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周语》记载,周宣王喜爱鲁武公少子并强立他为嗣君,鲁人不从王命,周宣王起兵伐鲁,废嫡而立庶。这一事件表明

A. 周宣王带头破坏分封制度

B. 维护周政治的宗法制瓦解

C. 天子有权干涉诸侯王废立

D.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从1926年到1950年已拥有客货轮船140多艘,独资或合资创建了70多个口岸企业和附属设施。他统一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逐出了长江上游。……1938年秋宜昌沦陷前夕,卢作孚指挥“宜昌大撤退”,捐献自己公司的船只,经过40天的奋战,抢运了聚集在宜昌的人员150万余人、物资100万余吨,为保存当时中国的政治实体、经济命脉以及教育文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

卢作孚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北碚进行乡村建设,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进行:一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包括整治环境卫生,拓宽道路,广植花草树木。二是大力兴办各种经济事业,先后投资和参与兴办北川铁路公司、天府煤矿公司、农村银行等;三是创办文化事业和社会公共事业,包括地方医院、图书馆、公共运动场、平民公园、各类民众学校等。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进行乡村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卢作孚的历史贡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取得一定的进展。1992年,中法加入核不扩散条约。1995年5月,178个缔约国达成了无限期延长核不扩散条约的协议。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规定:遏制研制核武器和遏制提高核武器质量,结束研制新式先进的核武器,从而停止一切核武器爆炸试验和其他一切核爆炸,是在一切方面实现核裁军和核不扩散的一项有效措施。这把国际裁军与军控推向一个高潮。1998年春夏之交,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进行了核试验,给南亚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了严重后果。20世纪以来,美国不顾国际反对,执意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并大量增加军费,又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国际裁军与军控进展呈现停滞甚至倒退的趋向。

——摘编自唐贤兴《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取得一定进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通过的意义及局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明朝初期,统治者根据地理形势和设防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耕战结合、世代相袭的卫所兵制。明朝中叶以后,这一制度逐渐崩溃,导致海防日益薄弱,使得倭寇入侵愈加猖獗。在此形势下,戚继光在其职权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1559年,他招募了一支以浙江义乌农民和矿工为主力、兵力约四千人的新军。新军的训练根除了以往明军只练武艺、不“正心术”的弊端,以军队是保护人民的思想来教育士兵。针对沿海地形和倭寇战术特点,结合明军装备情况,他创立了鸳鸯阵法,运用此法,戚家军“全胜八十余战”。他还在军中增编辎重营,主要负责运载食物、草料等。戚继光曾就边防、练兵等问题,多次向朝廷上疏,但结果是“泥牛入海无消息”。

——摘编自李鹏青《论戚继光的军事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戚继光军事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戚继光的军事改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上表为17—20世纪中外经济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重视法制建设,在继承唐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诸如《典卖指当论竞物业》《商税》等新的法规,同时也承认客户(佃农)的租佃、置产及人身自由等权利。宋代对“盗贼”的刑罚有所加重,但贵族、官僚则享有法律上的特权。宋代,凡告周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虽得实,徒二年”。……凡上奏案件、宗室罪案等,皆由皇帝决断,已判决的罪犯,皇帝可以“赦宥”。宋代司法制度,在前朝的基础上不断有所改革和补充,使之日臻成熟,从而达到我国封建社会司法制度的顶峰。

——摘编自王云海《宋代司法制度》

材料二民国时期,近代司法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临时约法》明确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历届政府也再次重申这一原则。针对严刑逼供的司法恶习,政府明令“不准再用笞杖、枷号及他项不法刑具”。北洋政府曾先后公布相关法律章程,对律师资格、律师义务等皆做了较为完备的规定,律师队伍人数不断扩大。尽管近代司法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军事、政党干预司法,司法腐败等现象依然十分突出。

——摘编自贾孔会《中国近代司法改革刍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法制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司法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并评价中国近代司法制度建设。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发展中国家合作自强取得重大进展,见下表。

从表中国际组织相继成立可看出

A.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B. 政治格局多极化力量在不断增强

C. 更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 国际经济新秩序利于发展中国家

 

1929年,苏联同西方专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已达70多个项目,到1931年增加到124个,总值为4150美元。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许多是利用西方先进设备技术,甚至是.在外国专家的直接帮助下建立的。这表明

A. 苏联的工业技术依赖于西方大国

B. 英美以邻为壑将危机转嫁至苏联

C. 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D. 苏联开始逐步主导国际经济关系

 

下表反映的是英国国家税收的变化

表格信息旨在说明

A. 英国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 圈地运动中贵族地主阶层的衰落

C. 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 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罗马共和时代纪元前91年—88意大利诸邦皆欲得市民权如罗马罗马不许,时多柔凑士(Drusus)为监督,议法三章……第三日平民权,与意大利诸邦以公权。各邦人民语言宗教与罗马国人同罗马开疆彼等有大勋劳今则不以为功反鄙视之同盟甚怨屡求市民权…纪元前91年意大利诸邦皆得享市民权。这表明

A. 罗马国家建立伊始就依法治国

B. 民族平等斗争推动罗马法发展

C. 罗马共和国不断向外邦人妥协

D. 帝国疆域的扩大催生了万民法

 

下表反映的是我国1952—1961年居民年平均消费水平指数(以1952年为100),其中消费指数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B. 市场物资供应不足

C. 计划经济体制的推行

D. 自然灾害影响生产

 

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的土地革命路线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1937年2月,中共中央宣布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随后制定承认地主土地所有权及地主减租减息政策;1947年,中共要求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些土地政策的变化

A.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B.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C.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D. 适应了民主革命新形势的需要

 

1915—1918年间,《新青年》杂志中“革命”一词的出现频度为0.78%。1923—1926年问,《新青年》杂志共发表各类文章128篇,平均每篇出现“革命”一词多达25次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

A. 救国主流思想的变化

B. 工人暴力革命的兴起

C. 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减弱

D.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854年的《上海海关征税规则》规定,由中国上海道和英、法、美三国各派一名代表组成“税务管理委员会”;议案表决时,中国官员一票按两票计算,但外国委员有三票,处于多数。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 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 海关性质逐渐发生改变

C. 主动融入世界进程加快

D. 列强侵华同盟初步建立

 

《清史稿·大学士年表序》说:清大学士满、汉两途……其品列皆首文班。任军机者,自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材料主要反映清代

A. 汉族官员地位上升

B.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 大学士政治地位尊崇

D. 军机处成员权力巨大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材料主要表明了唐宋时期

A. 儒学复兴运动的艰难

B. 儒家知识分子的保守

C. 儒学传统精神受重视

D. 儒家独尊地位遭重创

 

下表为东汉农书《四民月令》农历正月的部分内容。

据此可以推知,东汉时期

A. 传统小农经济发达

B. 封建迷信现象严重

C. 精耕细作技术出现

D. 重视农业思想盛行

 

西周时期,教民敬神事君的传统思想中,民生来就是神和君的从属物。春秋时期,有人认为民是神之主,先民而后神。这一变化

A. 带有一定的人文主义色彩

B. 受到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

C. 体现早期唯物思想的萌发

D. 表明君主集权思想的弱化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詹天佑出身于乎民之家,他将终生奉献给中国交通事业,他是铁路事业的科技骄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也。再此次勘路,所过大小集镇,均不寂寞,沿途民户亦繁,口外货车更源源不绝。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益,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安,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靓觎;而路工之难,亦实为向来所未有。从1905年5月10日到6月2日,詹天佑率队对京张铁路全线进行了初步勘测与估算,历时24天,他始终工作在勘测第一线,与测量队员同吃同住同工作。8月6日,詹天佑指挥工程技术人员“立标桩标出一条新路线,由原测路线走进黄土岭的路线的入口,然后再退出,走向原测路线去往八达岭。”著名的青龙桥“人”字形线路,经过詹天佑和技术人员多次勘测、计算、比较、讨论后产生了。这种线路被西方著名的线路勘测权威拜汉所肯定,称“人”字形。

——摘编自经盛鸿《人字是如何打造的——詹天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詹天佑在规划京张铁路蓝图时,重点考虑了哪些问题。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字是如何打造的。从盾天佑的经历中,体现了哪些科学品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既有辉煌的成功,也有悲惨的失败,而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与日本家族制度与家族伦理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9世纪中期发生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然而,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联盟的政权性质和天皇专制的国体,决定了在意识形态领域尚难以割舍与封建传统的粘着性。政府一方面通过教育宣扬儒教伦理,将继承传统的“家族制度”和家庭伦理奉为保持日本民族的“醇风美俗”。同时还将家庭的建立和维持与对国家的忠诚联系在一起,与天皇制的国家观紧密结合。具体而言就是:以家长为中心,从祖先到子孙渊源不断的血统联系是个别的“家族制度”,由无数“家族制度”集合而成的综合“家族制度”就是国家,天皇就是国家之家长。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将原来作为民间规范而盛行的“家族制度”法制化。1898年出台的明治民法,基本继承了幕府时代封建武士阶级“家族制度”的衣钵,户主权、家督继承和男尊女卑构成了近代日本家庭制度的三大支柱。

——摘编自田晓虹《近代日本家庭制度的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概括日本“家族国家观”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家族国家观”影响下,明治政府在教育和军事方面的改革措施。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家族国家观”的特征及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战结束至今,大国发展与区域发展、全球发展一直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材料一1950年7月,联邦议院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根据《基本法》的规定缔结《欧洲联盟条约》,以建立“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超国家联盟机构”,并使之具有必要的权力,以达到欧洲的经济统一、共同的外交政策、各国人民的权利平等等目标。

——【德】康拉德∙阿登纳《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二戴高乐就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期间(1958——1969年)的外交措施(部分):

1960年,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希望改善苏法关系;

1960年,法属非洲殖民地有14个国家独立(当年总共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

1963年,《法德合作条约》签订;

1964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呼吁各国也承认新中国;

1964年,访问拉美,号召拉美反对美国霸权;

1965年,反对美国干涉越南;

1966年,致函美国总統约翰逊,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站在阿拉伯国家立场上反对美国支持以色列。

——据【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整理

材料三英国脱欧虽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的特定历史文化传统和近年来卡梅伦政府政策失当使然,但同时也是欧盟面临的深刻合法性危机的反映。欧洲一体化之初,其合法性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确立起来的;其一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梦魇的基础上通过国家间的联合实现长久和平;其二是通过一体化安排促进市场开放和经济增长;其三是通过福利国家改造和克服激进民族主义挽救民族国家。

——AlanMilwarD.TheEuropeanRescuoftheNationState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战后德国对欧政策的核心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作此抉择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执政期间法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些措施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脱欧”的主要外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中国未来的崛起道路建言献策。

 

晚清新旧学堂之争或中西学校之争,本质是中西学问之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午战前,尽管西学传入中国已近半个世纪,官办新式学堂也有30多年历史,但在人才培养与选拔方面,西学仍然只是作为科举的补充。道光至光绪四朝,清朝官员先后奏呈过10个以上的科举改革方案,试图以变常科开特科、纳洋学于科目、设经济特科、废八股改试策论等形式,讲求实学,吸取西学之长,广开取士纳贤之途,重新激发科举制的活力,可是始终不得要领。

材料二1905年,科举制废除之后,“不废经学”的责任更多地落在学堂的经学课程上。张之洞规划学制的经学课程时,曾经自信地表示:“若按此章程办理,则学堂中决无一荒经之人,不惟圣教不至废坠。”但是,从学制执行的效果显然与他的预期相差甚远。算学、格致、地理、体操等实用学科受到学生的喜欢,经学却普遍成为最无聊、最不受欢迎的课程。

——以上材料均选编于《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科举考试的变化及其原因。据材料二,指出张之洞规划经学课程的主要意图。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中学与西学”的关系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明清时期徽州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土地政策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明中叶以后徽商开始达到鼎盛,相当一部分人在外经商致富,即回家乡购置土地,因此,民间的土地纠纷,告争者纷纷。漏报,少报土地户籍以及增多及减少和管辖不明的弊端较多。官府为了加强对土地的严格管理,于万历九年制定了田亩丈量条例,并动用官银刊刻成节,各里发给一部,以作宣传和在土地管理时使用。

徽州官府丈量土地前,首先组成丈量人员,丈量人员由各图之中推选出公证人一名,书手两名,号手两名,算手两名。规定一日限丈量二百亩,一个月内丈量完成。徽州所属之各地同时进行田地山塘清丈,以村镇编成都图及字号,并根据顺序编号编制成“都图册”,土地清丈根据“都图册额”及丈量结果再编制成鱼鳞册。鱼鳞册分草册,正册各一部,草册由公证人或土地持有者收存保管,正册均送交官府每页印后存档以便官府复查及日后赋税之用。

——摘编自朱英寿《谈明清两朝徽州土地管理》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指出万历年间制定“田亩丈量条例”的原因,概括官府编制鱼鳞册的程序。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两个论述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观点1:徽商购买土地的原因在于明朝商品经济不发达。

观点2:徽州官府编制鱼鳞册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美国学者麦克尼尔在《西方的兴起》一书中指出“他们把比较熟悉、前后联系着的事物的各个部分随意放置,然后精心地把它们组合成各种新的图案,使之看不出与任何外部现实有什么相关的内容。因此,看来就好像一些非同寻常的敏锐灵感,以象征他们艺术未来的方式,预示了西方文明新政治制度的崩溃即将来临”。下列作品中符合该描述风格的是

A.

B.

C.

D.

 

德国《时代周报》近日指出:“美国优先让全球处于无序状态。特朗普对国际合作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参加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特朗普被其他国家看作是一种威胁,而美国也成了新的局外人。”有关“美国优先”政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顺应了全球化的趋势

B. 遏制了全球经济合作

C. 助长了单边主义倾向

D. 有利于国际地位提升

 

美国学者艾伦•布林克利在《美国史》一书中说到:“在一个万物奇缺,许多家庭遭受营养不良和无食果腹的社会,政府很难解释为什么要消除产品剩余,毁掉牲畜和庄稼的做法在许多年都无法让人理解。”对于农业调整的做法,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A. 稳定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B. 稳定市场,刺激产品出口

C. 减耕减产,降低产品价格

D. 防止投机,保障农民权益

 

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B. 认识到世界工人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C. 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D. 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英国工人运动

 

美国政治的伟大之处在于作为一个“制衡机器”,它具有相当的自我纠错能力……一个充分制衡的政治制度,等于无形中增加这个制度里的“协商点”,从而尽显消减公共政策中的专断性。材料说明

A. 三权分立和制衡利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 维护民主利于提高政治决策的理性成分

C. 联邦制度有利于避免中央权力过于集中

D. 分权与制衡利于人民充分实行民主精神

 

美国作家房龙所著《宽容》一书中写道“伏尔泰打开了所有的灯,请来了庞大的乐队,邀请公众参加,然后令他的敌人原形毕露。结果,敌人无计可施。”伏尔泰打开的灯是

A. 肯定人性,追求幸福

B. 追求自由,呼唤正义

C. 理性至上,人非工具

D. 开明专制,否定宗教

 

柏拉图曾这样评论雅典民主:“在这种国家里自由到了极点。……这里什么东西都充满了自由精神……只要有谁建议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此现象

A.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B. 凸显了间接民主制存在的弊端

C. 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

D. 导致了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