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天祥,字吉甫,少隶军籍,善骑射。中统三年,李璮叛据济南,结宋为外援,河北河南宣慰司承制以天祥为千户,屯三汊口,防遏宋兵。事平罢归,居偃师南山,有田百余亩,躬耕读书,从之游者甚众。其居近缑氏山,因号曰缑山先生。初,天祥未知学,佑未之奇也,别去数岁,献所为诗于佑,佑疑假手它人,及与语,出入经史,谈辨该博,乃大称异。至元十一年,起家从仕郎。十三年,兴国军以籍兵器致乱,行省命天祥权知本军事。居岁余,诏以本军为路,有代天祥为总管者,务变更旧政,治隐匿兵者甚急,天祥去未久而兴国复变,邻郡寿昌府及大江南北诸城邑,多乘势杀守将以应之。时方改行省为宣慰司,万户郑鼎臣为宣慰使。鼎臣帅兵讨之,至樊口,兵败死。黄州遂声言攻阳罗堡,鄂州大震。时忽都帖木儿恇怯不敢出兵,天祥言于居贞曰:“阳罗堡依山为垒,素有严备,彼若来攻,我之利也。且南人浮躁,轻进易退,官军凭高据险,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居贞深然之,而忽都帖木儿意犹未决。闻至阳罗堡,居贞力趣之,乃引兵宿于青山,明日,大败其众,皆如天祥所料。行省闻变,尽执鄂州城中南人将杀之,以防内应,天祥力止之,至是被执者皆纵去。复遣天祥权知寿昌府事,授兵二百余人。为乱者闻官军至,皆弃城依险而自保。天祥以众寡不敌,非可以力服,乃遣谕其徒使各归田里,惟生擒其长毛遇顺、周监斩于鄂州市。大德三年六月,迁河北河南廉访使,以疾不起。人有冤抑,往往就天祥家求直,天祥以不在其位,却去之。至大四年,仁宗即位,复遣使召之,辞以老疾不起。延佑三年四月,卒于家,年八十。追封赵国公,谥文忠。

1.对文中画波浪线不符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B. 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C. 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D. 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2.下列对文中年加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 起家,是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指朝廷把人从家中征召出来,然后授以官职。

B. 万户,官职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其军制设万户为万夫之长,隶厲子中央枢密院;驻扎各路者,則分属于行省。

C. 行省,“行中书省"的简称,唐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在当时主要进行军亊管理。

D. 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平生事迹与品徳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兮。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天样淡泊名利。在平定李璮之乱后,皇帝赐予他百亩田而罢免了他的职务,他住在偃师南山中,边耕种边读书,来向他求教的人有很多。

B. 陈天样策略得当。在他离开后不久,接替他的人改变了他制定的策略,兴国发生了民变,附近县城的叛民也乘势杀死守将来响应。

C. 陈天样料亊如神。在忽都帖木儿对陈天样的计策还在犹豫不决时,贾居贞引兵前去迎战阳罗堡的叛民,结果完全符合陈天样的預料。

D. 陈天祥恪尽职守,在调任河北河南廉访使后,因病未就任,而一些受到冤枉的人却到他家中来伸冤.他因自己不在任就让他们离开了。

4.把文中幽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天祥未知学,佑未之奇也,别去数岁,献所为诗于佑,佑疑假手它人。

(2)天祥以众寡不敌,非可以力服,乃遣谕其徒使各归田里,惟生擒其长毛遇顺、周监斩于鄂州市。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义新欧”中欧国际货运班列金钱开行

新华社杭州11月18日电(记者刘明洋  胡作华)18日上午11时许,浙江省义乌市铁路西站,随着火车一声长鸣,满载着82个标箱出口商品的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鸣笛开行,奔向万里之外的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这标志着从中国义乌出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最终到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义新欧”铁路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全线开行。

据悉,首趟“义新欧”(义乌—马德里)中欧班列经新疆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最后到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穿越7个国家,全长13000多公里,运行时间约21天,几乎横贯整个欧洲,贯穿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目前所有“中欧班列”中最长的一条。

据介绍,与其他“中欧班列”相比,“义新欧”(义乌—马德里)铁路班列不仅途经国家最多,而且在国内穿过的省份也最多,从浙江出发横贯东西,经过安徽、河南、陕西、甘肃,在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共计6个省份。此外,“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共将在境外铁路换轨3次,除在哈萨克斯坦、波兰两次换轨外,还需在法国与西班牙交界的伊伦进行第三次换轨。

“以前义乌的小商品要走出国门,主要是靠海运和空运,而铁路运输的成本比空运低,速度比海运快,如今‘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开通不仅可以降低商品的进出口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更让义乌的中国制造多了一条走向世界的便捷之路。”义乌海关关长林江表示。

据了解,为缩短中国东部与中亚、欧洲之间的运输时空,今年1月,义乌首发了“义新欧”(义乌-中亚五国)国际集装箱专列,开辟了义乌直达中亚的国际铁路联运物流大通道,并在9月底实现了该段班列每周一列的常态化运行。

义乌市委书记李一飞表示,“义新欧”班列是义乌市乃至浙江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建设的重要平台,是继开行“义乌—中亚”铁路班列后又一条重要的国际铁路班列,为中国小商品出口欧洲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高效、便捷物流通道。

材料二

马德里迎来首届“义新欧”货运班列

本报马德里12月8日电(特派记者  何百林)西班牙时间12月9日上午10:30(北京时间17:30)。西班牙政府发展部和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将在马德里Aboriginal火车站举报信隆重仪式,迎接一位特殊的“新客人”———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代言”、从万里之外的中国义乌开来的首趟“义新欧(义乌—马德里)”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共同庆祝中欧新“丝绸之路”的诞生。

今年9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来访的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时说,当前中欧货运班列发展势头良好,“义新欧”铁路计划从浙江义乌出发,终点设在马德里,中方欢迎西方积极参与建设和运营,共同提升两国经贸合作水平。

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关心下,首趟“义新欧”班列上月18日从义乌出发,途经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西班牙8个亚欧国家,全程13052公里,成为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途经国家最多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经过21天的长途跋涉及两次换轨后,这趟装载了82个标箱义乌小商品的班列顺利抵达马德里。据悉,这是中国小商品首次通过铁路方式运抵西班牙。

义乌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马德里是欧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近年来,两地经贸往来十分密切。目前,西班牙已成为义乌小商品出口欧盟的最大目的地国。今年1~8月,义乌小商品出口西班牙13.5亿元,同比增长18.9%。

得知首趟“义新欧”班列顺利抵达马德里,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主席毛峰非常高兴。毛峰说,目前有数万名华商在西班牙经营小商品,这些小商品绝大部分从义乌市场采购。以前,西班牙华商在义乌采购商品后,大多通过海运的方式运至西班牙,用时一个半月左右。现在,“义新欧”班列21天就能到达,比传统的海运节约一半多时间。相信随着时间成本和运费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西班牙华商会选择“义新欧”班列。

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代办黄亚中表示,“义新欧”班列打破了中国小商品依赖海运的出口运输方式,开辟了中西两国的商贸物流新通道,是中国“一路一带”战略取得的重要新进展。

(摘自2014年12月9日《新华社日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项是

A. 材料一中的“11时许”“21天”等在数字后或前加“许”“等”等词语,使表达更符合实际,说明新闻报道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

B. 材料一说“‘义新欧’中欧班列共将在境外铁路换轨3次”,材料二说“两次换轨”,可见两篇报道中有一篇的数字使用是欠准痛的。

C. 材料二中将“义新欧”班列到达的时间精确到“12月9曰上午10:30”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也突出了对此班列到达的高度重视。

D. “义新欧”班列比传统的海运节约时间,越来越多的西班牙华商选择这一班列,“义新欧”班列为“一路一带”做出了大贡献。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这两篇新闻报道,都是对从义乌出发,终点是西班牙马德里的“义新欧”班列这一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有真实、重要、时效性极强等特点。

B. 从义乌首发的这趟“义新欧”国际集装箱专列,开辟了义乌直达西班牙马德里铁路联运物流大通道,在当年9月底已实现每周一列的常态化运行。

C. 材料二的第一段中将从万里之外的中国义乌开到马德里的首趟“义新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称为一位特殊的“新客人”,给人既形象又亲切的感觉。

D. “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开通,降低商品的进出口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从而改变了义乌的小商品走出国门主要是靠海运和空运的历史,意义重大。

E. 两篇新闻报道的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都在首段将标题提到的事件作了概要叙述,看到标题和首段,读者就能够直接了解到该文的全部信息。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篇新闻报道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那些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缺陷者的鲜花

秦牧

有一件事情是许多人都知道的,被人称誉为乐圣的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完全聋了,他指挥着交响乐队在演奏,自己却没有听到什么。听 众向他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也不知道。到了同伴向他示意的时候, 他才猛醒地向听众致谢。匈牙利著名的音乐家李斯特曾经在贝多芬面 前演奏钢琴,李斯特接受了这位长者的命题,奏出了一串串美妙的乐 音,但是贝多芬却一点也听不见,他只是从李斯特的表情和手指动作 理解到他的造诣,并据此吻贺他罢了。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生理上存在如此严重缺陷、几乎完全听不到任何 普通音响的人,却陆续写下了大量美妙的乐章。他为的不是自己的耳 朵,他为的是广大群众的耳朵!

像这样的历史逸事,今天我们追想起来仍是很感动的。在一个音乐大 厅里面,美妙的乐音四溢,所有的人都沉浸在甜蜜的艺术欣赏中,然 而那个以全部生命活力舞动着他的仙笛般的指挥棒的音乐家,自己却 一点声音也没有听到。

但是这位不幸的音乐大师,我想,他所感受到的另一种幸福,恐怕又 是当时那音乐大厅里许许多多的人所没法体验到的。

这样的事情,我们现在不是也时常可以见到吗?

年前,有一个外国的芭蕾舞团到中国来演出。那音乐指挥,是一位眼 睛瞎了的七十岁的老者。有一次演出时我刚好坐在第一排,看到这位 老艺术家被人搀扶着走上指挥席,全神贯注地摆动着指挥棒的情景。 想到他原可以在家颐养天年,却不愿休息,行程万里到国外来参加演 奏活动,而当舞台上那些美妙的舞蹈在演出时,他却一点也没有见到。 我的视线不能专注于舞台上那群美丽如花的正在舞蹈着的姑娘们,而 是集中于这位穿着庄严的礼服的老音乐家身上,特别是他强劲有力的 双臂上。一时,我想起了盲诗人荷马,聋音乐家贝多芬这一类人物, 想起了中国的“生无所息”的崇高的格言,想起了“英勇无畏”这一 类珍贵的词句。

就在我们身旁,不是也有好些这样的人物吗!这些年来,我们听到有 多少残废者、缺陷者在学习和创造上攀登了怎样的高峰呵!有些人, 半身瘫痪了却成为扫盲能手;有些人,身体残废了却发展成为艺术家、 翻译家。在广州,就有一位盲艺人,在他的晚年更加闪耀着生命的光 辉;不久以前他还经常登台演戏。还有一位从事“微细雕刻”的象牙 工艺师,他能够在一粒“象牙米”上刻十八罗汉,在一粒“象牙芝麻” 上刻上岳飞的《满江红》,这位艺匠是瞎了一只眼睛的,你如果以为 他是由于从事微细雕刻而瞎了一目,那就大错特错了;他是在青年时 代右眼失明之后才从事这种微细雕刻的研究。他原来仅存的一只眼睛, 竞比常人不知道高明多少倍地发挥起作用来了。

这些缺陷者、残废者捧出来的艺术花束往往是格外鲜艳的,他们的汗 水,化成花朵上晶莹的露珠了。

这使我想起逆流洄游的勇敢的鲑鱼,以及那搏击长空的豪迈的山鹰!

把阻力化成动力,使坏事尽可能变成好事,这些缺陷者在艺术上的卓 越成就不正是些雄辩的例证吗?

如果说一个个寻常的人振作起精神、激发起毅力来尚且可以创造如此 的奇迹,那么为最先进的思想所完全武装起来的人,这样的人所组成 的集体,这样的集体所领导的国家,将能够克服多少的困难,创造多 少的奇迹呢?

让我们美能够征服缺陷的大勇者!

让我们从历史上某些缺陷者所栽培出来的瑰丽的艺术鲜花中,更好地 领略“‘勇敢’‘劳动”“创造”这些词儿的芬芳!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之所以认为“这些缺陷者、残废者捧出来的艺术花束往往是格外鲜艳的”,是因为他们是征服缺陷的大勇者,他们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汗水。

B. 文章以贝多芬的和事例开篇,从人们热知的名人亊迹写起,再写到自己亲眼所见和自己所了解的在艺术上取得卓越成就的缺陷者、残疾者事迹,表达了深深的同情与惋惜.

C. 作者把叙亊、抒情和说理融合在一起,着重叙写了一些缺陷者、残疾者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透过现象,从平凡的亊物中发掘出美来,热情地予以赞颂。

D. “有多少残废者、缺陷者在学习和创造上攀登了怎样的高峰呵!”究其缘由,则在于他们把阻力化成动力,使坏事尽可能变成好事。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画线处“捧出来的艺术花束” “晶莹的露珠”的深层含义。

3.这篇散文在选材和结构上都颇具特色,请作分析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单仁平:中国该如何让让公知高兴

新年之际,正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之时,互联网上也出现一些“新年献词”之类的帖子。它们有个人写的,也有“百名公知”的“新年寄语”总汇。它们表达了一些不满,或者用隐晦的春秋笔法,或者直接使用激烈的语言。它们的传播总体上不是很广,产生的影响有限。

无论公知们的“新年寄语”是否传播了开来,他们有不满是可想而知的,他们大体想说什么也不难猜到。中国社会上有部分公知持不同意见,怀有一些情绪,是社会多元化的标准表现之一。

时下公知享有的舆论空间与前两年相比有所缩小,他们很不高兴,自然有牢骚要发。然而前些年他们的主张可以尽情广播,对舆论产生巨大影响,但他们同样没有满意过。回想他们当时的“愤慨”,似乎一点不比今天少。

大部分公知都在中国社会里拥有正常职业,有些属教学科研领域的精英人士。如何赢得公知群体对国家路线的认同和支持,这是中国的一个长期难题。

如果能够将这个问题化解,再好不过了。不过即使化解不了,恐怕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有一种可能是,一个国家永远会有一些公知不高兴,让他们高兴起来在政治上就是不可为的。

不过有一点很重要,国家路线的对错,与公知们给予什么评价关系很小。在有些时候,甚至与“民意”支持程度的高低也不是绝对对应关系。一个时代必须有所作为,取得国力增长和民生进步实实在在的成就,它的实绩比舆论场当时的氛围更重要,更能经得起历史的推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在思想上非常动荡。但那个时期恰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路线不断调整并形成最终轮廓的关键时期。那些年中国社会里弥漫了各种抱怨,然而回头看,国家路线在那个时期的坚持是何等重要!

一些人主张,知识分子的使命就应是批判。如果这个逻辑是有道理的,那么政府对待批评的态度中就必须有不惧批判、顶着批判工作的一面。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任何理论和任何国家的经验都不能成为标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道理我们永远不能忘。

由于有了互联网,表达意见变得极其容易,而且总体看,批评的成本和代价下降,似乎是个趋势。西方社会形成了批评很多、批评也很不值钱的社会治理结构。中国则是另外一种情况,批评受到了管理,但是批评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非常高。

中国究竟该如何管理各种意见,把意见表达放开到什么程度,至今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范式。中国可以说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在我国体制下的建设性密码,而且探索得相当努力。但是需要有更多的人明白,这样的探索过程注定充满争议,甚至可能是“费力不讨好”的。

和谐是中国这种超大社会的生命线,然而人们对和谐的理解却常常出现分歧。如果说很难给和谐下一个定义的话,那么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则是它最后的硬指标。当然了,它一定还有很多其他指标,而且我们衷心希望中国和谐的指标能尽可能占全。

(选自《环球时报·单仁平》2017.1.3.有删改)

1.下列各句中,作者“公知”的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公知们或用隐晦的春秋笔法,或直接使用激烈的语言,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但它们的传播不是很广,产生的影响也很有限。

B. 中国中社会正处于社会多元化时期,这就使得有部分公知持不同意见,怀有一些情绪,这是社会多元化的标准表现之一。

C. 大部分公知都在中国社会里拥有正常职业,有些甚至还属于教学科研领域的精英人士,如何贏得他们对国家路线的认同和支持是一个长期难题。

D. 前些年公知们的主张可以尽情广播,对與论产生巨大影响,相比之下,他们的牢骚更多,不满意程度更多,是因为他们享有的與论空间有所缩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一个国家永远会有一些公知不高兴,让他们高兴起来在政治上就是不可为的,这个问题是水远化解不了的。

B. 国家路线的对错与否,与公知们给予什么评价几乎没有多大关系,其至与“民意”支持程度的高低也不是绝对对应关系.

C. 一个时代必须有所作为,取得国力增长和民生进步实实在在的成就,这些比公知们的舆论要更能经得起推敲。

D. 我国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管理公知们的各种與论和意见,把意见表达放开到什么程度,但至今还没有多大结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碗的一项是

A.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在思想上非常动荡时期,国家路线的坚持最终战胜了各种抱怨。

B. 知识分子的使命是批判,因此,政府对待批评的态度中就必须有不惧批判、顶着批判工作的一面。

C. 中西方的社会治理结构极为不同,西方社会批评很多却很不值钱,而在中国,批评受到了管理,但是批评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却非常高。

D. 人们对和谐的理解常常出现分歧。很难给和谐下一个最终的定义,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则应是最后的硬指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梁惠王在向孟子请教如何为政时,孟子说:“仁者无敌。”“仁者无敌”的字面意思是说,有仁爱之心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请结合你学过的相关知识及认识,谈谈你对“仁者无敌”这句话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自行拟定题目,确立论点,合理论证。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7字,语言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6分)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说到底,孔子不过是这一轮“文化热”的一个标签或符号罢了             其在文化传播的同时不免存在割裂、扭曲之嫌

①而且,这样的“热”更大意义在于眼球率

②甚至包括眼下同样大热的曹操,也一样被标签化、符号化了

③这样的文化标签或曰文化符号其实很多,老子、庄子等等都是

④可能有更多社会心理、文化认同上的考量而已

⑤只不过这个时候选择孔子

⑥类似“孔子热”这样的文化喧嚣往往止于呼号,缺乏相应的制度、文化、理念上的建设

A. ③①④②⑤⑥    B. ⑤④①⑥③②    C. ③②⑤④⑥①    D. ③②⑤⑥④①

 

下列加点词语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必先其心志

B. 庠序之教

C. 今兹未能,请

D. 国不以山溪之险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者,人必从而恶之              恶:凶恶。

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    野战:在郊野战斗。

B. 而自其益富    知:知道。

宁信度,无自信    自信:相信自己。

C. 人民不禽兽虫蛇    胜:经受得住。

得意,贤士不可不举         得意:称心如意。

D. 强必    执:控制、驾驭。

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无穷:没有穷尽。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非子认为,前期法家的商鞅只讲“法”而不讲“术”,慎到只讲“术”而不擅长“法”,申不害主要是强调“势”,三者“皆未尽善也”;只有把“法”“术”“势”有机结合起来,才算是尽善尽美。

B. 墨子的基本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其核心是兼爱。

C. 荀子,先秦时期最后一位儒学大师,曾任齐国的稷下学宫的祭酒。他在《天论》一文中提出了“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D. 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如果将这种思想放在漫长的古代历史进程中及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去审视,我们会发现这—思想可以称得上惊世骇俗,振聋发聩,意义非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经典的魅力在于经典作品以经典的方式触及、表达和思考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不仅指向现实,也指向未来。

B. 由于这种思想上的局限性,使得韩愈的文体改革运动仅仅以模仿先秦诸子的散文为目标,而不能像先秦诸子和司马迁那样以接近人民口语为目标来创造新的散文。

C. 阅读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但它们多是用文言写的,所以比起白话文要难学些。

D. 丰富的传统文化给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 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 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陈力就列,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

D. 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各有千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江城子》中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句子,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意境与之相似的句子是“                          ”。

(2)《论语·子路》中阐明做事急于求成,只顾眼前利益不会成就大事业句子是“                          ”。

(3)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之意思相近的话是“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

南宋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病酒:因喝酒过量而生病。②茶瓯:一种茶具。③香篆:焚香时所起到烟缕。

1.词的上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老聃死,秦佚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爱,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①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②之县解。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注】①适,偶然。②帝,天,万物的主宰。

1.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佚之    吊:吊丧

B. 必有不言而言    蕲:祈求,希望

C. 古者谓之天之刑    遁:逃避,违反

D. 安时而处顺,哀不能入也    乐:音乐

2.比较下列句式特点,找出与“然则吊焉若此”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C. 而莫之夭阏者

D. 何以伐为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庄子认为人体秉承于自然,方才有生死,如果好生恶死,这就忘掉了受命于天的道理。

B. 在庄子看来,忧乐不能入,死生不能系,做到“安时而处顺”,就自然地解除了困缚,犹如解脱了倒悬之苦。

C. 庄子本人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与《逍遥游》所表现的哲学思想迥异。

D. 老聃和秦佚都把生死看得很轻,在秦佚的眼里老聃的弟子也应都是超脱物外的人,但如此伤心地长久哭泣,显然哀痛过甚,有失老聃的遗风。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

(2)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的裁缝店

李娟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是温暖平和,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的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次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澈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晃动、闪烁,透明的尾翼和双鳍像是透明的几抹色彩,缓缓晕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而窗外风沙正厉,黄浪滚滚,天地间满是强硬和烦躁……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也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定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定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微笑。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双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文章平实从容地讲述故事,能在娓娓道来之中,让读者走进作者描述的世界,真切地体会到在戈壁的狂沙风暴中一个偏远小城的风情韵味。

B. 文章开头两次提及裁缝店很小,突出“我们”生活条件简陋、裁缝店生意的窘迫,欲扬先抑,为后文写“裁缝店的温馨快乐”做了铺垫。

C. 文章详细地描写了晚春裁缝店里的情景,从听觉、嗅觉、味觉等多个角度展现了店里的舒适温馨,其中墙皮、馍馍片的细节让人如临其境。

D. 文章对人物的描写不慌不忙,而这些人物又是以群像的方式出现的,这一群活灵活现的人物与戈壁小城相映成趣,展现了这片土地诗意的美。

E. 文章语言幽默风趣,作者刻意把生活写的有趣,如“五六十岁的老妇人”动人的撒娇和狡猾的笑,这样的调侃充满生活气息,让人忍俊不禁。

2.库尔马罕的儿媳妇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章以“我们的裁缝店”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冯至

到了755年的10月,除去中间回了几趟洛阳,他在长安已经整整九年,也许是他上左丞相韦见素的诗发生了作用,被任河西县尉。当时的县尉,可以说是使一个有良心的诗人最难忍受的职位。高适任封丘尉时,有几句诗写县尉的生活非常沉痛: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高适:《封丘作》

杜甫在长安与高适重逢,也曾经为他欣幸,因为他脱身县尉,再也用不着鞭打人民了。如今他绝不愿蹈高适的覆辙,去过逢迎官长、鞭打人民的生活,他虽然贫困,虽然44岁了还没有一个官职,他却不加考虑便拒绝了这个任命。他辞却河西尉,改就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任务是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锁钥,职位是正八品下。

他决定接受这个职务后,又到奉先去探视一次妻子。这正是唐朝成立以来统治集团的奢侈生活与人民所受的剥削都达到前此未有的高点的时刻,随着频年的水旱成灾,人民的生活比起开元时代好像翻了一个大筋斗,贫富的悬殊一天比一天尖锐。杜甫在11月里一天的夜半从长安出发,当时百草凋零,寒风凛冽,手指冻僵,连衣带断了都不能结上。他如今有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官职,可以说是长安九年内不断地献赋呈诗所得到的结果,他一路上便把这些年的生活总括起来检讨了一遍。他想起在长安内心里常常发生的冲突,他本来可以像李白那样,遨游江海,潇洒送日月,但他关心人民,希望有一个爱护人民的政府,他把这希望完全寄托在皇帝身上,所以他舍不得离开长安,他觉得自己好像倾向太阳的葵藿,本性不能改变。如今头发白了,身体衰弱了,当年以稷契自命,如今获得的职务不过是在率府里看管兵器。至于他所倾向的“太阳”呢?——他走过骊山下,天已破晓,他知道,玄宗正在山上的华清官里避寒,在歌舞声中尽情欢乐,把从民间搜刮来的财物,任意赐予,他追究这些财物的来源是——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而杨贵妃与杨氏姊妹饮馔的丰美,使他不禁想起长安街头的饿殍,心头涌出来这千古的名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门内门外,咫尺之间竟有这么大的不同,想到这里,他或许会感到这个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但他当时并不知道,安禄山已经起兵范阳,而唐代的社会从此便结束了它的盛世,迈入了坎坷多难的时期。他转北渡过渭水,到了奉先,一进家门便听见一片号眺的声音,原来他未满周岁的幼儿刚刚饿死。邻居都觉得可怜,做父亲的哪能不悲哀呢?但是杜甫的悲哀并不停滞在这上边,他想,他自己还享有特权,既不纳租税,也不服兵役,如今世界上不知有多少穷苦无归与长年远戍的人,他们身受的痛苦不知比自己的要多多少倍!想到这里,他的忧愁已经漫过终南山,弥漫天下了。

他把从长安出发到奉先这段路程的经历和感想写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是一篇杜甫划时代的杰作,里边反映出安史之乱前社会的实况,反映出杜甫内心的矛盾与他伟大的人格;这也是杜甫长安十年生活的总结,从这里我们知道,杜甫无论在思想的进步上或艺术的纯熟上都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个诗人。

(选自《杜甫传》,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创作讲求忠于史实,所有描写都有史实作为根据,而且还作了烦琐的考据。正因为这样,本文才脍炙人口,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B. 本文记述了风云多变忧患重重的现实处境如何造成杜甫一生无穷的灾难,而诗人又如何和人民患难与共、用诗歌记载苦难的历史。

C. 杜甫拒绝了河西尉的任命,是因为他不愿意去过逢迎官长、鞭打人民的生活。这么看来,杜甫虽然希望有官可做,但不做什么样的官,还是有原则的。正如他诗中所写“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D. 本文所展现的杜甫形象生动,性格心理发掘很深入;达到了学术性与文学性完美的结合,是一部传记文学的佳作。

E. 诗人杜甫无论是“慨世”还是“慨身”,他的感情心志总是和国家危机、民生痛苦结合在一起,很多诗篇都充溢着个人的与时代的血泪。

2.分析画线词语、句子的含义。

(1)他想起在长安内心里常常发生的冲突

(2)他觉得自己好像倾向太阳的葵藿,本性不能改变。

3.我们都知道,杜甫被称为“诗圣”,这是为什么呢?请结合本文作一说明。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礼仪文化

礼仪本身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在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大量西方文化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地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探讨和思考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必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在中西礼仪的融合中,国人未免盲目热衷于西方,不自觉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是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比如在青年中,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对西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鹜,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其二,是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握手要停几秒钟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礼仪就成了空洞的形式主义。

不可否认,当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并不仅仅是因为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这一切与基督教的社会基础密切相关。因为礼仪是宗教的重要活动方式,由于对宗教的虔诚信仰,西方人从小就接受这种礼仪的教育与熏陶,使得礼仪能够自然地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精神与物质、政治与文化的高度契合,使得人们获得高度的自信与优越感。正是西方人的自信与优越感赋予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感染力,使其礼仪文化被视为世界标准。对照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状况,我们与西方的差距是明显的。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在我们今日的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民族的复兴不仅是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文化施行于世界。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地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地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

(《文化纵横》2013年2月)

1.关于礼仪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大量西方文化涌进,西方礼仪文化不断冲击并促使中国的礼仪文化进入了一个纵向传承与横向融合的最快时期。

B. 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以及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使得当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是西方礼仪。

C. 我们民族的礼仪文化没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与西方的差距难以弥补,是因为我们民族没有虔诚的宗教信仰。

D. 礼仪是社会文明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一个社会如果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就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

2.对中西方礼仪的差异与融合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越来越多的人,探讨和思考如何保护中国传统礼仪,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地融合。他们认为中西礼仪将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B. 盲目热衷西方礼仪,拿它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或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会使中西礼仪文化的融合陷入误区。

C. 当前中国在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中体现更多的是借鉴西方。我们借鉴其形式容易,从形式上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也不难。

D. 当前,中国已经能够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并将二者合理有效地融合,建立适合中国本民族的礼仪文化体系,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指日可待。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礼仪文化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最具民族代表性。民族的复兴不仅是一种文化的复兴,更是实力的复兴。

B. 当前部分青年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做法的出现,淹没了民族的传统礼仪,丧失了民族的自尊。

C. 我们要想建立起自信和优越感,确立我们的感染力,不仅要借鉴西方礼仪的形式,更要借鉴其内在灵魂。

D. 一个社会缺乏礼仪,就是不成熟的社会。只要别人认同了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礼仪文化才能真正施行于世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的文章。

初夏,小孩见自家葡萄架上一串串青翠的葡萄,便迫不及待地摘下葡萄放进口里,刚一咬破,就感到一股强烈的苦味刺激着舌根,小孩条件反射地把葡萄吐了出来。

葡萄不是甜的吗,为啥咱家的葡萄是苦的呢?小孩不解地问父亲。“葡萄当然是甜的。”父亲说,但所有葡萄的甜,都是苦过来的。葡萄现在正处于苦涩的阶段,你尝到的,当然是苦;待葡萄成熟了,苦酿成了甜,你再去尝它,你尝到就是甜葡萄了。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思考与感悟?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图表,回答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图表的主要内容。不出现数字,不超过30字。

                                                               

(2)针对图表中的现象,分别给学校和家长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①给学校:                                                               

②给家长: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跃然说天气预报偶尔“开小差”,但常言道“有备无患”,所以,   ①   。事实上,天气预报是滚动播出、不断更新的。消息越新,其准确率就越高。因此,  ②    ,并根据预报消息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出行等。尤其在接收到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或预警信息后,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   ③  

 

依次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传统文化,我们过去经历过一个否定的过程,将  ②    与现代文化对立起来,置于流行文化的反面。   ③   从来没有“无根”的流行文化。所谓流行文化,   ④   是在对现代流行元素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与扬弃基础上所形成的,  ⑤     是在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界限,  ⑥    越来越模糊。

 

A

关于

也仅仅

尤其

将会

B

对于

不仅仅

甚至

一定

C

对于

也不过

特别

已经

D

关于

只不过

以至

也许

 

 

A. A    B. B    C. C    D.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根据测算,今后几年,经济增速保持年均6.4%多一点或者接近6.5%,就能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B. 近年来,一引动部门和单位的“一把手”违法乱纪,造成了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形成连锁反应,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

C. 3月23日,中国队在长沙贺龙体育场以1:0击败了强大对手韩国队,这场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的首胜,让球队在绝境中开辟出了前行的方向。

D. 旅行社、导游服务公司、景区景点等机构,要对签约导游进行严格管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合理薪酬制度,保障导游合法权益。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近日,一对双胞胎美女穿校服的照片受到很多网友的追捧。据网友爆料,这对姐妹花今年二十岁,为大夫学生,拍照是为了怀念高中时的豆蔻年华

②目前国学传播的一些乱象,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经典教育的基本标准,几乎每个私立学校、培训机构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内容与方式,难免泥沙俱下

③1965年,郭沫若撰写两万字长文,提出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并非王羲之所写!这一结论可谓石破天惊,立即在学术界引起震动。

④这位退休将军说: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仅凭我战区武装力量,管控钓鱼岛还是游刃有余的,我区战役火力能够覆盖钓鱼岛海域和空域。

⑤一位老农看似无心的回答,让我对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看来我对生活的理解还是肤浅的。

⑥数据的公布消除了外界对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硬着陆风险的忧虑,李克强掌舵的政府对经济显然胸有成竹,调控和改革会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推进。

A. ①②④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③⑤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姚和尚

凌鼎年

古庙街一带近年形成了一个古玩市场。

在这个民间的古玩市场上,金簪、玉佩,韩瓶、清瓷,田黄印、鸡血石,蚁鼻钱、金错刀,竹根雕刻、红木饰件,文房四宝、名人字画,或明或暗,时有出现。当然,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全看你识货不识货。

开春以来,这个古玩市场上冒出了一个秃顶的老者,此人瘦如枯柴,只两只鹰隼似的眼睛透着不可捉摸的神色,其相貌实在不能恭维。有人认出了他,说他是走乡串村收旧货的,住在银杏树弄,叫姚和尚。不知是他秃顶叫他和尚呢还是他独身一人叫他和尚,抑或他先前确是当过和尚的,没人知底,姑且存疑。

姚和尚自出现在这古玩市场后,每天风雨无阻,必早早来此。一到,先泡上一壶酽茶,然后小竹凳上一坐,在地上铺块塑料纸,从邋里邋遢的包里取出几样古玩一一摆出,欣赏一番后,不言不语地静坐着,一副姜太公稳坐钓鱼台的样子。

懂行的一看就知道姚和尚的几件古玩都是货真价实的宝贝。你看,那只小型宣德炉,明代的;那只紫砂壶,陈曼生制的;那只内画鼻烟壶,清宫御制藏品;那串紫檀木佛珠,一百单八颗,颗颗刻有佛像,颗颗栩栩如生……

相中这些古玩的主儿不是一个两个,但一听姚和尚的开价,都连连咋舌。有个叫老庙哥的,看中他一把蒙古刀,曾软磨硬缠,姚和尚就是不肯降价一个子儿,固执得像头牛。

“妈的,这老家伙八成是想钓大鱼,狠斩一刀。”老庙哥窝火归窝火,心里不能不佩服姚和尚心黑有种,倒也生出三分敬意。

渐渐,人们发现姚和尚的地摊每日里只是虚摆而已,或者说只是显摆显摆罢了,他热衷于与人摆古谈古。一讲起古玩,他会立时鲜活起来,亢奋起来。若有谁与他论辩古玩鉴赏,他会唾沫四溅,比手画脚,也许,只有此时才似乎溅出他人生的点点灿烂,别看姚和尚其貌不扬,肚里倒有些货色。可以这样说,那些常在这古玩市场上走动的,不管摊主买主,要论鉴赏眼力,几乎没有比得上他的。

有天,姚和尚摊位前来了位歇顶的中年人,他一看到那只鼻烟壶,像饿鹰看到了野兔似的,一下抢在了手里,横看竖看,后来索性拿出放大镜看,那眼神,简直怀疑他是否想抢了去。

姚和尚知道真正识货的来了,开心地哼起了江南小调。

歇顶者毫不掩饰地说:“珍品珍品稀世珍品啊!”

随即,他与姚和尚聊了起来。两人越聊越投机。姚和尚大有棋逢敌手、将遇良才的那种感觉。他拍歇顶者说:“老弟,走,咱俩去喝一盅。我请客!”

“洋葱头来了,这下,肯定被姚和尚斩进。”老庙哥很是感慨,他对同道的说道,“姚和尚这家伙,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一手,玩得绝。”

老庙哥最关心的是姚和尚的刀斩得狠不狠。可吊他胃口的是,姚和尚与歇顶者坐在饭店里不出来了。看来歇顶者也不是嫩头,里面正演讨价还价蘑菇战呢。谁沉不住气。谁坏分。

哟,出来了。只见歇顶者满面喜色,自言自语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老庙哥盯上去问:“出多少血敲下的?”

歇顶者先一愣,随即带着十二分感动之情说:“他不肯收钱,送的。他割爱相送。”

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好似老庙哥的鼻烟壶让姚和尚送了人,老庙哥一副气得吐血的样子。

老庙哥决计去敲一下姚和尚的竹杠。他带了几个哥们儿,候在那棵有六七百年树龄的古银杏下。

姚和尚带着几分酒态,依然沉浸在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快慰之中。

老庙哥等几个拦住了姚和尚,老庙哥挥挥手里的百元钞,说是要买下姚和尚的宣德炉。

姚和尚淡淡一笑,说:“50万,不还价!”

“老秀驴,你骨头痒痒还是怎么的?”老庙哥的哥们儿嚷着。老庙哥拍拍姚和尚说:“你送人不肉疼,哥们儿给你钱,你反不给面子,这不是瞧不上咱哥们儿吗?好运就别怨哥们儿不义气。”随着老庙哥一摆手,几个哥们儿一拥而上,想抢下姚和尚的宣德炉。不期姚和尚一个“醉汉躲影”闪到了老庙哥身边,并且出手疾速地来了个“仙人请酒”招式,将老庙哥手里的那张百元票请飞了出去,但见那张百元票变得像把坚硬无缘的飞刀似的直飞古银杏树,竟直刺刺地嵌进了树皮里。

老庙哥一伙儿惊得腿肚子都发颤,乖乖地溜之大吉。

后来,再没有人敢找姚和尚的岔子。姚和尚依然每天来古玩市场,依然稳坐钓鱼台的样子。逢着谈得投缘的,他就要请酒。碰着特投缘的,姚和尚的古玩就会少一件。从不见他收人家一个硬币。

老庙哥曾花大价钱请了个解放前开古玩店的老头儿去与姚和尚聊,想投其所好,或许也能弄个正宗的唐三彩或镇墓兽之类,至少弄个清宫“大内”瓷器。然而一无所得,姚和尚连酒也不清。不知为什么,聊来聊去,总谈不投缘。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6年第3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古玩市场并且具体描写市场上的货物,既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典型环境,也为人物的出场作出铺垫。

B.姚和尚摆出古玩后,“一副姜太公稳坐钓鱼台的样子”,是因为他相信自己货真价实的宝贝自有识货者出高价购买。

C.姚和尚每日摆摊,其实是为了显摆自己的宝贝,他更喜欢跟别人摆古谈古;只有这时候,他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D.歇顶中年人曾苦苦寻觅那只鼻烟壶而不得,结果姚和尚却割爱相送,这令他十分感动,也让老庙哥又嫉妒又愤恨。

E.小说语言通俗自然,不事雕琢,然写人叙事生动传神,如写姚和尚制服老庙哥一伙,写得富有传奇色彩,引人入胜。

(2)老庙哥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姚和尚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写道:“不知为什么,聊来聊去,总谈不投缘。”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呢?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揭示出学习与自省对于君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心志,掷地有声。

(3)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告诫唐朝统治者要借鉴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赠钓伴

【明】陈宪章

短短蒌蒿浅浅湾,夕阳倒影对南山。

大船鼓枻唱歌去,小艇得鱼吹笛还。

【注】①鼓枻(yì):亦作“鼓栧”,划桨。语出《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1.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诗的写景特色,并说明其艺术效果。

2.这首诗塑造出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反悔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晓,字窒甫,海盐人。嘉靖元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职方主事。日披故牍,尽知天下厄塞、士马虚实、强弱之数。尚书金献民属撰《九边图志》,人争传写之。张孚敬柄政,器之,欲改置翰林及言路,晓皆不应。父忧,归,久之不起。

许讃为吏部尚书,调之吏部。历考功郎中。夏言罢相,帝恶言官不纠劾,诏考察去留。大学士严嵩因欲去所不悦者,而晓去乔佑等十三人,多嵩所厚。嵩大憾晓,调文选。嵩欲用赵文华为考功晓言于讃曰昔黄祯为文选调李开先考功皆山东人诏不许今调文华晓避位而已讃以谢嵩。贬晓和州同知。稍迁太仆丞,历南京太常卿。召拜刑部右侍郎。

俄改兵部,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大江南北皆中倭,漕艘几阻。晓请发帑金数十万,造战舸,筑城堡,练兵将,积刍糗。诏从之。中国奸民利倭贿,多与通。通州人顾表者尤桀黠,为倭导。以故营寨皆据要害,尽知官兵虚实。晓悬重赏捕戮之。募盐徒骁悍者为兵,增设泰州海防副使,筑瓜洲城,庙湾、麻洋、云梯诸海口皆增兵设堠。遂破倭于通州,连败之如皋、海门,袭其军吕泗,围之狼山,前后斩首九百余。贼溃去。录功,再增秩,三赉银币。

寻召为吏部左侍郎,迁南京吏部尚书。帝以晓知兵,改右都御史协理戎政。寻拜刑部尚书。俺答围大同右卫急,帝命兵部尚书杨博往督大师,乃以晓摄兵部。晓言:“今兵事方棘,而所简听征京军三万五千人,乃令执役赴工,何以备战守?乞归之营伍。”帝立从之。

晓通经术,习国家典故,时望蔚然。为权贵所扼,志不尽行。既归,角巾布衣与乡里父老游处,见者不知其贵人也。既卒,子履淳等讼晓御倭功于朝,诏复职。隆庆初,赠太子少保,谥端简

(节选自《明史·郑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嵩欲用赵文华/为考功晓言/于讃曰/昔黄祯为文/选调李开先考功/皆山东人/诏不许今调文华/晓避位而已/

B. 嵩欲用赵文华/为考功晓言/于讃曰/昔黄祯为文选调李开先/考功皆山东人/诏不许/今调文华/晓避位而已/

C. 嵩欲用赵文华为考功/晓言于讃曰/昔黄祯为文选/调李开先考功/皆山东人/诏不许/今调文华/晓避位而已/

D. 嵩欲用赵文华为考功/晓言于讃曰/昔黄祯为文/选调李开先/考功皆山东人/诏不许今调文华/晓避位而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试为我国古代乘兴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镒,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中者称为“进士”。

B. 父忧为父丧的婉辞。古代重视孝道,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果父母去世,则必须辞官回乡为父母守丧。

C. 尚书是我国古代官职名。最初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小官,后地位逐渐重要,权力逐渐扩大,成为朝廷重臣。

D. 谥端简即郑晓死后的谥号为“端简”。谥号是古代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被给予的一个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晓常识渊博,熟悉国家典章制度。他熟知天下关塞与兵马的虚实强弱,所撰写的《九边图志》广为传抄。

B. 郑晓正道直行,不惧冒犯权贵。任考功郎中时多次触怒权臣严嵩,因此被贬;虽声望很高,但受权贵压制。

C. 郑晓懂得军事,善于统兵作战。面对猖獗的倭寇,他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应对措施,打得倭寇狼狈而逃。

D. 郑晓穿着简朴,为人低调。罢官回乡后,他头戴方巾身穿布衣与家乡父老交往,以至人们不知他曾经显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学士严嵩因欲去所不悦者,而晓去乔佑等十三人,多嵩所厚。

(2)今兵事方棘,而所简听征京军三万五千人,乃令执役赴工,何以备战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我国公众持有的各种幸福观中,有两种十分流行。一种可谓之为资源占有幸福观,它把幸福等同于占有资源(金钱、财富、权力等等),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越幸福。另一种把幸福看作是感性欲望(物质欲望)的满足,以为感性欲望越是得到满足、获得的享受越多越是幸福。这种物质享受幸福观比前一种幸福观更为流行,为更多的人所奉行。

这两种幸福观自古以来就存在,它们虽然在人性中有其根源,但受到市场经济利益驱动机制的激发,从过去的羞羞答答走向了今天的大胆直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谋求利益最大化成为人们行为的普遍动机。所有社会资源本身都是利益,而且可以作为带来更大利益的资本。于是,在不少人那里,占有资源便不再是作为幸福的必要条件,而成为人生的目标,成为自我实现的标志。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后果是消费主义盛行。市场主体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断刺激和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给人们欲望的满足提供了目不暇接、花样翻新的产品和服务。在这种消费主义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很容易以为欲望得到越多满足、得到越高层次的满足就越幸福。于是,物质享受幸福观便流行起来。

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幸福观,已经导致和可能导致人生与社会问题。

资源占有幸福观最大的问题是会导致人生异化,即将作为幸福条件的占有资源当作了幸福本身,并受控于占有欲,从而损害人生和社会。占有一定的资源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它只是幸福的条件而不是幸福本身。一旦将资源占有当作人生目的加以追求,当作幸福本身,那么占有欲望就会不断膨胀,最后充斥整个心灵,人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成为不断膨胀的贪欲的奴隶。

物质享受幸福观的问题不在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在于仅局限于此而忽视了人的其他需要的满足,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人的需要或欲望有不同的层次,物质需要是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除此之外,人还有情感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以及马斯洛所说的基本需要之上的自我实现需要。所有这些需要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心理才能平衡与和谐,否则就会发生心理问题,甚至会患上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必然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欲望得不到满足会感到痛苦、郁闷、愤懑,得到满足又会感到无聊,于是又会追求更多、更强烈的欲望的满足,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心灵不能承受欲望之重。

如果我们不能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幸福呢?或者说,幸福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能通过努力奋斗逐步使其人性闪耀善和美的光辉,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显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态就是人的幸福状态。

(节选自江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观》,2017年1月23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幸福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是当前在我国公众中非常流行的两种幸福观,但毋庸讳言,这两种幸福观都是不正确的。

B. 资源占有幸福观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就越幸福,把幸福与占有资源混为一谈,其错误在于把幸福的条件当作幸福本身。

C. 物质享受幸福观把物质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错误地以为获得物质享受越多就越幸福,但其危害程度小于资源占有幸福观。

D. 作者认为,幸福不是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而是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一个人如果达到这一状态,就是幸福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古已有之,这在人性中有其根源,但在今天它们变得十分大胆直白,这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B.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本身就是利益且可以带来更大利益,故而不少人把占有更多资源当作人生目标与自我实现的标志。

C. 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消费主义的盛行,不断刺激和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对物质享受幸福观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

D. 资源占有幸福观容易导致人生异化,使人被占有欲控制;且占有欲会不断膨胀直至充斥人整个心灵,从而使人成为贪欲的奴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追求物质享受并没有错;物质享受幸福观错在只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满足人的其他需要,这容易使人产生心理问题。

B. 除物质需要外,人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如情感满足、社会尊重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都比物质需要重要得多。

C. 受物质享受幸福观支配的人难以实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相反,却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之中,直至不能承受欲望之重。

D. 如果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生活充满乐趣、创意和魅力,那么他就是幸福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给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提了如下建议:要留意报纸,杂志边角处的广告。将一件电器完全分解并重新装上。去一次最危险的职业场所。

你认为以上建议中哪一条最不可思议,而又极有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和是抄袭。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