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官府纺织业以窦世伦画的《内库瑞锦对雉斗羊翔凤游麟图》作为样本,地方专供的织锦户也必须严格遵照官样,并禁止民间私自生产和销售。对这段材料的解读,以下正确的是

A.唐朝重视官府纺织业的行业生产标准 

B.唐朝纺织业只为官府生产地位较特殊

C.纺织业在唐朝的财政中起决定性作用

D.唐朝政府明确限制私人纺织业的发展

 

先秦时官营手工业作坊产品上都刻有工种及制作工匠的名字,以此来记录产品的生产情况。但考古资料显示,河北武安县发掘的10座战国晚期窑址中,出土了许多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的陶器、陶片。这说明

A. 官营手工业注重保证质量    B. “工商食官”制度已被打破

C. 国家规范了民营手工生产    D. 工商业经营范围得到扩大

 

《国语·齐语》:“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 :“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古代手工业这种传承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促进生产力进步的必然要求    B. 古代手工业没有面向市场导致

C.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    D. 力求保证官营手工业主导地位

 

明代中叶,“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光绪年间,“熙攘往来,编审(人丁调查和登记制度)不行,版图之籍亦莫可得而稽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中叶到光绪时期

A. 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B. 土地税始终高于工商税

C. 农民的流动性逐步加强

D. 统治危机加剧民族危机

 

据载,山东济宁清初开始种植烟草,道光年间济宁“环城四五里皆种烟草……大约膏腴皆为烟所占,而五谷反为瘠土”。山东寿光等地亦“转相慕效”,“不数年而乡村遍植,负贩者往来如织”。这反映出当时山东

A. 深受列强贩卖烟土的毒害

B. 手工卷烟技术领先于全国

C.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解体

D.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北宋大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言论反映北宋

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

C. 租佃关系开始出现

D. 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宋代有人说:“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不仕则仰事俯育,不致丧失气节。有田方为福。”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千余年间十分流行。这一现象

A. 根源于小农经济占主导

B. 化解了官僚政治的内在矛盾

C. 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D. 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我国古代农业发达。下表反映了中国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措施。这些措施体现出(    )

朝代

农业措施

西周

休耕制

秦汉

“地可使肥,又可使棘”

唐宋

禁捕青蛙

明清

“桑基鱼塘”

 

 

A. 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B. 古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念

C. 土地集中趋势已失控    D. 政府直接控制了农业生产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制了一种水利技术,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开渠的问题,又能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对这种水利技术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最早出现在汉代的关中地区

B. 郑国渠的修建采用了此技术

C. 有利于泰始皇对岭南的征服

D. 是刀耕火种农业发展的体现

 

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这些规定

A. 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    B. 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

C. 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    D. 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

 

“其车之制,车身用板作槽,槽中架行道板一条。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在上。两边各带拐木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板刮水上岸……”材料所述工具(    )

A. 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    B. 标志着古代水利设施的完善

C. 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    D. 是农业灌溉工具的重大改进

 

汉代《盐铁论·水旱》中说道:“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材料说明汉代(  )

A. 农民具有少劳作也必须多收获的意识

B.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C. 灌钢技术加速了铁农具的推广普及

D. 铁农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二“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荣干,夜深方归也。”“(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宋《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百间屋”。

材料四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和唐朝的商业活动相比较有何变化?并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两宋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阻碍明清商帮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

(3)依据材料四分析,“朝贡贸易”有什么特点?对中国的影响如何?

 

中国古代手工业起源较早,历史悠久,持续发展,有着长期领先世界的先进技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元代实行匠籍制度,官府工匠世代不得脱籍,不允许从事私人生产。

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残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矣,而皆开自黄婆一人,是不当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与先蚕同列祀典乎?

—王应安《柳南续笔》

材料三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制,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

材料四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棉布与丝绸相比有哪些优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在棉布盛行之前,我国劳动人民的主要衣被原料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中叶以后,我国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新变化?并列举两例明朝手工业发展的成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

 

自耕农是农业社会中的主要劳动者,“稳定小农”是中国历代王朝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城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

——摘自《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材料三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卖)子孙以偿责(债)者矣。

——摘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选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具有哪些优势。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有何劣势。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新变化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

(4)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

 

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 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B.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 教会势力日益衰落

D.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讲“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迦马

D. 麦哲伦

 

“欧洲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航海和发现会比战争和重炮给世界带来更具有决定性的变化,延续了千年的中世纪将画上句号。新的时代……遵照新的方式思考和行动的摩登时代将来临。”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新的时代”特征的是

A. 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大量用于航海

B. 航海是指新航路的开辟

C. 发现是指美洲等地区的被发现

D. 新的思考方式是指以人为中心思考问题

 

下列所体现的思想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 

B.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耕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专制制度的衰落

C. 西方文明的影响

D. 抑商政策的松动

 

清代的蓝鼎元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他认为海禁政策

A. 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 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C. 能加强沿海边防和肃清海盗

D. 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的动荡

 

下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A

闭关锁国

清朝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

重农抑商

自战国以来的一种经济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是政府鼓励和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百姓从事商业活动

C

朝贡贸易

自秦以来中外贸易的唯一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外国朝贡与中外贸易相伴进行,中国人大量输出商品换取巨额税

D

铁犁牛耕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拱作方式,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汉代走向成熟

 

 

A. A

B. B

C. C

D. D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7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厢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

A. 盐铁官营制度

B. “海禁”政策

C. 夜市的出现

D. 重农抑商政策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 地主阶级通过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 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制,自唐代开始实行

 

有人认为,中国的城市与商业发育较早,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与商业发展受阻的根本原因是

A. 封建政治体制的制约

B. 官营企业的排挤、打击

C. 重农抑商思想的盛行

D. 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

 

19世纪中期,福州一带很难买到马铃薯,35年后,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并销往香港、新加坡及地。材料反映了

A.马铃薯栽培技术日益提高              B.西方饮食习惯对中国影响加深

C.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 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 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 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通宝的出现说明(    )

A. 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

B. 以金银钱币为主所以珍贵为宝

C. 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影响增大

D. 古代货币制度出现了根本变化

 

《新唐书》卷五十四《食货志》云:“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这说明“飞钱”的主要作用是

A. 为富商、高利贷者储存金银

B. 缓和钱币的不足,便于携带

C. 经营存款、放贷、汇兑

D. 标志着纸币的产生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