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她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奶奶終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們眼晴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吧。小时侯,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没有前,自已去过哪些地方。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塍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說话话。奶奶轻轻地碰了它们的小脑袋说;“两无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拔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肩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說:“小时侯,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迈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妤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簪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拔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說:“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給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做了,没想到中途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莱。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发看小人书。

奶奶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細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能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本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了?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晴突然定住了。

那里藏着什么?

一只已經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叠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鸫看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者抢了先;“就是用这只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晴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在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找不到呢?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节选自2017年7月日《郑州月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第一句就写“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看似突兀,其实意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丢了玉簪子的奶奶眼神“茫然而凄切”,这一描写表现了奶奶对玉簪子的重视以及丢失玉簪子的心痛。

C. “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本句运用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奶奶的勤劳能干。

D. 本文多处运用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人物语言朴亲切,细节刻画逼真形象,第一人称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2.结合全文谈谈玉簪子在文中的作用。

3.小说结尾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在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找不到呢?”试分析玉簪以前找不到”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笔;中国独有的文化发明

胡忆红

中国上下五千午,形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称的“文房四宝”,就是传統文化的外在体现。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其中四宝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

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恩,宣泄情怀。文人以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

毛笔,此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后者已退出历史舞台,而毛笔与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在当今的书画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其生命力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紜。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史记》《博物忐》等书籍上都有记载,蒙恬有君命在外,嫌以刀刻宇太慢,于是“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为被”,制成毛笔。因为这个传说,蒙恬被尊为毛笔的始祖。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少有6000年历史。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陶器上,有些文饰的点的收笔往往带有挑锋,横线的收笔则往往有蚕尾;长线条饱滿圆润,一眼就能看出毛笔的踪迹来。在商代的一些器物上也可寻得些计毛笔的痕迹。

早期毛笔式样多种,名称也不一。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等文献记栽,吴国称之为“不律”,楚国称之为“聿”,燕国叫“弗",蒸国叫“笔”。后来秦一統天下,“笔”的名宇便被确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汉魏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对毛笔的制作工艺捉出了更高的要求。唐朝时,安徽宣州制出的“宣笔”笔料优良,制作精致,受到众多文人学士的称赞和推崇。宋元之际,天下大乱,宋宣南迁,政治文化中心随之南移。宣州笔工为避战乱,四处流亡,另谋生计。湖州逐渐取代了立州,成为制笔中心,宣笔便湖笔所取代。自元代始,山西、湖南、浙江等多地出产名笔,但只有浙江湖州的湖笔能甲天下。沈梦麟有诗描绘湖州一带家家制笔的景况:“山下人烟如井邑,家家蹲兔供文苑。”毛笔制作工艺也日趋成熟,由此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关于毛笔的理论总结性著作《考余事》。其由明代屠隆编著,详细叙述我国毛笔的发展历史、毛笔工艺以及历代制笔名家。在书中,屠隆捉出一款好的毛笔必须具有“四德”,即“尖、齐、圆、健”。“尖”指笔鋒,尖如锥状;“齐”指笔锋打开后,齐如刀切,无参差;“圆"指笔头浑圆挺直,无凹凸;“健”指写画时富有弹性,落笔时健劲有力。“四德"俱备才是好笔。它也暗含文人学士应具有“仁、义、礼、智”四德。时至今日,“尖、齐、圆、健”这四大口诀,仍是评判优质毛笔的标准。

西汉扬雄称:“书,心画也。”虽然用笔技巧无外乎“皴、勾、勒、点”等,但毛笔之奇妙正在于人们在书写中浸淫了七情六欲,饱蘸了喜怒哀乐,将生命关怀和社稷理想都融注其中。毛笔承载了中国人独特的文牝记忆、历史情怀和审美情趣,定会伴随一代代中国人传承下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常称的“文房四宝”,即“笔墨紙砚”;其中四宝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

B.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读书人以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

C. 中国的毛笔比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令人遗感的是后者巳淡出历史舞台。

D. 当代四大笔指的是毛笔、钢笔、铅笔、圆珠笔;毛笔在当今书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唐代,“宣笔”受到众多文人学士的称赞和推崇,那是因为安徽宣州制出的“宣笔”笔料优良,制作精致。

B. “宣笔"被“湖笔”取代的原因:一是宋室南迁,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二是宣州笔工为躲避战乱流亡湖州。

C. 元末明初文学家沈梦麟的诗句“山下人烟如井邑,家家缚兔供文苑”生动地描绘了元代湖州一带家家制笔的景况。

D. 《考槃余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毛笔的理论总结性著作,它详细叙述我国毛笔的发展历史、制笔工艺及历代制笔名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 尽管秦将蒙恬造笔的说法《史记》等书籍上都有记载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少有6000年历史。

B. 早期毛笔式样多种,名称不一,燕国叫"弗”,秦国叫“笔";秦一统天下后,“笔”的名字便被确定下来,沿用至今。

C. 毛笔“四德”,即“尖、齐、圆、健”,“四德”俱备才是好笔;时至今日,“四德”仍是评判毛笔优劣的标准。

D. 虽然毛笔用笔技巧平淡,但其奇妙在于人们在书写中浸淫七倩六欲,饱酯喜怒哀乐,将生命关怀和社稷理想融注其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7月11日,在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87岁的袁隆平以流利的英语完成了一次长达20分钟的演讲。他卓越的科技贡献和精彩的演讲内容获得了现场观众数次热烈的掌声。国际友人称颂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袁隆平堪称“中国骄傲”!

深圳有一个名叫袁媛的7岁小女孩,在家里煤气泄漏、父母昏倒在浴室的危急时刻,她处乱不惊,果断打开浴室门,借助衣架捅开高高的窗户,迅速关上煤气,跑到客厅拨打了110、120求救电话,简洁准确地自报位置,使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从而成功挽救了父母的生命。袁媛也因此当选为年龄最小的“中国骄傲”。

对“中国骄傲”,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可以具备工匠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偕老同穴是海绵动物门中一个极特殊的组成,严格地讲,____一一外面的海绵动物,以及它体内的一只俪虾。海绵动物体壁表面有诉多进水孔,____俪虾进入海绵动物体内后,在那里生活、成长,个头逐渐增大,已不可能再通过进水孔离开海绵动物的身体,最终与海绵动物合为一体。它们在经过海绵动物体内的海水中觅食,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却可能同年同月同日死。于是,人们将这种体内寄居着一只虾的海绵动物称为偕老同穴,而这只虾被类比于____,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如今人的“网行”和文的“网行”都是“无人驾驶”般潜行,心下感慨不知不觉换了人间。鄙人虽廉颇老矣,好在尚能饭,弄微信不亦乐乎。

B. 春阳和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有机茶基地,头茶终于开摘了。一年尝鲜就在这几天,当我赶到时,相约的老茶友们已经恭候我多时了。

C. 公司经理给开发部门开会时随:“我们要借重自己在市场上关于投资的专业知识,来发现新兴领域的投资方向,以达到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目的。”

D. 热浪翻滚的酷暑天气,朋友特意做了拿手菜“凤鹅烧冬瓜汤”招待我们,并不断嘱咐:“你家小女最爱吃这道菜了,一定要带孩子来呀!”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试飞取得圆满成功的运-20,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运输。

B. 据智联招聘2017年秋季在线数据显示,全国37 个主要城市的平均薪酬为7599元,本季度平均薪酬重新回升,环比上升3%。

C. 湖南卫视综艺节目“亲爱的客栈”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几位明星的一举一动,也积极为节目组出谋划策。

D. 自4 月1日雄安新区宣布设立至今,已有半年多时间。这座关涉“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何时揭开“面纱”,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次在师大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大师云集,不光专业人士表示收获盆满钵满,就连我们这些门外汉也获益匪浅。

②根据监控,在某餐厅用餐时,有小偷明目张胆地偷走某正在用餐女孩的手机,希望周边商家对此人提起注意。

③与会嘉宾就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形势和政策、航运创新与风险管理等议题,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的意见。

④第三季《奔跑吧,兄弟》中,李晨一身披风,两手豪举超大哑铃,略显傲气的眼神侧目而视,一派武林盟主的气势。

⑤如果总想左右逢源、四平八稳、皆大欢喜,把具体的改革方案磨成一个个圆蛋蛋,带来的只能是变味、走样的改革。

⑥大学生暑假扶贫一线真给力,他们坚持“在岗一分钟,大干六十秒”,为助力精准脱贫,个个忙得不可开交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状态: 而苏轼的《赤壁赋》则借此典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湖面上自如漂流的感受。

(2)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从长江对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样和场景中,敏锐地意识到失地若再不及时收复,百姓将失去斗志,从而心生担忧。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②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 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B. “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C. “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D. “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E. 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巾”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柳永《风霖铃》的下阙。请比较“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谢泌字宗源,歙州歙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时言事者众,诏阁门,非涉侥望乃许受之。由是言路稍壅。泌抗疏陈其不可,且言:“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淳化二年,久旱,复上言时政得失。王禹偁上言:“请自今庶官候宰相,并须朝罢于政事堂,枢密使预坐接见,将以杜私请。”泌上言曰:“睹明诏,不许宰相、枢密使见宾客,是疑大臣以私也。今陛下囊括宇宙,总揽英豪,朝廷无巧言之士,方面无姑息之臣,奈何疑执政,为衰世之事乎。王禹偁昧于大体,妄有陈述。”太宗览奏,即追还前诏。会修正殿,颇施采绘,泌复上疏驳之。亟命代以丹垩,且嘉其忠荩。一日,得对便殿,太宗称其任直敢言,泌奏曰:“陛下从谏如流,故臣得以竭诚,昔唐季孟昌图者,朝疏谏而夕去位。”太宗动色久之。时,群臣升殿言事者,既可其奏,得专达于有司,颇容巧妄。泌请自今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金谷送三司。从之。太宗孜孜为治,每御长春殿视事罢,复即崇政殿临决,日旰未进御膳。泌言:“请自今长春罢政,既膳后御便坐。”不报。真宗初,边人屡寇。泌上疏曰:“敌所嗜者禽色,所贪者财利,余无他智计。先朝平晋之后,若不举兵临之,但与财帛,则幽蓟不日纳土矣。察此,乃知其情古犹今也、汉祖、明皇所用之计,正可以饵其心矣。”近制,文武官告老皆迁秩。泌言:“请自今七十以上求退者,许致仕;因疾及历任犯赃者,听从便。”诏可。徙知福州,代还,民怀其爱,刻石以纪去思。大中祥符五年,疾革,服道士服端坐死,年六十三。

  (节选自《宋史•谢泌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

B. 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

C. 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

D. 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淳化”是帝王年号,帝王年号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纪年方法,始于秦汉。

B. “谒”有“请求”“进见”“陈述”等意思,“候谒”指等候拜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

C. “伏”本指“面向下、背朝上俯卧着”的体态,文中用以表示臣下对君王的敬辞。

D. “迁秩”指“官员晋级”,其中,“秩”是“根据功过确定官员俸禄、评定官员品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泌敢于直言,善于说理。针对朝政中的某些现象,谢泌敢于直言心中的想法;同时他经常借助历史中的人、事进行说理,进而增强自己言论的说服力。

B. 谢泌精通军政,颇有主见。面对边境战事,谢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敌人发动战争的本质动机,并劝示皇帝要效仿汉祖、明皇等帝王处理边境事务的计策。

C. 谢泌心性细致,受帝赏识。谢泌不仅对国家大事颇为关心,而且对皇帝的饮食起居等琐事也挺关注;他曾建议皇帝减轻工作强度,得到了皇帝认可与赏识。

D. 谢泌理政有方,深得民心。谢泌曾任地方官员;在地方理政的时候,他深受民众的爱戴;任期结束的时候,民众以刻石立碑的形式记录并感念他的恩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从谏如流,故臣得以竭诚,昔唐季孟昌图者,朝疏谏而夕去位。

(2)太宗孜孜为治,每御长春殿视事罢,复即崇政殿临决,日旰未进御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夜之随想曲

陈忠实

我陪他坐在小河边。

新月初上,沙滩上洒着一层迷蒙的月光。一条条柔软的柳枝从头顶上垂吊下来,悠悠摆动,拂抚着我和他的脸。

“空气多好啊!”他用手撩着水,撩起的水珠落进河水里,发出清脆的金属撞击般的声音。“在享受清新的空气财富方面,乡下人比城里人富有得多了!”

我很自豪。我生活在乡下,总愿意听到别人赞美乡村,尤其是城里人对乡村的赞誉之辞。

“唉!”他感叹着,遗憾地摇摇花白的头,“我那小孙女,长到八岁了,没有见过河水,没有摸过沙子。每到星期日,总要我领他去公园,那些假山假湖,她一进去,就没命地跑啊蹦啊!我看着真难受!被人踏得光溜溜的假山,沤得发黑的一潭臭水……哪有这大自然的河水的美景呢?我的孙女要是到这沙滩里来,该乐死了哩!”

“那你把孙女领来呀!让孩子在乡下玩玩多好!”我热烈地邀请。

“我前日来时,孙女就要跟我来,我也想带她。”他说,“她奶奶给整好了衣服,她妈妈给装好了吃食,奶粉、白糖、蛋糕、巧克力,嗬呀,装下一大包,真够我背的。结果呢?我引着孙女要下楼了,她妈妈突然说,要是孩子病了可怎么办?乡村人没有讲卫生习惯,孩子是很难适应的。我下乡来头一个星期,就闹肚子,我也就……”

我嗯了一声,相邀的热情顿然冷却了。

“孩子抵抗力差呀!”他解释说。

我点点头,这是对的。

“城里的孩子真可怜!”他敲着膝头,叹惋的口气,“吃不上任何新鲜的东西。奶粉加工过了!苹果是糠①的!西红柿是催熟的!连面粉也是囤积了多年的小麦磨下的陈货!我在房东家里,看见女当家每天早晚给孙子挤羊奶,多新鲜!西红柿从地里摘下来就吃,维生素一点也不损失……我的那个小孙女,真可怜!啥好东西也吃不上……”

我想点头搭讪一下,脖颈竟然不听支配,只好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我和他住在一个叫做前庄的村子里,搞农村调研,他是组长,我是组员。半个多月的相处,我大体得知,他是地区的一位中层领导干部,下乡“抓点”来了。我有幸陪他住在前村,原是以为荣幸的——这是我有生以来直接接触的最大的一位领导。我每月的工资,只抵得他的工资的零头的一半。

我有三个孩子,还有一个农民老婆。我从来不敢用那一点可怜的工资去心疼孩子。我想尽一切可能节约的途径省下每一块钱,再到渭北的富裕地区去买苞谷。我们队里的粮食总是欠缺,我能保证一家老少填饱肚子,就自以为是最大心疼了。

他——我的组长,现在在美妙的夏夜的大自然的怀抱里,为他的小孙女不能呼吸新鲜空气,不能尝新鲜水果,不能喝到鲜奶而深深惋惜。

大约看着我无端地沉默起来,他笑着说:“你能在农村工作,太好了!我就喜欢农村,所以这次下乡,是我自己提出来的。城里没什么好留恋的。你可记住我的话,甭往城里钻!”

我点点头,笑笑,说:“我就算想进城,也钻不进去。我是一个小技术员,到城里没工作干呀!再说,我那点工资,在乡下还能凑合,到城里可就没法……”

“你工作几年了?”他关心地问。

“我六○年从省水利学校毕业,现在工作整整十五年了,工资一次也没长过。”我流露出某些怨气

“工资是低些。”他安慰我说,但随之就对我进行教育了,“我参加革命时,没有工资,照样拼命干!干革命不能讲价钱!”

我的意识里强烈地拒绝接受这样冠冕堂皇的教育。我多少知道,他早在我这个年龄的时候,已经有保姆料理家务了。他已经不需要向谁再讲价钱。他不满足的,仅仅是孙子看不见大自然的真山和真水,呼吸不上乡下新鲜的空气,尝不到从树棵上刚摘下的带着露珠的苹果!

“空气多好啊!”他站起来。

“空气……是好啊!”我也站起来。

“我的小孙女要是跟着我,该多好!”

“你带一个保健医生来……”

“我的资格不够哟!”他哈哈一笑。

我想说点什么迎合她,然而终于没有说。我的心头掠过一阵悲凉,他一边抱怨自己亲爱的小孙女吃不上新鲜水果和牛奶,却一边教导根本连糠了的苹果也吃不到嘴的孩子的爸爸——我,要艰苦奋斗,继承传统……

“我一定要说服小孙女的奶奶和妈妈,带她到乡下来,看看真山真水,呼吸新鲜空气。”他在夏夜温适的空气中沉吟着,终于下了决心,而不再考虑卫生条件了。

“你把时间选择得稍晚一点,”我提示这位城里人说,“那时候,前村大队果园里的苹果就要成熟了,很新鲜……”

“这倒对!”他高兴地点点头,居然把我的话当真了……

1985.1.12于西安东郊

【注】①糠,方言,指果蔬失去了水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听到组长夺赞乡下人在“享受清新的空气财富”方面比城里人富有时,“我”感到“很自豪”。这里的“自豪”其实是反语。

B. 组长的儿媳已经给女儿装好下乡时的吃食,临行时却又担心乡下的卫生条件对女儿健康不利,主要表现了组长的儿媳对乡下的偏见。

C. 组长抱怨城里的孩子只能吃糠苹果,却不知道“我”的孩子连糠苹果也吃不起,这既反映了当时城乡之间巨大的生活差异,也表现出组长工作不够扎实。

D. 正如标题所示,本文情节跌宕起伏,但始终在轻快而诙谐的笔调中发展,如一支优美婉转的小夜曲。

2.第二自然段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这一段描写有何作用?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3.“我”在与组长的交谈中,有丰富的心理变化。请结合全文分层慨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词之所以微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词在初起的时候,本来就是那些个诗人文士写给美丽的歌女去唱歌的歌词,没有想把我的思想怀抱理想志意写到词里边去。他最初本来没有这种用心,没有这种想法。写美丽女子的爱情,就是写美丽女子的爱情。可是,奇妙的事情就是在这里发生的。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思想文化教养性格的种种不同的背景的,不管你是欣赏诗歌,还是创作诗歌,都无法避免,你就是你,你无论是解说,无论是创作,都带着自己的背景在其中了。微妙的事情发生在哪里呢?就是在这些个诗人文士,当他用游戏笔墨为了娱宾遣兴给歌女写歌词的时候,无法避免地把自己的性格思想,在不知不觉之中,隐意识的,自己完全都不知道的,流露表现在爱情的歌词中去了。这是很微妙的一件事情。而且,我们有一句俗话说,观人于揖让,不若观人于游戏。我们要观察一个人,看他揖让进退,他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表现得彬彬有礼——当然,因为那是要给大家看的。可是,当他游戏的时候,因为不用端着架子,不用装腔作态了,所以,不知不觉反而把他更真的自我表现出来了。词就是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就是说他本来没有要写自己理想志意的用心,只是给美丽的歌女,写一些漂亮的爱情的歌词。可是他不知不觉地就把他最深隐的本质,这不是拿腔作调说出来的什么伦理道德,而是他自己真正的感情人格的最基本的本质,无意之中,不注意之间就流露表现出来了。

词既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因此,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就为词的性质下了这样几句定义,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这种文学体式是“要眇宜修”。“要眇宜修”出于《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是写湘水上的一个神灵具有一种要眇宜修的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呢?《楚辞》有王逸的注解《楚辞章句》,说“要眇”是“好貌”,是一种美好的样子。又说:“修,饰也。”修,是说这种美是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洪兴祖的《楚辞补注》说“要眇宜修”是形容娥皇的“容德之美”。关于湘君究竟是什么样的神仙,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简单的说,洪兴祖以为写的是娥皇,我们知道,娥皇、女英是舜的两个妻子,舜死了,娥皇女英泪滴洒在竹子上,成为斑竹;后来她们死了,成为湘水之神。这究竟是不是可靠,《楚辞》的湘君是不是娥皇,我们今天来不及考证,至少洪兴祖认为,“要眇宜修”所写的美好,是一种女子的魅力,而且是从内在到外在的容德之美。《楚辞·远游》上还有“神要眇以淫放”一句,洪兴祖注解说“要眇”是“精微貌”。把两处“要眇”出现的注解结合起来看,我们知道“要眇宜修”的美,是写一种女性的美,是最精致的最细腻的最纤细幽微的,而且是带有修饰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种美,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就是说词有这样一种美。

                                        (摘编自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在初起时,并不承担言志功能,它仅仅只是一种诗人文士写给歌女的歌词,其主要为歌女的歌唱服务。

B. 写词的诗人文士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文化教养个性等背景在写词过程中不自觉地流露于其创作的歌词中。

C. 人们平常所表现出的彬彬有礼其实是端架子,装腔作势的假象,缺乏挖掘个体身上最深隐本质的可能性。

D. 最初的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文士身上最深隐的本质往往不是什么伦理道德,而是他们自己真正的感情人格。

2.下列关于“要眇宜修”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要眇宜修”出自于《楚辞·九歌·湘君》中的一句“美要眇兮宜修”,是对湘水上的神灵所具有的美态的形容。

B. 王国维认为词具有“要眇宜修”的特点,所以其境界就无法与诗的境界媲美,王国维指出“诗之境阔”而“词之言长”。

C. 在《楚辞章句》中,王逸注解“要眇”为“好貌”,“修”有“修饰”的意思,“要眇宜修”指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

D. 洪兴祖认为“要眇宜修”和娥皇有关,这点虽然没有得到确认,但洪兴祖把“要眇宜修”与女性联系分析的理解有一定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微妙处在于诗人文士主观上并不想要把思想志意完全容纳进去,但客观上却无法避免地将其本质流露出来。

B. 人在游戏中往往是不设防的,因此诗人文士用游戏笔墨为歌女写歌词的过程中,就不自觉地将自己性格思想表现出来。

C. 王国维认为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和词各有特色,各有长短,各具特色。

D. 娥皇女英的典故的可靠性不会影响人们对词的美感的诠释,词具有一种女性的美,具有最精致最细腻最纤细幽微的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要不要过圣诞节”成为整个社会的热点话题。

有的人认为可以过。在中国,很多人并不信耶稣,圣诞节已不是一个宗教节日,而只是年轻人为自己放松找的借口,有的人认为不该过,中国有自己的节日,为什么非要过西方的节日呢? 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习俗。传统,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这一争论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装。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日韩三国专家在韩国举办研究会,决定共同为筷子申遗,此举引发网民热议,①                 ,的确让人有些难以理解。应该说,筷子本身并不稀罕,更算不上遗产,②               ,却很有遗产价值。古老东方文化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③                ,筷子就是一项很好的介质。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您是我崇拜的作家。现寄去一篇拙作,文笔和思想都不够成熟,敬请好好拜读斧正。

B. 将先师的论文结集出版一直是我的心愿,今年在多位同行的鼎力支持下终于实现了。

C. 某中学新生报到处张贴了一条标语:“欢迎新同学的到来,欢迎学生家长的惠顾。”

D. 开学典礼上校长讲话后,主持人说:“校长的讲话抛砖引玉,下面请学生代表发言。”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果壳网的“谣言粉碎机”能够粉碎社公上流传的谣言,让科学和人众需求产生联系,日均浏览量超过375万次以上。

B. 青瓦台相关人士表示,朴槿惠最近经历了太多政治风波,身心疲惫,将在稍作体息的同时梳理思绪。因此不便接受采访。

C. 公办养老机构要做好为无收入,无劳动能力、无抚养人等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服务。

D. 新技术为照明业注入了移动互联网基因,其备Wi-Fi芯片的灯泡已成为室内定位系统,该技术弥补了GPS信号无法穿透到室内的问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②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棒,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③苗教授的这番见解新颖独到,十分深刻,真可谓空谷足音,因此一经发表就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震动。

④以我的能力,承担此任务实在是绠短汲深,但既然大家那么信任我,我只能勉力而为,争取把事情办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⑤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⑥在那流金铄石的岁月里,大家手挽着手放声高歌,虽天寒地坼,风雪交加,却依然无法熄灭我们心中的激清和胸中的火焰。

A. ②③⑤    B. ①③④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B. 近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无数艰苦卓绝的仁人志士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抗争,为辛亥革命取得成功做了充分的铺垫。

C. 冯友兰教授回忆说,察元培校长留给他最深刻的记忆是他那洒脱豁达的胸襟和光风霁月的气象。

D. 中国女排第一主攻朱婷对采访总是敬谢不敏,她认为媒体太过热情会让人迷失方向,长路漫漫,不能因眼前赞誉而忘乎所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挺拔之姿

朱以撒

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

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光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

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连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未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高洁和卓然独立的格调一—以竹于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道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争相轩邀,思连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

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 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庚子山《小团赋》里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未了。在魏晋这个尚竹的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软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褉,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壁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一 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竟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

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行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新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寒署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尽管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

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弃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围藉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一一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睛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三段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文意生动,兼之长句短句错杂,富于变化,体现了散文之美。

B. 文章第四段认为屈原不能“砥节立行”、王维不能领悟竹的节操,而推许李白和郑板桥能循自然之道的风骨。

C.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这句话是说,每一个懂竹的人都会获得内在支撑,成为有风骨的人。

D. 随着年龄的增长、境遇的改变,同样的竹子,“我”却“读”出了不同的内涵。

2.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 请简要概括。

3.请从手法、内容、结构方面赏析最后一段文字,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耿耿星河欲曙天。(《长恨歌》)

(2)斜月沉沉藏海雾,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3)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兰侯引》)

(5)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_。(《将进酒》)

(6)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阿房宫赋》)

(7)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虞美人》)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

韦应物

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①芳。

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②。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

只应传善政,曰夕慰高堂。

【注】①踯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②芸香:书香。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有了这种味道。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中的“试吏”即出任官吏,表明黎六郎刚刚被任命为阳翟少府,这与颔联的,“新绶”相照应。

B. “春山踯躅芳”写黎六郎赴任途中看到杜鹃花漫山遍野,于是心情极为舒畅,这是以景衬情。

C. 腰垂新绶、衣满芸香,是对黎六郎赴任时的状貌的描写,说明他并没有因为做官而忘了读书。

D. 第五句“乔树别时绿”照应了题目中的“送”字,同时写出了为黎六郎送行时的自然环境。

E. 全诗表达方式多样,既有写景,又有叙事和议论,最后两句谆谆告诫:做官勿忘孝顺家中父母。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违告罢七今。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载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盜,而请御史月下数十 摗。及摗累下,淳笑曰:“盗道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更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已出营貲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诚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日:“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述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日:“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渐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日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注】①两造:诉论的双方。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淳日/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B. 淳日/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C. 淳日/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D. 淳日/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参加殿试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B.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设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等各种事宜。

C. 在古代,“就车”和“下车”都是指官吏新到一个地方赴任的意思,如《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

D. 礼部。管典礼、学校、科考等。礼部长官叫礼部尚书,副职为侍郎。部下设司,司长称郎中,副职称员外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淳善于断案。百姓都说张淳断案就像当年的包拯一样迅速,他们只带了一包饭。就能结束诉讼。

B. 张淳聪明机智。他故意放出盗卢十八逃跑造好久没法抓的风声。令他放松警惕,然而再用计,将卢十八缉拿归案。

C. 张淳体恤百姓。永在县人贫穷,生下安文就不抚养,张淳耐心规劝,又拿出自己的俸禄给百姓,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D. 张淳料事如神,离开永康县之前,他告诉下属,有个逃跑的盗贼就在附近,现在可以去抓捕他,手下人按照他的话,果然抓到了监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

(2)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作为普通人,历数我们的种种焦虑。为基本保障,为生活条件,为梦想实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安全感,缺乏确定性,觉得得不到承认和肯定,体会不到信任与支持,凡此种种,这不正是我们“无家”的感觉吗?尽管在家和家园之中我们还会面临其他的问题,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是安全的,我们不会遭受恶意的伤害甚至不会感受到敌意,我们可以得到呵护,在遇到困难时会获得照顾支持。

人类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生产迈入工业化,从传统礼俗社会进入现代料学理性与法律的社会的过程,也是人类一步步失落家园的过程。现代的工业市场主产、大规模城市生活、科技理性支配和无情的科层制与形式主义法律统治,将人类从与自然界密切联系的共享天地之中抽离,而将其投入以功利效率的工具理性为核心的逻辑组识和运作的各个“系统世界”中,人类身处自己打造的机器般的“铁笼”之中,既失温馨家园,又怎能免得恒久的焦虑?从赋予政府更多的福利保障职能,到重新看待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发挥信仰的功能,或以人本主义来平衡科学精神,直到重建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在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的内核基石上的这一切,看起来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类的家园并来真正得以恢复,家园失落之痛和如影随形的普遍焦虑之感,至多只能说稍有缓和而已。

到了全球化阶段,情形变得更为复杂。借助全球流动性增长的各种媒介手段突破时空界限将全世界的人更近距离地聚拢在一起,经济市场、科学技术、科层组织这些系线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进一步地深入侵吞蚕食人们的家园,大到各国,中到各地方、各种人群共同体,小到各个家庭,其所能提供的保护屏障被一一穿透,个体越来越深地被卷入其普遍的支配逻辑中。而焦虑中的人们也将逐渐明了,如果曾经是为了正当的梦想而宁愿舍弃家园,离家逐梦,那么,该到重新回家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天性是社会的存在,我们绝不可没有家园。

我们不是简单地返回最初的家和家园。人类要往前走,我们不可能退回到过去。现代化过程不可逆转,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不可能倒流。但是,我们的确需要不时地停下匆促的脚步,反问和澄清这一切的初衷,明白有哪些要继续坚持,又有哪些必须纠正,哪怕需要为此付出更多。之所以说我们正面临重建家园的重大机遇,在于焦虑的普遍性和日益被人们认识到的焦虑的深沉性。如今,焦虑是普遍的、持续的、深刻的,不独属于某一个人、某一个群体、某一个民族,而是全人类的。而且,我们既有的生活方式、存在状态,在客观上也越来越不可持续。我们绝不可能在不重建人类共同家园和不同人群的家园的条件下,继续指望多数人能够过上满意的生活。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可以担负更大的责任,这既是由其历史的位置决定的,也是因其潜在的能量注定的。当然,其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是把握这位置和转化这能量的关键。在这方面,中国知识分子需要更多的自觉性、勇气和信心,也需要创造力。

                                                   (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园给了我们安全感,在家园中我们会得到承认和肯定,会得到呵护、照顾支持,可以免遭恶意的伤害,甚至感受不到敌意。

B. 人类在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化迈入工业化,从传统礼俗社会进入现代科学理性与法律社会的进程中逐渐失落家园。

C. 我们都曾为了正当的梦想而含弃、离开过家园,但我们绝不能放弃家园,因为我们的天性是社会的存在,理应重新回家。

D. 我们的生存状态在客观上越来越不可持续,我们应该重建人类共同家园和不同人群的家园,让多数人过上满意的生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家园的失落是时代病症,我们没有安全感,缺乏确定性,觉得得不到承认与肯定,体会不到信任与支持,并有种种焦虑,

B. 如果只是从个人主义与工具理性出发,人类是无法从报本上解决失去家园的问题的,家园失落之痛和焦虑之感也不会得到缓解。

C.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种媒介手段把人们的距离拉得更近,人们的家园正在被一些系统世界进一步地深入侵吞蚕食。

D. 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是不可倒流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近回最初的家园: 面对不可逆转的现实,我们需要对过去的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的工业市场生产、大规模城市生活等割裂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密切关系,人类处在机器般的“铁笼”之中,在失去家园的同时,还承受焦虑。

B. 随着全球化的到來各国、各地方、各种人群共同体、各个家庭失去了保护屏障,个体也被卷入了普遍的支配逻辑之中,焦虑的人们意识到需要重建家园。

C. 现代人的焦虑具有普遍、持续、深刻的特点,正因为如此为了让多数人能够过上满意的生活,我们需要为重建家园而努力。

D. 历史的位置与潜在的能量决定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而我们也是把握这位置和转化这能量的关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杂”字的本义是“一个林子里混合多种树木”,后来引申有多种多样、不单纯的意思,也有正项以外、正式的以外的意思,还有掺杂、混合的意思……

有人说,杂是一种混乱的状态,繁杂而不纯粹:有人说,杂是一种广博的视野,丰富多彩而不单调;有人说,杂乱可能有助于提升创造力:有人说,做事应该心无杂念……

面对“杂”,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请从“仁、智、勇”这3个词中任选一个,并结合《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一个或几个)谈谈对所选词汇的认识。要求;中心明确,论述恰当,180-200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催魂铃

余光中

①电话之来,总是从颤颤的一串铃声开始,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叠连声的催促,凡有耳神经的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最吓人的,该是深夜空宅,万籁齐寂,正自杯弓蛇影之际,忽然电话铃声大作,像恐怖电影里那样。旧小说的所谓“催魂铃”,想来也不过如此了。王维的辋川别墅里,要是装了一架电话,他那些静绝清绝的五言绝句,只怕一句也吟不出了。

②古人鱼雁往返,今人铃声相迫。鱼来雁去,一个回合短则旬月,长则经年,那天地似乎广阔许多。“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时如果已有电话,一个电话刘十九就来了,结果我们也就读不到这样的佳句。

③而活在当下,催魂的铃声一响,没有人不条件反射地一跃而起,赶快去接,要是不接,它就跟你没了没完,那高亢而密集的声浪,锲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叹号一样,滔滔向你卷来。

④我家的电话,像一切深入敌阵患在心腹的奸细,竟装在我家文化中心的书房里,注定我一夕数惊,不,数十惊。四个女儿全长大了,连“最小偏怜”的一个竟也超过了“边城”里翠翠的年龄。每天晚上,面对书桌,正要开始我的文化活动,她们的男友们也纷纷出动了。四个女儿加上一个太太,每人晚上四五个电话,催魂铃声便不绝于耳。

⑤绝望之余,不禁悠然怀古。想没有电话的时代,这世界多么单纯,家庭生活又多么安静,至少房门一关,外面的世界就闯不进来了,哪像现代人的家里,肘边永远伏着这么一枚不定时的炸弹。那时候,要通消息,写信便是。比起电话来,书信的好处太多了。首先,写信阅信都安安静静,不像电话那么吵人。其次,书信有耐性和长性,收到对不必即拆即读,以后也可以随时展阅,从客观赏,不像电话那样即呼即应,一问一答,咄咄逼人。书信往还,中间有绿衣人作为缓冲,可以慢慢考虑,转肘的空间宽得多了。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登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谁也抗拒不了那催魂铃武断而坚持的命令,谁没有从浴室里气急败坏地裸奔出来,一手提裤,一手去抢听筒的经历呢?

⑥电话动口,书信动手,其实写信更见君子之风。我觉得还是老派的书信既古典又浪漫;古人“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优雅形象不用说了,就连现代通信所见的邮差、邮筒、邮票、邮戳之类,也都有情有韵,动人心目。在高人雅士的手里,书信成了绝佳的作品,进则可以辉照一代文坛,退则可以怡悦二三知已,所以中国人说它是“心声之献酬”,西洋人说它是“最温柔的艺术”。但自电话普及以后,明友之间要互酬心声,久已勤于动口而懒于动手,眼看这种温柔的艺术已经日渐没落了。电话来得快,消失得也快,不像文字可以永垂后世,向一代代的痴顽去求印证。我想情书的时代是一去不返了,即使近如徐志摩和郁达夫的多情,恐也难再。

⑦有人会说:“电话难道就一无好处吗?遇到急事,一通电话可以立刻解决。”这我当然承认,可是我也要问,现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你可以用电话去救人,匪徒也可以用电话去害人,大家都快了,快,又有什么意义,在高速紧张的年代,一切都即生即灭,随荣随枯,爱情和友情,一切的区区与耿耿,都被机器吞进又吐出,成了车载斗量的消耗品了。电话和电视的恢恢天网,使五洲七海千城万邑缩小成一个“地球村”,几十亿兆民都迫到你肘边成了近邻。人类愈“进步”,这大千世界便愈加缩小。

⑧野心勃勃的科学家认为,有一天我们甚至可能探访太阳以外的太阳。长空万古,渺渺星辉。让一切都保持点距离和神秘,可望而不可即,不是更有情吗?留一点余地给神话吧,何必赶得素娥青女都走投无路,如此“逼神太甚”呢?

⑨对无处不在电话与关山阻隔的书信,我宁愿选择后者。在英文里,叫朋友打个电话来,是“给我一声铃”。催魂铃吗,不必了。不要给我一声铃,给我一封信吧。

【注】①鱼雁:代指书信。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出自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刘十九,即刘禹锡。

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旬月:旬指十五天。

B. 耿耿: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

C. 杯弓蛇影:将映在墙上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D. 车载斗量:载zǎi,装载。全词意思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电话的普及给作者带来诸多烦恼,相比之下,作者更喜欢单纯而宁静的生活环境。

B. 书信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通讯方式已经一去不返,作者对此充满遗撼和无奈。

C. 快节奏的生活也给匪徒的作案提供了方便,但他们难以逃脱电话电视的恢恢天网。

D. 作者对科学家探访遥远星球的设想难以认同,认为人类应与太空保持距离与神秘。

E. 本文语言典雅而流畅,也不乏风趣幽默,尤其是几处比喻句的运用更是形象贴切。

3.第七段中说:“观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4.本文表观手法多样,语言生动。请以第⑤段中画线句子为例,作简要赏析。

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洋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穿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

5.综合全文,请简要回答“催魂铃”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叙小修诗

袁宏道

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存者仅此耳。余惧其复逸也,故刻之。

弟少也慧,十岁余即著《黄山》、《雪》二赋,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而欲与一世之豪杰为友。泛舟西陵,走马塞上,览燕、赵、齐、鲁、吴、越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魂。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则必欲准予秦、汉,诗则必欲准予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又性喜豪华,不安贫窘:爱念光景,不受寂寞。百金到手,顷刻都尽,故尝贫:而沉湎嬉戏,不知樽节,故尝病: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愁极则吟,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何露之有?

【注】小修:明代文学家袁中道,字小修,湖北公安人,与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以“公安派”著称。

1.解释下列加点词韵意思。(任选3个作答)

(1)览燕、赵、齐、鲁、吴、越之地    穷:______________

(2)其万一传者                        万一:______________

(3)而或者犹以太露之                病:______________

(4)但恐不                          达: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

3.作者认为弟弟的诗文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本内容谈谈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①骚人:指屈原。因其作为“骚人”。②可煞:表示疑问,是否。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情疏”句赞美桂花情怀疏淡,远离尘世,将浓郁的芳香长留人间,具有独特的风韵。

B. “何须”句写“暗淡轻黄”的桂花,不必与浅碧深红的花朵相比,雨中隐含词人的怨愤之情。

C. “自是”句中词人尊桂花为花中一流,以表达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彰显自己的审美品位。

D. “梅”“菊”两句承接上片内容,以梅菊衬托桂花;“画阑”句直赞桂花为中秋百花之首。

2.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诗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B.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C.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这首词的结句“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表达了李清照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人类将首次完成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量子是物理世界里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它的奇妙之处在于量子叠加原理和量子纠缠。什么是量子叠加原理?就是说,量子有多个可能状态的叠加态,只有在被观测或测量时,才会随机地呈现出某种确定的状态,“这就好比孙悟空的分身术”,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解释道,“一个孙悟空同时出现在多个地方,孙悟空的各个分身就像是他的叠加态。在日常生活中,我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但在量子世界里,作为一个微观的客体,它可以同时出现在许多地方。”而所谓的量子纠缠,则意味着两个纠缠在一起的量子就像有心电感应的双胞胎,不管两个人的距离有多远,当哥哥的状态发生变化对,弟弟的状态也跟着发生一样的变化。两个处于纠缠状态的量子无论相距多远,都能“感应”对方状态,爱因斯坦称之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

随着这两种特性被科学家不断认识,适用于实际应用的新技术也被逐渐开发出来,量子通信就是其中之一。科学家利用量子有多个叠加态的原理,用量子作为保密通信的密钥。这样一来,一旦有人试图截获或测试量子密钥,就会改变量子状态,科学家便能立刻发现。所以,利用量子不可克隆和不可分割的特性,就能实现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种——量子隐形传态,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即将粒子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粒子本身。

“信息安全根本上需要解决的,就是传输内容不被别人知道、保证接收者是和发送者对话,以及信息不被篡改。”潘建伟说,仅仅发射一颗卫星是不够的,只有形成“星座”才能建构起网络,而且需要地面配置相应基础设施,确保网络连接到千家万户。量子通信不仅应用于百姓日常通信,也可用于水、电、煤气等能源供给和民生网络基础设施的通信保障,还可应用于国防、金融、商业等领域,势必带来科技界和产业界的巨大变革。

(取材于2016年8月16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我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就像国外有伽利略卫星、开普勒望远镜一样,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先贤的名字来命名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将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墨家逻辑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古印度因明学逻辑并称世界三大逻辑体系,而逻辑体系是科学的基础。墨家经典著作《墨经》中有不少与现代科学知识相通的记载,比如“光学八条”。墨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并发现了光线沿直线传播,这可以说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

墨子科学思想在战国时期兴起、发展,至秦骤衰,其湮灭的原因令人深思。

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把自然现象与社会人事相联系,而墨子的科学思想把自然作为科学认识活动的独立对象,强调以科学实践为基础的理性分析。这样,墨子科学思想就和上述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大相径庭。古代“重农抑商”的思想也抑制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规模。工匠阶层不能形成独立的强大的社会力量。墨家的科学活动是伴随着战国时期手工业技术发展和工匠阶层兴起而兴盛的。由于手工业技术被抑制,墨家科学思想也难以深化。墨子“兼爱”“非攻”的政治思想不能满足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对一个思想体系来说,一部分的湮灭当然会影响另一部分的发展。墨子的政治思想不被重视,这对墨子科学思想的流传发展是不利因素。传统社会的价值理念是“重人文,轻理工”,知识阶层奋斗的目标是熟读儒家经典,以期金榜题名。失意者则在老庄和佛学中寻求解脱。工匠和知识分子的活动被远远隔离,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缺乏足够的知识力量。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下,不仅墨子科学思想的湮灭是不可避免的,连一般的研究自然的科学活动也受到阻碍。

墨学的复兴是在清末民初。当时列强环伺,民族危机严重。危机促成一股奋发图强、自立救国的思潮。欧洲列强“船坚炮利”,使中国“木船土炮”相形见绌,迫使人们承认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墨经》再次受到重视。近代中国治墨学者从墨子思想中主要汲取的是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及与近代科技思潮本质上类似的科学思想。

(取材于邢兆良相关文章)

材料三

儒墨在战国时并称显学,墨者具有高尚的理想,又能身体力行。他们景仰大禹治水之功和“形劳天下”的精神,履行“以自苦为极”的“禹之道”,这些内容在鲁迅的小说集《故事新编》中得到了体现。恰好鲁迅的故乡绍兴被视为夏禹遗泽之地,他对绍兴“其民复存大禹卓苦勤劳之风,同勾践坚确慷慨之志,力作治生,绰然足以自理”的风俗有自豪的肯定。

“中国的脊梁”是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提出的,他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在《故事新编》中这种理想人格以《理水》中的禹、《非攻》中的墨子为代表。《理水》中禹的出场被写得有声有色,一群乞丐似的大汉冲破交通线,引起一阵喧嚷及卫兵的阻拦。禹的精神是墨家的,禹的“理水”是中国文化中博施济众的典范,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在《非攻》一文中,鲁迅有感于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务夺侵凌”和儒家理学赴国难之不济,而对墨家价值进行重新发现。小说中表现了墨子“遍从人而说之”的救世热情、高超的“以理服人”的手段、积极奔走的实干家风范。这种“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较之儒家的割裂道德与事功、道家的割裂思想与行动,显然更为鲁迅认同。

(取材于高远东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量子具有的奇妙特性是量子叠加原理以及量子纠缠。

B. 两个处于纠缠状态的量子能够远距离互相感应对方。

C. 爱因斯坦称孙悟空的分身术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

D. 量子通信分为两种:量子保密通信和量子隐形传态。

2.根据“材料一”,对量子通信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量子为密钥,利用量子不可克隆和不可分割的特性,能实现量子保密通信。

B. 只要发射一颗卫星,量子保密通信就可以实现确保信息网络连接到千家万户。

C. 量子通信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交互的信息不会被别人知道。

D. 量子通信可以应用于民生、国防、金融、商业等多个领域,其发展空间很大。

3.对材料二中我国首颗量子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先贤墨子的名字来命名,将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

B. 墨家的逻辑体系是全球三大古老的逻辑体系之一,也是科学的基础之一。

C. 墨家经典《墨经》中有不少与现代科学知识相通的记载,比如光子通信。

D. 墨子设计的小孔成像实验发现了光线沿直线传播,它是量子通信的基础。

4.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墨子科学思想湮灭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墨子的科学思想是符合占统治地位的“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的。

B. “重农抑商”抑制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墨家科学思想难以深化。

C. 墨子“兼爱”“非攻”的政治思想不能满足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

D. “重人文,轻理工”的思想使自然科学研究缺乏足够的知识力量。

5.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贤:敬称,指已故的有才德的人。

B. 湮灭:“湮”读作yān。“湮灭”的意思是埋没,磨灭。

C. 兼爱,非攻: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主张没有等级差别的爱,反对侵略战争。

D. 汲取:“汲”字共6画,第四画为“”。

6.根据“材料三”,对鲁迅认同墨家精神的原因,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先生的故乡绍兴有很多大禹治水的遗迹。

B. 鲁迅先生对儒家割裂道德与事功的做法不满。

C. 墨家学说是盛行于先秦,而影响很大的学说。

D. 墨家的救世热情与实践精神符合时代的要求。

7.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复兴,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