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多年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敢于和善于吸取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科学的青春。”这个学说是指

A. 社会主义

B. 马克思主义

C. 空想社会主义

D.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说:“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对该论述正确的理解

①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

②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

③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人性”

④君主专制弊大于利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敢于和善于吸取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着科学的青春。”这里的“它”是指

A. 空想社会主义

B. 马克思主义

C. 达尔文进化论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列宁在评论恩格斯的无私精神时指出,“他为天才的朋友树立一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无意间,他的名字也被镌刻在上面。”你认为这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是:

A. 《共产党宣言》

B. 领导巴黎公社

C. 成立第一国际

D. 《资本论》

 

有关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表述准确的有

①都出生于德国

②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③两人第二次见面后开始毕生的友谊

④恩格斯在生活与工作上都无私的支持着马克思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恩格斯说:“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还做得不错。我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的第一小提琴手。”这段话说明

①恩格斯始终视自己为马克思的助手

②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合作相当默契

③恩格斯十分珍惜与马克思的友谊

④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恩格斯说:“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不满情绪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力量的壮大,产业革命便孕育着一个无产阶级来进行的社会革命。”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前提是

A. 工业革命的深入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B. 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D. 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由于

A. 进行了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B. 继承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C. 具有广博的知识

D. 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

 

《世界史纲》指出:“犹太种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该论述

A.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B. 分析了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成因

C. 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 肯定了马克思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

 

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A. 英、法、美

B. 英、法、俄

C. 英、美、德

D. 英、法、德

 

历史竞赛中,主持人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如果你是选手,你的回答是

A. 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 欧洲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C. 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D. 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法国学者弗拉扎尔夫人说,它“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碳,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很快它成为指导T人阶级追求自身自由和权力的“圣经”。这部“圣经”

A. 成为基督教徒心目中永恒的太阳

B. 最初由法国著名思想家执笔完成

C. 加快全人类追求自由权利的步伐

D. 首先指导了俄国人民的革命事业

 

在英国文学史上,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宪章派文学是极为重要和辉煌的一章,琼斯就是其中卓越的代表。他在《贱民之歌》中写道:我们虽低贱,还配种种庄稼\我们太低贱,不配吃面包片。……我们太低贱,不配表决捐税,\我们虽低贱,却配纳税付捐。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A. 此类文学的产生与当时的工人运动密不可分

B. 此诗歌的艺术手法更倾向于现实主义

C. 此诗歌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弊端逐渐暴露

D. 马克思主义推动了此类文学的产生

 

恩格斯在 1895年进行了反思:“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从1848年起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以及最近在俄国刚刚真正确立了大工业,而德国简直就成了一个头等工业国,———这一切都是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可见这个基础在 1848年还具有很大的扩展能力。”这可以用来证明

A. 科学理论能够自我完善

B. 历史叙述真实性易受到时代影响

C. 历史评价具有时代特性

D. 工业革命对科学理论形成的贡献

 

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对上述材料理解最为全面的是。

A. 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B. 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C. 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D. 不具备革命成功的客观和主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是(   )

①工业革命的发展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暴露③工人阶级在斗争中登上政治舞台④古典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⑤马克思和恩格斯知识渊博

A. ①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其含义主要是指欧洲无产阶级(    )

A. 掌握了科学的革命理论    B. 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 开始了有组织的革命斗争    D. 开始提出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一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我已将适当的权力给予民众,绝不会故意剥削或纵情泛滥,就是那些富有和高贵的人士,提出的忠告在于知耻和守分,执着盾牌我屹立在两派之间,双方的权利不可以相互侵犯。

——梭伦

材料三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指出商鞅变法中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

(2)材料二的诗句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改革理念?结合梭伦改革内容,举一例说明。指出梭伦的这一改革理念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我们说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种时代的潮流是指

①民族融合的潮流

②北方地区封建化的潮流

③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潮流

④南北朝时期各国纷纷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潮流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旨在强调

A. 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

B. 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

C. 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

D. 北魏因改革成为了强大帝国

 

《战国策·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

A. 重农抑商的实施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农耕经济的繁荣

D. 争霸战略的实现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主要是因为

A. 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 改革成效显著

C. 取信于民

D. 贵族的势力被铲除

 

“梭伦的改革很受欢迎,但没有完全解决雅典的问题。”改革后,雅典的状况是

①取消债务奴隶制

②公民按照财产分为四个等级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

④部分公民无法获得“观剧津贴”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描述:“当梭伦完成上面所述的宪法时,平民时常来找他,并且为着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烦恼,批评这些,问问那些;他既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梭伦十年不回的主要原因是他

A. 认为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 无法消除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C. 对雅典社会已彻底失望

D. 想漫游外国考察政治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 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 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 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 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明帝”“孝武帝”等。这充分反映出

A. 鲜卑族具有尊宗敬祖的优秀传统

B. 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C. 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D. 只有讲求孝道才能巩固封建统治

 

《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臣旧将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孝文帝提出进行姓氏改革的依据是

A. 鲜卑族和汉族都崇拜黄帝

B. 鲜卑族和汉族有共同的祖先黄帝

C. 鲜卑族和汉族自古以来都生活在黄河流域

D. 鲜卑族和汉族风俗习惯相同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 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大

B. 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C. 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D. 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北魏时期,孝文帝始颁俸禄制,并建立了考绩制度。北魏以至齐、周执行均颇为严格,而南朝几无定制,造成了上下相率、肆意搜刮百姓的后果。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全面的是

A. 孝文帝改革对北朝历史影响深远    B. 俸禄制与考绩制度形成相互配合

C. 南朝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    D. 制度是影响吏治状况的重要因素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