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并下列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中英小麦价格(单位:每公石公分银)

材料二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后50年间,中、英两国的小麦价格变化各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结合中英两国的社会实际,分别指出中、英两国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贸易存在哪些问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二战后上述问题采取的重要举措,并简要说明其积极意义。

 

《全球通史》中描述:“英国人喜欢印度的经济补充他们自己的经济,而不喜欢印度的经济与他们自己的经济竞争。因而,印度供应原料给英国,作为回报,印度得到制成品和建设项目(如铁路)所需的资本。农民们发现自己正在为国际市场,而不是为自己和邻居而生产。”在这段史实中,我们可以发现

A. 这一情况最早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

B. 英印之间形成了平等贸易的跨国市场

C. 英国经济渗透加剧了印度经济的凋敝

D. 英印通过市场经济纽带形成紧密联系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对其他国家工业的实际促进比对西班牙和葡萄牙本国工业的促进还要多。仅就亚麻布一项而言,据说,这些殖民地的年消费量可达300万英镑以上,当然,我不敢保证这一致据的准确。但是,这一巨大的消费量几乎全由法国、佛兰德斯、荷兰和德国提供。”材料中所述历史现象主要反映出

A. 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B. 西葡两国错失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工业发展机遇

C. 西葡两国同英法荷德等国展开争夺市场的激烈竞争

D. 殖民地与宗主国形成“原料供给——市场占有”关系

 

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使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 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

C. 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 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

 

1851年,在英国伦敦一座水晶宫内,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展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成果。下列发明中可能参展的是

A. 蒸汽机    B. 电灯    C. 飞机    D. 人造卫星

 

人口的流动往往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下面表格是部分地区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变化表(%),下列对变化原因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①欧美国家的近代化有利人口的增长

②新交通工具促进了人口迁移

③欧美新增人口主要来自于非洲移民

④殖民屠戮和黑奴贸易,使非洲人口大量流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英国社会史学家阿萨•勃里格斯曾这样描述:“像过分拥挤和贫民窟这样的词,在19世纪初尚感新鲜,而到该世纪末,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其现实性,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的贫民窟,仅在伦敦万人聚居的贫民窟就有20个以上。”为此,英国政府

A. 以行政权力的运用来取代自由贸易    B. 以殖民扩张和掠夺来转嫁国内危机

C. 以扩大城市规模来加快城市化进程    D. 以税收和济贫政策来实行福利调控

 

1832年英国工业家弗赖尔说。“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国商业的伟大纪元就结束了。”这说明

A.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全球扩张受挫    B. 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 英国面临着严重的政冶经济危机    D. 民主政治的完善是经济发展的要求

 

英国教士马尔萨斯认为:大不列颠人口翻一番的时间极有可能不超过25年。甚至在存在着大城镇和工厂的情况下……人口增长快于食物供给是一种自然趋势。因此,除非夫妇通过晚婚和节育进行控制,否则人口将超过维持它所需要的资源。这一论断产生的背景是(   )

A新航路开辟,物种交换导致人口激增

B殖民扩张,贩卖黑奴带来大量的移民

C工业化革命,经济增长激化社会问题

D经济危机,失业者过多导致就业困难

 

《怎样做大国》指出:“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 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B. 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

C. 工业革命起了决定性作用

D. 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

A. 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B. 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

C. 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 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

 

19世纪70年代初,即法国工业革命完成时,平均每家企业雇佣工人还不到3人,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多家,而雇佣一二人的小企业多达数1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这种状况表明法国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是

A. 工业成本昂贵,重工业发展缓慢

B. 小企业大量存在,企业经营分散

C. 流动资本不足,工业企业投资少

D. 小农经济发达,劳动力供应不足

 

推动下表所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A. 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B. 技术革命与生产关系变革程度不同

C. 政体改革推动了经济髙速发展

D. 国家干预与福利制度保障政策不同

 

英国曾是拥有最大的殖民地的国家,但在1852年英国首相本杰明·狄士累利却说:“殖民地是挂在我们(英国)脖子上的沉重磨盘。”这深刻反映了

A. 当时的英国已无力统治更多的殖民地

B. 这一时期英国不再需要广阔的殖民地

C. 自由贸易发展将改变英国的殖民方式

D. 北美独立导致英国殖民大国地位丧失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  )

A. 蒸汽机的改良    B. 计算机的诞生

C. 相对论的提出    D. 电力的广泛应用

 

在纪录片《世界历史》中提到,人们可以不住在农场,可以在二月份吃上蓝莓(一般夏季结果),能接受十二年制的免费义务教育,这一切都应归功于

A. 民主制度

B. 地理大发现

C. 工业革命

D. 城市化进程

 

【历史—选修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泰罗,1856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早年学习勤奋,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哈佛大学,后因故辍学。当时美国经济发展很快,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但由于生产混乱,劳资关系紧张,工人“磨洋工”现象大量存在,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下。传统的以经验、习惯为主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大型企业的管理需要。

1878年,泰罗到费城钢铁厂当一名普通工人,他边实践边研究,总结并提炼出以工时制、计件工资制和任务管理制为核心的“泰罗制”。在实行泰罗制的工厂里,找不出一个多余的工人,每个工人都像机器一样一刻不停地工作。泰罗的科学管理系统将工人的潜能发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20世纪初,美国掀起了科学管理运动,1906年泰罗担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主席,专门以宣传科学管理为职业,被后世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在泰罗制被广泛推广的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职业经理人开始出现,构成了美国中产阶级新中坚力量。

——摘编自“百度百科”相关资料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泰罗制出现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泰罗的科学管理成就进行简要评价。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初与蒙古抗衡,西北是一条重要战线。在今甘肃西部、青海北部直至新疆东部设立了—系列羁縻卫、所。……明朝前期,以哈密为经营西域的主要据点,封当地蒙古贵族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又派汉人充任忠顺王府长史,纪善等官,协同理事。……永乐、宣德时期,哈密及其以西地区与明朝建立比较固定的朝贡贸易联系。

西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斯藏。明初,派人入藏招抚,承认元朝对当地僧俗首领所加封的称号。明成相即位后,相继派宦官显侯等多人持节入藏,与各地方、各教派的领袖人物广泛接触,封授了一批首领,最高着为王和法王。……明朝还与以藏族为主体的“西番”诸部建立起茶马贸易关系,设立茶马司进行管理。永乐时,开通了自雅州(今雅安)至乌斯藏的驿路,更为汉藏的经济往来提供了便利。

一一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搬括明朝加强对西部地区管理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加强对西部地区管理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所示

时期

曹操形象

三国到隋唐

陈寿《三国志·武帝纪》中推崇曹操为“明略最优”、“超世之杰”。在这一基调下,唐朝以前对曹操的评价以颂扬为主,尤其是李世民的《唐太宗文皇帝祭魏太祖武皇帝文》对曹操充满敬仰。曹操在民间也具有广泛的影响。曹魏的主要建筑铜雀台和曹操的墓区西陵在屡经政权更迭之后仍能作为标志性的名称。

宋朝南迁之后。曹操的形象发生根本性变化。南宋统治者同情地位和自己相仿的西蜀,而敌视地位和金国相仿的曹魏。曹操的脸谱彻底改变,变化成为欺世好雄。

元明清

元朝统治时期,百姓痛恨统治者的思想情绪被投射到民间文艺作品上,通过间接的形式而宣泄出来。明朝初年,民间说唱故事被罗贯中搜集在一起,编写成为《三国演义》,使得曹操的奸雄形象最终定型,而长期被世人切齿痛恨。

新中国成立之初

毛泽东曾经多次赞场曹操,特别是1957年至1959年间,更在公开的场合发表肯定曹操的讲话。

 

一一摘编自李凭《曹操形象的变化》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曹操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统计表

 

纪念日

时间及设定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每年1月27日,联合国2005年设立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每年12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设立

日本广岛核爆炸遇难者纪念日

日本政府每年8月6日举行

诺曼底登陆纪念日

旨在紀念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

欧洲胜利纪念日

1945年5月8日24时,“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订,英国、法国、奥地利、波兰等国家以5月8日为纪念日

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

由于时差的关系,“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订的时候,前苏联已经到了5月9日,因此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都以5月9日为纪念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每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设立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历史学界对于以往的抗日战争历史研究得以重新审视。在研究范式上,打破以往研究只关注日本的侵华战争打断中国原有现代化进程的藩篱,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如何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诸多断成果。

在研究主旨方面,由以论带史转向对历史真实做科学总结。对于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地位与作用问题,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分析国民党败退台湾的原因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共产党避开了抗战的主战场。这一观点获得不少人的赞成。事实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如果没有敌后战场的努力与长期坚持,中国抗战无法坚持到最后的胜利;同样的道理,没有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长期坚持,中国抗战也无法坚持到最后的胜利。二者不可偏度。

——摘编自《荣维木畅谈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的现况与前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种纪念日设立意图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抗日战争研究领城发生的变化。

请阐述对“抗日战争中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的理解。

 

(题文)1969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的国家需要同西方保持合作和协议的关系,需要同东方实现某种谅解,在这种背景下,我要着重强调……要同苏联以及东欧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勃兰特政府宣示这一政策意在

A. 缓和东西关系,谋求自主发展

B. 承认民主德国,实现两德统一

C. 稳定欧洲局势,脱离美国阵营

D. 主张和平共处,加入欧洲联盟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谷物法案》,规定粮食价格未达到特定价格时,绝对禁止进口粮食,借以保护英国农业免受外国进口的廉价粮食冲击。1846年,该法被废除。这一政策调整的根源是

A. 土地贵族丧失政治的主导地位

B. 工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壮大

C. 自由贸易理念在英国广泛传播

D. 近代英国注重妥协的政治机制

 

乔托(约1266-1337),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右面是他的作品《圣弗朗西斯之死》:画中人物表情与动作各异,有的拿着旗帜,有的站立低头默哀,有的跪着祈祷,有的亲吻圣弗朗西斯的手和脚为他的去世感到难过。这表明乔托

A. 追求平等和民主    B. 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C. 反对教会的统治    D. 擅用浪漫主义手法

 

在古希腊,公民的自由是在城邦里分享社会权利,是以集体的方式直接行使完整主权的若干部分。而公民的政治则是与城邦相关的一切事务,它几乎囊括了政治、宗教、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这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

A. 使个人自由受到- 定的妨碍    B. 为现代个人自由提供了范式

C. 确立了轮番而治的参政方式    D. 帮助公民树立集体荣誉观念

 

上海作为新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占据工业总产量的20%,在一五计划中得到全国投资的2.5%;到1957年,25万工人迁出上海到全国各地。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

A. 上海经济地位的下降

B. 上海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贡献巨大

C. 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D. 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据上海面粉同业人工会的报告:“自1948年6月起,各厂次粉壅积,资金呆滞,本会迭次电呈粮食部,请求准予自由转口,并推请代表进京向部请愿。部以与行政院七月八日颁行调剂民食办法第十一条之规定不符,未予批准。”由此可知

A. 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导致了通货膨胀    B. 美国的商品涌入中国排挤了国货

C. 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挤压了民族企业    D. 战争环境加剧了民族企业的困难

 

下表中各项数据的变化最能说明京津地区1921-1928年京、津离婚案主动方性别统计表

地域

年份

男方提起

女方提起

双方提起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北京

192-1922

25

34.2%

46

63%

2

2.8%

1923-1924

39

38.2%

55

53.9%

8

7.9%

1925-1926

41

36%

72

d3.2%

1

0.8%

1927-1928

42

33.3%

84

66.7%

 

 

天津

1926

7

29.2%

7

29.2%

10

41.6%

1927

2

6.25%

20

62.5%

10

31.3%

192S

16

13.9%

22

62.8%

10

23.3%

 

 

A. 男女平等意识逐渐增强

B. 西方婚俗冲击传统婚姻

C. 女性平等意识领先全国

D. 社会动荡影响婚姻稳定

 

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表可知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省份

政体模式

湖北

民主共和制

江苏

单一的中央集权制

浙江

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

 

 

A. 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

B.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

C. 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

D. 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

 

清代农村家族经济在遗产继承中既存在保障嫡长子权益的“抽长制”,又有照顾丧失劳动能力者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这说明

A. 宗法制度在清代农村占据主导地位

B. 遗产继承以和谐家族关系为出发点

C. 社会保障制度在清代已经发展完善

D. 家族经济在代代继承下逐步被分割

 

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文献出处

“回纥纵掠坊市及妆、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

《旧唐书·回纥传》

“云锁木龛哪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

《全唐诗》

“诸邵多透纸袄为衣。”

宋代《渑水燕谈录》

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A. 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

B. 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

C. 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

D. 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