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文化中历史是《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的故事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这些故事

A.传播了佛教的观念反映了思想的进步

B.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了历史的真实

C.代表了民间正义观影响了百姓的行为

D.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了历史的内涵

 

《明夷待访录》之《原法》篇是黄宗羲法律思想的结晶。他认为“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无法。”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这里的“法”是指具有现代意义的具体的法律条文

B.该观点颠覆了传统社会中君主和民众的地位和关系

C.集中体现了作者国法家法同构实现治世的大胆设想

D.在他看来天下共治和理想的君主原型只存在于三代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从汉朝以后到唐代儒学的内在传统中断了变成了比较注重文献、历史宋代的理学就致力于把汉代以后中断的儒学内在传统接续起来。宋代理学接续“儒学内在传统”的是

A.理生万物

B.格物致知

C.心即理也

D.强调人格修养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春秋战国时期名家所代表的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

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

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

 

元《吴文正公集》载“泉七闽之都会也。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殊方别域富商巨贾之所窟宅号为天下最。其民往往机巧趋利能喻于义者鲜矣。而近年为尤甚盖非自初而然也。”由此可见当时的泉州是福建行省的政治中心海外贸易发达商业氛围浓厚儒家义利观受冲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A.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C.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D.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清代前期运河、沿海、长江诸关关税统计表单位万两

分类

1686年

1753年

1812年

全国关税总额

122.0

495.6

481.0

运河诸关关税

61.6

150.5

140.0

沿海诸关关税

18.2

103.2

177.5

长江诸关关税

37.3

114.6

134.7

 

上表主要表明

A.近代的关税总额不断增长

B.全国商品流通以运河流通为主

C.沿海与长江航运后来居上

D.海禁政策推动内河航运的发展

 

隋唐时期每个行业的行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行会的首要任务是协调与其他行业尤其是与官府之间的关系如交纳税收、组织应役等行会不限制行内成员的经营方式。材料说明行会的主要作用是

A.限制了行业内部存在的不良竞争

B.推动了政府抑制工商业政策的实施

C.确保本行业在手工业中的领先地位

D.发挥了政府管理私营手工业的职能

 

万历《旌德县志》风俗志云“成宏以前人心甚古乡里之老有垂白不识县官嘉靖以后渐变渐靡舍本而务末于是百工技艺之人商贩行游之徒皆衣食于外郡逐利于绝徼亦其势使然也。”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商业贸易环境渐宽

B.区域商贩无利可图

C.政府默认舍本逐末

D.私营手工业占主导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

 

北宋大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言论反映北宋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

C.租佃关系开始出现

D.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据研究唐代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难分因果。而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士族垄断仕途

B.科举制度形同虚设

C.选官方式多样

D.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礼仪与政治分离

B.从人治到法治

C.国家管理制度化

D.为民主政治奠基

 

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的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

A.元朝推行民族平等政策

B.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元朝沿用唐朝“羁縻”政策

D.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苏轼认为“任人依靠保举而不任法则法简而人重任法依靠规则而不任人则法繁而人轻。法简而人重其弊也请谒公行而威势下移法繁而人轻其弊也人得苟免而贤不肖均此古今之通患也”。据此分析实施“任法”制度产生的影响是

A.克服人情干扰选拔德才兼备者为官

B.能够克服人情干扰与规则约束的矛盾

C.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规则过于僵化难以选拔有才者为官

 

汉代以秩六百石刺史监察二千石郡守唐代以八品监察御史巡按郡县、察六部县令从七品六部尚书正三品);明代十三道监察御史仅为七品。以上材料表明

A.君主专制制度的日趋完善

B.古代监察有“以小驭大”的特征

C.古代监察体系日趋制度化

D.古代监察制度促进了吏治的发展

 

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材料表明

A.周天子建立起绝对权威的统治秩序

B.西周中枢管理机构与蛮夷之间的关系

C.西周贵族实行集体统治的基本方式

D.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与义务的差异

 

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

 

时期

译著类别

译著来源

总计

应用

科学

自然

科学

历史

地理

社会

科学

哲学

艺术

英美

日本

1850—1899

40%

30%

10%

8%

3.5%

85%

15%

567种

1902—1904

10.5%

21%

24%

25.5%

11.3%

16.8%

62.2%

573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50—1904年中国译著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新青年》3卷5号

《答顾克刚》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3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人类文明在千年的发展中,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的发展是经济的关键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有“天下四大镇”:景德镇至明清,窑灶林立,发展成为的瓷器最大产地;朱仙镇,元开贾鲁河,成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至明清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汉口镇,明成化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嘉靖间成为镇。这四大镇实际上已是全国性的商业城市或手工业城市了。

——摘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二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涂文学指出:“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化代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1材料一指出“天下四大镇”形成的原因。根据四大名镇分布的位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城镇的发展对中国古代文学与思想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近代城镇化的根本动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动力对城镇居民生活产生了哪些革命性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对当时的思想、文化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近代城市化与西方城市化的根本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区别对近代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形成了哪些前置性的条件,之后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最终完成这些前置性的条件的?

 

文明的交流贯穿了人类历史,对人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固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迭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请用史实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3分

2请列举“他们西方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并说明“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

3请以反对材料二观点的立场,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明如何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作用于中国文明。

4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导致中国近代“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的最主要因素?谈谈你的启示。

 

“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段文字主要蕴含了

A.资产阶级革命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社会进化论

D.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下列对德国1871年宪法与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法国宪法规定“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从而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B.德国宪法巩固了国家统一的成果,法国宪法打击了保皇派复辟的企图

C.德国宪法是“新瓶装旧酒”,是历史的进步

D.德国联邦议会由普选产生,作用很小

 

儒家一向讲究仪表端庄,儒冠儒服,循规蹈矩。而魏晋名士却一反常态,他们放浪不羁,以丑为美,说丑话做丑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接待宾客时故意穿破衣烂衫,“望客而唤狗”;参加宴会时,故意不拘礼节,“狐蹲牛饮”;更有甚者,客人来访时,赤身裸体,一丝不挂,美其名日“通达”。魏晋时期出现的以上行为体现出的艺术风格是

A.现代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古典主义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