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这座园子,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到了春天,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真是一处世外桃园。

B. 色彩斑澜、威风凛凛的希腊重甲冑武士,头上插着许多羽毛,看上去像只大公鸡。

C. 车站里声音嘈杂,在这样一个下着瓢泼大雨的陌生小镇,我显得无精打彩,落寞惆怅。

D. 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见鲜明深刻。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fǔ)        廿七(niàn)        矮墩(dūn)        古不变(gèng)

B. (qiè)        然(cù)            树(jiù)        堂大笑(hōng)

C. 葬(bìn)        永(juàn)        海(chà)        起伏跌(dàng)

D. 换(tiáo)    (lǚ)                万户(hóu)        熠闪光(yì)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价值需要怎样的证明?有的人以他人的好评为准;有的人以证明自己为出发点;有的人不在意他人的评价,也不刻意证明自己。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自拟题目,观点自定。②不得少于800 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5)__________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无怨,在无怨。”(《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①。”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论语·颜渊》)

【注】①讱(rèn):话难说出口,这里引申为说话谨慎。

1.解释材料中的加点字。

邦: 家:

2.同是“问仁”,孔子回答不一,请简要分析孔子给出的实践“仁”的不同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辨奸论

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山巨源①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②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祸岂可胜言哉!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山巨源:山涛,字巨源,晋初人,喜好评论人物。②郭汾阳:郭子仪,封为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月晕而风,润而雨               础:房柱下的基石

B. 然不不求                   忮:妒忌

C. 言语不足以世                 眩:炫耀

D. 囚首面而谈《诗》《书》            丧:像死了亲人一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山巨源见王衍                故述往事,思来

B. 而阴贼险狠,人异趣              相如闻,不肯

C. 祸岂可胜言哉                 皆出于此乎

D. 鲜不大奸慝                  吾属今之虏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将天象和人事进行比较,指出人事比天象更难掌握,并说明这是由“好恶”和“利害”影响而形成的。

B. 第二段列举历史上山涛、郭子仪对王衍、卢杞的评论,说明山、郭二人的评论虽有一定道理,但也有疏漏。

C. 第三、四段是作者重点论述的部分,极力刻画“今有人”的种种表现,一气呵成,笔锋犀利,论证严谨。

D. 结尾段,作者提出两种可能的情况,对“今有人”持公允态度,与第三段的抨击形成鲜明对比,感叹世事可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2)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忆中的老台门

沈卫君

一位好友在朋友圈发了几张她曾居住过的老台门照片:雕花镂空的花墙,古朴典雅的门窗,高挑镀金的堂檐,铺满翠绿苔痕的阶梯;只是花墙上那镂空的兰花一瓣不知去向,绛紫色的门窗在岁月的映照下泛出了死鱼般的灰白色,堂檐高挑依旧而镀金层已被剥蚀得体无完肤;只有石阶上的苔痕依旧绿着,绿着生,绿着死。照片中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老台门那大家闺秀般的端庄和历经风雨后的沧桑。

好友说,老台门正面临拆迁。听到这个消息,我心猛地一震。这些年很少有空回老家,即使回去也从未想到去看看近在咫尺的老台门。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却又那么的不舍。

好友说,拆迁是住户们的要求!在到处靠拆迁变百万富翁的年代里,住在老台门的人们自然也不愿再蜗居于此。

我不知道,拆迁后老台门的命运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我只知道,历经风雨的老台门承载着几代人的生活记忆。

住在老台门里的都是大户人家。记忆中老台门是有三进三院的四合院。每一进中间一个大庭院,每一个大庭院都种满了各种果树和各色鲜花,一年四季鲜果不断,花开不谢。四合院的每间房子里的每扇门和每个窗都是朱红色的,都雕刻着栩栩如生的花卉、人物图案;有些窗玻璃上还贴着漂亮的剪纸。

我们家是小户人家,住在老台门的附近。小时候每每看着老台门里的人在高门槛上进进出出,看着威武地守护在老台门外的两只石狮子,看着两扇紧闭着的带着铜锁的厚重的大门,心里对老台门里的世界总是充满无限的向往。可是每次跟大人说起时,忙着劳作的大人都会撇撇嘴说“有什么好看的,还不都是一户户人家”。

惦记了老台门许久以后,一次,当那两扇让年幼的我望而却步的大门竟虚掩在我面前时,我瞅准了时机,凭着身体瘦小的优势终于成功地溜进了老台门。那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当时的我无法形容。直到上学后读到陶潜的《桃花源记》时,我才恍悟我所见到的老台门便是书中的“世外桃源”……

还记得那是个宁静的午后,一走进老台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在微风中摇曳着的夹竹桃头顶的粉红的花枝,长着硕大的手掌般的墨绿叶子的无花果树,一丛丛颀长挺拔的翠竹。树叶是精巧别致的新笛,被风的唇呜然吹响。还有一盆盆开得自在的花草:有说得出名字的,如兰花、茉莉、鸡冠花、胭脂茬;也有说不出名字的。我抬起头,看瓦缝间漏下的斑斑蓝天,像新勾兑了纯乳的蓝色鸡尾酒,在微醺的空气中释放醉人的醇香。台阶上每家每户放的盆景,也让我流连不已!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望眼欲穿的望夫石,只等愿者上钩的姜子牙……盆景中的假山水边蹲坐着的戴着斗笠长须飘飘的老者,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钓鱼竿。每一个盆景都精妙极了,每个盆景都是一幅图画、一个故事、一种心境。

正当我流连不已忘乎所以时,耳边传来一声尖叫,“哪来的小毛孩?”一个穿着藏青色斜襟的大婶模样的女人突然出现在面前,吓得我拔腿就跑,一下就撞到了高门槛上……

从那以后,很长时间里我没有再走进过老台门。而老台门内的世界也更令我好奇,令我心向往之。直到上学后我与住在老台门里的一个小姑娘相识相知,成为好友,才有幸再次走进老台门,目睹老台门的真容!

老台门里小姑娘家的白发老爷爷手握笔管在或圆形或弧形的扇面上从容勾勒花草鸟虫,题字写诗,让一旁年幼的我为之惊叹、羨慕不已。回家后竟缠着父母要来毛笔学起了写字绘画,以至于后来在上小学习字课时常能得到老师的红圈圈。我暗暗与老台门里的小姑娘较量,比比谁得到的红圈圈多。

之后,因外出求学和工作竟很少回家更从未想到去老台门看看。如今当老台门即将消失,想到以后与老台门有关的点滴记忆再也无处可寻时,人也越发伤感起来,一丝怀念油然而生。我怀念老台门的一花一草、一山一石,我怀念温暖灯光下围着看老爷爷描扇面的感觉,我怀念与同伴互比红圈圈的感觉……

倚窗独坐,秋风薄凉。暗夜的一缕斑驳的灯光,映上我的面庞。年华易逝,姹紫嫣红终将付与断壁残垣;世事变迁,刻骨铭心也要归于波澜不惊,繁华落尽只能留下满地凋零……独饮一杯岁月的淡茶,低眉倾听老台门的心声。独自痴想,如若老台门有情,不知它会作何感想?

(有删改)

1.开头从老台门的照片写起有什么作用?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文中作者为什么说老台门是“世外桃源”?

4.“想到以后与老台门有关的点滴记忆再也无处可寻时,人也越发伤感起来”,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伤感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速读,按字面解释,就是快速地阅览。它注重的是阅读过程的提速,目的是应对当下的“知识经济时代”: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阅读尽可能多的书本,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把握更多的机会。

早在上世纪中后期,“速读”一词就经常出现在报刊的读书专题版面,以期激发阅读者不断提高阅读速度。中央电视台曾在黄金时段反复播放《学习的革命》这本书的广告,为速读之风推波助澜——大有谁不速读,谁就要被时代淘汰之意。许多不明真相的读者和好奇者,纷纷购买定价很高的《学习的革命》,然后反复翻之读之,希望快速掌握速读的各种“要领”,准确运用速读的各种“方法”。一些出版社顺应社会上猛刮劲吹的速读之风,趁势而上推出众多的“速读外国名著丛书”“速读中国现代经典文学丛书”“速读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读本”一类的图书。结果,一些读者购买了这些“压缩书”和“精简书”之后,随即发出了“原来名著和经典也就这种水平”的喟叹。其实这是“速读”惹的祸。为了读者能够速读,几十万字乃至上百万字的一部名著或经典,被压缩或精简成数千字、上万字的故事梗概或者作品简介。读者发现,这些被抽剥了“血肉”的“经典”,读得再多也是白读,更要命的是,它还会让读者失去阅读的信心。

速读的正面价值被夸大以后,培训速读的商业机构就应运而生。它们收费招生,以函授、面授和网络教学等各种方式,培训阅读者的速读能力。他们安慰受训者,最常见和最有蛊惑性的话语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速读能力,只是缺少速读方法。经过训练,改变阅读习惯,就能够把阅读的潜能激发出来。”然而即便成功了通过速读的培训,具备了所谓“眼脑直映,一眼看一行甚至整个页面”的速读能力,又能怎样呢?这样的速读,能享受多少阅读的乐趣呢?

速读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实用价值,这一点无可非议。然而阅读者是不是都得提高阅读的速度呢?我看未必如此,更没必要刻意如此。一个纯粹的阅读者,其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各种文凭或者是形形色色的证书,而是为了安顿心灵与澄明思想,丰富内心生活与透亮内心世界。只有不受速度制约的入心入脑的品读,才会让人真正体验到阅读的意义和价值,维护阅读的信仰和尊严。

生活在一个图“快”的年代,生存的经验似乎在告诉我们:只有与“快”字沾上边,只有具备“快”字当头的思想意识,你才能赢得良好的生存能力与生活条件。然而就阅读而言,最好不要一味图“快”。图书毕竟是一种精神产品,其性质决定了人们的“使用方式”,不在多而在精,不在于阅读的数量而在于阅读的质量。

作为一个自由阅读者,我一直拒绝速读。我宁可用速读十几本书乃至几十本书的时间来有滋有味地品读一本书。

1.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文意的一项是

A. 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有些阅读者希望更快地阅读更多的书籍。

B. 报刊版面经常出现“速读”,是为了激发阅读者不断提高阅读的速度。

C. 一些出版社推出众多的速读图书,起到了为速读之风推波助澜的作用。

D. 图书的性质决定了人们对图书的使用不在阅读的数量而在阅读的质量。

2.对作者拒绝速读的理由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速读是为了获取各种文凭或形形色色的证书,但不会速读也不会被时代淘汰。

B. 把名著或经典压缩、精简成故事梗概或作品简介,这必然会让读者产生误会。

C. 商业机构为了收费招生蛊惑人心:速读能改变阅读习惯且能激发出阅读潜能。

D. 速读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却无法达到安顿心灵与澄明思想的阅读目的。

3.某高中学校为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开展了课外阅读考级评比活动,每个等级都规定一定的阅读篇目和数量。请结合本文的基本观点,简要评析上述做法。

 

苏轼《江城子·江景》描写的是作者与友人张先共赏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时“忽闻江上弄哀筝”的情景,请你展开想象对筝声进行描写。

要求: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少于60 字。

 

这幅漫画取材于“我国圆珠笔笔尖珠芯近90%来自进口”这一新闻事件,但作者却意不在拷问中国制造业。请说说你对这幅漫画主旨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们的经验中,常飘荡着一些义愤填膺的声音:“对害群之马谈何道理!”“以牙还牙,以暴制暴,以恶惩恶!”【甲】可以说,这类话已比比皆是、广为流传(甚至深入人心)了。【乙】而“目标大于手段”的本能逻辑和“痛打落水狗”的文化冲动,在现实的司法行为中也浸渗很深,诸如逼供、诱供、违规和非法取证等。

或许,我们现在和将来的司法定义,都未必和“米兰达法则”重叠,但普及同质的司法理念和执法信仰,则完全必要,且迫在眉睫。【丙】作为一个警察或法官,尽管打击犯罪的心情多么迫切,同情受害者的心理何等强烈,若不能忠实地维护嫌疑人的权利,就背离了正义立场和法律本位,还有什么资格代表法律和威严?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义愤填膺    B. 比比皆是    C. 尽管    D. 背离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B.     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加大建设保障性住房,有效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已被确认为2016 年乃至“十三五”期间江西省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

B. 根据浙江省有关部门的调查和统计,近年来浙江海洋经济稳步增长,呈现出增速加快、质量提升、效益向好、带动力增强的态势。

C. 当下许多“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普通人都可以展示自我,也让人深信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D. 大学生被骗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是否真如人们所说的“高学历,低智商”?《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68.4%的受害者归因于缺少社会经验与辨别能力所致。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这荒缪的苦难哲学,常常以对受难者的赞美,来转移我们对苦难根源的追问。从这个意义看,苦难哲学不(chì)是一味甜美的麻醉剂。

B. 《一路书香》是具创新形态的户外读书类节目之一,通过嘉宾体验书中的“人、事、物”来“3D 还原”名著中的精(suí),让嘉宾在体验中领悟书中的深刻内涵。

C. 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yàng)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珊珊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

D. 进入五月,石榴树高过了房檐,树(guān)日渐伸展,深红色的花儿登上枝头。满树繁花闪烁在浓密的绿叶间,绽放在阳光妩媚的夏日里,别样的热闹。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几年来,辞旧迎新的时刻,习近平主席总会发表新年贺词。其中,总有一些句子令人记忆深刻:“天道酬勤”“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宇宙浩瀚,星汉灿烂”……

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文段有两处推断存在问题,请您找出并进行修改,使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官方调查显示,“雪乡”宰客事件只是个案问题。网上的相关评论带有很多个人情绪。面对这类网络舆情,我们很多时候需要有效的网络公关来应对。今后,我们只要注重网络公关,就能完全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没有了这样的事件,游客就会蜂拥而来。一旦游客来得多了,我们的旅游经济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膳食纤维能增强胃肠嫦动,加速食物消化,不但脂肪含量少,___,起到降 脂减肥的目的。由于_____,粗粮便成了很多肥胖者的最爱。但膳食纤维是一把双刃剑,过多食用粗粮,不但不会加速脂肪溶解,还可导致脱水等症状,因此,_____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本人有幸惠临西藏,看到林芝泼墨山水,冰川绝壁,不禁雅兴大发,赋诗一首。

B. 一直垂青您的学术研究,今日有幸得见,还望悉心教诲,鄙人定当洗耳恭听。

C. 久仰您的大名,今三顾茅庐,再度上门叨扰,还望多多包涵,不吝赐教。

D. 您屈尊寒舍,令寒舍蓬荜生辉,在下深感荣幸,今略备薄酒,望阁下赏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墨家的兼爱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传承和发展墨家思想,会让我们的社会更仁爱,更文明,更和谐。

B.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字形成了“结构严谨,法度庄严”的特色,两个“严”字,体现了中国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C. 铁路总公司规定,通过网站购买火车票,支持在C、D、G字头的动车组列车选座,消息一出,立即成为让公众关注的热点。

D. 2017年,由于中国电影人发扬锐意进取的工匠精神,用高质量的电影回馈观众,使票房总收入较去年大幅增加,达到560亿元。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美国与韩国频繁进行大规模军演,希望通过武力迫使朝鲜就范,这无异于火中取栗,非常危险,给朝鲜周边国家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②这所小学为弘扬传统文化,把京剧纳入学校课程,为学生搭建戏台。小学生们穿上戏服,在老师指导下有板有眼地练习京剧。

③山川美景在文人眼里永远都是读不完的书,谢灵运一生寄情山水,求田问舍,才有了他那浸透着山水灵性让人千年咏唱的诗作。

④阅读经验交流会上,他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验和阅读取向,阐述了自己独到的阅读方法,犹若金针度人,令人豁然开朗。

⑤在媒体出现不实报道、舆论对公众误导时,学术界要及时予以澄清,否则就会积非成是,形成“常识”,谬误反成了不刊之论

⑥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我正在屋里和家人说说笑笑,张阿姨突然打电话让我送她去医院,对她的不情之请我没有丝毫犹豫。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宋荣子之所以能够任世人毁誉而不动心,认清物我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姜夔《扬州慢》中描写波荡月冷的夜景、抒发繁华不再的悲凉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柳宗元

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

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

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

[注]①愚池:柳宗元在永州冉溪边居住时,运土堆石,堵住泉水通道筑成的池子。②羲皇:指传说中的伏羲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此诗写诗人被贬永州后与谢山人清晨同游愚池的情景。“山人”指隐士。

B. 颔联写因为有谢山人同行,诗人便自然地产生了超然世外、隐居山林之情。

C. 颈联对仗工整,用霞尽山远、天高雁鸣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高远寥阔的图景。

D. 诗人为愚池所陶醉,以至把所有“机心”完全交付于当下一路美丽的风光。

E. 永州民风淳朴,世情淳厚,诗人居住在这里,仿佛生活在远古的伏羲时代。

2.清人沈德潜评价柳诗时说:“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韦嗣立,字延构,与承庆异母。少友悌,母遇承庆严,每笞,辄解衣求代,母不听,即遣奴自捶,母感寤,为均爱。第进士,累调双流令,政为二川最。承庆解凤阁舍人,武后召嗣立谓曰:“尔父尝称二子忠且孝,堪事朕。比兄弟称职,如而父言。今使卿兄弟自相代。”即拜凤阁舍人。

时学校废,刑滥及善人,乃上书极陈:“永淳后,庠序隳散,胄子衰缺,儒学之官轻,章句之选弛。贵阀后生以侥幸升,寒族平流以替业去。垂拱间,仕入弥多,公行私谒,选补逾滥;经术不闻,猛暴相夸。陛下诚下明诏,追三馆生徒,敕王公以下子弟一入太学,尊尚师儒,发扬劝奖,海内知响。然后审慎铨选,各呈所能,以之临人,则官无旷,民乐业矣。”

长安中,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州县非其人,后以为忧。李峤、唐休璟曰:“今朝廷重内官,轻外职,每除牧守,皆诉不行,非过累不得遣。请选台阁贤者分典大州,自近臣始。”后曰:“谁为朕行?”嗣立曰:“内典机要,非臣所堪,请先行以示群臣。”后悦,以本官检校汴州刺史,由是左肃政大夫杨再思等十八人悉补外。

嗣立与韦后属疏,帝特诏附属籍,顾待甚渥。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出为许州刺史,以定策立睿宗,赐封百户,徙汝州。

开元中卒,年六十六,赠兵部尚书,谥曰孝。

(《新唐书·韦嗣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缈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B. 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C. 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D. 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友悌,指兄弟相友爱。“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悌”指兄长爱护弟弟。

B. 第进士,即考中进士。没考中称为落第。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

C. 经术,指经学,是解释儒家经典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

D. 牧守,守护,治理。后用来指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韦嗣立心地善良b韦嗣立与韦承庆是同父异母兄弟,嗣立生母常责罚韦承庆,嗣立请求代承庆受罚,终于感化母亲。

B. 韦嗣立政绩卓著。韦嗣立任双流令,政绩在二川地区最为优秀;武则天赞扬了嗣立的能力,让他接替兄长的官职。

C. 韦嗣立针砭时弊。当时教育废弛,士子求官公然请托,韦嗣立谏言令王公以下的子弟全都进入太学,提倡重视儒学。

D. 韦嗣立为国分忧。很多人都不愿出京做官,皇帝心忧,韦嗣立以才能有限不堪执内为自,与十八京官主动请求外调。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审慎铨选,各呈所能,以之临人,则官无旷,民乐业矣。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2017年,勒索病毒袭击了100多个国家的数十万用户。一款冒充某流行游戏辅助工具的勒索病毒,通过PC端或手机端的社交平台大肆扩散,设备一旦感染,病毒就会把手机里的照片、云盘等目录下的个人文件进行加密,继而向用户勒索赎金。

这几年,此类网络安全事件迭出,引起人们的关注。下面是针对互联网应用安全的民意调查:

你对当下的互联网安全是否有信心

 

(摘编自《细数2017年网络安全事件调查》)

材料二  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网络雾霾”正逐渐形成危害网络健康肌体的毒瘤,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在网络平台上大肆扩散,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网络诈骗更是令人防不胜防,一些假冒交易网站的域名和正式的网站差别很小,此类假网站利用系统漏洞,在用户点击后,先在后台下载一些恶意代码,在用户访问此网站时,迅速跳转到骗子预先设计好的恶意交易网站上去,让用户不容易觉察,从而导致密码被窃、资金丢失等。

(摘编自《警惕“网络雾霾”》)

材料三  以前的病毒时代,主要依靠防火墙和反病毒软件,靠的是对网络攻击行为和病毒进行识别的技术引擎。其核心是寄希望于建立一个攻击特征库,就像设立一个黑名单,进而据此能够识别病毒或者网络攻击。今天,很多网络攻击可以像化妆易容一样,特征被隐藏或伪装了,仅凭特征库很难识别;而且新的病毒或攻击就像犯罪分子每次都派出一个新手一样,很少在我们的黑名单上,这样就很难去识别和防御。

作为多年从事网络安全的企业家,我认为,不仅网络安全的威胁与挑战越来越大,而且各类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网络问题也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摘编自《360集团总裁关于网络问题的思考》)

下面是部分网友在这篇文章后的留言:

网友甲:防火墙,防火,防盗,不防病毒。

网友乙:那必须的啊。现在上网的人越来越多,安全防护是重中之重。

网友丙:网络安全很重要。

网友丁:净化网络环境人人有责。

材料四  网络环境的净化非一朝一日之功。广大网民要坚持依法上网,做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积极践行者。互联网企业要在维护网络安全中发挥应有作用。各监管部门“应该像治理大气雾霾一样治理网络雾霾”,及时解决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突出问题。

今后,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发展和壮大网上正能量,让网络空间进一步清朗起来。

(摘编自《网络环境需净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网民对互联网安全的态度有喜有忧,更多的网民还是对网络安全持乐观态度。

B. “网络雾霾”像“大气雾霾”一样,笼罩了整个网络,治理起来并非易事。

C. 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网络病毒的发展,网络病毒的更新增大了网络安全的隐患。

D. 网友留言不尽相同,更多的网友希望能够及时预防网络病毒,保障网络安全。”

E. 网民要依法上网,文明上网,不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

3.综合四则材料,概括净化网络环境的好处。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桃花开桃花谢

太 忠

一阵轻柔的微风吹过,桃花岭上那满树的桃花,鲜艳光亮,绯红的颜色像青春少女灿烂的笑脸,娇嫩欲滴。远远望去,满岭的桃花气势恢宏,宛如云波万千。

每到桃花盛开的时候,桃花岭最热闹了。那片桃林是林乡长亲自引进的果苗,每年春天,林乡长总会带一批又一批大大小小的参观团来到这里。可是,这满岭的桃林只开花不挂果,村民们一点收成都没有。三年下来,本来就不富裕的桃岭村更穷了,欠了一屁股债。土根村长对此又气又恨,真想一把火把那片桃林烧了个精光。

这天,乡里召开全乡村长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加强春季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会后,林乡长拍着土根村长的肩膀,一本正经地说:“如今的虫子可多了,怪得很呢,听说现在出现了一种千年虫,那虫可厉害了,它能吃铁呢……”

土根村长一听,怔了怔,瞪大眼睛说:“妈呀,太可怕了,要是吃起庄稼来那还得了?”

接着又眨了眨眼,憨憨地问:“林乡长,那虫子长得啥样子?”

“长得啥样子,其实我也不知道,听说看不见呢。”林乡长笑道,“现在全世界都在想办法消灭它,我们也要注意呀。”

从乡里回来,到了桃花岭。极目四望,嫣红缤纷。飘荡的雾霭,为整片桃林氤氲上了几许神秘之色。

土根村长咬了咬牙,通知村民灭虫:“把桃林全砍了,我估莫着那虫子就躲在桃树干里

会计老伍一听,慌了,说:“土根村长,这可使不得呢,那片林子可是林乡长的脸呀。”

土根村长叫道:“那桃林只开花不结果年年闹虫荒,把村里都给吃穷了,留着它只会害人,光有一张好看的脸有啥用?乡亲们还愣着干啥,动手呀。”

一会儿,桃花林被砍了个精光,可就是没见着土根村长说的那种虫子。

几天后,林乡长又领着大批人马浩浩荡荡地向桃花岭开来。中巴车停在了桃花岭的脚下。钻出车门,林乡长那张荡漾春风的笑脸一时傻了起来。桃花岭上一朵桃花都没有,那片桃林也不见了,出现的是一大片庄稼地。这时,林乡长慌了,今天来的可是市里领导呀!

林乡长叫人把土根村长找了来,问:“桃林呢?”土根说:“虫子吃了。"林乡长一听愣了一下,问:“什么虫子?有这么大本事?”“就是林乡长说的那千年虫呀。"土根村长说着看了看林乡长身旁的市里领导。

市里领导一听乐了起来,哈哈大笑,问:“千年虫也吃果林?"

土根村长叹道:“唉,那虫子可厉害呢,自从我们桃花岭有这片桃林之后,便有了那种虫子,这几年年年闹虫荒,都把我们村给吃穷了。桃林也怪,只开花儿不挂果,光有一张漂亮的脸蛋有啥用呀。这不我们把那桃林全砍了,一把火烧了个精光,那害人的千年虫也给烧死了。你看,如今种上庄稼好得很呢。”

站在一旁的村小学老师悄悄地对土根村长说:“土根大叔,那千年虫不是虫,是电脑的一种病毒呢。”

“我知道哩,那虫子是通过病毒传染的,厉害呀,人也会给染上呢。”土根村长说这话的时候心里直乐。

市里领导听后,乐不起来,看了林乡长一眼,便钻进车门一溜烟离开了桃花岭。林乡长呢,脸刷地红到了耳根,像一朵盛开的桃花……

不久,这朵“桃花"便谢了。

(摘编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乡长引进桃树果苗种植,让桃花岭这三年来更穷了,为下文村长砍桃树埋下伏笔。

B. 从全文内容看,土根村长让村民消灭躲在树干里的虫子时,并非不知道千年虫是什么。

C. 市里领导快乐地来,不快乐地走,是因为林乡长亲手引进的桃树被土根村长砍了。

D. 文章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位为民着想而又不失狡黠的村干部形象。

2.请联系全文,分析林乡长在小说中的作用。

3.请赏析文章以“桃花开桃花谢”为题的妙处。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严歌苓《芳华》:个人记忆与集体叙说的纠缠

《芳华》原名《你触摸了我》。电影主创方将其改名为《芳华》,出版方也顺势将小说改名。对于改名,电影主创方是这样解释的:“‘芳’是芬芳、气味,‘华’是缤纷的色彩,非常有青春和美好的气息,很符合记忆中的美的印象。”青春以独有的姿态绽放芳华,与“你触摸了我”相比,“芳华”这个名字更能触发一代人对青春时代的集体怀念与致敬。

但在严歌苓小说《芳华》中,作者对于个人记忆与集体叙说的错综交织始终保持着清醒和警惕,并未急于让“一个人"成为“一代人”,或者让“一代人”代替“一个人”。书中的何小曼成为战斗英雄后,叙述者“我”——小穗子看了关于何小曼的新闻报道,“只觉得哪里不对劲,不是那么回事,可是说不出所以然”。这个“不对劲”,正是源于个人记忆被集体叙说覆盖后的困惑感与无力感。对于个人记忆,严歌苓说:“我了解的他们,是多出许多层面的。”而集体叙说则是要在这许多层面中,找到高度凝练的那个惟一的层面,个体只得湮没其中陷入失语境地。

这种清醒和警惕决定了小说的写作方式。叙述者“我"既参与记忆之中,又随时准备跳出故事之外。在娓娓讲述后又笔锋一转,“我想我还是没有把这一家人写活,让我再试试”,一句话毫不留情地将读者拽出故事,与讲述者一同冷静旁观。这种安排颇有德国作家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的味道,演员在台上突然跳出剧情直接面向观众讲话,使观众不会沉浸于剧情之中与角色同呼吸共感受。一言以蔽之,讲述者或表演者是要让读者、观众去思考,而不是去体验。

事实上,严歌苓在处理其他题材时,一直是一个注重外部体验的作家。如写《陆犯焉识》,她亲自去青海农场实地采访。她以一种新闻记者式的严谨与敏锐,探寻秘密,发现人物,收集细节,然后重新编织成一个个故事。而在处理以《芳华》等为代表的文工团题材时,面对最为切近真实的生命体验,曾经的文工团员严歌苓恰如其分地保持了距离,个人记忆的原始形态得以保存。因其自身经历的独特性,隔着时间流逝与空间转换,隔着文化差异与身份认同,隔着个人经历与历史变迁,严歌苓实现了一次与自己的对话、审视乃至审判。对个人记忆的深入探索,不仅使严歌苓在处理同类题材时避免掉入“伤痕”“反思”的窠臼,也为她其他题材的小说提供了养分。

诚然,个人记忆一旦开始被回顾、被叙说、被阅读,就很难摆脱集体化的命运。虚构与现实、个人与集体,永远是两位一体的存在,不可能割裂,也不可能统一。在《芳华》中它们和谐共存,隔空对话,犹豫地试探地触探着过往曾经。

(摘编自2017年12月15日《文艺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芳华》的改名,更能体现出严歌苓代表一代人集体怀念与致敬青春时代。

B. 《芳华》中引入了“陌生化”理论,缘于严歌苓对集体叙说保持清醒和警惕。

C. 《芳华》作为表现文工团题材的作品,用新闻记者的态度深入探索了个人记忆。

D. 《芳华》中呈现的集体与个人的存在状态表明将它们割裂或者统一是不现实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立足于个人记忆与集体叙说的复杂关系评论小说《芳华》,立论新颖。

B. 文章用小穗子感到“不对劲”来举例论证个体会湮没在集体叙说中而失语。

C. 文章将严歌苓对不同题材的处理相对比,评价了她对个人记忆的深入探索。

D. 文章承认了个人记忆无法完全摆脱集体叙说的客观现实,使逻辑更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你触摸了我》没有青春和美好的气息,电影可能就不会改名为《芳华》。

B. 叙述者小惠子出入于故事与现实,可见作者严歌苓在努力避免个人记忆被集体化。

C. 《芳华》的创作告诉我们,写作要对外部体验和个人生命体验保持恰如其分的距离。

D. 只有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和警惕,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记忆与集体叙说的复杂关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日,云南昭通一名头顶风霜上学的孩子照片走红,照片中孩子的头发和眉毛已经被风霜粘成雪白。经核实,“冰花男孩”系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学生,为了赶上期末考试,一大早冒着低温走了4公里多的山路到学校。其实,小福的故事是中国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真实写照,在转山包小学里,许多孩子甚至要早上五点半起床,步行三个小时的山路上学。

就在“冰花男孩”的照片传遍朋友圈的第二天,这张照片登上了外媒的头条。各国网友纷纷留言:小张,“冰花男孩”让人心疼,但是苦难本身却不值得赞美。老王,真励志,苦难可以兴邦,苦难可以让人更强大。外国网友纷纷留言:Andy,一个真正的士兵!比许多跟他同龄的小孩儿强多了。他没有任何抱怨,给我们西方人上了很好的一课!John,如果这是在英国,他到了以后会发现学校关门了,终于知道中国为什么强大了!

结合上述网友的留言,谈谈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文体自选,标题自拟,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到了寒暑假,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报跆拳道、绘画、围棋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把孩子的假期生活安排得满满的。家长们认为,只有上了兴趣班,才能充实孩子的假期生活,孩子才能多才多艺;而多才多艺的孩子必定智力水平高;将来走向社会,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①不是只有上了兴趣班,孩子才能多才多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助推机器人时代的加速到来。对很多人来说,虽然眼下还不至于有人类会被机器人控制的远虑,但却实实在在地有一种近忧:①_____________?悲观者估计,未来10年或20年,1.4亿的知识工人和数量更多的普通工人会因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失去原有工作。历史经验也显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机械化流水线对传统手工业的冲击、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的冲击。乐观者则认为,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虽然会淘汰一些旧岗位,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尤其是具有创造性特征的新岗位。那些具备终身学习理念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定能适应新工业革命的要求。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欢迎欢迎,到时候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B. 俗话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对这个问题,我有些愚见,说出来或许对大家有点帮助。

C. 身在异乡,多年不见的好友为我捎来了家乡特产,盛情难却,最后只好笑纳了。

D. 同学们,在求学道路上,请相信老师,配合老师,你若诚心相随,我必鼎力相助。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B. 始终默默无闻的木心在2011年去世之后,世人才像发现新星一样赞叹他,他的作品也开始备受追捧,尤其是《从前慢》经由刘欢演唱,更是深入人心。

C.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受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D. 世界心脏组织联会将每年的9月25日定为世界心脏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成年人血液系统疾病已成为引发突然猝死的“头号凶手”。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8年1月4日上午,NBA常规赛激战多场,独行侠虽然阵容强大,但战绩差强人意,主场以70:125败给勇士

②2017年中国台湾地区年度汉字为“茫”,马来西亚年度汉字为“路”,日本年度汉字为“北”,2017年中国“汉语盘点”结果也呼之欲出

年末我国遭遇严寒天气,各种御寒保暖商品终于在“蛰伏”多日后迎来了销售旺季,商家对此弹冠相庆,而随着低温天气的持续,预计这场“冬日经济”还将持续一段时期。

④很多文工团老兵和参加过对越反击战的老兵,都去电影院包场观看冯小刚的电影《芳华》,缅怀他们的那段蹉跎岁月,那段芳华是他们的骄傲和情怀。

⑤市民们认为城市空气质量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环保部门实时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指数,让大家吃了颗定心丸,也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时间。

⑥李老师语重心长的一席话,让我顿时豁然开朗,再次燃起战斗的激情。

A. ①④⑥    B. ②③⑥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