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我们见过许多这样的读书人,他们不断借书、买书、藏书、读书,但是如果你问他们,这么多年读下来最喜欢哪几本书,最敬畏哪几本书,对自己的人格学问影响最大的是哪几位作家,  ①   。倘使把读书比作交友,这样的读书人,近似交际场中那类四处点头握手、广散名片的人物,  ②   。读书的无效和无聊,莫过于此,这样读书,有何快乐?所以对不爱读书的人,我劝他多读,而对爱读书的人,   ③  。郭沫若和胡适都说过类似的话,即“书桌上不要出现第二本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依次填入原文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看到了不屈不挠、生命飞扬的自然景象!                                   。刹那间,我感动不已。

①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坍塌于荒野下

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

③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簇拥着、裹挟着

④感叹之余,围绕着古塔,我转了一圈

⑤假如没有众多的树根以顽强之力护卫古塔

A. ⑤①④③②    B. ③①②⑤④    C. ④③②⑤①    D. ②⑤③④①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领导干部应该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如果捂着疮疤不让揭,讳疾忌医,就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甚至误入歧途。

B. 国家统计局3月份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一线城市和大部分二线核心城市的房价大涨,三四线城市房价继续呈稳中略降的态势。

C.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D. 许多时候,正是因为缺少内心的友善,“礼让”才被社会遗忘,公交站前才会出现排队无序,马路上才会出现车辆与行人互不相让。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油菜地里“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留影,真是让人无可奈何。

②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那么终究会自食其果的。

③李泽厚先生学贯中西,对传统美学和西方美学的研究造诣精深,见仁见智,写出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美的历程》。

④这场比赛可谓波澜不惊,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大满贯得主丁宁苦战七局,终于以四比三的比分击败对手,获得最后胜利。

⑤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⑥留学生身处海外,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面对社交场合中许多突发的情况,有时难免会手足无措

A. ①③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⑤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                      ”。

(2)《桃花源诗》用“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句表现人们生活的幸福欢乐,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中表意与之相近的句子是“                      ”。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很短暂,人活在世界上就像一种仅能存活一天的生物的句子是“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 “暮江千顷”三句中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夸张与借代的手法,将无形之愁写得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D. “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

E. “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也暗含诗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德辉,字耀卿,冀宁交城人。少力学,数举于乡。试掾御史台,会盗杀卜者,有司纵迹之,获僧匿一妇人,搒掠诬服,狱具,德辉疑其冤,其后果得盗。岁丁未世祖在潜邸,召见,问曰:“或云,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有诸?”对曰:“辽事臣未周知,金季乃所亲睹。宰执中虽用一二儒臣,余皆武弁世爵,及论军国大事,又不使预闻,大抵以儒进者三十之一,国之存亡,自有任其责者,儒何咎焉!”世祖然之。又曰:“祖宗法度具在,而未尽设施者甚多,将如之何?”德辉指银盘,喻曰:“创业之主,如制此器,精选白金良匠,规而成之,畀付后人,传之无穷。当求谨厚者司掌,乃永为宝用。否则不惟缺坏,亦恐有窃而去之者矣。”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问:“农家作劳,何衣食之不赡?”德辉对曰:“农桑天下之本,衣食之所从出者也。男耕女织,终岁勤苦,择其精者输之官,余粗恶者将以仰事俯育。而亲民之吏复横敛以尽之,则民鲜有不冻馁者矣。”岁戊申春,释奠,世祖曰:“孔子庙食之礼何如?”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世祖曰:“今而后,此礼勿废。”世祖即位,起德辉为河东南北路宣抚使,下车,击豪强,黜赃吏,均赋役。耆耋不远数百里来见,曰:“六十年不复见此太平官府矣。”戴之若神明。兵后孱民多依庇豪右,有以身佣藉衣食,岁久掩为家奴,悉遣还之为民。至元二年,考绩为十路最。德辉天资刚直,博学有经济器,望之知为端人,然性不喜嬉笑,卒年八十。

(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 )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B. 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C. 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D. 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御史台:是中国古代官署名,负责肃正纲纪,纠察弹劾官员。又称为宪台、兰台、乌台。

B. 丁未:和文中的“戊申”一样,都是由天干地支组合成的六十组计时序号中的一组。

C. 世祖:皇帝的谥号。一般作为一个朝代的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谥号。

D. 耄耋:耆,古称六十岁;耋,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所以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德辉虑事周全,仔细认真。他在御史台做小吏,有盗贼杀一算命先生,官府获藏匿一妇人的僧人,僧人屈打成招,张德辉怀疑是冤案,后来果真捕获真凶。

B. 张德辉巧用比喻,委婉劝谏。认为开创国家大业像制作银盘,要精选白金良匠按规制作,还要寻求谨慎厚道的人来掌管,世祖深以为然。

C. 张德辉一心为民,百姓爱戴。他任河东南北路宣抚使时,刚一到任,便打击豪强,罢免贪官污吏,平均赋役负担,百姓把德辉奉若神明。

D. 张德辉治理有方,政绩显著。德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至元二年时,朝廷考核地方官吏政绩,德辉是十路宣抚司中最优异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云,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有诸?

(2)男耕女织,终岁勤苦,择其精者输之官,余粗恶者将以仰事俯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五年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从不足1万公里,延长到2.2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60%以上,“四纵四横”高铁网基本成型,成为了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五年间,中国铁路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吉隆坡至新加坡高铁、莫斯科至喀山高铁等多个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纵观国内,依靠高速铁路的助力,压缩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区域间的沟通交流,让老百姓感受到了由高科技所为铁路带来的巨大成果,体验到了新时代经济动脉所焕发出的无限活力。诸如,宝兰高铁的开通运行,穿越陕西关中、甘肃天水、定西等贫困地区,结束了陇中和陇东南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为沿线天水地区的苹果种植户带来了新的机遇。放眼世界,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深入推进,中国高铁的版图已经扩展到了亚、欧、非、美等五大洲数十个国家。为世界各国踏上相互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和平共发展之路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蒙内铁路的通车运行,圆了肯尼亚的百年梦,更为铺起东非“铁路大动脉”构建了开端工程。

(《中国高铁:破茧成蝶撩起惊世之舞》2017年6月8日东北新闻网)

材料二:

中国目前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有组团出海的实力,可以挑战任何竞争对手。目前,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列车覆盖时速200公里至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约16亿公里,经验最丰富。施工成本和效率方面,中国企业更具优势。据测算,国外企业修建高铁平均成本为每公里0.5亿美元以上,中国只需约一半,且中国企业的工期短,施工效率又是外国企业的一倍以上。成本低,标准却更高。安全性能上,中国标准与欧洲标准基本一致,施工标准远高于欧标。中国企业施工中用到的钢筋、水泥等材料等级和用量都偏高。中国铁路装备最大的优势,一是性价比高,二是交货能力强。性价比高,并不是“故意低价换市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对成本的控制力。中国铁路的配套产业完整,包括上下游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发达,这是一般国外厂商无法做到的。中国产品交货及时,工人劳动效率高。同样一列车,国外制造要18-22个月,我们最多12个月。

(摘编自《2016-2021年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材料三:

台媒称,中国高铁的名号已在世界打响,就连美国加州州长也二度赴华取经;2017年6月5日,美国加州州长布朗继2013年后,第二次搭乘中国高铁。布朗对中国高铁赞誉有加,“我是高铁的忠实爱好者,也是高铁在美国坚定的提倡者,很愿意看到加州参与中国‘一带一路’的建设,将尽一切力量促其实现。”“我很喜欢坐火车,除了可以阅读、与人交谈,更可起身走动,而且火车速度很快,非常方便。”布朗更开玩笑表示,希望能从加州搭乘高铁到中国。

早在2010年,当时的加州州长阿诺就曾造访杭州,期望了解高铁的服务、融资状况,以利促进加州人文、产品交流以及地区发展。

虽然美国有高速列车“阿西乐特快”,但其最高时速仅240公里,平均时速110公里,远低于中国高铁300公里以上的时速。此外,美国铁路的准点率最高仅到75%,和中国高铁“零误差”的佳绩相比逊色许多;落后的设施、乌龟般的速度,导致多数美国人不考虑当地火车。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重在说明,2012年来,中国高铁在国内国际的快速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丰硕成果。

B. 材料二展示了中国高铁的各种优势,说明中国高铁具有行业市场前瞻性与较好的投资战略规划。

C. 材料三用具体的整合,充分说明了作为中国名片的高铁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影响力和诱惑力。

D. 上述三则材料,虽然切入角度不同,表述重点有异,但都传达出中国高铁良性发展的信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中国高铁的发展,采取的是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条腿已经在国内气势昂扬地迈开,另一条腿则正大步迈向国际。

B. 蒙内铁路的通车运行,使得肯尼亚人对道路的期盼得以梦想成真,同时,它对东非“铁路大动脉”构建也起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C. 中国高铁完整的配套产业,增强了对成本的控制力,形成中国高铁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中国高铁性价比高于国外企业。

D. 布朗认为乘坐高铁能阅读、交谈、起身走动,与汽车飞机相比高铁有其自身的优势,并提出了从加州建高铁到中国的构想。

E. 因能力所限,现阶段中国高铁在海外的发展,只能服务于“一带一路”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部分国家建设。

3.从材料看,为什么美国加州州长会在2017年再度赴华取经中国高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过河

周涛

这时我才发现,我骑了一匹极其愚蠢的马。一路走了二十多公里,它都极轻快而平稳,眼看着在河对岸的酒厂就要到了,它却在河边突然显示出劣根性:不敢过河。

它是那样怕水。尽管这河水并不深,顶多淹到它的腿根;在冬日的阳光下,河水清澈平缓地流着,波光柔和闪动,而宽度顶多不过十几米,但是它却怕得要死。这匹蠢马,这个貌似矫健的懦夫!它的眼睛惊恐地张大,前腿劈直胸颈往后仰,仿佛面前横陈的不是一条可爱的小河,而是一道死亡的界限或无底的深渊!

我怀疑这匹青灰色的马儿对水一定患有某种神经性恐惧症。也许在它来到世间的为期不算很长的岁月里,有过遭受洪水袭击的可怕记忆,因而这愚蠢的畜牲总结了一条不成功的经验。像一个固执于己见的被捕的间谍似的。任凭你踢磕鞭打,它就是不使自己的供词跨过头脑中那个界限。

我想了很多办法——用皮帽子蒙住马的眼睛,先在草地上奔驰,然后暗转方向直奔河水,打算使其不备而奋然驰过。结果它却在河沿上猛地顿住,我反而险些从马头上翻下去。不远处恰有一个独木桥,我便把缰绳放长,自己先过对岸,用力从对岸那边拽,它依然劈腿扬颈,一用力,我又差点儿被它拽下水。

面对如此一匹怪马,我只好长叹:吾计穷矣!但今天又必须过河,我必须去酒厂;倘要绕道,大约需再走二十公里。无奈之下,只得朝离得最近的一座毡房走去,商量先把马留在这里,我步行去办完事再来取。

一掀开毡帐我就暗暗叫苦,里面只有一位哈萨克族老太太,卧在床上,似有重病。她抬起眼皮,目光像风沙天的昏黄落日,没有神采;而那身躯枯瘦衰老,连自己站起来也很困难似的。看样子,她至少有八十岁;垂暮之年,枯坐僵卧,谁知哪一刻便灵魂离开躯壳呢?可是既然进了门,总不好扭头便走,我只好打着手势告诉她我的困难和请求,虽然我自己也觉得等于白说。

她听懂了--其实是看懂了。摆摆手,让我把她从床上挽起来,又让我扶她到外边去,到了河边上,她又示意,让我把她扶上马鞍。我以为老太太的神经是不是也不对劲儿了,她连路都走不稳,瘦弱得连躺着都叫人看着累,竟然“狂妄”地要替我骑马过河,这不是拿我开玩笑吗?我这样年轻力壮的汉子滑费尽心机气喘吁吁而不能,她能让这匹患有神经性恐水症的马跨进河水?我无论怎样钦佩哈萨克人的马上功夫,也不能相信她眼前这种可笑的打算。

可是当我刚把她扶上马背,我就全信了。她那瘦小的身躯刚刚落鞍,那马的脊背竟猛然往下一沉,仿佛骑上来一个百十公斤重的壮汉,原来的那种随随便便满不在乎的顽劣劲儿全不见了,它立得威武挺直,目光集中,它完全懂得骑在背上的是什么样的人,就如士兵遇上强有力的统帅那样。这马不愚蠢,倒是灵性大得过分了。它当然还是不想过河,使劲想扭回头,可是有一双强有力的手控住了它,它欲转不能,它四蹄朝后挪蹭的劲儿突然被火烧似地转化为前进的力,踏踏地跃进河中,水花劈开,在它胸前分别朝两边溅射,铁蹄踏过河底的卵石发出沉重有力的声响,它勇猛地一用力,最后一步竟跃上河岸,湿漉漉地站定。

我把老太太扶下马,又把她从独木桥上扶回对岸。然后在她的视线里牵马挥手告别(我不敢当她的面上马)。她很弱,在河对岸吃力地站着,久久目送我。

此事发生在一九七二年冬天的巩乃斯草原,而天山,正在老人的身后矗立,闪闪发着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冬日的阳光下,河水清澈平缓地流着,波光柔和闪动”融情于景,既写出了巩乃斯草原河水的柔美,又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和热爱。

B. 作品成功地刻画了哈萨克族老太太:她枯瘦衰老,连路都走不稳,却“狂妄”地替我骑马过河,形象鲜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C. 作者对马的态度始终如一:既喜欢钦佩,又厌恶憎恨,这两种看似对立的情感却一直奇怪而真实地在作者的心头强烈呈现。

D. 小说精于情节安排,注重悬念的设置,过河过程跌宕起伏,尽显波澜,富有戏剧性,结局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意味无穷。

2.小说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表现马的特性,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请你选择其中两种,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3.小说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司法权可否分割?翻阅有关宋代的史书或许可以找到答案。《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七《慎刑》,就记载着宋朝统治者注重司法权分割一事,其将由法官一人享有的审判权分割为审理权与判决权,在中央分别由断司与议司执掌,在地方分别由鞫司与谳司执掌。换言之,断司或鞫司负责审讯与调查事实,议司或谳司负责检索和适用法律。不仅如此,最终如何判决还得由儒生出身的行政长官来决定。更有甚者,宋代统治者还强调断司(鞫司)与议司(谳司)之间应当各自独立行动,不得互通声气甚或协调处理。

从表面上看,宋代这种有关司法权分割的设计非常缜密,但是宋代统治者恰恰忘了,让行政长官来最终决定判决结果的后果之一是,前面的事实审法官和法律审法官都无法做到真正独立,因为他们在审与判时都在揣摸着那个拥有最后决断权的行政长官的心思。

而且,让行政长官来最终决定判决结果还违反了司法审判的亲历性要求,让没有参与审理的人来决定审理的结果,其后果可想而知。事实上,从审判监督的基本原理看,审、判本身是一个连续性的任务,并不适合于分割或分立。将审判权人为分割会导致审者不判、判者不断的“审判碎片化”和随之而来的“监督碎片化”,最终决断者和监督者都缺失一种全面而系统的个案知识,其作出的决断或监督自然也是残缺的、失真的和武断的。

更为致命的是,虽然宋代统治者重视行政长官的法律素养,但是大多数官员仍不是学法律出身的专业人士,而是一群从四书五经中找出一书(经)加以钻研的文科偏材,对于法律专业只能说是粗知一二现代文阅读答案司法权可否分割?翻阅有关宋代的史书或许可以找到。他们只知以儒家那套“存天理灭人欲”的学说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对于前述鞫司或谳司基于专业技能采取的法律行为自然难以理解,对于鞫司、谳司基于专业技能的玩法弄权行为也难以觉察。在“外行指导内行”的局面下,不仅司法无法独立,而且司法腐败也难以防止,司法权的分割及监督也就自然失灵。

从形式上看,宋代统治者人为地将审判这一行为纵向分割、隔离、分立为审与判后,似乎使审判权更加易于为旁观者所监督。但是,广大民众并不享有审判监督权,而享有审判监督权的官吏却基于“官官相护”的心理没有足够的监督动机。而且,即使民众被赋予审判监督权,他们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往往也难以有效地行使。

由于违反了审判监督的基本智识前提,所以宋代的审判分立制度不但没能带来立法者所预期的司法公正与司法廉洁,反而导致了诸如诉讼迟延、司法腐败等恶果。在实行审与判等权力分割后,案件审判的链条被人为拉伸得很长,一个案子从受理到判决所要经历的时间也就更长,地方势力和部门长官来干预案件的机会也就更多。本来审与判、事实审与法律审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后者需要前者获得的亲历感知,在被人为切割、隔离后,反而不利于法官基于专业知识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实行审、判等分立以后,这些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需要较长的时间和更大的协调成本,而且还无法保证在传递过程中信息不会失真。如此等等,诉讼迟延和司法腐败也就自在情理之中。

(摘编自李可《宋代司法权分割为何失灵》,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代的统治者为了司法的公平公正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分割司法权,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B. 在宋代,案件事实的调查,法律条文的检索,案件的判决,三环节毫不相干,各自独立行事。

C. 宋代的“审判碎片化”和“监督碎片化”,会导致案件最终错误判决和难以执行的问题。

D. 宋代行政长官都缺乏专业的法律素养,决断案件时以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为指导原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输电网杂技,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提出司法权可否分割的问题,然后论述了宋代统治者分割司法权的做法。

B. 在论证时,作者重点分析了宋朝分割司法权在具体执行中的困难和判决后产生的危害。

C. 在阐述宋朝分割司法权为何失灵的问题时,作者基本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层层递进。

D. 作者没有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文章回避了怎样处置司法权的问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倘若没有正确有决断权的行政长官的心思,此前审法官的审讯和检索就可以失去价值。

B. 如果行政长官能多学法律提高素养,他们对于鞫司、谳玩法弄权行为就能一目了然。

C. 拥有较专业的法律知识和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良知是宋代官吏正确行使审判监督权的保证。

D. 宋代社会产生司法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将司法权错误分割只是其中之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花开过,留给秋天的是累累硕果;水流过,留在岸边的是璀璨珍珠;我走过,留于沙滩的是坚实的脚印。方正学习一年,留给你的不仅是知识财富,更有百折不挠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毅力、舍我其谁的信心,师生、同学之间最真挚的情。方正学习一年,同学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独立生活,学会了感恩。百舸争流我当先,方正助我敢亮剑;这里是梦想起航的起点,这里是学子成才的摇篮。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联想?请叙述你的生活经历或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

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采用第一人称,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给“拍客”下个定义。不超过45个字。

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富有社会责任心和爱心,眼界开阔,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中取社会“热点”,用手机、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数码设备拍下图像或视频,用来表达对百姓生活和人文历史的理解与思考,然后以发彩信或电子邮件的方式,上传到网络分享、传播。他们被称作“拍客”,不需要高超的摄影技术,妇孺皆可,老少皆宜。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榆钱儿是榆树的种子。每年的三四月,桃花朵朵盛开时节,①               。树枝上的榆钱儿一簇簇的、圆圆碎碎、绿绿嫩嫩,一股淡淡的清香是那么诱人。榆钱儿甜美多汁,果实中82%的水分、3.4‰的蛋白质、9‰的抗坏血酸和大量的无机盐等矿物质。榆钱儿不仅美味,②               ,据研究每100克榆钱含碳水化合物8.5克,蛋白质3.8克,脂肪1克,膳食纤维1.3克,矿物质3.5克,钙280毫克,磷100毫克,铁22毫克,维生素B1、B2各0.1毫克,烟酸1.4毫克等。人们取其谐音“余钱”。③               ,都喜欢在自家庭院前后栽植榆树讨个好彩头。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生命是平等的,无论贫富贵贱,都需要看病。①     分配医疗资源,关乎社会的公平公正。在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是一种稀缺产品,供求比例严重失衡。作为患者,谁都想去最好的医院、看最好的一生。②     三甲医院的专家号数量毕竟有限,不可能敞开供应。③     按照窗口排队挂号的方式,先到者先得,表面上看起来公平,实际上不公平。④     最需要专家诊断的患者未必能够挂上专家号,而并不需要专家诊治的普通患者却有可能挂到专家号。

A. 因为        所以    然而    并且    B. 因此        但是    如果    因为

C. 但是        因此    如果    然而    D. 而且        因此    如果    因为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 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C. 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 我校110周年校庆时,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2015年,美国至少发生了352起枪击案,困扰美国多年的枪支问题再次引发争论,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党派在控枪问题上立场背道而驰。

②上海福喜的过期肉事件,引发跨国连锁餐饮品牌供应体系的空前动荡,麦当劳一时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③当前的网络直播市场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鱼目混珠,一方面直播平台中教唆犯罪等违法违规内容并不少见,另一方面直播过程中的侵权问题也屡屡被诟病。

④山东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正在逐步做强做大,一批“农字号”名优产品声名鹊起,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⑤凡事要有全局意识,善于从大处着眼,如果目无全牛,难免纠缠细节,无法作出合理的整体规划。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④⑤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批评梁惠王不能“与民同乐”,欧阳修却在《醉翁亭记》中慨叹老百姓虽能与他游乐,却不知他的真正乐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接表现诗人和朋友在告别时被远处传来的琵琶声深深吸引不想走的情景。

(3)荀子在《劝学》中提出要善于利用外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牡丹

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从去年与牡丹的相聚落笔,把人世间的深厚情谊浓缩在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

B. 颔联中“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巫山云雨的故事,给人花之恋抹上梦幻的色彩。

C. 颔联“武陵期”典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的故事,用典新颖别致,饶有兴致。

D. 颈联以“馨香”、“不语”刻画牡丹形象,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

E. 尾联回到现实,写作者于栏边安放了枕席,如对故人一般抵足而卧,互诉衷情。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褚渊,字彦回,河南阳翟人也。父湛之,骠骑将军,尚宋武帝女始安哀公主。渊少有世誉,复尚文帝女南郡献公主,姑侄二世相继。湛之卒,渊推财与弟,唯取书数千卷。袭爵都乡侯。历中书郎,司徒右长史,吏部郎。宋明帝践祚(即位),加领太子屯骑校尉,不受。迁侍中,知东宫事。转吏部尚书,寻领太子右卫率,固辞。

薛安都以徐州叛虏,频寇淮、泗,遣渊慰劳北讨众军。渊还启帝言:“盱眙以西,戎备单寡,宜更配衣。汝阴、荆亭并已围逼,安丰又已不守,寿春众力,止足自保。若使游骑扰寿阳,则江外危迫。历阳、瓜步、钟离、义阳皆须实力重戍,选有干用者处之。”帝在藩,与渊以风素相善。及即位,深相委寄,事皆见从。

渊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宋明帝尝叹曰:“褚渊能迟行缓步,便持此得宰相矣。”寻加尚书令。渊涉猎谈议,善弹琵琶。世祖在东宫,赐渊金镂柄银柱琵琶。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宅尝失火,烟焰甚逼,左右惊扰,渊神色怡然,索舆来徐去。轻薄子颇以名节讥之,以渊眼多白精,谓之“白虹贯日”,言为宋氏亡征也。

顷之寝疾。上相星连有变,渊忧之,表逊位。又因王俭及侍中王晏口陈于世祖,世祖不许。又启曰:“臣顾惟凡薄,福过灾生,未能以正情自安,远惭彦辅。既内怀耿介,便觉晷刻难推。叨职未久,首岁便婴疾笃,尔来沈痼,频经危殆,弥深忧震。陛下曲存迟回,或谓佥议同异,此出于留慈每过,爱欲其荣。臣年四十有八,叨忝若此,以疾陈逊,岂骇听察!总录之任,江左罕授,上邻亚台,升降盖微。今受禄弗辞,退绌斯愿,于臣名器,非曰贬少。万物耳目,皎然共见,宁足仰延圣虑,稍垂矜惜。臣若内饰廉誉,外循谦后,此则宪书行劾,刑网是肃。臣赤诚不能行,亦幽明所不宥。区区寸心,归启以实。自吝寸阴,实愿万倍尧世。昔王弘固请,乃于司徒为卫将军,宋氏行之不疑,当时物无异议。以臣方之,曾何足说。伏愿恢阐宏猷,赐开亭造,则臣死之日,犹生之年。”乃改授司空,领骠骑将军,侍中、录尚书如故。

薨,家无余财,负债至数十万。诏曰:“司徒奄至薨逝,痛怛恸怀,比虽尫瘵,便力出临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盱眙以西/戎备单寡/宜更配衣汝阴/已围逼安丰/又已不守寿春/众力止足自保/若使游骑扰寿阳/则江外危迫。

B. 盱眙以西/戎备单寡/宜更配衣汝阴/已围逼/安丰又已不守/寿春众力/止足自保/若使游骑扰寿阳/则江外危迫。

C. 盱眙以西/戎备单寡/宜更配衣/汝阴已围逼/安丰又已不守/寿春众力/止足自保/若使游骑扰寿阳/则江外危迫。

D. 盱眙以西/戎备单寡/宜更配衣/汝阴已围逼/安丰又已不守寿春/众力止足自保/若使游骑扰寿阳/则江外危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骠骑将军,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时始置,以霍去病为之,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东汉各代沿置后,有时加'大',可称"骠骑大将军"。骠骑将军为二品或从一品,一般低于大将军,西汉霍去病例外(与大将军等秩禄)。《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骠骑“piào qí”(旧读piào jì)

B. 东宫,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古代储君(太子)多居住东宫,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太子,用作称呼太子的专用名词。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春宫”、“青宫”;国储所居,故又曰“储宫”。【此外还可指①太后住处:因太后的长乐宫在未央宫东,故称。②嫔妃妾媵住处。】

C. 逊位,或称退位,犹让位,是指帝王君主或其他统治者(通常特指世袭产生的统治者)放弃自己的职务和地位的行为。亦可指官员退离所任的职位。

D. 伏愿:俯伏地希望,为表示愿望的敬辞。 多作奏疏用语。类似的词语还有“伏惟”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褚渊少有才华,嗜书好学。他年少时就受世人称誉,父亲去世后,家中财物他丝毫不取,全部让给了弟弟,只要了几千卷书。

B. 褚渊气度风雅,处变不惊。家中突发大火,众人皆惊慌恐惧不已,他却泰然处之,指挥家人灭火,待火灭后乘舆离开。

C. 褚渊命运坎坷。赤诚忠心。他受职头一年就患了重病,后来病情更加严重,几次都有死去的危险;他感恩皇上赏识,甘愿退让而不慕虚名。

D. 褚渊深受皇恩,廉洁自持。他死时,皇上虽然孱弱多病,但仍然为其痛哭哀伤;他死后家中不仅没有积蓄,反而负债累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渊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

(2)又因王俭及侍中王晏口陈于世祖,世祖不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鉴宝

聂鑫森

在夕阳西下时,五十岁出头的阳欣走出了他下榻的北城宾馆。他的鼻翼有力地翕动了几下,分明嗅到有饭菜的芬香自西边的一条小街飘来,心中一喜:那儿该有个好吃处!

阳欣是个著名的文物鉴定家,供职于南方的一家省级博物馆。他的强项是古瓷鉴定,已有十几本专著问世。他之所以来到这北地小县,是该县博物馆邀请他来看一看历年库存的一批古瓷器,帮忙“掌掌眼”,以便向公众开放展览。

阳欣还是个美食家,不但会吃,而且会做,没事时喜欢琢磨各种菜品的制作。家中小院种着许多花草,芙蓉花、晚香玉、马齿苋、荠菜、小青竹……随手采来便可成为菜肴的原料。比如用芙蓉花和豆腐做成“雪霁羹”,洁白的豆腐上飘着淡红的花瓣,真如雪后飞霞;小笋子出土时,拔几根洗净去皮,切成细段,下油烹炒后,再打两个鸡蛋,煎出黄中泛翠的“金镶玉”。至于各种禽兽之肉,他都有妙法烹饪。朋友称他是“儒厨”,因为他做的菜既有书卷气,也有诗的想象,调和五味,管领水火,一般的烹饪师难以比肩。

他七弯八拐走进了这条小街,从油烟味中知道这些小饭馆多以牛羊肉为主要菜料。北地多牛羊,取之方便,但不知烹饪的怎样。他喜欢清静,便走进了街尾的一家门脸很小厅堂很小且没有一个客人的“刀均羊肉馆”。刚到门前,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迎了上来,殷勤地说:“先生,里面请。”

阳欣看了看小伙子,眉清目秀,周身上下也干干净净,就点了点头,跟着走进了厅堂,挑一张桌子,坐下来。小伙子手脚麻利地泡上茶,然后递上单薄的菜单。阳欣猜测,这小饭馆的名字应该是小伙子的名字,这冷清劲说明生意不好,只好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挑。

阳欣扫了一眼菜单,说:“我先点个焦酥羊肉,来二两酒,好吗?”习均喊声“好咧”,进厨房去了。随即,厨房里的刀、砧、锅、勺也响了起来。过了一阵,一大盘焦酥羊肉端了上来,还有一把小酒壶和一只小酒杯。阳欣斟上酒,不忙着喝,先举筷夹了一块焦酥羊肉放进口中,细细品嚼,嚼着嚼着,他眉头皱起来了,然后把筷子重重一搁,叫道:“小习,你来!”

小习慌忙跑出来,毕恭毕敬地站着。

“这不行,焦过头了,有糊味;却又不酥,咬着粘牙,你得重炒!”

小习和气地说:“先生,对不起,我重炒,您稍候。”焦酥羊肉再次端上来时,阳欣又尝了尝,依旧说:“难以下咽,谁教你的活?”

“一个乡下厨师,还花了两千元拜师钱哩。先生,我再炒一次试试。”

阳欣叹口气,说:“你是个老实厚道人,就别浪费材料了。你到街上去买几个小秋梨来,今儿我反正也没事,教你几招。”

习均飞快地去买了梨来。

阳欣系上围腰,走进了厨房。厨房很洁净,各种菜料、配料、调料摆放得井井有条,这让有了一种“技痒”的感觉。

先炒焦酥羊肉。阳欣取一块肚条羊肉,去骨,烙取残存的毛后用温水浸泡一阵,再刮洗一净,升起猛火,放入锅里烹煮。煮熟后捞出来又清洗一遍,装入盆内(皮朝下),放入盐、糖、拍破的葱和姜,还有桂皮、料酒……

阳欣接着做梨丝爆羊肉。习均记住了,切条的羊肉爆炒到快出锅时,才将洗净切好的粗梨丝放入,铁铲搅拌几番,赶快入盘,又香又脆,这条街上没有这道菜。

习均特意寻出一瓶茅台,一老一少,坐在小厅堂里边吃边聊。

临走时,阳欣搁下五百元钱,说:“你不要推辞,先放下。庖厨虽小艺,却不可不读书明理。你先把这两道菜推出去,准火!明天傍晚我再来,再教你做两道菜。”

四天过去了。第五天的傍晚,阳欣没有来!习均想:只知道这个人叫阳欣,住在北城宾馆,是那里的大厨师吧?明天上午一定去找找他。

北城宾馆没有叫阳欣的厨师!习均却从住房登记册上看到订房间的单位是县博物馆,便又赶快去了那里。

年轻的馆长听了原委,哈哈大笑。

“习均,你遇到高人了。他是文物鉴定专家,不到一个星期,把馆里的古瓷都鉴定了一遍。还会鉴人,说你是个可以造就的厨师,所以要帮帮你。”习均楞了,然后问:“阳先生呢?”“他家里有事,匆匆回南方去了。他给你用宣纸写了个匾额,又用小楷字写了一叠菜谱,托我交给你,还嘱咐我们,如上馆子就到你那里去。制匾的钱,他也留下了。”

习均展开了一张四尺宣纸,上写六个隶字:一街香羊肉馆。落款是:湘人阳欣。

习均的手抖动起来,泪水涌出了眼眶。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开头写阳欣嗅到饭菜芬香时心中一喜,这一细节既符合人物的社会身份,暗合人物的兴趣爱好,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B. 对阳欣作为美食家的介绍,生动而富有诗意,体现了他作为“儒厨”的文化修养,这样写表现了人文积淀与技艺之间的紧密联系。

C. “习均羊肉馆”地处街尾,且门脸和厅堂都很小,导致生意非常冷清,习均只好身兼数职,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挑。

D. 小说细致地描写了阳欣烹饪羊肉的过程,不仅展示了他高超的厨艺,也可以看出习均积极认真,潜心学艺的态度。

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阳欣的形象特征。

3.小说的大量篇幅似与“鉴宝”无关,为什么要以“鉴宝”为题?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唯灵魂不可征服

徐剑梅

纳尔逊·曼德拉,是领导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我们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受到最高程度和最大规模集体敬仰的人物。

2013年7月18日是曼德拉95岁寿辰,但半年来已多次传出其病危的消息,人们为他祈祷,同时内心在逐渐接受他终将离去的事实。

对曼德拉的赞颂汗牛充栋。对他自己,唯已故香港歌手黄家驹的《光辉岁月》最具直抵内心深处的力量。无论何时何地歌声响起,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般心潮澎湃,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据说,当年曼德拉请人将歌词译成英文,听罢潸然泪下。

黄家驹1990年3月创作《光辉岁月》,当时曼德拉刚刚出狱一个月。从1962年8月再度被捕到1990年2月重获自由,从44岁到71岁,他服刑27年,被单独关在荒凉海岛监狱的一间狭小牢房里,屡遭看守虐待。因长时间在烈日下的采石场做苦工,他的眼睛从此受不了强光刺激。

1964年被判终身监禁时,他在法庭上发表了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神情镇定——“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1990年2月,他在全世界的欢呼声中重获自由,态度甚至更加平静:“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他以善良和宽恕,作为新南非国家团结的黏合剂。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残留的躯壳亦能继续迎接光辉岁月。黄家驹的歌词仿佛神奇的预言。多数人一生的华彩乐章早早、草草终止于青壮年时代,但曼德拉不然,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进行的斗争、72岁之前的年轮,不过是他的前半生。

后半生里,曼德拉赢得1994年大选,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尽管被批评任内虽重视人民却忽视政策,但谁都不能否认他的功绩——主导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实现政治权力的稳定交接。他确无一双魔术之手,不能帮助国家和同胞立竿见影地摆脱贫困、犯罪和种种社会问题,但他对待权力的姿态和对制度的建设,保障了南非作为多种族、多部族共处的彩虹国度内部的持久和平。

上世纪90年代,是整个非洲大陆从一党制向多党制选举大规模转轨的时代,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中涌现的非洲领导人,鲜有主动挂冠求去者;而在多党制选举中上台的首批新生代领导人中,处心积虑再三谋求连任者比比皆是。曼德拉却是少数。1999年首个总统任期届满时,他若想连任易如反掌,但他果断宣布退休。这个愿意为信仰把牢底坐穿的人,不愿意为权力而多恋战一天。他用前半生证明了自己威武不能屈,又用后半生践行了富贵不能淫。世人趋之若鹜的权力名利,于他竟然如浮云。

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在人性的光谱里,曼德拉一生所添颜色,何等绚烂,耀人眼目。

选自《国际先驱导报》

人物简介: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ia Mancia, 1918. 7.18-2013.12.5)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

在任职总统前,曼德拉是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同时也是非洲国民大会的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领袖。当他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时,南非法院以密谋推翻政府等罪名将他定罪。依据判决,曼德拉在牢中服刑了27年。1990年出狱后,转而支持调解与协商,并在推动多元族群民主的过渡期挺身领导南非。自种族隔离制度终结以来,曼德拉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赞许,包括从前的反对者。

曼德拉在199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04年,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的是

A. 在这篇传记中,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强调曼德拉的高贵品质,一是他的信念,一是他的品格。

B. 将曼德拉与谋求连任的非洲领导人对比,突出曼德拉不留恋权利名利,视名利如浮云的高贵品质。照应上文,是对上文叙述的议论。

C. 被判终身监禁时,曼德拉神情镇定,怀有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并打算为这一理想而活着或为它献出生命。

D. 担任总统后,坚持政治信仰,保障了南非作为多种族、多部族共处的彩虹国度内部的持久和平;他不愿连任总统,因为它想远离复杂黑暗的政治。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黄家驹的《光辉岁月》创作于曼德拉刚刚出狱一个月。据说,当年曼德拉请人将歌词译成英文,歌声响起,他潸然泪下,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样心潮澎湃,但他的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

B. 曼德拉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更可贵的是,他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他的善良和宽恕,是新南非国家团结的黏合剂。

C. 72岁之前,曼德拉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担任南非总统后,他主导了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

D. “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统帅”, 曼德拉时常念诵这首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亨利的诗篇《不可征服》,因为曼德拉就是这样做的,他也做到了。

E. 这篇传文对曼德拉44岁之前的斗争历史只字不提,对他1999年结束总统任期后的生活也极其简略,重点介绍他的思想、人格及胸怀,选材精当,详略得当。

3.曼德拉的“善良和宽恕”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和而不同”: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古代,“和而不同”是处理不同学术思想派别、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是学术文化发展的动力、途经和基本规律。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在一些有宏阔眼光的学术史学家看来,“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即认为各家的理论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治理好国家,只是所采取的方法和理论根据不同而已。这恰恰说明了“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道并行而不悖”的道理。汉代史学家班固更加明确地指出,各家“其言随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和,相反皆相成也”。在他看来,各家的观点虽有差别和对立,但又是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互相促成的。只有以博大的胸怀兼容百家,取长补短,和而不同,才能收到治理好国家的实效。

我国古代的许多学者,都从历史经验和自己的实践中得出了与班固大致相同的认识,肯定“相反相成”、“相灭相声”是学术发展的规律。他们认为,不仅要看到各种不同的文化、学派、理论、观点之间的分歧和殊异,同时也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一致、共同之处,因此互相交流、对话、讨论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只有通过不同思想观点的互相诘难、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吸收,学术理论才能得到发展。东汉学者仲场统指出:“同于我者何必可爱,异于我者何必可憎。”因此,党同伐异三不可取的。北宋的苏轼曾经对王安石提出尖锐批评,认为“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于好使人同己。自孔子不能使人同,颜渊之仁,子路之勇,不能以相移,而王氏欲以其学同天下。地之美者,同于生物,不同于所生。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苏轼与王安石在政治态度和学术思想方面都有严重分歧,他对王安石的批评是否客观公允暂且不论,但他认为在学术文化上不能搞“专同”,不能搞思想“一统”的话却是讲得很有道理的。容不得对立的思想学派存在,企图用一种学说来“同天下”,那么就如同在盐碱地上只长着一片黄茅白苇一样地单调,学术文化发展的生机也就被扼杀了。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在总结中国学术发展的历程时,对“和而不同”的文化发展规律有深刻的理解,提出了“一本万殊”的学术史观。在他看来,学术思想上的各种观点,包括“相反之论”、“一偏之见”,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可以启发思想,促进认识的发展,学者就是要善于从“不同”处发现“同”,认识到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一本”与“万殊”其实是统一的。如果不能正视差异、矛盾(“相反之论”)的存在,一定要使认识“出于一途”,那么智慧的“灵根”就会衰萎枯竭。他的“以水济水,岂是学问”的质问直接承继了先秦“尚和去同”的思想,有力地批判了“依门傍户、依样葫芦”的教条主义和传统经学思维方式。

以上所引资料,说明中国古代的许多学者都对“和而不同”的学术文化发展规律已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作过不少精辟的论述。简单地说,“和而不同”就是“相反相济”、“相反相成”、“相灭相生”、“一本万殊”,在学术思想上要允许不同意见、“相反之论”存在,通过“以他平他”的交流与交锋,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和”即对立面的统一,或多样性的统一。当然,“乐己之同,恶己之异”,必欲使天下学问“出于一途”,追求学术思想上的“专同”、“一统”的现象也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这就是为封建统治者所支持的“同而不和”的文化观。“和而不同”的辩证文化观正是在与这种追求绝对同一的形而上学文化观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历史实践证明,正是由于“和而不同”符合学术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在中国古代早已形成的“尚和去同”的价值取向,所以才能够为广大群众和知识分子所接受,形成为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起着推动学术发展的积极作用。

(节选自2017.3.15《传统文化研究》,有删改)

1.对文中“和而不同”文化观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和而不同”是一种辩证的文化观,在学术思想上它不仅允许不同意见,甚至相反意见的存在,强调各种不同学派、不同文化在相互交流碰撞中达到对立面的统一,或多样性的统一。

B. “和而不同”文化观符合学术思想发展规律,是我们先辈处理不同学术思想流派、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

C. “和而不同”文化观体现中国古代早已形成的“尚和去同”的价值取向,因而为广大群众和知识分子所接受,形成为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并推动了我国学术发展。

D. “和而不同”文化观是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它是与封建统治者所支持的“同而不和”文化观的斗争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下列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 在一些眼光独到的学术史学家看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虽然方法和理论根据不同,但其理论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治理好国家。

B. 我国古代学者肯定“相反相成”、“相灭相生”是学术发展的规律,这和班固对百家的认识大致相同,都是认为“和而不同”的思想促进了学术理论的发展。

C. 文章引用东汉学者仲长统的话和苏轼对王安石的尖锐攻击,说明学术文化要充满生机就必须有“和而不同”的胸怀。

D. 思想家黄宗羲“一本万殊”的学术史观深刻反映“和而不同”的文化发展规律,有力地批判了“依门傍户、依样葫芦”的教条主义和传统经学思维方式。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文章观点,历史上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违背了“和而不同”的文化观,是中断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的重要原因,阻滞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B. 在学术领域只要持有宽阔的胸怀,承认并允许不同学术思想流派并存,就可以推进学术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C. 一种科学的文化观,应该符合广大群众的需要,体现文化发展的规律,才可能成为一种优良的传统,在推进学术发展方面起积极作用。

D. 在现代新历史背景下,我们的民族文化要长足发展,就必须摒弃“依门傍户、依样葫芦”的教条主义和传统经学思维方式,推行“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②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④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⑤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文段有三处逻辑不当或表述不当的地方,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除了读书,要做成任何事情,都必须有着三种品质:有志、有识、有恒。有志才不会甘于平庸,做事情一定会成功。有识才能具备做事的本领,有恒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把事情最后干成。三个方面各成一体、缺一不可,是千古不易的成功原理。

①“除了”应该为“不光”或“不仅”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生活并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让我们轻松自在地在其中旅行,生活是              ,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在死胡同中搜寻。但只要              ,有一扇门就会向我们打开。它或许不是我们曾经想到的那一扇门,但我们最终将会发现,             

 

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 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 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 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随着台风的强势登陆,厦门大桥上的许多路灯被狂风吹落,各种不明物体在风中

盘旋,甚至警车连连击中。

B. 悠久灿烂的中原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游牧文化、齐鲁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C. 近日,本报记者驱车来到南京市高淳区,发现作为中国首个“国际慢城”,发展亮点纷呈。

D. 生活剧《小别离》讲述了当三个平凡家庭里的孩子进入青#期时,人到中年的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焦头烂额,矛盾不断的琐碎故事。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項是

①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球迷的叫喊声、欢呼声不绝如缕

②曾经不名一文的年轻人。如今已是亿万富翁,成为了人生的大贏家。

③以给每个人发一百元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作为只能是扬汤止沸,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④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张女士还常被各种名目的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

⑤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前几年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中的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只剩下几家平分秋色的企业。

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一又和亊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的《离骚》中,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的品格更加髙洁的句子是:                             

(2)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句子是:                             

(3)《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过华清宫

李贺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注:①紫钱:紫色像钱一样的苔藓。②残露:残余的露水,此指残余的酒。③蜀王:指唐玄宗李隆基。安史之乱中,李隆基逃到蜀地避难。诗人因此称他为“蜀王”。

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描写了华淸宫冷落萧瑟的景象,渲染了华清宮春夜的凄凉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 次句写诗人隔着积满尘土的窗帘,看到宮花仍旧迎春盛开。但无人观赏,显得那样寂寞悲苦。

C. 颔联写诗人仰看云雾从宮檐下的红窗飘出,言其宮殿之高;俯看御阶石块断裂,苔藓横生,言其宫殿之败。

D. 尾联以景结情,以小见大,既表现出华淸宫的凄冷、荒寂,又寄予了诗人“黍离”之感慨。

E.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从不同方面,描绘昔日繁华富丽的华淸宮而今荒凉破敗的景象,暗寓讽刺感喟之意。

2.这首诗描写了华淸宮之最,请从虚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