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1500年往常,人类差不多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截了当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不管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依旧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什么原因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下图所示植物的最初产地是

A.欧洲 B.美洲 C.非洲 D.亚洲

 

明朝和清朝早期,白银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欧洲商人用从美洲掠夺来的白银,交换欧洲内部以及亚洲的财富。亚洲的传统制成品流向世界各地,欧洲以及日本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一时期的白银流动

A.加速中国资本原始积累

B.开启欧洲社会的商业革命

C.有助于世界市场的拓展

D.加大欧洲对亚洲资本输出

 

1522年9月6日,西班牙国王举行褒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给远航归来的勇士,他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以下属于这次远航经历的是

A.第一次横跨大西洋到达美洲

B.第一次到达非洲最南端

C.第一次经印度洋到达印度

D.第一次由大西洋经太平洋印度洋回到大西洋

 

17世纪时从英国到印度最经济的航线是

A.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B.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区→印度

D.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

 

西方人普遍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在西方人看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是

①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②传播天主教

③掠夺金银财富

④推动商品输出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到东方几乎不再走的航线是

A.东地中海——土耳其海峡——印度

B.大西洋——非洲南端——印度洋

C.大西洋——美洲——印度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由于咖啡、茶、糖和烟草等大宗商品的出现,世界贸易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到1750年,除了澳大利亚以外,世界上所有地区都被纳入到全球的商业网络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早期殖民扩张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开展 D.世界市场形成

 

16-17世纪的欧洲,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一些封建地主贵族不愿意看到自己因为收取固定地租日益贫困,而工商业者大发横财,他们开始适应新形势而采取一些措施。有些人抛弃了过去轻视甚至鄙视工商业的传统观念,开始从事工商业经营。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

B.价格革命

C.商业革命

D.圈地运动

 

《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这一描写

A.真实可信、影响巨大

B.真实可信、但影响有限

C.毫无根据、亦无影响

D.脱离现实、但影响较大

 

1498年5月20日,达·伽马率领船队抵达卡里库特,从而正式开辟了欧亚之间的海上直通航路。卡里库特位于

A.美洲

B.印度

C.中国

D.非洲

 

16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人可能看到的现象有

①印刷工人排版印刷《马可·波罗行纪》  ②在宴会上使用来自中国的精美的瓷器

③在意大利教堂上看到达·芬奇的壁画  ④英国伦敦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来自异域的糖和咖啡、荼、巧克力一起,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和欧洲社会,糖从贵族生活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传播到欧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促进了世界的文化交流

D.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

 

“毫无疑问,在这些土地上蕴含着大量的黄金,我身边的这些印度人说他们在这些岛上挖金子……这里还有宝石,有名贵的珍珠,……我认为不用带着回西班牙,只要带到(蒙古)大汗的那些大城市里就能卖得很好。”该日记的作者最有可能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了借口,而黄金提供了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动力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移民”一词最早出现在1787年,当时专指欧洲移民到美洲的人,在此之前,这些人被称为殖民者,后来移民变成一种持久的全球性的历史现象,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B.重商主义的推行

C.全球工业发展不平衡 D.国际组织的推动

 

在1450年之后的300年间,西方文明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欧洲社会内部的变革是在诸多内在冲突中展开的。在这些冲突中,居于深层地位的因素是

A.商品货币关系发展

B.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C.君主权力的扩大

D.工业革命的兴起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亚洲人口的膨胀

 

“依靠固定收入的人遭受了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损失,而那些投身商业的人常常发家致富了……由传统社会经济关系确立的日常生活的确定性都被打碎了。”出现这种情形,是由于(  )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圈地运动 D.重商主义

 

16~17世纪,荷兰人发明了银行票据和支票来解决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货币的问题,又创建了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金融市场体系来解决商贸发展的投融资等问题。据此可知,当时荷兰金融业兴起的背景是(  

A.专制王权不断发展

B.欧洲封建制度加速崩溃

C.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地中海沿岸经济较繁荣

 

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时用17艘大船除运送交换物外,还运去了工匠、农夫和农业工具,以及各种植物种子和不同动物以及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犹如运去了一个小型社会。与此同时,美洲的玉米、土豆、番茄、烟草、可可等也传到了欧洲。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A.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

C.瓦解了美洲落后的生产方式

D.提供了各洲文明双赢的契机

 

    材料  严复(1854-1921),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在船上实习,1877年到英国留学,学习海军,阅读大量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著作。1895年,严复开始翻译《天演论》。他在《〈天演论〉自序》中说:此书“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天演论》带来了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达尔文进化论的传播,使其迅速成为维新运动的思想武器。梁启超是最早读《天演论》译稿的人,《天演论》还没正式出版,他就根据其做文章进行宣传了。“及达尔文出,然后知物竞天择,优胜劣败,非图自强,则决不足以自立。”西方思想的介绍和进化论的传播,在维新理论方面,突破了康有为单从古代圣人那里寻找理论根据的狭隘性,给了人们以新的科学方法论。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翻译《天演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翻译《天演论》的时代意义。

 

    材料  1940年6月4日,盟国军队完成敦刻尔克撤退后,德国军队继续向南推进,并于6月13日占领巴黎。士气低落的法国政府接受了条件苛刻的停战协定,其中包括释放所有的德国战俘,遣散法国军队,交出法国军舰,由德国占领法国一半多的领土。法国被认为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它的迅速崩溃自然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打击。有人指责说,叛国和怯懦是造成这一巨大灾难的原因。虽然这些指责也并非毫无根据,但另一些因素却似乎更具决定性。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这一条约使得希特勒能够将军队集中在一条战线上。此外,也许最重要的还是德国在好几个方面,特别是发展闪电战新战术方面所占有的优势。

——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沦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沦陷的影响。

 

    材料  范伸淹在《十事疏》中的十项改革主张提出后,范仲淹集团的士大夫寄希望于宋仁宗,希图凭借最高统治者的信赖和支持,雷厉风行地推行改革。宋仁宗求治心切,对于《十事疏》基本予以采纳,从庆历三年(1043年)十月到次年五月,就不断以诏令的形式颁行全国。庆历五年(1045年)十月,新法终止。“庆历新政”至此昙花一现,刚推行了一年多就中途夭折了。

当宋朝内外交困之时,迫于形势的危急,宋仁宗对范仲淹等人的改革主张表现出少有的热情,“再赐手诏,又为之开天章阁,召辅臣条对”。当范仲淹等人在他的再三督促下,匆促拿出改革方案,又“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然新政推行后,在反对派的一片反对声中,加之朋党问题触到了宋仁宗最敏感芝处,于是疑心甚重的宋仁宗便对范仲淹等人产生了疑忌,开始由支持改革转向动摇,最终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重新重用守旧的官员,新政也随之宣告失败。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能够迅速推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庆历新政”中途夭折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富强”一词用法的演变

——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后,当中产阶级妇女游行示威要求参权时,大男子主义的政治家们报以冷笑。1867年,地方性政治织“全国妇女参政会”在伦敦成立,很快得到其他大城市妇女界的响应,1869年,议会颁布《城市选举法》,开始投权女性未婚义税人地方选举权,……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暴力的妇女运动者”,1912年,妇女暴力参政运动进入热潮,她们涌向伦敦市中心,纵火、打辟玻璃、捣毁商店门面、破坏公共设施,造成巨额损失,多人被捕。一战爆发,政府为动员因民一致抵御外敌,僧机释放了全部因民权斗争而被拘捕的罪犯。1918年,鉴于妇女在战争中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联合政府同意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摘自阎照祥《英国持久的议会改革》

材料二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妇女观,已经初步渗入了近代人权思想。他们主要通过发行报刊、开淡讲会、联结田体、广貼告示等方式,使创设女学堂和不缠足运动波及到维新派以外的阶层,连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和开明派也参加进来。这些活动极大地启发了进步妇女,使她们公开喊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提出了男女平等的思想。20世紀初期出现了一个知识妇女群,主要包括教会女学、女子留学和国内各种民立官立女学堂培养出的女知识分子,她们是继男性先进人物之后,提倡女权的主要力量,1898年至1919年,妇女所办的报刊,全国约有40种,大多梟中于上海、北京和长江中下游带以及日本的东京。声势浩大,最终使女权思想的运动达到民国初期以前的最高峰。

——何黎萍《论中国近代女权思想的形成》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英女权运动的差异。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中英女权运动的社会因素。

 

20世纪70年代,美国某一经济学派对比了主要资本国家的经济状况后,发现凡是储蓄率和投资率较高的国家,如日本、联邦德国和法国,其生产增长和生产率的提高较快,反之则较慢。这说明此时期

A.政府加强对经济全面干预是大势所趋

B.凯恩斯主义的消费需求理论已经失灵

C.政府对金融的管控力度决定经济态势

D.政府需扩大开支方能解决经济“滞胀”

 

新经济政策实行仅仅一年时间,列宁就强调:“我们可以十分坚定地说,我们已经可以停止而且正在停止我们所开始的退却……我们走得比我们能够控制的远了一些,但斗争的逻辑就是这样。”这反映出

A. 列宁科学分析了当时苏俄国情

B. 新经济政策实施中存在政治考虑

C. 新经济政策实现了工业化目标

D. 计划经济体制在苏俄已开始出现

 

近代初期,哥白尼运用天文观测和数学计算的方式证实希腊化时代所盛行的地球是整个宇宙的中心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这一科学发现的意义是

A.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 B.促进了天文学的重大变革

C.概括了宇宙运动的基本规律 D.创立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梭伦将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议事程序由流行的呼声表决法(以呼声高低来判断某一决议或人选是否被通过)改为举手或投票表决法。这一变化

A.削弱了雅典贵族的特权 B.否定了平民的政治权利

C.提高了公民大会的地位 D.保障了雅典的政治稳定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