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央电视台今年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以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将无声的文字     为有声的情感倾诉,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喜爱。节目首先把观众带入特定的情境和氛围中,再通过朗读     的文字传递情感,为人们搭建起一座     心灵的人文殿堂。

A. 转化    如沐春风    润色

B. 转化    动人心魄    润泽

C. 转达    动人心魄    润色

D. 转达    如沐春风    润泽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阅读能促进个人的成长,提升民族的精神境界。国民阅读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需求时代。有人倾向于新兴电子媒介,有人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还有人认为媒介并非影响阅读的唯一因素。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比较上述三种倾向,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下面是某中学“汉服成人礼”中“及笄礼”准备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字。

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 __________ 。如何呵护共享单车,考验着骑车人的素质, ________ 。对骑车人来说,不能只图方便,也要树立起规则意识,珍奇共享成果;对企业平台来说,不能只投车不管理,把积累的风险和问题转嫁给社会;对管理部门来说,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也要加强对共享平台的管理,引导市民文明用车,唯有如此, ___________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                                               

①玄学家崇尚老庄哲学,贬斥注释儒家经典的繁琐经学。名士们高谈老庄,辩言析理,称为玄谈或清谈。

②主方首先提出论题,阐述见解。客方随即进行驳难,于是双方展开辩论。

③清谈的方式犹如现代的辩论比赛,分主客两方。

④在清谈时名士们必定手持尘尾,挥动尘尾,可助谈兴。相习成俗,尘尾就成为了名士的雅器。

⑤清谈的内容从讥评时事、臧否人物到抽象的哲理。

⑥玄学是关于玄远哲理的学问,老庄毅并称三玄。

A. ①⑤③②⑥④    B. ⑥①③②⑤④    C. ①⑤⑥③②④    D. ⑥①⑤③②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云计算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描述新的IT服务增加、使用和交付,共享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并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的计算方式。

B. 陶瓷大师晋佩章不仅是理论与实践兼备的传统艺术大师,而且他的儿子晋晓童也是难能可贵的制陶人才。

C. 卡皮奥称,在菲律宾处于中国军事弱势的情况下,菲总统最起码应该像越南一样,向中国表示强烈抗议。

D. 许多“草根英雄”在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后,各大媒体电视台纷纷邀请他们参加节目,把他们打造成国民偶像。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

A.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可谓首鼠两端,从初到北京时的老实坚忍,到后来的自暴自弃,深刻反映了旧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摧残。

B. 随着萨德在韩部署的进行,中国与美韩的博弈分外令人关注。近来中国赴韩人数锐减,韩国民众闹得沸反盈天

C. 每年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20多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探骊得珠,找到了较为妥善的预防与治理办法。

D. 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惊叹。

E.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但现在许多中学生认为他和苏氏三杰相比不过是忝窃虚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思礼:“饮冰室”走出的“驯火者”

一双大眼,鹅銮式的宽阔前额,一张典型的“梁家嘴”,举手投足间处处是父亲梁启超的影子。“像,太像了”,周恩来总理第一次见到梁思礼时,竟有种恍若隔世之感。

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6号,有一幢白色的意式建筑,这里就是饮冰室,梁启超伏案奋笔之所。他在这里写的“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指引了梁家9子女未来的路。  

1941年,梁思礼赴美国深造。为了省钱,他曾裹着大衣在零下40摄氏度的储物室挨了一夜,险些冻死,也曾在罐头厂靠着冷冻豌豆过了一个暑假。尽管条件艰苦,但仍没有磨灭他心中“工业救国”之梦。1949年,他拿到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著名无线电公司RAC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他选择了回国。此时,他的同窗好友林桦与他分道扬镳,留在美国。几十年后,林桦成了波音宇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梁思礼成了航天部的总工程师。林桦住在西雅图一个小岛上的高级别墅,梁思礼住在普通的单元房里,工资只有他的百分之一。有人问他对此有什么想法,梁思礼的回答是:“他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我干的导弹是保卫祖国的。”  

1957年12月24日,一辆从莫斯科出发的专列抵达北京。车上除102名苏联火箭技术人员外,还有两发P-2近程地地导弹。一年之前,一处野兔出没、坟茔遍地的荒草园挂上了一块新牌子——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它成立的初衷只有一个,搞出中国自己的导弹和火箭。从事研究工作的几百人中,大多是刚刚跨入校门的大学生。别说学过导弹理论,就连真正见过导弹的人都没有。“尽管两手空空,一张白纸,但这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梁思礼说。中国第一枚导弹——仿制“1059”导弹,也就是后来的“东风一号”,就是在他们这帮“业余选手”手中诞生的。  

这是一枚用算盘算出来的导弹。几乎每一夜,梁思礼都在算盘噼啪声中度过。  

一边激情似火,一边四面楚歌。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专家。没有材料和电子零件,梁思礼他们就自己研制,最终用国产产品取代了苏联停止供应的材料、液氧及元器件。无数个不眠之夜,400多个忙碌的身影,撑起了中国航天最初的稚嫩脊梁,地平线上第一次飞起了中国制造的导弹。

1960年,“东风一号”仿制成功后,聂荣臻要求五院转入导弹的自行设计和研制。临危受命的梁思礼又奔赴下一场会战——中近程地地导弹的设计和飞行试验任务。  

1962年3月21日,“东风二号”首次发射失败,事后得知,原因是导弹产生横向弹性振动和发动机管道起火。对于一位“驯火者”来说,梁思礼更愿意将自己的“驯火史”总结为一本“失败者之书”。多次试验失败,让梁思礼深感质量和可靠性对研制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也正是这些失败,成就了梁思礼开创的“可靠性工程学”。  

2006年9月9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创造了16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梁思礼自始至终参与了研制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工作,他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成为长征火箭安全飞行的坚实保障。

中国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出生在“文革”最乱的年代,“生于乱世,先天不足”注定了这枚火箭多舛的命运。直到1977年,远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才走上正轨,连续6次试验都取得成功。1980年,梁思礼带领9人精度小组,围绕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在设计、工艺、环境和可靠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精度分析工作。靠着这个飞行试验,他摘取了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桂冠。

1983年,梁思礼退居二线,但他重新站上讲台,将航天的火种传给下一代。正如萧伯纳所说:“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周恩来与梁思礼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中可以看出,梁思礼在外貌基础上与父亲梁启超神似。不仅如此,他在爱国精神上也一脉相承。

B. “饮冰室”中的“冰”字,与“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冰”字有异曲同工之妙。意在说明感情如冰一般晶莹透明、清澈无瑕,真挚无比。

C. 自  “东风二号”首次发射失败到梁思礼开创出意义重大的“可靠性工程学”,其间经历了多次试验失败,这恰好印证了谚语“失败乃成功之母”

D. 梁思礼笑看人生,淡泊名利,提倡继承先辈业绩,尽己所能。然后从事教育工作,薪火相传,将航天的火种传给下一代。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文章讲述梁思礼在美国深造时忍饥挨饿,回国后住简陋的单元房、拿微薄的工资的经历,主要是为了表现他吃苦耐劳的精神。

B. 为了搞出中国自己的导弹,最初从事研究工作的几百人,克服了恶劣的环境和自身的学术局限,尽管两手空空,打破下了生机勃勃的种子。

C. 文章严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严密紧凑。语言平实自然,融入了比喻,引用等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D. 1960年,在中苏关系恶化的严峻形势下,梁思礼与400多名科研工作人员,撑起了中国航天的稚嫩脊梁,最终成功自主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枚导弹。

E. 远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走上正轨后,梁思礼又带领他的团队,围绕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进行工作,并获得了极大的荣誉。

3.梁思礼被称为“饮冰室”走出的“驯火者”, 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旦角

年轻的时候,他是闻名遐迩的人士。每到农闲时节,四乡八里的人约在一起,组个草台班子,挨村唱梆子戏,都免不了跑到黄泥湾,邀他加盟。他那媚媚的扮相,妖妖的身段,在台上一走,就是一串碰头彩;一个水汪汪的飞眼,能淹死一堆小媳妇;一挑葱白似的兰花指,能醉倒一群小姑娘;再唱上那么几嗓子,连半老徐娘们都从里往外酥透了。

他是有名有姓的人,但是人们都不叫,刚出道的时候,大伙儿都叫他“小白妮儿”,年岁大了,大伙儿又叫他“沙锅片子”。

他怎么会有这样一个怪名儿呢?

原来,他好抽口大烟,后来解放了,铲除了黄赌毒,他只好从中药店买点大烟壳,用砂锅煮水喝。只有喝了这水,他才有劲儿将一副媚相足足地演到一出戏终了。无论走到哪里,他任啥不带,就提着一只砂锅,到了地儿,他任啥不干,就熬他的大烟壳。每每在戏开锣半个时辰前后,就能在戏台附近闻到一缕缕淡淡的特殊的香气。那准是砂锅片子的大烟壳熬出了好滋味。

不管演哪一出戏,都数他的戏份足。《大祭桩》中的黄桂英,《铡美案》中的秦香莲,《打金枝》中的公主,《西厢记》中的红娘,都非他莫属。

他还真从戏迷中拐了个姑娘,做了他的媳妇儿。他再也不用自己提沙锅、熬大烟壳了,一切有关他的杂务都被那姑娘包下来了。

他和媳妇儿相亲相爱地过了大半辈子,媳妇儿没舍得吵他一句骂他一声,横草不让他拈,竖草不让他拿,就是时不时让他在家简单地扮上,摆弄一下身段,哼那么几句。嫁给他多少年了,媳妇看了听了他的戏,仍然眼睛放光。后来,大队演样板戏,他演李铁梅、阿庆嫂,演了几次,不让他演了。他演的李铁梅、阿庆嫂怎么看怎么不像英雄人物。他不演戏,急得吃不好睡不香。媳妇儿便让他在家里偷偷演,演给她一个人看。当然,他演的是红娘,是秦香莲。有时候,媳妇还能接几句张生、黑老包呢。

这么好的媳妇儿,打着灯笼也难找,谁知说走就走了,事前半点儿征兆都没有。他哭天抢地,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好长时间,整天都像是没了魂的人。媳妇儿都埋了多半年了,他还时不时到坟头去哭,细听了,不是哭,却是唱,

婆母娘你息怒站在路口,

听儿把内情事细说从头,

想当初李黄两家结亲眷,

也算是门当户对配佳偶......

媳妇走了,儿子在外面念书,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没抓没挠的。他一辈子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料理日子的本领,一烦,连出去进来都离不了的戏也免了。过了两年,儿子高中毕业回了家,不久又娶了亲,家里总算又有了一个女人。他才可以伸开肠子过一过日月、好好唱一唱他的戏了。

亲家母年轻时也是他的戏迷。亲家母来家了,和他有说不完的话。说得兴起,偶尔他也比划比划,让亲家母直感叹,到底是老了,老了。听了亲家母的话,他不知是忧伤还是高兴。但他每回都拼命挽留亲家母多住几天。只要过一段时间亲家母没来,他还会催儿媳回娘家去接呢。

儿媳不愿意了,和儿子吵,你爹咋回事儿,我爹还没死呢。

儿子笑了笑。

儿媳又说,你爹都这么大岁数了,别整天没事了哼哼唧唧的好不好,一个大老头子,男不男女不女的,算什么呀!

儿子不笑了,叹了一口气。

儿子还是和他谈了。从此以后,他进进出出都黑着脸,既不哼唱了,也不言语了,终于憋出一场病来。病好了,他脱了层皮似的瘦了下来。

儿子瞒着媳妇儿,带他到省会电视台梨园春擂台赛报了名。他竟做了擂主。比赛那天,他唱了两段《西厢记》红娘唱腔,一段是:

他二人进房去先把门上,

门儿外战兢兢站立我红娘,

都只为老夫人把良心昧丧,

报不平我才陪你来到书房......

另一段是,

谯楼上打四梆霜露寒又凉,

为他们婚姻事俺红娘跑断肠,

恨死老夫人过河你拆桥梁,

从今后再不说你治家有方......

唱过了,看到观众和评委都给他打了全场最高分,他眼角悄悄溢出了泪花。这一辈子,能演给千千万万个戏迷看,死了也值了!

注:旦角指的是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第一段从多角度描写了“旦角”的舞台形象,重点突出了他“妩媚”的扮相和出色的唱功。

B. 小说主人公虽是出色的旦角,但依然免不了沾染当时社会的恶习,写其抽大烟突出了人物的多面性。

C. 旦角因演不好英雄人物而非常着急,既表现了他对戏剧的热爱,也表现了“旦角”这一角色的局限性。

D. 儿子的“笑”是对自己女人误解两位老人之间关系的嘲笑,“不笑”“叹气”则包含了一种无奈之感。

E. 小说的语言散发出那种独特而清新的乡土味道,如“小白妮儿”“恁啥不带”“伸开肠子过一过日月”。

2.小说中,儿媳对“旦角”的不满与其他人对“旦角”的认同、痴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3.小说共有三处引用了“旦角”的戏文或唱词,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观刈麦》写了割麦者和拾麦者的辛酸劳碌,而作为朝中官员的自己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对比中表达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愧疚。

(2)《诗经.氓》中男主人公占卜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_ ”,随后女主人公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完成婚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注:李宣远,晚唐诗人,唐德宗贞元间进士。经历“泾原兵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写秋日黄昏下的并州路,黄榆叶落在被敌人占领的城关上,渲染出萧瑟凄凉的气氛。

B. 颔联写穷边惨淡之气。“吹角罢”“射雕还”分别从听觉、视觉角度描写,并暗示了时间。

C. 颈联写大军的军帐与临水遥相对应。征人看见牛羊下山,写出了战前的悠闲安适。

D. 尾联两句作者直抒胸臆,写征人正伤心垂泪,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的残酷。

E. 古诗一般先景后情,而本诗最后依然写景,且景中有情,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

2.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尚希,弘农人也。父承宾,商、直、淅三州刺史。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周太祖尝亲临释奠,尚希时年十八,令讲《孝经》,词旨可观。太祖奇之,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仕明、武世,历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遂夜中从捷径而遁。迟明,迥方觉,分数十骑自驿路追之,不及,遂归京师。高祖以尚希宗室之,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督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寻授司会中大夫。

高祖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

尚希性弘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曰:“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也。”上欢然曰:“公我者。”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民赖其利。卒官,谥曰平。

(节选自《隋书·卷四十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同辈皆共伏               推:推崇

B. 迟明,迥方觉               迟明:黎明

C. 高祖以尚希宗室之         望:希望

D. 上欢然曰:“公我者。”   爱:关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龆龀”,意为垂髫换齿之时,借指童年。古代多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代称年龄,比如垂髫、总角、豆蔻等。

B. “释奠”是古代在学校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释奠”属于荀子“天地”“先祖”“君师”三礼中的“君师”之礼。

C. “国子博士”即国子监的博士,为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国子博士就是在国子监里工作的高级教员。六国时就有博士,后世多因之。

D. 受禅又称“禅让制”,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尚希精通学业。就读太学时专心精研,获同学佩服;讲论《孝经》,词旨可观,得太祖赏识。

B. 杨尚希对政治敏感,行事果断。为宣帝发丧期间,发现尉迥异常,断定他会谋反,于是连夜逃离相州。

C. 杨尚希能洞察时弊,积极进言。他认为当时天下州郡过多,有冗费冗员现象,应当仿效秦朝,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

D. 杨尚希有足疾,蒲州美酒利于养病,皇帝将他调出京城担任蒲州刺史。可见皇帝对他关爱有加。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

2)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对于隐居的态度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积极推销自己的社会理想,这使得孔子和隐士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距离,并因此遭到当时隐士(像长沮、桀溺、荷蓧丈人、楚狂接舆等)的嘲弄。他强调社会伦理关系,尤其强调君臣大义,这种思想和彻底回避社会的隐士思想大异其趣。在参与社会的层面上,隐居不是孔子的选择。“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孔子正是为了“行其义”才积极入世的。

但面对黑暗、混乱的社会政治,孔子认识到一味地进取对于个人非常危险,而且很可能会损害大义。所以,他提出了一整套的隐居理论作为自己进取思想的一个补充环节。

避祸是孔子隐居理论的最低层次,“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都是讲在乱世之中远离政治旋涡,明哲保身。孔子如此强调“邦有道”“邦无道”,并不仅仅是从消极避祸的角度立论,而是有更深的含义。孔子的出仕是为了“行义”,如果不能行道,则要停止出仕,否则就会损害道德。孔子主张的隐居并不仅仅是避祸,而是为了坚守道义志向,这样的隐居是对高尚道德的坚守。在孔子看来,是否坚守道义是检验品质的试金石,他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也被孔子视为评价古代隐士高下的标准。

如果没有隐居,孔子“守死善道”的主张就可能遭到政治阻挠而不能一以贯之。这样看来,隐居实在是孔子思想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与出仕相辅相成。由此,孔子把人的一生中出仕和隐居两种基本状态都包括进来,从而把他的道德人生原则一以贯之。他的学生原宪深明老师这一思想,后来就隐居了。原宪很穷困,但是他认为自己是学道而能行之的人,并批评子贡。

但是,孔子主张的隐居是有限度的,只回避无道的政治,不回避人类社会。这和后来庄子的隐居理论很不一样。当长沮、桀溺嘲笑他是避人之士,不是避世之士时,孔子告诉学生们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里“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有两层含义:第一,如果天下有道,就不出来做事。这和“有道则见”似乎有矛盾。但是,从隐居能够考验士人的道德节操来看问题,我们就能理解它。天下完全清平,就无需士人再出来从政,士人应该隐居求志,磨炼自己。但是,“天下有道则见”中的“有道”还没有达到完全清平,所以还要出仕。故此,两者不矛盾。第二,意味着正是因为天下无道,才出来改革社会的意思。这似乎和“无道则隐”矛盾,其实也不然。因为在参与社会的层面上,孔子是坚决入世的,而他的“无道则隐”则仅仅指出仕为官层面。不做官,依然要参与社会改造。尽管孔子对于在无道时代的隐居作了肯定,但是对于完全逃避社会的隐居则是不赞同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一生积极推销自己的社会理想,在参与社会的层面上和隐士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距离。

B. 孔子认为“死守善道”、一味地进取队个人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很可能会损害大义。

C. 孔子讲“邦无道,免于刑戮”,这说明他的隐居在最低层次上表现为一种消极避祸的选择。

D. 孔子的隐居理论为他的进取思想做了重要的补充,从而让他的道德人生原则能够一以贯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孔子将是否坚守道义是为评价古代隐士高下的标准,因此对坚守高尚品质的隐士,孔子还是有一定认同的。

B. 孔子提出的一整套的隐居理论,看似与出仕行义的主张相悖,实则是对“义”的坚守,故而是一种补充。

C. 顾宪看到了隐居和出仕是矛盾的,明白了孔子主张隐居的原因,所以才选择了隐居,并批评了子贡。

D. 隐居能考验世人的道德操守,故孔子主张“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与“邦有道,则仕的说法并不矛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因为孔子主张隐居要有限度,所以,他只回避无道的政治,而不回避人类社会,这个庄子很不一样。

B. “避人之士”写作 “避世之士”在隐居上表现出的差异实质是对社会参与、社会责任承担的差异。

C. 因天下无道才出来改革社会,强调的是对社会的参与、对社会的责任,并不是对“无道则隐”的否定。

D. 彻底回避社会的隐士也坚守道义,但这种“义”与孔子的“义”相比,在社会性上显然有所不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落幕后,一时间,似乎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被掩埋起来了的诗词火苗又燃烧了起来。人们开始谈论生活当中应该有的情怀和高雅,气质和风度。这种精神层面的交流和冲击,让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再次得以华丽呈现。武亦妹成功登项,获得冠军。长发披垂,柳眉凤目,身材颀长,熟背古诗上千首,“飞花令”对得漂亮又淡定,武亦殊被网友大赞,简直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也有人说诗词大会比的是记忆,不是修养!选手谁背诵的诗词多,谁就能获胜。

对此,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与含意,写一篇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下面这份申请书的正文存在一些问题。请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重新拟写。(不超过 30个字)

老师,我记得学生证是放在家里的,但翻箱倒柜都没找着。我这人比较马虎,可能是乱塞乱放弄丢了,今后我会注意改正。现在我需要学生证办理公交卡,麻烦老师补发给我吧。谢谢老师!

申请书

校学生处:

                                               

 

申请人:×年级×班  ××

                                                     ×年×月×日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字”是我们工作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______________①?关于汉字的起源,一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对象,______________②,直到最近几十年,我国考古学家才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安阳殷墟甲骨文”及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汉字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及人类社会早期在陶器上面刻画或彩绘出的符号,同时,还有少量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这些符号,距今已经有8000多年历史。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③。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很多癌症致死者明明是手术治疗(包括化、放疗)导致的。   有人却把这个责任推给所患的疾病——癌症,这是不公正的。手术    切除可见的癌病灶.却不能切除滋生癌症的土壤。  这个土壤未除,癌症就随时可以复发,   复发时的身体条件更差。   经过了手术的摧残,人体抗病能力大大减弱。可见。把手术说成是治疗癌症的除根

术,   是一种骗术。

A. 可是    只能     /      尚且    因    实则

B. 然而    只会    要是    且      由于   /

C. 而      只是    如果    并且    /     实际

D. /       内能    只要    而且    因为   其实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针对近年校园欺凌事件不断发生,专家表示校园欺凌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面对的难题,如何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善意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家长、学校、媒体都还需认真思考。

B. 专家认为,是否把握好财政运作的“度”,在稳定增长与调整结构之间找平衡,是对地方政府能力的重大考验。

C.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各国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人民币近期对美元贬值主要原因是国际金融市场外部环境所致,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基础。

D. 各级党组织只有当好选人用人的舵手,秉持公道正派的工作,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才能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化程度不高的唐刚立志发扬跛鳖千里的精神,不断自学,终在民间文学方面有所成就。

②家风建设,是道德建设从社会细微处抓起的具体而微的措施,是延续优良文化传统的好方式。

③这所有名的中学将原来的冲锋号起床铃改为温柔的小步舞曲,学生们说新的音乐像晨钟暮鼓,死气沉沉,让人提不起精神。

④京剧大师梅葆玖驾鹤西去,著名演员濮存昕呼吁京剧演员尤其是梅派传人,要将梅先生身上那股不受名利场沾染的“仙气”薪火相传

⑤秦武阳为人既无胆量,又少谋划,干大事而惜身,关键时刻引而不发,终不能成就大业。

⑥他在史海中钩沉辑佚,于文物间爬罗剔抉,可谓板凳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若论嘉惠后学,金针度人,这三本书名副其实。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④⑤⑥    D. ①④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逍遥游》中“                          ”两句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雪喻花,把冬景比作春景的名句是“                           ”。

白居易《琵琶行》中,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的诗句是“其间旦暮为何物,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尊前”,表示对友人的尊重,词人准备向朋友提出告别,但出语很轻,告诉朋友别后归来的期限。

B. 第二句着一“欲”字,照应首句“拟”字,心态毕现,欲语未语,而对方已是春容惨咽,可见相知之深,相别之苦。

C.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与前人所写的“古歌旧曲君莫听,听取新翻杨柳枝”的诗句,既异曲同工又推陈出新。

D. 末二句虚写,设想把满城的牡丹看尽,才会少一些离别的伤感而容易与归去的春风一起,向朋友道别。

E. 全词写离愁,以实开笔,以虚作结,首尾呼应,以乐观之虚设冲淡苦别之现实,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这正是别于婉约的豪放风格。

2.请联系全词,简要赏析名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有隽材,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见而异之。以父崧卿,补番禺县尉。韩侂胄举恢复之谋,诸将偾军,边衅不已。朝廷寻悔,金人亦厌兵,乃遣韩元靓来使,而都督府亦再遣壮士遗敌书,然皆莫能得其要领。近臣荐信孺可使,自萧山丞召赴都,命以使事。信孺曰:“开衅自我,金人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侂胄矍然。至濠州,金帅纥石烈子仁止于狱中,露刃环守之,绝其薪水,要以五事。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至汴,见金左丞相、都元帅完颜宗浩,宗浩叱之曰:“前日兴兵,今日求和,何也?”信孺曰:“前日兴兵复仇,为社稷也。今日屈己求和,为生灵也。”宗浩不能诘,授以报书曰:“和与战,俟再至决之。”信孺还,诏侍从、两省、台谏官议所以复命。众议还俘获,罪首谋,增岁币五万,遣信孺再往。金人见信孺忠恳,乃曰:“割地之议姑寝,但称藩不从,当以叔为伯,岁币外,别犒师可也。”信孺固执不许。复命,再差抵汴。宗浩变前说,别出事目。信孺曰:“岁币不可再增,故代以通谢钱。今得此求彼,吾有陨首而已。”信孺还,言:“敌所欲者五事:割两淮一,增岁币二,犒军三,索归正等人四,其五不敢言。”侂胄再三问,至厉声诘之,信孺徐曰:“欲得太师头耳。”侂胄大怒,夺三秩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议用弗就。信孺使北时,年财三十。既龃龉归,营居室岩窦,自放于诗酒。后赀用竭,宾客益落,信孺寻亦死矣。

(节选自《宋史·方信孺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将偾军,边衅不              已:停止

B. 侂胄再三问,至厉声之          诘:追问、责问

C. 和与战,再至决之              俟:伺机

D. 宾客益落,信孺亦死矣          寻:不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未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年,称“弱冠”,未成年称“未冠”。    B. 荫:古代一种制度,子孙因先辈有勋劳或官职而依照往例受到封赏或免罪。    C. 社稷:社,谷神;稷,土神。古代帝王祭祀他们以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用作国家的代称。

D. 三秩:秩,古代官吏的俸禄,引申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三秩,即三级或三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信孺才能出众曾得到周必大和杨万里的赞赏。与金国交涉时,都督府派去的人不能领会敌方要领,而方信孺出使时能从容地与金国周旋。    B. 方信孺临危不乱。他首次出使金国,遭到囚禁,被断绝柴火、饮用水,还受到威胁,但仍沉着冷静,坚决不答应金国提出的五个停战条件 。    C. 方信孺坚守气节。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同意金国提出的交出主谋的无理要求,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朝廷尊严。    D. 方信孺勇于维护朝廷利益。他三次出使金国,先后拒绝了金国提出的增加岁币等有损国家利益的要求,使敌方的贪欲无法轻易得逞。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孺曰:“开衅自我,金人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                                                                       (2)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议用弗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请说普通话  

尚春江

老同志,请你说普通话。 

山水老汉从儿子居住的小区出来溜达了一会儿,就记不住回家的路了。去问交警,儿子的家在哪?路咋走?可是,他费了老鼻子劲说出来的话,人家一句也没听懂。交警说,老同志,请你说普通话。 

可他哪里会说普通话啊。 

他又去问路边下棋的几个老头,几个老头听了他说的话,一个劲地摇头,说,听不懂,请你说普通话。 

可是,他真的不会说普通话。 

前天,儿子把他从老家里接过来。一来让他享受一下城里的生活,二来他老了,就他一人在家,儿子不放心。三番几次去接,他都不应。这不,儿子费了好些口舌才把他接到市里。

然而,山水老汉在儿子鸽笼般的楼房里待不住,只在屋里呆上一天就觉得闷得慌,浑身没劲,烦躁。 

第二天一大早,儿子说,在屋里呆久了,出去走走,散散心。 

说完,儿子就去上班了。儿子原先在这个城市打工,后来出息了,现在当了经理,忙得脚不着地,连陪他说话的工夫都没有。儿媳妇倒是下班就回家,但她是温州人,说话叽里呱啦的,他一句也听不懂。儿媳妇就给他说普通话。可是,他听得懂她说的话,她却听不懂他说的话。 走走就走走。山水下了楼,出了小区的门,到街上逛。逛着逛着,在大街上七拐八抹的,一会儿就迷了路。按说,他当过兵,出过远门,说啥也不会迷路。可是,现在的城市,街道好像都差不多:都是高高的楼房,都是宽宽的街道,到处车挨车人挤人。一会儿,车开得呼呼的,好像赛跑;一会儿,都停在那里等红灯,好一阵子不动步。 

山水悠悠逛逛,像到集上赶集,走着走着就迷了。哪像在家里,哪里有棵草,哪里有道坎,他心里一清二楚,挤着眼也能摸回家。 

迷了路?问啊。鼻子下边有张嘴,山水就去问路。可是,他讲的是家乡掉了渣的土话,人家一句也听不懂。这时他才明白,村中那些打工的年轻人为啥都讲普通话了。那时,他还跟人家讲,当初自己因为说普通话,害得被退了亲,被退了伍,现在还是光棍一条。可现在,人家硬要自己说普通话,自己却把普通话忘得一干二净。

问了半天,他也没问出回小区的路。没办法,他就给儿子打电话。儿子开车很快找了来,把他送回家。坐在沙发上,山水说,不在这住了。在这里,人家讲的是本地话,他听不懂;他讲的是家乡话,人家也听不懂。在这里,说话都是普通话,他不会。

儿子想说,大,你不会学吗?小时候,人家都说你会普通话。

但是,儿子没有问。他知道,那是他大心上的一道伤疤。

那年,他大当兵回家探亲。老队长榔头看到一个人,穿着一身绿军装,背着一个绿挎包,站在山水家门口东张西望,知道是山水回来探亲了。就问,是山水啊?啥时候坐车回来的?

哎呀呀,你是榔头叔叔吗?我是昨晚上回来的。叔叔,你知道我妈妈在哪里吗?山水说着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还向生产队长榔头敬了个礼。

啥?你是“坐碗上”回来的?不是坐车啊?你妈妈是谁?是你娘?那我去叫你娘去。你娘在红芋地里出红芋呢。

切!榔头队长听着山水说的普通话,嘴都撇到裤腰上了。

一会儿,山水娘回来了。他娘干活时,脸上受了点伤,涂着红药水,横一道竖一道的

娘望着穿绿军装的山水,高兴得眼泪都出来了。要知道,那时候当兵,是很光荣的。有人找不到媳妇,只要军装一上身,说媒的立马就踢破门槛。

娘说,山水,啥时候回来的?

山水望着脸上横一道竖一道的娘说,你是谁呀?

娘说,傻孩子,我是娘啊,你连娘都不认识了?

山水紧紧握住了娘的手说,哎呀呀,你看看,你看看,我以为是隔壁的大娘呢,原来是我的妈妈哟。

此后,有人说山水是“一年亲,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

小资产阶级思想典型,上报到了部队。本来,山水已被部队当作入党提干的对象,此时泡了汤,提前退了伍。山水的未婚妻也退了婚。他娘提着礼到处找媒人说媒,但人家一听说是他,扭头就走。

从此,山水就拉了寡汉。如果不是捡了一个他做儿子,把他抚养成人,现在可能仍是孤家寡人。

一连几天,儿子看他大山水整天躲在屋里,呆呆地,不言不语,像丢了魂。就说,大,是不是住不惯啊,那咱就回老家。

啥?回家?那中啊!

山水的眼中一下子闪出了亮光。在家里,他就不用说普通话了。种地,种菜,和一般大小的老年人拉拉呱,喂喂猪,养养鸡,遛遛狗,多好!

                                         (选自《华文小小说》2015年第2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本文以朴实的语言,跌宕的情节叙述了山水在城里迷路的故事,表现了已不合时代节奏的山水与城市生活的格格不入

B. 儿子想让山水来城里享享福,但事与愿违,不会说普通话的山水在城里生活得很不开心,他更喜欢家乡不用说普通话的生活。

C. 小说通过记叙出门转悠的山水由于不会说普通话,问路没人听得懂,所以连儿子的家门都找不到这一事件,表达了对山水已落伍的惋惜之情。

D. 小说中山水儿子这一形象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他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小说正是通过这一人物来推动情节顺利发展的。

E. 老队长榔头庸俗卑鄙,是山水身边群众的代表,是他为山水的悲剧生活开了源头,进而埋葬了山水美好的前程和爱情。

2.你认为山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经历对你有何启示?

3.小说中插叙了山水年轻时因说普通话而被退婚退伍的情节,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16)》显示,2015 年,全国共有 30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了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各类功能区共监测20188点次,昼间、夜间各10094点次。昼间共有 9331 个监测点次达标,总点次达标率为 92.4%;夜间共有7504个监测点次达标,总点次达标率为74.3%。31个省会城市昼间总点次达标率为87.7%;夜间为 61.8%,交通干线两侧声污染相当严重。

全国最“吵”的地方,并非京沪等特大城市,而是以均值58.9分贝位列第一的贵阳,哈尔滨紧随其后。长期调研显示,哈尔滨噪声强度大跟生活习惯相关,而贵阳则是由于最近几年工地较多。

2011年3月,世卫组织一份报告首次给噪声污染“定罪”。根据世卫组织对欧洲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噪声污染已成为空气污染之后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过度暴露在噪声污染中,不仅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也会增加患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

也正因此,噪声成为环境污染投诉高发区。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共收到环境噪声投诉35.4万件,占环境投诉总量的35.3%。其中,工业企业噪声类占16.9%,建筑施工噪声类占50.1%,社会生活噪声类占21.0%,交通噪声类占12.0%。

尽管投诉比例居高不下,但问题的解决却十分不易。温香彩介绍,与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污染都不同,噪声污染瞬时性、局部性、分散性很强,所以即使接到群众举报,有时很难取证,投诉经常不了了之;或者当时解决了,之后又会继续。也因此,对于噪声污染,目前的状况是“民不告,官不究”。

其实,从国家到地方都为此作出了努力。2015年,国家、地方新颁布了9部环境噪声相关标准规范,涉及风力发电机组、三轮汽车等产品的噪声测量方法,敏感建筑物项目环境噪声与震动控制规范等。2015年,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发布了21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相关文件,设计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与调整、绿色护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与专项整治等工作。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国内一些地区已开始探索一些先进的防止模式。报告显示,2015年,上海市建立起约700平方公里的外环区域城市噪声地图和数据库,声源信息及噪声数据信息的显示和查询,为城市环境噪声管理提供了有力手段。

           (节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邻居的装修声、公路上的汽车声、小区附近的施工声……无孔不入的音波不知给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带来多少烦恼。而且噪声污染影响的不只是我们的心情,还有我们的身体健康。噪声污染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损伤听觉器官,还会引起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

环保部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在2015年,全国共收到环境噪声投诉35.4万件,占环境投诉总量的35.3%。尽管投诉比例居高不下,但问题的解决却十分不易。一方面,噪声污染存在着瞬间性、分散性、随机性等特点,很难抓住现行;另一方面,噪声污染种类繁杂,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门对于噪声的管理权限分工并不明确。居民遇到噪声污染,也往往陷入不知道究竟该向谁反映情况的困境。即便是好不容易将问题反映出去,也多是泥牛入海,再无消息。最终使得噪声污染治理工作像是向空气中打出的重拳一样,虽然强劲有力,却无着力点,从而难以发挥效果。

可喜的是,我市出台的《襄阳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暂行办法》,着重强调并纠正了上述问题。环保、公安、城管、交通等多个部门进一步理清权责,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投诉,具体划归至各个部门。今后,群众遇到相关问题可以根据法规找到直接的负责者,各个部门之间也不会再因权责不清而相互扯皮。

    该暂行办法还明确要求,受理单位应自举报受理之日起7日内告知举报人受理及初核情况,60日内将办理情况回复举报人,并及时向社会公开。这一要求,保障了该暂行办法能够切实落地,切实执行。

   (节选自《襄阳日报》)

材料三:

20日,一场广场舞大赛在人民广场举行。赛前,市城管局人民广场管理处组织发起“广场舞文明健身倡议”。

当日上午8时,参赛的广场舞团队陆续到达人民广场。舞台一侧,一幅巨大的《广场舞文明健身倡议书》宣传板已立起来。跳舞的大妈们了解情况后,争相举起写有“噪音NO”的标牌,在倡议书上签名。一些市民见状,也积极上前参与。

市城管局人民广场管理处主任刘勇介绍,广场舞因噪音问题屡遭投诉,为了改变现状,管理处在市民中调查,并和跳舞的团队协商解决办法。

活动倡议广场舞爱好者自觉调整跳舞时间,早上7点后开始,晚上9点前结束,每次跳舞时间不超过两小时;将音量降低到60分贝。目前,在人民广场跳舞的固定团队有6支,均已自愿响应倡议。有成员还呼吁,希望更多广场舞团队也加入,大家一起拒绝扰民、舞出文明。            

(节选自《楚天快报》)

1.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长期调研结果来看,因为生活习惯和经济发展问题,非一线城市的噪音污染问题都比特大城市严重。

B. 噪声污染在影响心理健康的同时也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它已经超过空气污染成为一种更严重的污染问题。

C. 襄阳市暂行办法对受理单位接收和办理回复群众举报噪音问题提出了权责要求,保障了暂行办法的顺利实行。

D. 三则新闻材料都关注了噪声污染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消息内容真实可信,语言修辞手法多样,叙述方式灵活多样。

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简要说明两则新闻中记者报道信息的侧重点有哪些异同。

3.在解决噪音污染的举措上,材料二、三报道的重心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三,谈谈如何解决广场舞噪音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历史上的乡村治理实际上走的是一条“二元化”的路线,公权力和自治权长期共存,其中以唐宋乡官职役化为分界彼此消长,这种独特的乡村治理方式甚至对乡村的近代化过程也产生了诸多影响。自秦汉以来,历代都曾试图对乡村社会进行直接管理,但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治理主要依靠乡官及律令与儒家纲常,国家对乡村的组织原则是地缘优于血缘,基层社会已经存在早期自治组织。

    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被学界概称为“唐宋之变”。在乡村治理上,这种转变就表现为:其一,乡官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从此,乡村基层管理人员的身份是民而不是官,社会地位很低,没有固定的办公衙门和俸禄,上为士大夫鄙视,受上级盘剥,下又徘徊于是否侵渔乡里之间,这种两难困境在后世乡村管理中变成常态;其二,自治组织在唐宋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国家通过乡绅、信仰、乡约、宗族等各种形式和力量对乡村实行间接控制在唐宋之际渐渐成为现实或者完成了制度准备。

    中国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变是传统国家以最小成本维持社会运转的必然。自郡县制建立以来,帝国人口不断增加,县级区划的数目却维持了相对稳定。以农业税为收入主体的传统国家不可能负担如此庞大的官僚系统。因此,各朝代不得不以最低行政配置来应对扩大的人口,政府效率下降,基层行政职能缩减,县以下交给各种社会组织进行自治就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与此同时,乡村治理的难度却在增加。中唐以后从两税法开始了征税原则由“税丁”向“税产”的转变,财产的隐匿比起人丁的隐匿更难发现,乡村催征赋税参与管理的乡役人数和工作量大增。地方政府职役人数、工作量的变化,同时其地位愈来愈低,从秦汉时期的有望跻身卿相,到明清时期的被视为“至因至贱”之役。这些问题导致乡官职役化、政府乡村管理虚化。   

这是中国历史上“强干弱枝”的一个表现,也是社会基础不稳、治乱频仍的一个原因。乡村治理方式转变的目的本是以最小成本来控制基层、获取赋税,实际上却令中央王朝取得税收的效率进一步降低。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变令基层社会更易于“军事化”,乡族控制的民团、乡兵既可帮助维持地方治安,也可能带来械斗民乱。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变使得乡村职役地位低下的同时又权力大、责任大,赋税征收不足时还需要自己赔补,极易为了满足国家的赋税要求或上司、自身的贪污要求而徇私舞弊、危害乡里,宗族、乡绅则往往站在他们的对立面。

同时,乡村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带来了明清时期蓬勃发展的宗族等各类乡村自治组织,它们不仅进行自我管理,到近代还提供了本应由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总之,传统中国的乡村社会一直存在一定的自主性,中国很早就存在类似于西方“公共领域”的国家与民间同时发挥作用的公共空间。

                                              (摘编自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历史上的乡村治理公权力和自治权长期共存,以唐宋乡官职役化为分界线,公权力削弱,自治权增长,这种独特的乡村治理方式对乡村的近代化过程产生了影响。

B. 虽然自秦汉以来历代都曾试图对乡村社会进行直接管理,但是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治理主要依靠乡官、律令和儒家纲常,国家对乡村的组织原则是地缘优于血缘。

C. “唐宋之变”时,乡村基层管理人员的身份是民而不是官,社会地位很低,没有固定的办公衙门和俸禄,他们受到上层的鄙视和盘剥,又纠缠于是否盘剥下层,置于两难的处境中。

D. 唐宋之际,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国家通过乡绅、信仰、乡约、宗族等各种形式和力量对乡村实行间接控制渐渐成为现实。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因为以农业税为收入主体的传统国家不可能负担庞大的官僚系统,所以自郡县制建立以来,尽管国家人口不断增加,但是县级区划的数目却维持了相对稳定。

B. 国家以最小成本维持社会运转,各朝代以最低行政配置来应对扩大的人口,导致政府效率下降,基层行政职能缩减,县以下交给各种社会组织进行自治。

C. 从中唐以后,乡村治理的难度在增加,“税丁”向“税产”的转变,比起隐匿人丁,人们更容易隐匿财产,大大增加了乡村催征赋税参与管理的乡役人数和工作量。

D. 地方政府职役人数、工作量和地位的变化,导致乡官职役化、政府乡村管理虚化,这是中国历史上“强干弱枝”的一个表现,也是社会基础不稳、治乱频仍的一个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村治理方式转变带来一些弊端,如令基层社会更易于“军事化”,乡族控制的民团、乡兵既可帮助维持地方治安,也可能带来械斗民乱。

B. 乡村职役极易为了满足国家或上司或自身的要求而徇私舞弊、危害乡里,宗族、乡绅则站在乡村职役的对立面,反对他们的这类行为。

C. 明清时期宗族等各类乡村自治组织蓬勃发展,它们不仅进行自我管理,到近代还提供了本应由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D. 传统中国的乡村社会一直存在一定的自主性,像西方“公共领域”的国家与民间同时发挥作。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各种P图软件盛行的今天,网络和各种社交平台上出现了许多漂亮而相似的面孔,这种“网红脸”图片只需“一键美颜”或几个简单步骤就能美化人物,却缺失了真我;简单便捷的美化大行其道,却饱受诟病。与此相反,摄影师小李却是先拍摄黑白照片,又用类似工笔画的手法在电脑上一层层上色,每幅照片的后期处理大约都要二十多天,他从不省去任何一个步骤,不怕麻烦与复杂,一笔一笔地“画”出了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作品,他走了一条很窄的路,却独树一帜。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全文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某高中语文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日前,“一带一路”倡议的牵头设计单位之一国家发改委在网站刊文称,以“五个一”为标志,①________。成果的取得,说明“一带一路”是时代的要求,是适应中国自身发展与世界需求应运而生的。正如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演讲时指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②________。“一带一路”无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让其更好造福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仍需要更多的战略耐力。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中国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③  ________,以及美国及其军事同盟的战略调整的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趋向复杂化。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让孩子选择未来,不是放手不管不问,在既有的经验和孩子的意愿之间,寻找最恰当的平衡点,并给孩子更多的尊重。自主选择,一种意愿,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呼应了时代的要求。

                             

A/            尽力   不仅是   也是    因为

B     而是   尽可能         更是      /

C       /     一定要   不但是  同样是   所以

D 虽然   而是   尽可能          /       当然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蒲伟带着8岁的儿子背着沉沉的行囊徒步旅行,希望在磨练孩子意志力的同时,能让孩子走进真实的世界及人世间的冷暖。

B. 早醒的人有着最灵敏的听觉、嗅觉和触觉,他们往往与大自然保持着某种神秘的默契,能够感知到新的一天里最新鲜的气息。

C. 科学家破解了雾霾中硫酸盐的形成之谜,发现在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是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

D. 那些只简单地把观众当成为影视产品贡献多少票房的数字的做法,不仅会对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产生污染,也将对影视产业造成致命的伤害。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