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文人对美的追求

C. 蔡伦改良纸张术

D. “书同文”的推行

 

我国的古籍装帧看似简单,但并非随意为之,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宋代的蝴蝶装是印刷史上第一次把散页的折缝集中在一起,形成订口而成册,极坚固。藏书者随之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印刷技术的革新

B. 造纸术的改进

C. 装订技术的提高

D. 科举制的盛行

 

宋明理学的传统里,程朱理学提出了“知先行后”的观点,陆王心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王夫之提出了“知行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的辩证的知行观。这从侧面反映出

A. 宋明理学存在致命缺陷

B. 明末清初对知行关系有了定论

C. 儒学的哲学化倾向明显

D. 儒学知行关系理论的不断深入

 

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兢习老庄。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这话当时是有代表性的。由此推断出

A. 社会动荡致道教流行

B. 儒家思想遭到冲击

C. 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

D. 道家思想成为正统

 

“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

A. 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B. 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

C. 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

D. 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恰好是今天全球正在努力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理想。这个派别是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孟子在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开创了“人禽之辨”的先河,质疑墨家弟子“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一说,认为这抹杀了人性与兽性的区别。孟子突出人与动物的差异,意在强调

A. 人的价值在于其道德性

B. 人伦情感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关键

C. 人与动物存在本质区别

D. 人与自然的本性存在某些相通性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 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

B. 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 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

D. 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近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主题,总结出以下史实和结论,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338年,佛罗伦萨有两百多家手工工场从事呢绒生产,约占全城人口的三分之一。

手工工场主已成为意大利政治的主导力量。

B

到1904年,美国汽车市场被福特、通用、克莱斯勒3家公司瓜分。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被放弃。

C

1953年苏联全部农用动力中,机械动力所占比重已达91.7%.畜力所占比重已降8.3%。

赫鲁晓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D

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受到冲击。

 

 

A. A

B. B

C. C

D. D

 

二战后,美国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但这两大金融机构在投票份额和附加条款等方面被广泛诟病。2015年12月,全球迎来了首个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投资银行,有学者称亚投行是被逼出来的另起炉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

B. 旧的国际经济体系正在遭遇挑战

C.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正在加剧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激化

 

20世纪下半叶,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绝美元。在巴黎出租车上挂着“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甚至乞丐在自己的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这反映出

A.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

B. 二战后初期欧元随欧洲经济发展走强

C. 欧洲经济发展美元霸主地位遭到冲击

D. 二战后法国成为欧洲实力最强的国家

 

据统计,从1950年到1990年世界出口额从579亿美元增加到33320亿美元,40年中增加了57.6倍,年平均增长10.7%。这主要得益于下列哪个机构

A.

B.

C.

D.

 

2014年中美欧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特设置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七十年,指出其遗产:一是各国都认同应避免“以邻为壑”的竞争性贬值。二是应开展多边合作,体现了国际经济关系的民主化。三是要使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和国际收支的调节从属于一种有约束力的规则。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A. 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B. 彻底避免国与国的货币贬值

C. 有利于国际合作和稳定经济秩序

D. 实现了美国独霸世界的意图

 

1985年,莫斯科市长叶利钦听说某家肉店出售极其罕见的小牛肉,立刻去排队,终于轮到他时却被告知已经卖完了。他暗中察看仓库,却发现“小牛肉就放在那儿的一间屋里,并正准备从‘后门’卸走”。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A. 经济负担因争霸而加重    B. 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明显

C.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 民众消费能力显著提高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 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下表为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的排名。由此可知苏联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8年

1937年

工业生产总值

5

5

2

电力

15

10

3

5

5

3

 

 

A. 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B. 第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C. 成为外向型经济国家

D. 计划经济取得显著成就

 

1927年-1928年,由于苏联国家规定的粮食价格太低,农民并不急于卖粮,使粮食收购出现短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造成危机的原因之一是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这一判断

A. 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转型

B. 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

C. 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相对于租让企业,租借企业比较多,仅1924年就由国家租出6488个。但是它们多是磨粉厂,碾米厂、榨油厂、制革厂甚至是一些小作坊,承租人多是原来的业主,另外大约有1/4的承租人是合作社。这表明当时苏俄(苏联)

A. 借助本国资本建立工业体系

B. 借此保障国内战争的胜利

C. 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 工业化加速了农业集体化

 

下表是1946年到1975年法国各产业就业人口比例的变化,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46

36

32

32

1954

27.3

35.4

37.3

1962

15.7

39.6

44.7

1975

10.1

38.5

51.4

 

(摘编自马克·斯坦恩《美国独行:西方世界的末日》)

A. 产业结构逐渐失衡

B. 服务业阻碍其它产业发展

C. 第二产业发展缓慢

D. 产业转型加速了社会分工

 

“供给侧改革”一经提出,便成为热点。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规模减税、削减开支、紧缩货币,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西方历史上曾经也有过类似的做法,下列与供给侧改革相似的是

A. 推行混合市场经济

B. 西欧普遍实行福利制度

C. 鼓励出口刺激消费

D. 里根“经济复兴”实践

 

1933年5月美国通过《农业调整法案》,对农产品实行价格支持,把粮食价格提到市场均衡价格之上,使农民每年以等量的农产品能够交换到相同数量的工业品。1938年2月,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第二个《农业调整法》。罗斯福政府此举意在

A. 摆脱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 把国民经济纳入计划轨道

D. 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对全国6000万听众发表了第一次“炉边谈话”。他以亲切诚挚的声调、质朴实用的语句,对全国人民就银行暂停营业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劝告和教育,他说:“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其目的是

A. 克服金融危机

B. 调节工业生产

C. 解决农业危机

D. 化解劳资矛盾

 

1929年6月,华尔街投资大师财政家伯纳德·巴鲁克于写道,“世界的经济形势似乎即将大幅度地向前发展。”同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安德鲁·W·梅隆也向公众保证:“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继续下去。”这表明

A. 危机中政府刺激人民消费信心

B. 美国经济仍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C. 胡佛坚信市场可以调节好经济

D. 人们对即将到来的萧条准备不足

 

1841年英国进口税种有1163种,到1853年减少到466种,1862年减少到44种,1882年减少到22种。英国此举

A. 导致了工业品进口大量增加

B. 增加了土地贵族的收益

C. 有利于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D. 阻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

 

下表为德国劳动力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882年

42%

39%

19%

1907年

35%

42%

23%

 

 

A. 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

B. 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C. 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在纪录片《世界历史》中提到,人们可以不住在农场,可以在二月份吃上蓝莓(一般夏季结果),能接受十二年制的免费义务教育,这一切都应归功于

A. 民主制度

B. 地理大发现

C. 工业革命

D. 城市化进程

 

美国的独立虽然表面上严重打击了英帝国,但是1783年以后的几年内,英国迅速从失败的战争中恢复过来,对北美的贸易完全超过了殖民时期的最高水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内战对英国依赖加强

B. 英国殖民扩张策略的调整

C. 英美间政治纽带更加紧密

D. 英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

 

有人指出,重商主义并不是表示重视商业,而是重视通过商业取得现金。有了钱,才能富国强兵,才能发展壮大。因此,国家要尽可能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下列符合这种经济政策的是

A.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B. 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

C.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D. 1807年英国通过《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非洲西海岸有一些反映历史的名称,科特迪瓦的“象牙海岸”,加纳的黄金海岸,利比里亚的胡椒海岸,贝宁的奴隶海岸。这些名称反映

A. 非洲物资极其丰富

B. 早期殖民掠夺的残酷性

C. 三角贸易所经路线

D. 非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香料”一词在拉丁语中原意指贵重但量小的物品,一度与黄金等价,远非平民可以企及,但是15世纪之后这种情况逐渐发生改变。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西方香料产量大增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世界贸易的新发展

D. 消费观念的变化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