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过去,睡眠呼吸暂停的女性患病人数少于男性。但近年来,无论男性还是女性,①______。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会升高。目前的情况是,尽管睡眠呼吸暂停对人体可以产生如此广泛、长期、严重的危害。然而②______。必须强调的是,如果患者具有患睡眠呼吸暂停的高危因素和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夜间睡眼打鼾、憋气,晨起口干,白天嗜睡等,③____,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八王子胤祀对李绂说:“你现在到京城做官了,你要有什么困难,可以到我府上来。”

B. 这篇署名“本报记者”的文章自相矛盾、用语粗俗、逻辑混乱、漏洞百出,从其拉大旗作虎皮的恶劣文风来看,就是一篇拙作。

C. 顶替莫里斯的北京首钢男篮新外援杰瑞特到达了五棵松体育馆,暂时养伤的莫里斯也来到球馆,并不吝赐教,为小兄弟“指点迷津”。

D. 他在出国前把这张单人照送给叔父,并在照片背面题有“十七岁生日摄影,敬上叔父大人惠存”的字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电力不足在印度并非个例,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为人们要么无力承担高昂的电费,要么电力供应远低于需求。

B. 解决外卖环保问题,要继续推进多方合作,形成社会共治,实现环保包装的创新与应用,从根本上减少垃圾和浪费。

C. 近年来,社会各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古籍整理成果,文史类图书畅销,传统文化类节目热播。

D. 欧盟执委会日前表示,“脱欧”谈判已取得进展,根据双方公布的联合报告显示,在有关“脱欧”的三个主要问题上,双方达成了协议。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处暑一过,受暖湿气流和高空槽影响,气温竟然直降至12℃,华北、黄淮等地骤然降温,人们早晨出门突然发现冷气逼人,一寒如此

②最近热播的《那年花开月正圆》这部电视剧里有一对“夫妻搭档”,他们戏里戏外都是夫妻,并且已经相濡以沫30年了。

③《我们时代的中庸——<中庸>解读》是魏承思先生继承先师南怀瑾衣钵所著之书,书中鞭辟入里地对《中庸》进行了分析。

④我们欣赏一切完美的作品时,往往忽略它的生成问题,只是怡悦于眼前的作品,认为完美的作品就应该是一挥而就、一气呵成的。

⑤在一年中暑热和湿热最集中的日子里,毒虫纷纷出巢,一男子遭蚊虫叮咬不以为然,未料深夜高烧发展为丹毒。

⑥宁阳蟋蟀强悍善斗,号称“天下第一虫”,在这次北京举办的“长城杯”的大赛中,宁阳虫又折冲樽俎,独占鏊头。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⑤    D:②④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说明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在描写琵琶女的音乐由“冷涩”到“凝绝…“声暂歇”之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寄仲高

(宋)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注)①仲高:陆升之,字仲高,陆游的堂兄。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陆游的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前两句一问一答,写故乡遥远,为全文写思家和思念仲高之情定下伤感的基调。

B. 第三句写词人在空白的纸上写满家书,表达了词人对家人道不尽的思念之情。

C. “寄语”两句借流水表达怀人之情,表明自己用不了多少天便要乘舟去寻兄弟。

D. “真老”一词写出了万里飘泊、年华老大的慨叹,情感悲伤低回,语言风格凄婉。

E. 作者以“茶烟”的闲适反衬鬓发已白、夜不能寐的愁绪,抒发了故土难回的无奈。

2.“书回已是明年事”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子羽,字彦修,资政殿学士韐之长子也。宣和末,韐守真定,子羽辟从。会金人入,父子相誓死守,金人不能拔而去,由是知名。建炎三年,大将范琼拥强兵江西,召之弗来,来又不肯释兵。知枢密院事张浚,与子羽密谋诛之。一日,命张俊以千兵渡江,若备他盗者,使皆甲而来。因召(张)俊、琼及刘光世赴都堂议事,为设饮食,食已,诸公相顾未发。子羽坐庑下,恐琼觉,取黄纸趋前,举以麾琼曰:“有救,将军可诣大理置对。”琼愕不知所为,子羽顾左右拥置舆中,卫以俊兵,送狱。光世出抚其众,且曰:“所诛止琼尔,汝等固天子自将之兵也。”众皆投刃曰:“诺。”顷刻而定。浚以此奇其材。浚宣抚川、陕,辟子羽参议军事。与金人遇,战不利。金人乘胜而前,宣抚司退保兴州,人情大震。官属有建策徙治夔州者,子羽叱之曰:“孺子可斩也!宣司但当留驻兴州外系关中之望内安全蜀之心急遣官属出关呼召诸将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观衅而动庶几犹或可以补前愆而赎后咎,奈何乃为此言乎?”浚然子羽言,而诸参佐无敢行者。子羽即自请奉命北出,复以单骑至秦州,召诸亡将分兵悉守诸险塞。金人知有备,引去。新除川、陕宣抚副使吴玠,始为裨将,未知名。子羽独奇之,言于浚,浚与语大悦,使尽护诸将。金人入寇,子羽建议清野,淮东之人,皆徙镇江,抚以恩信,虽兵民杂居,无敢相侵者。既而金人不至,浚问子羽,子羽曰:“异时金人入寇,飘忽如风雨,今久迟回,必有他意。”未几,果遣使议和。绍兴十六年,卒。吏部郎朱松以子熹托子羽,子羽与弟子翬笃教之,异时卒为大儒云

    (节选自《宋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宣司但当留驻兴州外/系关中之望内/安全蜀之心/急遣官属出关/呼召诸将/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观衅而动/

B. 宣司但当留驻兴州/外系关中之望/内安全蜀之心/急遣官属出关/呼召诸将/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观衅而动/

C. 宣司但当留驻兴州/外系关中之望/内安全蜀之心急/遣官属出关/呼召诸将/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观衅而动/

D. 宣司但当留驻兴州外/系关中之望内/安全蜀之心急/遣官属出关/呼召诸将/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观衅而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资政殿学士,资政殿为宋代皇宫藏书和理政之所,设大学士一职,以备咨询国政。

B. 大理,即大理寺,宋代中央最高司法机关之一,负责审问、判决各地奏报的案件。

C. 裨将,初指副将,相对主将而言,并非正式的军衔,后成为武官阶品中的职位称呼。

D. 绍兴,指当时南宋行都,当初宋高宗逃到越州,认为“绍祚中兴”,故将越州更名为绍兴。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子羽舍身卫国,勇敢无畏。他与父亲誓死守卫真定,逼迫金人退兵,在诸参佐畏惧的情况下主动请缨,单骑出行召集逃散将士,排兵布阵,成功解除险情。

B. 刘子羽谋划严谨,做事果断。针对范琼拥兵自重,他与张浚悄悄谋划,进行周密部署,在都堂亲自执行抓捕范琼的行动,整个过程干脆利落。

C. 刘子羽临危不乱,策略得体。在金人入侵的时候,他建议坚壁清野,把淮东的百姓都迁到镇江,用恩信安抚,虽军民混居一起,但互不侵犯。

D. 刘子羽知人善任,料事如神。吴玠不出名的时候,他就对吴玠赏识有加,并委以总领各将领的重任,他还准确地预见金人议和的意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愕不知所为,子羽顾左右拥置舆中,卫以俊兵,送狱。

(2)吏部郎朱松以子熹托子羽,子羽与弟子翬笃教之,异时卒为大儒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决定了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也决定了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生产和消费结构。根据中电联统计,截至2016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16.5亿千瓦,其中煤电装机容量9.4亿千瓦,占发电装机总量的57.3%;发电量达6.0万亿千瓦时,其中燃煤发电量约3.9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65.5%。

    2014年起,煤电行业率先推进超低排放改造。2015年,环保部、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目前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装置形成了全覆盖,治理技术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据了解,目前相比煤电行业污染物持续减排,非电行业对我国污染排放影响越来越大,我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分布了40多万台量大面广的燃煤锅炉,农村的采暖用煤数量更是惊人。

    “非电行业污染治理的基数、管理的能力与电力行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四分之三以上。另外,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还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主要来源是石化、化工、工业涂装等行业。目前我们将紧紧抓住非电行业大气污染治理这个主要矛盾,加快推进工业炉窑燃煤锅炉和散煤等污染的治理。”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称。

    (摘编自2017年9月20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二:

    2013年后,浙江能源集团等电力企业又自我加压,引领开展“超低排放”技术研发,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排放标准。2015年,我国电力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年底我国又开展了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减排改造提速扩围,到“十三五”末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煤电机组都将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届时电力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将进一步降低至2015年的50%左右。此外,我国燃煤电厂的在线烟气监测系统CEMS是国内最早安装、最成熟、管理最严格的污染物管理体系之一,以国有企业为主的行业特性也充分保障了国家减排任务的落实。可以说,燃煤发电脏乱差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火力发电企业充分体现社会责任感,将燃煤机组的清洁水平带到了更高的层次。

    (摘编自电力环保专家王志轩2017年1月10日接受新华网专访所谈)

材料三:

新国标规定2014年7月1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燃煤电厂需达特别排放限值,二氧化硫5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100毫克/立方米。而在2014年,全国大部分省区的煤电企业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均在500—100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在300—1000毫克/立方米。

与美国、欧盟和日本相关标准相比,新国标煤电排放标准全面超过了发达国家水平。新标准出台后受到了广泛质疑,煤电企业认为该标准限值过于严格,没有经济可行的技术支撑该标准的执行。

    “超低改造投入巨大,虽然是发电企业投入,但实际上国家补贴电厂后最终还是全民买单,既然是全民买单,那得找到费效比最好的办法,”广东有电力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北京基本上没电煤了,但雾霾依旧严重,影响到公众利益的决策事项应谨慎,政府推动超低排放也应如此。”

        (摘编自2015年7月29日中国脱硝网《煤电超低排放改造争议重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电力生产和消费结构以煤电为主,煤电装机容量在发电装机总量的占比和燃煤发电量在总发电量的占比均超过一半。

B. 我国现有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十二五”目标的完成情况,决定了到“十三五”末,所有煤电机组都将具备超低排放的条件。

C. 新国标煤电排放标准之所以广受质疑,主要还是一些人认为没有经济可行的技术支撑,成本投入巨大,费效比不佳等。

D. 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已走出燃煤发电脏乱差的年代,正向着“超低排放”的新目标迈进。

2.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短期内无法改变能源消费格局,今后一段时期,只能通过技术提升实现污染物排放改造。

B. 目前非电行业的污染治理已成为主要矛盾,该行业的治理工作远不如煤电行业成效显著,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也未得到有效控制。

C. 凭借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装置的全覆盖和污染治理技术总体所达到的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有望到2020年最终解决煤电污染带来的危害。

D. 新国标规定的排放限值施行以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煤电企业排放限值都远超新国标标准,说明这项规定的执行意义不大。

E. 材料三中广东电力行业人士的观点认为燃煤电厂造成的大气污染在一些地方已不是主要问题,过于严格的标准可能最终会影响公众的利益。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能够实现超低排放目标的优势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牵挂你,的人是我    李家法

    剧团要解散了,韦导演对老萨说,跟我去广东吧,那边开薪两千块,不低了。老萨说,那黄毛呢?韦导演说,嗨,你这人啊,就累死在一条狗身上。老萨说,那你自己去吧。

    老萨为剧团吹了二十多年萨克斯,现在却面临失业。树倒猢狲散,剧团的角儿都自谋出路去了,念老萨演奏萨克斯确实出色,那些漂萍落定的角儿都有意拉他一把,但因为黄毛,他全都回绝了人家的好意。

    黄毛是老萨两年前从大街的垃圾斗里捡回的一条本地狗,老萨把它抱回时,它索索地发抖,站都站不稳。是老萨买回香肠和牛奶把它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此后,黄毛就跟定了老萨,老萨不娶不育,就把黄毛当亲儿子一般看。特别那夜,老萨发急痧,痛得叉了气,黄毛守在他床前呜呜地咽鸣,后来实在不行了,大门闩死,黄毛硬是用爪刨开窗户跳出去找人来救老萨。看到黄毛一双血肉模糊的前爪,老萨便发誓此后和黄毛不离不弃。

    老萨失业后的日子枯燥无聊。

    冬去春来,街上穿裙子的人多了,县城的舞厅就红火了,有人介绍老萨到舞厅去吹曲,每晚有五十元钱外块。老萨带狗去,经理不让,只好把狗放在家里。但是半夜散场时,黄毛又出现在舞厅门口,它是来接老萨下班的,却把一群女舞迷吓得花容失色。舞厅顾客锐减,经理便婉请老萨另谋高就。

    到了十月,又有熟人介绍老萨去一住宅小区看门,说那小区住的都是当官的,有钱有势,给这些人看门,不掉价。老萨欣然应允。老萨当守门人兢兢业业,加上有黄毛帮手,那小区门看得严严实实。经常还是有些生面人提着大包小袋来找某某局长,某某主任。黄毛从不扑人,但狗视眈眈下,那些登门送礼的人吓心怯了。不久,一个当官模样的人来到门卫室对老萨说:老同志,这狗眼好凶哩。以后上班不能带狗来了——领导,丢它家里没人照顾它。——那就宰了它。

    老萨只好回家仍然吃低保。这天,他上菜市里转了一圈,肉价又提了,他咬牙买了一节猪筒骨,熬一碗汤,骨头带筋留给黄毛,老萨喝汤,就着一碟黄瓜皮、一碟子豆芽菜喝二两米烧。黄毛这畜牲通灵性,见老萨连续几天喝酒都不见半点荤腥,它竟连骨头也不肯吃了。老萨没理它,吃完晚饭,收拾碗碟,独自取下萨克斯,默默地吹起来。曲声悠悠怨怨,黄毛只好把骨头叼到一边,流着狗泪慢慢地嚼了起来,完后就匐在老萨脚旁。老萨吹缠绵的门德尔松E小调,吹凄美的海顿小夜曲,黄毛听得昏昏痴痴,伸出狗舌随着曲子的节奏晃当着。待到夜深,老萨说,睡觉去吧,黄毛才眷恋不舍地走回它的狗窝。

    这天晚饭后,老萨带黄毛遛到城郊结合的一个公路转盘处,那里人少清静,老萨坐在路旁想心事,黄毛不像往日似的到处撒欢,它蹲在他身边不时用舌头舐他的手,用前爪轻抚他的脚背,老萨就觉得黄毛今天异常。一会儿,一辆银灰色小轿车从远方飞驰而来,黄毛突然跑向公路,迎着小轿车飞跃而上……黄毛——,老萨狂喊着冲上去。黄毛嘴巴和鼻子都流血,眼睛却还睁着,仿佛在说,我先走了,你好生保重。老萨脸亲贴着狗头,老泪纵横。

    轿车女主人主动赔了一千元钱给老萨,老萨为黄毛买了一块墓地,立个义犬字碑,刚好花完一千元,算是厚葬。

    (选自《广西文学》)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抓住老萨的职业、行为、语言、心理等方面的特征来展开凝练朴素的白描,在有限的篇幅里传达出人物性格的独特神韵。

B. 老萨舞厅吹曲却因黄毛而被辞退,到官员小区当守门人又因黄毛而失业,暗示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也表明了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冷漠。

C. 小说的语言生动传神,如“狗视眈眈”巧妙仿用“虎视眈眈”,使小说风趣幽默又耐人寻味;“那就宰了它”则暗示黄毛挡了某领导的财路。

D. 剧团解散、舞厅、官员小区等暗示了社会环境,小说把人物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引发读者对社会变革时期人性的思考。

2.小说赋予狗以人的情感,把狗描写得富于传奇色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标题的含义。

 

汉成帝建始元年夏四月,出现了异常的天象。《汉书·成帝纪》记载:“夏四月,黄雾四塞。”皇帝为之惊心,慌忙召见各行政部门的高级长官,征询对于国家政策的批评,要求他们无所讳言。有朝臣果然大胆直言,发表了批评外戚当权的政见。太后兄长、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惶恐不安,竟然上书谢罪辞职。虽然汉成帝予以挽留,王凤集团专权跋扈的地位已经动摇。

    对于所谓“黄雾四塞”,颜师古解释说:“塞,满也。言四方皆满。”现在看来,这其实是指强风夹带大量沙尘、使能见度极度恶化的灾难性的沙尘暴天气。通过对近年沙尘暴的过程纪实的分析,可以知道沙尘暴发生季节的特征是春季3~5月最为频繁,尤以5月为多,而发生时间,则多在下午。汉成帝建始元年四月辛丑发生的这次沙尘暴,也体现了同样的特征。

    对于沙尘暴起因的分析,《五行志》归结于外戚专权的政治因素,而京房从政治神学的视角出发,以为“有黄浊气四塞天下”是严重的灾异,其原因在于政坛的“蔽贤绝道”。汉成帝建始元年夏季的“黄雾四塞”,在历史上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100年之后,汉章帝建初元年,有封爵外戚的动议,遭到太后的拒绝。次年夏季,大旱,有人以为是不封外戚的缘故。太后诏书中再次申明不允许封爵诸舅的原则立场,同时又说到汉成帝时“黄雾四塞”事,以为历史鉴诫。

    如果进行不同历史阶段的比较,从现有的资料看,两汉400年间,沙尘暴的记录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这可能存在沙尘暴虽然发生然而却未曾在史书上留下记载的情形。但是在神秘主义观念弥漫社会上下的文化背景下,严重的灾异是受到特别的重视的,执政集团因此承受沉重的压力,甚至往往因此引起政治争斗,因而这种异象在记载中遗漏的可能性非常小。应当说,沙尘暴在当时确实是较为罕见的天气现象,这也是这一天象一旦发生则往往受到当政者重视的原因之一。

    两汉时期沙尘暴发生的密度较小,有多种因素,当时生态条件与今不同,植被状况比较完好,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人口的数量和农耕的规模,都可能影响自然环境。而当时人们的自然观和生态观的某些积极内容,也可以对生态保护产生重要的作用。我们看到,《礼记·月令》和《吕氏春秋》中都有关于限制砍伐山林的规定,秦简《日书》中也记录了有关伐木的时日禁忌。这些适应生态条件、爱护生态条件的礼俗,在汉代民间依然发生着显著的影响。

    (节选自王子今《两汉的沙尘暴记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出现严重的灾异天象,皇帝或大臣都会惶恐不安,担心是上天对国家政治的惩戒。

B. 用近年沙尘暴发生的季节和特征推断当年的“黄雾”即为沙尘,是较合理的推理方法。

C. 对于沙尘暴天气起因的分析,京房与《五行志》的认识角度一致,都认为与政治有关。

D. 两汉时期沙尘暴现象被当政者高度重视,虽属罕见,但每次发生都会被记录在史籍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历史事件开头,既增添趣味,也很自然地引出对灾异天气与政治关系的论述。

B. 文章引用太后拒封外戚的事件说明古人把灾异天气与政治联系在一起不是个别行为。

C. 文章根据当时神秘主义观念弥漫的文化背景推出沙尘暴记载遗漏的可能性很小的结论。

D. 文章详细分析两汉沙尘暴发生密度小的各种因素,最终明确指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颜师古对“黄雾四塞”的解释,使我们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汉代的沙尘暴天气现象。

B. 古人适应生态条件、爱护生态条件的礼俗,说明古人已具有一定的生态保护意识。

C. 如果执政集团不重视严重的灾异天气,有可能引发政局动荡,进而动摇执政根基。

D. 人口数量增加和农耕规模扩大有可能造成植被破坏,影响环境,形成灾异性天气。

 

请以“冬至那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有些知识,不学也罢

吴若增

“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这是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上的一道“文化考核”题,要参赛歌手解答。我想倘若换了我,我会告诉那位歌手:这个问题,只需从事环境工作的专业人士知道即可,而且也算不上什么文化考核,因此,你作为歌手,不知道也罢,是不应该扣分的。

至于这个大赛的其他“文化考核”题,如“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都是谁”,“‘人生自古谁无死’是谁的诗句”,“莘莘学子是什么意思”,“某某节何时在巴黎确定”一类,虽然不能说与文化无关,但对于歌手来说,距离自己的生活太远,不知道这些,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在我看来,这类题的偶然性太大了,回答正确的几率本来就不高,最最重要的是:这种题的答对与否,并不能反映答题人的文化素质。

由此,我便想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在知识爆炸的当今时代,我们有没有必要、有没有可能,把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统统地塞进自己的大脑?如无必要、无可能,那么,我们应该进行怎样的取舍或选择?

一般而论,人们认为我们的知识结构应该是由下面两个部分来组成。但我却以为还有一个比这二者更加重要,那就是对于一般基础知识和特定专业知识的理解、把握和创造的能力。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自古以来,咱们就特别重视对知识的记忆,同时却忽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回到那个大赛的话题,我以为倘若把考题出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来,那就好多了。歌手的回答倘若还有创新,那就应该给予高分了。

据说中美两国学生的学习成绩,中小学阶段是中国学生优秀,到了大学以及大学以后,就是美国学生优秀了。这个现象,说明了两国教育思想与教育方式的差异。而美国科学家、发明家远远多于中国,就又印证了美国重视创造能力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式的可资借鉴。

我的中学时光是上个世纪60年代前后,距今已有40多年。我那时的学习成绩是很优秀的,高中毕业时,包括数理化都是高分。可惜,40多年来,我当年记忆并运用得滚瓜烂熟的许多知识,特别是理科部分,就几乎从未应用过。至于当年费时最多的数理化,现在至少已经忘记了99%!相反,我在业余时间里,凭着兴趣和自身需要而自学的知识,现在看来倒很有用,比方说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宗教、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外文化史、中外艺术史……甚至包括服装、建筑、卫生、军事等等,都令我受益良多。

我相信,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个现象,绝非个例。每一个受过那种教育的人,或许都曾出现这样的现象。这样说来,我们的教育存在巨大的浪费!

为此,我常常这样想:倘若我们的教学内容不那么盲目,不那么虚荣,能够在知识的广度方面有所扩展,特别是能够在素质教育方面多加注意,那么,不只是我们的学生,全体中国人的文化素质都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1.请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在作者看来,有些知识“不学也罢”,为什么?请根据文意从多角度概括。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最后的故乡

于坚

①当我们生活在现代化之中的时候,我们感到空虚失落,我们发现自己依然割舍不掉对故乡的怀念,我们发现自己非常需要过去那种能够使我们的生命感到充实的经验。

②过去之所以选择留在昆明,是因为我喜欢这个地方,这里有我的记忆,这里给我写作的灵感。故乡诗人更愿意守陈,更愿意相信来自传统,来自“天、地、神、人”四位一体对他的庇护。故乡是什么?它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是过往那种使你安心的生活经验。具体表现为各种建筑方式和生活方式,你的乡音和你的衣着、你的饮食习惯和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这些和别的地方都是不一样的。

③而现在呢,所有的故乡都被拆掉了,地方性知识被消灭掉了,所有的人都差不多了,也许只有语言和住在那个地方的人还留着最后的记忆。如果昆明这个地方不是有我的父母和我的朋友在,我想不出还留在这里的理由。为什么一定要住在昆明呢?我住在中国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因为都差不多。所以我说:汉语是我最后的故乡,朋友是我最后的故乡。

④一般人认为故乡丧失的只是建筑,但并不仅仅如此,故乡丧失的是建筑里面的那种生活方式。现在我只能通过我的作品来重建我的故乡,我的故乡现在只能建立在纸上了。更重要的是,过去的中国文学所表现的那个世界,已经完全没有对应物了。年轻一代再读中国过去的那些文学作品,他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我在20世纪80年代写的那些关于滇池的诗,现在的年轻一代读起来就像是谎言一样,因为今天的滇池已经不是我写的那个滇池了。

⑤我们写的过去年代的那种爱情,男女之间那种美好的关系,今天也不存在了,什么两小无猜,什么青梅竹马,哪里还有这种事情?青梅竹马是一种长久做邻居才能产生的关系,如果你总是搬来搬去,你总是住在陌生人当中,怎么可能有青梅竹马呢?现代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大家互相不认识,我们在单位里仅仅是大家在一起挣钱而已,挣完钱各回各家,谁都不知道谁住在哪里。现在我很多的朋友,他们连隔壁住的是什么人都不知道。

⑥这种陌生人社会可能在西方很适合,因为西方本来就是个人主义的社会。但是中国的传统社会是群体性的,人在这个陌生人社会里面会感到非常孤独。中国传统的故乡结构解体之后,这个社会要走向一个什么地方,是难以预测的。我非常担忧:现在这种完全西方式的小区,能使未来的中国人有幸福感吗?

⑦我去过很多西方国家,他们的小区虽然是以个人为单位的,但是他们有教堂维系人心,把大家团结在上帝的名义下。而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去推进西方式的社区,最后就是一盘散沙,大家完全丧失了联系。现在中国人的生活很无聊——在公司的大楼里上班,下了班开车去超级市场购物,然后回家看电视。生活的细节完全消失了。今日的中国丧失了故乡的生活方式。

故乡是精神和空间天人合一的一个世界,它是一种诗意的栖居。现在新的小区只是一些商品房,住在里面你想的是房子会不会增值,完全没有诗意。

⑨我们身处一个从乡土中国向现代化中国转型的时代,过去的中国是建立在故乡基础上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在路上”的社会。故乡在文化上就已经被否定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化就是这样教育大家的:故乡就是阿Q,就是落后的,就是没有希望的,生活是在别处的。在过去,“别处”在西方,很多人都跑到国外去发展,背井离乡,结果现在中国大量的故乡都人去楼空,又面临着拆迁,大家都变成一种“生活在路上”的人了。年轻人愿意在路上,但你走到中年,走到老年,你走不动了怎么办?惶惶不可终日。

⑩抛弃故乡的这种疯狂的运动,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西方也进行过现代化,但是它也保持着传统的生活经验。到了国外你会发现,故乡是大面积被保留着的,现代化和故乡是并存的。它用的是加法,而中国用的是绝对的减法。去年我去法国和美国旅行,认识了一些西方的诗人,他们就住在小时候出生的房子里,甚至是三代祖传的房子里,他们的祖先几百年前就住在那里。这使我非常吃惊,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没有人还住在他出生的房子里了。我们不断地搬家,我们已经像灰尘一样被赶到了大地上,居无定所。

我也不是抒发乡愁,我是感到一种无可奈何的痛苦。我只是觉得,现代社会从来没有反省过:我们所丧失的那个故乡,确实是必须被挺弃的吗?故乡所提供的生活经验是,人应该怎么存在着他才会感觉到幸福。这是每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慢慢形成的经验,中国人几千年来生活在人和人关系非常紧密的群体里面,今天你把这种经验摧毁了,最终会使中国成为一个无根的民族。

故乡已经被折腾得差不多了。也许有一天会有一种反思的力量兴起,有可能要来重整今天的这个生活世界,但是这种“拆完再建、建完再拆”使人感到绝望。如果一个社会永远不讲守陈只讲破旧立新,那么住在里面的人永远不会有安全感;如果人直到80岁还在搬家,我觉得那太恐怖了。

丧失了故乡就是丧失了安全感。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可能就永远在灰尘滚滚里度过了。

1.作者认为故乡被拆掉后丧失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2.请分析文章第⑧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3.文章围绕“最后的故乡”作了哪些对比?

4.结合全文,探究标题“最后的故乡”的情感意蕴。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2)彼童子之师,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4)______,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

(6)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______,用之不竭。            (苏轼《赤壁赋》)

(7)人间如梦,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舞榭歌台,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开头三句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请赏析“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的表达特色。

(3)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身长八尺,手格猛兽,膂力绝群。仕吴为通江吏。时将军薛用杖节南征,军容甚盛,彦现之,慨然而叹。有善相者刘札谓之曰以君之相,后当至此,不足慕也。”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櫂用焉。稍迁建平太守。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曰:“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彦厉声曰:“陸下知我,而卿不闻乎?”帝甚之。转在敦煌,威恩甚著。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侍。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

《晋书·吾彦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帝甚嘉之                                嘉:赞许

B. 会交州刺史陶璜卒                        会:恰逢

C. 因此每毁之                              每:常常

D. 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          毁:毁坏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彦出身贫寒,陆抗为了提拔他,便秘密指示他在众将面前表现自己的勇敢。

B. 晋兵攻打吴国,沿江诸城有的投降,有的陷落,只有吾彦坚守建平。

C. 吾彦担任顺阳内史时,以自身清正作为下属的表率,严格肃整刑罚,众人都畏惧他。

D. 陆机、陆云是陆抗的儿子,因为吾彦回答皇帝问话时说道德名望陆抗不及陆喜,他们便认为吾彦忘恩负义。

3.翻译下列句子。

(1)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2)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

 

课内文言文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踞而遨

A. 侣鱼虾而麋鹿    B. 盖失强援,不能独    C. 吾从而    D. 贏得仓皇

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

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 居庙堂之髙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对上面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寥寥数语便把作者在公务之暇,到附近游览的悠闲自在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B. “始指异之”中的“始”字,既照应了题目,又写出了作者初见西山时惊奇的心理感受,自然引出下文登西山的叙写。

C. “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周围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衽席之下,可谓登西山而“小天下”,映衬出西山的高峻。

D. 文中以西山的特立之貌,比喻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以“不与培塿为类”,表现自己孤高不俗的志向。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把农历每个月的第一天称晦,每月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月末最后一天叫朔。

B.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C. 林黛玉进贾府时看到王夫人正房中的靠背引枕、坐褥等均是“半旧”的,表明贾府的荣华富贵由来已久。

D. 《边城》创造了典型的湘西自然风景和社会风俗,作品描绘的类似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营造了一个寄托内心向往的理想空间。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个社会要有一个从群众里走出去的孤独者,他才会比较有思考性,      ,在群众里面,我们会很安全;跟大多数人一样,就不会被发现。

①因为他走出去,可以回看群众的状态

②我自己也是一样,当我在群众中,我根本没有办法思考

③就像大陆朋友所说,“不要做前面几个,也不要做后面几个”

④所以孤独是思考的开始,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让自己孤独

⑤如果他在群众当中,便没办法自觉

A. ①⑤②④③    B. ⑤②④③①    C. ①②⑤④③    D. ②⑤④③①

 

对柏桦《家居》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家居

柏桦

三日细雨,二日晴朗

门前停云寂寞

院里飘满微凉

秋深了

家居的日子又临了

祖父的像挂在壁上

帘子很旧,但干干净净

屋里屋外都已打扫

几把竹椅还摆在老地方

仿佛去年回家时的模样

父亲,家居的日子多快乐

再让我遨二三知己

酒约黄昏

纳着晚凉

闲话好时光

A. 从全诗看,诗人的家在乡间,这首诗写了诗人离开家乡一年后回到乡间居住的一段日子的生活和心境。

B. 诗歌第一节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用“寂寞”“微凉”等词表达了诗人不敢回家的悲凉心境。

C. 诗歌第二节直接写回家后的所见。“古朴”两字,既是对自己的家的描绘,也打通了诗人笔下的故里与中国农耕社会的田园和家庭在时空上的阻隔。

D. 诗歌第三节写出家居的恬淡,用一个“闲”字串起家居所有温馨的日子,寄至味于淡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尽显无遗。

 

下列对联中涉及的我国传统节日依次是(   )

①岁通盛世家家富,人遇年华个个欢        ②冒雨先寻菊,迎晴便插萸

③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④天上冰轮满,人间彩灯明

A. 中秋节    清明节    重阳节    春节    B.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元宵节

C. 春节    重阳节    端午节    元宵节    D. 中秋节    端午节    重阳节    春节

 

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卷起千堆雪    B. 举酒欲饮无管弦    C. 纵一苇之所如    D. 千树万树梨花开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

②传统文化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      ,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③宋词是由唐诗发展而来的      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和音乐两方面的特点。宋词的流派众多,佳作层出不穷。

A. 品味    物换星移    别出心裁    B. 品位    物换星移    别出心裁

C. 品味    时过境迁    别树一帜    D. 品位    时过境迁    别树一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庞大而又容易被人忽视的外卖从业者中,有这样一些人:姜亚弟,一个边唱歌边送外卖的原创歌者,参加过快乐男声,登上过CCTV《越战越勇》;曾剑华,送餐途中遇到交通拥堵,在雨中疏通完交通后继续送餐;杨博闻,精通老挝语、泰语、日语,为了独居的老母亲,毅然回国当一个外卖骑士。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再等等看,这四个字是容易让人上瘾的精神毒品。平庸的人只会纸上谈兵,____,海边绚烂澄澈的日出,____;西藏墨脱如仙如虚的漫山桃花,只有每年四月风尘仆仆赶去的知音才能一睹美态……不要让理想中的一切,_____。很多机会,你此刻不去尽力抓、猛力追,错过了,就不知道下次再遇见是什么时候。

 

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辞又称“骚体”,是屈原、宋玉等在战国时期楚歌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诗体。

B.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为一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

C. 词按照字数多少大致分为三类:小令、中调和长调。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

D. 传这种文体一般以史实为根据,可加上某些想象性的描述,如《种树郭棄驼传》。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话剧《纤夫》重在反映周恩来总理面对困难险境,始终信仰坚定、公正严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拉着国家命运之船奋力前行的坚韧党性和感人事迹。

B. 我国网络文学在吸取欧美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土特点,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开发模式,市场空间得以扩大,己经能够与传统文学形成共同发展。

C. 传统观念里,技术作为工具是外在于人而存在的,应当被人驾驭利用;而如今,人们渐渐意识到,手机等技术产品,对我们的依赖可能远比操控多得多。

D. “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为原则,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致力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丝绸之路”。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市场上教育机构鱼龙混杂,标榜自己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其实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

②生死关头,公安干警大义凛然,他们的披肝沥胆决定了他们是和平年代最可敬的人。

③先生一生,为革命奔走呼吁,为讲学舌敝唇焦,完成了一个大贤大哲对社会的使命。

④《战狼2》凭借紧张刺激的剧情在德国引起轩然大波,竞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

⑤视频短片《追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引得不少人士观看讨论。

⑥郑万铁路等蔚为大观的圆梦工程大大加快了现代化进程,助推着中国人追梦的步伐。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③⑤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中借晚霞和野鸭描绘天高水远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抒写归心似箭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用“三千里”“九万里”的夸张写鹏展翅高飞的句子足____________

(4)李密《陈情表》中写自己内外无亲境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杜牧《阿房宫赋》拿钉子和谷粒对比,突出秦奢民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首联景中含情,寒冷孤寂的冬夜图景中蕴含着诗人漂泊天涯的凄冷心境,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B. 颔联先后从视觉和听觉描写黎明前的鼓角声和星河的动荡,创造出雄浑的意境,表达了深沉悲壮的情怀。

C. 颈联中百姓的哭声、樵夫的歌声异常凄凉悲怆,可能是诗人听到鼓角之声后产生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联想。

D. 尾联以诸葛亮、公孙述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要掩埋于黄土中来自慰,使忧愤的情绪得到真正排解。

E. 全诗从寒宵写到五鼓,从时局写到先贤,从山川雪野写到痛苦的生民,从国家历史写到个人命运,气象雄浑。

2.本诗内蕴深厚,情感丰富。你能读出儿种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