发形成的地区性或行业性的互助团体,它们有的以同一村庄的邻里乡亲为依托,有的以同一姓氏家族为纽带,有的以亲朋好友为网络,有的以同业人员为单位,构成了一个社会互助救济的民间群体。当互助团体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或遭受不可抗拒的灾难时,能及时得到互助团体的救济。

——摘编自王国奇(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初探》

材料二1931年颁布的《中华苏維埃共和国劳动法》第68条规定,社会保险对于一切雇佣劳动者不论他在国家企业、协作社成私人的企业,不论工作时同之久暂,及付给工资的形式如何,都得施及之。社会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工人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失业、死亡等情况。1931年《劳动法)实施一年以后,由于有些条文规定不符合当时苏区的实际情况,给根据地造成了很大危害,出现了许多私人企业例闭,工人失业,师傅不愿带徒传艺等现象,影响了根据地的生产、运输和市场供应。1933年10月15日,重新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就上述情况做了一定的修改,主要是对某些过高要求做了适当地降低。

——摘编自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注重社会保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共苏区社会保障政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下图反映了1961--1985年苏联消费品工业投资在国民经济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A. 国民经济呈稳定的发展趋势

B. 国民消费力受到了长期抑制

C. 国家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 国民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

A.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 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C. 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

D. 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

 

1848年6月,法国所有成年男子都以直接、秘密的投票方式推选自己的代表。1851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通过政变上台后,投票原则上是秘密的,但秘密写票间被撤除,选择“不”或弃权都成为不可能。这一变化可以体现出法国当时

A. 集权统治得到了拥护

B. 代议制被彻底破坏

C. 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

D. 民主化进程的曲折

 

苏格抗底起初探讨天上的云、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却发现这些东西不是他所能把握的,因为自然界的事物永远都没有定论。他最后说了一句话:“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 把人作为研究对象

B. 怀疑人是万物的主宰

C. 注重人的道德修养

D. 研究的领域已经缩小

 

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杂志和出版社都被纳人国家体制之中。大众传媒通过相对固定的模式,传播人民群众欣赏喜爱的民族英雄和角色模型。大众传媒的这种变化

A. 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不同文化的需求

B. 使报纸杂志现实主义色彩浓厚

C. 造成建国初期中国文化凋零的局面

D. 有助于建国初期社会秩序的重建

 

对下图信息的理解最符合史实的是

A. 中国日益成为日本的商品市场

B. 西方国家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C. 美国在中国的影响持续减弱

D. 德日两国在中国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进人民国之后,中国政体虽已略具西方形式,但一切实质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政治现象反而更见混乱。”政治现象的混乱导致了

A. 袁世凯极力复辟帝制

B. 意识领域的激烈斗争

C. 国民革命的再度兴起

D. 民主化的进程被打断

 

据《革命逸史》中记载,维新派的激进分子秦力山曾在义和团运动期间,只身赴天津求见义和团掌拳大师兄,痛陈变法之利害,结果被义和团斥为“二毛子”(清末称为洋人办事的中国人)。这反映出

A. 义和团对清政府革新失去信心

B. 普通群众缺乏国家意识

C. 西学东渐遭到底层民众的抵制

D. 维新派注重发动民众

 

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李贽这些思想

A. 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B.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 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

D. 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

 

下表是唐宋时期茶叶产地数量变化表(单位:个),从表中可以推出

A. 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 饮茶习惯日益平民化

C. 区域分工渐趋合理

D. 奢侈品茶叶更受欢迎

 

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

出处

铭文

《元和四年壶》

元和四年(公元87年),江陵黄阳君作。宜子孙及酒食。吏人得之,致二千石

《永和钟》

永和四年(公元139年)正月一日戊辰造口口口钟,重口口斤。直(值)钱七千二百。宣用

《延熹钟》

延熹元年(公元158年)造作,口口口成雷口口钟,廿二斤。真(值)钱二千四百。大吉口口富貴宜田家口意口长生

 

 

A. 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

B. 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

C. 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

D. 私人作坊的生产销售

 

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这说明分封制

A. 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B. 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C. 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

D. 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

 

在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到多国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 《共产党宣言》书影   图2 在巴黎市政广场举行的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图3

请回答:

(1)1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图2运动的结果如何?造成如此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3的人物是谁?请你指出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这一成功实践的国际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麦迪逊语),这种机制实际上是由三个层面的分权制衡关系组成的。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某国宪法的若干条文:第十五条: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并享有皇帝的尊称,是国家的元首……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1)材料一中英国“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18世纪的英国是怎样实现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的内容。简要说明这种机制对美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国的政体及其特点。比较该国皇帝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根据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1: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图2:1945年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图3:1984年《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三幅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分别是什么政府?

(2)在涉及到民族利益,国家主权的重大问题时,三幅图中的中国政府态度有怎样的不同?

 

1917年的俄国,“饥饿、物价飞涨和投机倒把将人民群众逼到了灾难深渊,也挖掉了临时政府的最后一点根基,它在人民中的信誉已经彻底丧失了”,随后,俄国

A. 爆发了二月革命

B. 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

C. 爆发了十月革命

D.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