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常》一文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B. 尽管格列佛的马主人具有很强的判断能力,但一遇到“怀疑”“说谎”等词汇,便茫然无知,表明它们是一个诚实守信的族类。

C. 《格列佛游记》中大人国很早就从中国引进了印刷术,他们的印刷技术很高超,但他们并没有很大的图书馆。

D. 格列佛最后一次是以船长的身份航海出行的,但好景不长,由于他的部下图谋不轨,他被长期禁闭在船舱里,后又被弃于一块不知名的陆地上,这个地方就是“慧骃国”。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高手

吕斌

老刘家附近有一个自行车修理摊,摊旁停着一辆用来装工具的破旧平板车,车上放着一副脏兮兮的象棋,棋子散乱地躺在棋盘上。

常有人围着平板车玩象棋。老刘棋艺不精,羞于和别人交手,一有闲功夫就在旁边看。

老刘从没见过修车人下棋,他埋头修车,没车可修就蹲着默默地看着大街,那满额头的沧桑让老刘想到这条街的历史,也许这人根本不会下棋,只是拿来给别人玩,或为了招徕顾客。

一天,老刘看见平板车旁围着一群人,吵闹得很。走到跟前,一群十七八岁的小青年和一群常来下棋的中年人战况正酣。青年们兴高采烈,中年人个个一脸严肃,一看阵势就是两个阵营。棋盘上,青年那边棋势占优,就一个小青年在下,他边说怎么怎么走,边撒目看着大街,一副胸有成竹又满不在乎的样子,看来棋艺不一般,其他人为有这样的伙伴而自豪,跟着起哄;中年人这边,一个四十多岁的红脸汉子在下,其他人支招,但每走一步都陷入对手的圈套,红脸汉子气得脸红筋胀,中年人们觉得让一个毛头小子耍着玩也个个情绪急躁。

比赛都是以实力说话。不管中年人怎么瞧不起这群毛头小子,棋盘上还是败下阵来。老刘心里也很郁闷:这老大一群人,干不过一个孩子!心里既着急,又没办法;自个儿的棋艺还不如汉子呢。真盼望有个高手能制止这孩于的狂妄。但愿望终究是愿望,这群中年人谁也杀不过这个对手,看来,今天得带着遗憾回家了。

汉子又输了两盘,歇了手,往旁边让;谁上?没人应声。青年们眉飞色舞说着刚才那盘棋怎么把对手杀得惨,这让人更憋闷。

这时,修车人挤进来,低着头边摆棋子边说,我玩一把。估计他是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这青年的厉害。看这样的人输棋,实在太没意思了。

老刘有一搭无一搭地看棋,盼望修车人赶紧输完棋以后能来一个高手,杀杀这群孩子的傲气。依然是两个阵营,依然是那种气氛,有区别的是,修车人压根不听别人的指点,也不管青年们怎么闹腾,只管埋头慢吞吞走自己的。有时候他这边危急了,看一眼,依然慢吞吞地走,还有闲心去吃一个毫无用处的边卒。老刘心里叹息:唉!典型的臭棋篓子!

在一次平淡的兑棋过后,小青年们惊慌地喊起来:我们比他少了一个大子儿!他们眼睛开始发绿,盯着棋盘,连那个主角儿也低下头来认真研究棋局。这下老刘心里可踏实多了,能把这群小青年逼到这份上就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想要赢?那不可能!这小青年能谈笑风生地赢了别人,也完全能认真地打败这个脏兮兮的修车人。

没走几步,修车人这边又陷入险境,旁边的中年人们开始跺脚、埋怨,修车人依然慢吞吞地走棋。在小青年步步紧逼时,有人来修车,修车人说,这就完了。话音落地,他用力把一个棋子拍在棋盘上,挤出人群去。人们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小青年哀叹道,完了!遇上高手了!短暂的沉默后,小青年不服气地重新摆棋,要跟修车人再较量一把。修车人埋头盯着手里的活儿,头也不回:摆上。他边修车边指挥围观的中年人替他走棋子,内行人管这叫“盲棋” ,这可是只有顶尖儿的高手才有的能耐。围在平板车旁的人个个都屏息静气。这一盘下得很快,没几个回合,小青年稀里糊涂就输了。老刘心里不由得惊叹:嘿!看不出来,真是高手啊!

小青年们在沉默中散去,中年人们满意地离开。

……

1.老刘两次内心感叹表现了他对修车人评价的巨大变化。请把这两次感叹的原句依次写在下方。

2.文章四至六自然段没写修车人,但这几个段落并不多余。为什么?

3.本文主要主人公是修车人,但是画线句却写了“围在平板车旁的人”,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4.文章结尾被删掉了,请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作为结尾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修车人每天依旧埋头修车,旁边的破旧平板车上,脏兮兮的棋子散乱地躺在棋盘上。

B. 老刘一有闲工夫依旧到修车摊看人们下棋,破旧的平板车周围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C. 修车人有时和那些常来下棋的中年人杀两盘,不过,在棋盘上,几乎没人能够赢他。

D. 老刘听说那个小青年拜修车人为师,棋艺提高很快,后来参加象棋比赛获得了冠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刷墙哥”苦学浙大网课让人思考知识价值

堂吉伟德

①日前,有个1分半钟的小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里的主人公说,“说出来我都怕你笑话,我在浙江大学,报了一个三年的远程课程,五个学期,在网上学了以后,还要去考试的。”视频的主人公名叫田刘宾,来自安徽淮北,29岁,负责在工地上刷围墙涂料,所以视频里把他称为“刷墙哥”。他相信自己能坚持,至于之前没有参加的考试,他会想办法去补考,“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②“刷墙哥”是众多基层农民工的写照,低学历让他们缺乏知识储备,“一直为赚钱奔波”却一直挣不到钱。如今在远超出上学的年龄,却从微薄收入中拿出一笔较大的投资去学习网课,并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刷墙哥”这样的尝试与改变,令人无限感慨。

③如此际遇与改变与底层者来说并不鲜见,他们在进入社会和从事高强度的劳动后,于身心俱疲中真正领略到“读书的价值”。

④读书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塑造,可以让人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有更好的就业空间,也有最佳的发展机遇。抛开功利的目的而言,读书可以让人增加视野。经历了社会的磨砺,在对知识含量越来越高,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低学历者很难真正适应社会。知识改变命运,首先是知识改变自己。有了知识的武装与储备,才有不断向上向前的资本。个体的价值体现,很大程度取决于知识的价值。认识不到知识的价值,就做不到对学习的专注。

文学批判家约翰生说过,知识有两种,其一是我们自己精通的问题,其二是我们知道在哪里找到关于某问题的知识。基于知识的重要性,保持对读书与学习的高度热情,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当下已成为个人改变境遇的关键。

⑥然在如此语境下,“读书无用论”却甚嚣尘上,除了高昂的教育投资带来的短期负担外,以高考为核心的底层逆袭,已遭遇了阶层固化的壁垒,于是一些人主动弃学从工,美其名曰“减轻家庭负担”。只怕走上这个行列的更多人,会像“刷墙哥”一样,在多年之后才发现美好的学习机会被自己轻易放弃,失去了竞争的一大资本。读书不一定会改变命运,但不读书肯定难以改变命运。

⑦知识的价值比想象中重要,这是“刷墙哥”经历了无数挫折的人生顿悟,对于其他人来说何尝不是难得的启示?读书不是功利的短线投资,而是长期的能力投入。

⑧一系列对比数据显示,国人的人均阅读量排名靠后,某种程度讲,正是在“读书无用论”的误导下,绝大多数人对读书已索然无趣。“刷墙哥”苦学浙大网课,让人思考知识的价值,这种重新认识自己和发现价值的机会,你我务必要抓住。

(2018年1月19日 光明网-时评频道)

1.概括文章第①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2.选文第⑤段画线语句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请简述⑥—⑧段的论证思路。

4.班上的郑非同学不事学习,毫无追求,整天玩乐,思想消极、颓废。请你联系本文的内容和观点劝说他。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闲话白菜

①白菜是南北方一种极其普通的蔬菜。别看它普通,闲暇时,弄一桌“白菜宴”,既解馋又养生。

②白菜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据考证,自从有人类以来,它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种类北方有胶州白、北京青白、天津绿、东北大矮白菜、山西大毛边等;南方有乌金白、蚕白菜、鸡冠白、雪里青等。

③白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菜中之王”美称。用于炖、炒、熘、拌以及做馅、配菜都可以,故俗语云:“肉中就数猪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鲜。”

④白菜除作为蔬菜供人们食用之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古代医书《名医别录》里记载:“白菜能通利胃肠,除胸中烦,解酒毒”。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白菜汁,甘温无毒,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并说“冬汁尤佳”。

⑤白菜食法颇多,从烹调方法上看,无论是炒、熘、烧、煎、烩、扒、涮、凉拌、腌制,都可做成美味佳肴,如果同鲜菇、冬菇、火腿、虾米、肉、栗子等一起烧,还可以做出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菜肴。用新鲜猪肉末制成丸子,再加大白菜红烧,这是河南地区有名的“大白菜烧丸子”。把干辣椒节过油炸,然后用醋与白菜块同炒,这是有名的“醋溜白菜”。东北有道名菜就叫“栗子烧白菜”,这道菜的特点是汁鲜味美,酥烂适口,红白黄三色相间,色、香、味兼备。此外,还有“奶汁靠白菜”、“如意白菜卷”等等一系列菜肴。

⑥总之,白菜食用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在东北,吃得最普遍的还是炖白菜汤和炖酸菜。东北人喜欢把白菜渍成酸菜,酸菜炖火锅、炖大骨头成为了东北人引以为豪的家常菜。酸菜炖大骨头端上桌后,香气缭绕,热气腾腾,骨头肉颤巍巍,丝丝缕缕,泾渭分明;酸菜晶莹剔透,油花闪烁,让人举箸之际,耳边油然想起东北腔席卷四方的断喝:“翠花,上酸菜!”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白菜的三种特征。

2.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画波浪线的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据考证 ,自从有人类以来,它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句中的“据考证”能否删掉,为什么?

(2)“白菜食用方法很多,入书的就有数百种。”句中的“仅”若换成“全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也   辟:_________

(2)天祥泫然出    涕:_________

2.请“/”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划两处。

则 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4.甲文中的哪句话能表现乙文中文天祥的品格?

5.乙文中写了关于文天祥的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阙台

(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注】①望阙台:是戚继光命名的一个高台。宫闱,指皇帝居处。②十年,指作者调往浙江再到福建抗倭这一段时间。③宸(chēn)銮(luán):皇帝的住处。

1.请分析首句中“寒”包含的意蕴。

2.请分析三、四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及抒发的情感。

 

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不过,我很痛心,把这条鱼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候要来了,可我连渔叉也没有了。这条凳多索鲨鱼是残忍、能干、强壮而聪明的,但我比他更聪明。也许并不,他想。也许仅仅是武器比他强。

——《老人与海》

材料二:古时有位年近九旬的愚公,因苦于门前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就立志铲平这两座山。家人、邻里都来相助。他们终日挖山运土,往返于渤海和太行之间,常年不息。河曲智叟嘲笑愚公"愚蠢"。愚公对智叟说:"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可是山并不会增高,总有一天会把山挖平的。"

材料三:他们发现了一个活着的动物,可是很难把它称作人。它已经瞎了,失去了知觉。它就像一条大虫子在地上蠕动着前进。它用的力气大半都不起作用,但是它仍在一刻也不停地向前扭动。照它这样,一个小时大概可以爬上二十尺。

——《热爱生命》

(1)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都有塑造“硬汉”形象,请综合以上材料概括“硬汉形象”特点。

(2)我国古今名人中,还有谁能称得上是“硬汉”?请写出姓名并概述其事迹。

(3)请你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词,为愚公移山做宣传,以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入带序号的句子,正确的顺序是(    )

什么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最好纪念?                          

①党中央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②见仁见智,但最不难达成共识的一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

③这几年改革成果,举世瞩目。

④仅2017年,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完成211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399个改革方案,改革继续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生动局面。

⑤所谓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实非虚言。

A. ②①⑤③④    B. ②③①⑤④    C. ②③④①⑤    D. ②①④⑤③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

①所谓“弯道超车”,是指此前国际上已经有较多的克隆动物技术基础,中国科学家在传承之后的超越,实现了对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猴子)的克隆,而且存活时间已近2个月左右。②但中国不仅是“突破”,由于之前全世界在克隆猴子方面都没有成功的试验,所以这一次中国成为了领跑者!

③突破和领跑不只是一种荣誉,而是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应用。④动物和人类的生理,生化和代谢途径既有相似,也有不同。⑤灵长类动物与人有更相似的基因组,因此是研究生命现象和本质、研发药物和治疗疾病、人类探索自身最好的动物模式。

(1)第④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

(2)第⑤句是病句,请写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2)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3)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4)_______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________________,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李白《塞下曲》)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8)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9)________________,善行者究其难。

(10)法不阿贵,__________________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______红的轻云,但花下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jiàn______wǎn______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zhì______极了。

 

作文

    “风雨”是大自然的杰作,她让我们欢喜,让我们忧伤……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风丽。但阳光总在风雨后,也许梦想正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你呢。因此,风雨中的选择,我们需要的是向前。

    请你以“风雨中,我选择向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楚。②文体自选。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为更好地配合我市文明创建工作,班上准备召开一次以“关爱孤寡老人”为主题的班会。

(1)请你为班会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80字左右的开场白。

 

母亲

洪烛

    ①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挖路边的荠菜。好动的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把荠莱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因为亲手挖过荠莱,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对荠莱最亲近,同时它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先。

    ⑦我一向把海带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之所以如此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膏,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莱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烈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昧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莱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曾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但还是在一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

    (选自“中国散文年度金奖作品集”,有删改)

1.理解文章内容,请补全下面的表格。

与母亲有关的事情

留给“我”内心的感受

陶醉

妈妈炖海带排骨给我吃

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

自责(懊悔)

 

 

2.选文第②段引入台湾美食家蔡澜的话有何作用?

3.理解选文第③段中的画线语句,试从描写的角度,说说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4.结合具体语境,品析文中的语句。

(1)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

(2)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

5.选文把无形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试举一倒予以分析。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客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教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睘者霜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至霸上/及棘门军    B. 军中/闻将军令

C.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D. 称善者/久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已而细柳军______   (2)不______    (3)将军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睘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4.理解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归纳周亚夫“真将军”的风采。

5.把握文意,说说周亚夫或汉文帝的形象性格。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_____

(2)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5)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

(6)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徒侍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列对诗歌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皋薄暮望”一句点明地点、时间和事情。

B. 颔联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C.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D. 全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托物言志,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古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 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 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面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 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内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同,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一一一一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比喻)

B. 选文中用“无边无垠“坦荡如砥”分别写出了黄土高原的平坦和高大,突出其雄伟。

C. 选文第二段中的第一个破折号表示解释,而第三段中的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

D. 选文中作者一再赞美高原“雄壮”伟大”的目的是为了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2.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中先描写高原的“雄壮”伟大”,然后写景色的“单调”,就赞美白杨树来看,是采用了对比烘托的写法.

B. 选文第三段中巧妙地把“普通”和“不平凡”这两者统一起来,以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来说它极平常、“极普通”,但以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它的内在美来说它又是不平凡的。

C. 联系全文来看,作者描写高原景色的目的是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暗写西北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傲准备。

D.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的语句,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突出作者的认识情感,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B. 《回忆我的母亲》(朱德)语言质朴,叙述起伏跌宕,饱含作者对母亲的深沉情感。

C. 《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相关的历史遗迹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D. 题为《昆明的雨》而非大量笔墨直接写雨……信笔所至,无拘无束,但感情线索始终贯穿全文。

 

下列情境中,用语符合生活实际,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王得知丢失的文件有着落了,高兴地对电话那边的报信人说:“非常感谢,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取回并当面致谢,请您恭候!”

B. 他见老朋友的气消了,还答应留下来吃饭,高兴极了,连忙对外屋喊道:“母亲,先把饭煮了,然后去买些酒菜来!”

C. 目不识丁的奶奶坐在孙子床头,边缝衣服边唠唠叨叨说个不停:“你学习这样无恒心,一暴十寒,到时候三好学生评不上,多丢人现眼……”

D. 联想公司曾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联想电脑”,并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精心设计了一则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大地的瓜分》,写了一个希腊神话故事。宙斯对人类说:“把世界领去!”于是,农夫、贵族、商人和国王,纷纷领走了谷物、森林、仓库和权力。之后,来了位诗人,但已无任何东西可得。宙斯问诗人:“当瓜分大地时,你在何处?”诗人说;“我在你身边,    。”

  ①请原谅我的心灵,被你的天光迷住    ⑦我的眼睛凝视着你的面庞

  ④竟然忘记了凡尘    ④我的耳朵倾听着你的天乐之声

A. ②④①④    B. ①②④③    C. ④②③①    D. ①③②④

 

下列语句中采用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B. 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C.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D.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下列语句中设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B.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

C.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不平凡的树。

D. 未成年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无人知晓的秘密。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久久地站在河岸边,望着渐渐逝去的车影和朋友远去的方向,她不禁黯然失色,些许优思从心底涌出。

B. 《清明上河图》画面开卷描绘的是疏林薄雾,冰冻未解,寒风飕飕,春意盎然的汴京近郊风光。

C. 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

D. 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简直是巧妙绝伦,其实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摧枯拉朽    泻气     郸精竭虑     愚钝

B. 为富不人    紧绷     藏污纳垢     不掇

C. 摩肩接踵    遒劲     惟妙惟肖     推崇

D. 园地治宜    星晨     和颤悦色     题拔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首(qiào)      熟(xián)      形(jī)

B. 昂(xuēn)      婆(suō)       枝(qiú)

C. (dù)        邪(pì)        丘(hè)

D. 维(qiān)      顾(jì)        唐(tuí)

 

请以“爬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书写工整规范;(4)文中请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的相关信息。

 

阅读赵丽宏的《挥手——怀念我的父亲》(有删改),回答小题。

①记忆中,父亲的一双手老是在我的面前挥动。人生路上的三次远足,都是父亲去送我的。他站在路上,远远地向我挥动着手,伫立在路边的人影由大而小,一直到我看不见……

②第一次送别是我小学毕业,我考上了一所郊区的住宿中学。那天去学校报到时,送我去的是父亲。

③一路上,父亲很少说话,只是面带微笑默默地看着我。当公共汽车在郊区的公路上疾驰时,父亲望着窗外绿色的田野,表情变得很开朗。我感觉到离家越来越远,不禁有些害怕,有些紧张,便忐忑不安地问:“我们是不是快要到了?”父亲没有直接回答我,指着窗外翠绿的稻田和在风中飘动的林荫,答非所问地说:“你看,这里的绿颜色多好。”他看了我一眼,大概发现了我的惶惑和不安,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肩胛:“你闻闻这风中的味道,有草和树叶的气味。这味道会使人健康的。我离开父母去学生意的时候,只有十二岁,比你还小两岁。”

④父亲说话时,抚摸着我的肩胛的手始终没有移开,他用很轻松的语气,谈着他少年时代的往事,所有的艰辛和严峻,都融化在他温和的微笑中。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并不是一个深沉的人,但谈起遥远往事的时候,尽管他微笑着,我却感到了他的深沉。

⑤那天到学校后,父亲陪我报到,又陪我找到自己的寝室,帮我铺好了床铺。接下来,就是我送父亲了,我要把他送到校门口。在校门口,父亲拍拍我肩膀,又摸摸我头,然后笑着说:“以后,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开始不习惯,不要紧,慢慢就会习惯的。”说完,他就大步走出了校门。我站在校门里,目送着父亲的背影。校门外是一条大路,父亲慢慢地向前走着,并不回头。我想,父亲一定会回过头来看看我的。果然,走出十几米远时,父亲回过头来,见我还站着不动,父亲就转过身,使劲向我挥手,叫我回去。我只觉得自己的视线模糊起来……在我少年的心中,我还是第一次感到自己对父亲是如此依恋。

⑥父亲第二次送我,是我要出远门,去农村“插队落户”。当时,父亲不能随便走动,只能送我到离家不远的车站。那天,我提着行李,父亲默默地走在我身边。快分手时,他才呐呐地说:“你自己当心了。有空常写信回家。”我上了车,父亲站在车站上看着我。他的脸上没有露出别离的伤感,而是带着他常有的那种温和的微笑,只是有一点勉强。我知道,父亲心里并不好受,他是怕我难过,所以尽量不流露出伤感的情绪。车开动了,父亲一边随着车的方向往前走,一边向我挥着手。这时我看见,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⑦父亲第三次送我,是我考上大学去报到那一天。父亲快七十岁了。那天,父亲执意要送我去学校,我坚决不要他送。父亲拗不过我,便让步说:“那好,我送你到弄堂口。”这次父亲送我的路程比前两次短得多,但还没有走出弄堂,我发现他的脚步慢下来。回头一看,我有些吃惊,帮我提着一个小包的父亲竟已是泪流满面。以前送我,他都没有这样动感情,和前几次相比,这次离家我的前景应该是最光明的一次,父亲为什么这样伤感?我有些奇怪,便连忙问:“我是去上大学,是好事情啊,你干吗这样难过呢?”父亲一边擦眼泪,一边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可是,我想为什么总是我送你离开家呢?我想我还能送你几次呢?”说着,泪水又从他的眼眶里涌了出来。

⑧这时,我突然发现,父亲花白的头发比前几年稀疏得多,他的额头也有了我先前未留意过的皱纹。父亲是有点老了。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儿女的长大,总是以父母青春的流逝乃至衰老为代价的,这过程,总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地进行。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三次送我的经历。

第一次

A___________.

父亲面带微笑

第二次

父亲送我去农村“插队落户”

B_________

第三次

C___________.

父亲泪流满面

 

 

2.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两小题。

(1)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③段中父亲为什么会对我的问题“答非所问”。

(2)文中第⑤段和第⑦段都写到父亲送我的时候脚步“慢”下来,试分析两次慢下来的原因。

第⑤段:

第⑦段: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是一项是(      )

A. 文章回忆了父亲三次送我远足的经历,选材安排上有详有略,详写父亲第一次送我的经历。

B. 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父亲对第一次离家的“我”的疼爱和不舍之情。

C. 第⑥段划线句子,写出父亲知道“我”已经长大了,所以没有一点别离的伤感。

D. 文章第①段总领全文,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展开叙事,思路清晰。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链接】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背影》

比较文章第⑧段和链接材料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和写作意图上的不同点。

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

写作意图上的不同点:

 

阅读桑林峰的《请低配你的人生》,回答小题。

①微博上流行着这样一段话: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多数人没用过;一款高级轿车,70%的速度只是体现在刻度上;一栋豪华别墅,70%的房间都是空着的;一顿饕餮大餐,70%的食物最后只得倒掉……

②这提醒我们,生活无须太奢华,应多些低配意识。低配意识,意味着知度而行、量入而出、适可而止,倡导的是生活俭朴、工作简约、办事简明。社会上流行的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理性配置等,都是低配意识的表现。

③必备的物质不可少,过于追求高配往往会适得其反。据说《肖申克的救赎》一书的作者斯蒂芬·金起初写作时只需要一张一平方米大小的学生桌。功成名就后,他换成一张宽大如单人床的书桌,灵感全无。原因是他的注意力随时被桌子上的摆设吸引走。看来,高配生活不一定使人安心工作,反而会扰乱人的视线。

④低配意识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观念,还是一种高尚的品德。鲁迅一生俭朴,帽子破了照样戴,很少穿皮鞋。是因为鲁迅穷吗?他一生的收入相当于今天的392万元以上,典型的“中产阶层”,足够过上奢侈的生活。可他为什么克制自己日常的生活开支?因为低配意识是一个人美德和品质的实际表现,会使人性升华、人心善良、人格高尚、人情浓郁。

⑤对很多人来说,低配并不影响生活质量。而对一个团队或一个企业来说,低配生活不但不会影响战斗力,反而会以艰苦生活的锤炼、简捷高效的作风催生强大的战斗力。

⑥健康生活,足够就行。适度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家有广厦万间,不过六尺小床;纵有黄金万两,不过一日三餐。诚如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⑦当然,多些低配意识,并不是让你压缩生存空间,降低生活品位,没有苦去找苦,而是让你在这个充满欲望、太多选择的世界里,学会辨别、学会取舍、学会真正拥有。

(有删减)

1.第①段引用微博上的一段话有什么作用?

2.试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这段文字放在原文中哪一段后面比较合适?为什么?

   “西柏坡时期,中央军委的作战室只有4间平房,内设“1部电话、2张地图、3个科室、4张桌子”,却指挥打赢了世界上最雄伟壮阔的三大战役。如今的以色列高级军官的办公室通常只有办公桌、电脑和文件柜三样东西,美国西点军校任何场所都不装空调,都是为了培养适应战场、能打胜仗的军人。”

放在第____段的后面,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阮光峰的《“负能量食物”真的存在吗?》,回答小题。

   ①在网上google一下会发现,所谓的“负能量食物”并不是指所含能量小于零的食物,而是指消化时所需能量大于其本身能提供能量的食物。

    ②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为人们提供的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除了提供能量之外,人们在进食过程中也要消耗一些能量,如咀嚼、吞咽、消化吸收等。如果消化食物所消耗的能量大于食物所提供的能量,比如吃100克某种食物,它能提供80大卡能量,消化这种食物却需要100大卡能量,那么,综合一下,该食物所产生的能量效应就是-20,即所谓的“负能量食物”。基于这个理论,很多商家开发出了可以帮助减肥的“负能量食物”。

    ③我们在摄食过程中,除了咀嚼、吞咽等动作消耗的热量外,对食物中的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及代谢转化,也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在营养学里,通常把这种因为摄食而引起的额外消耗称为食物热效应。细心的人会发现,吃完饭后会有发热的感觉,这正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食物热效应通常表现为机体散热的增加,一般在人们进食一个小时候左右产生,大约3个小时后达到最高峰。

    ④根据所谓的“负能量食物”定义,要判定一种食物是不是负能量食物,就要看它的食物热效应究竟有多大。其实,不同的食物成分,食物热效应也有一些差异。在三大供能物质中,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最大,相当于其本身能量的30%,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热效应为5%-6%,脂肪的食物热效应最低,为4%-5%。对于一般混合食物来说,食物热效应大约占食物所含能量的10%,也就是说,每吃2000kcal能量食物,大约需要消耗200kcal能量来消化食物。所以,食物的热效应一般在10%左右,最多也不过30%。所以,从目前的研究证据来看,“负能量食物”也不可能真的存在。

    ⑤那些打着“负能量食物”的减肥产品大多是在炒作。想要减肥,还是得从减少总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做起,少吃点,多一些运动和锻炼;而有些食物能量高、又特别容易消化,很容易多吃,想减肥就尽量避免。

(选自《中国科学报》2017年7月22日,有删减)

1.根据文章内容,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负能量食物”是指消化时所需能量大于其本身能提供能量的食物,关键要看这种食物的热效应有多大。

B. 我们吃完饭后觉得热,是因为机体散热的增加,食物热效应会在饭后3小时达到最高峰。

C. 爱美人士要想减肥,还是要控制住自己的嘴,更要迈开自己的腿,少吃点,多运动。

D. 其实那些打着“负能量食物”减肥产品都是在炒作,根本就不可能真的存在“负能量食物”。

2.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韩梅梅同学怕吃太多会胖,为了减肥,买了很多饼干、薯片等零食来充当正餐。请根据下面的链接材料和本文内容,告诉她正确的减肥观念。

【链接】有些食物经过加工后变得更容易消化吸收,所含能量又高,吃起来也很快,如果不小心多吃了,肥胖的风险会比较大,比如白面面包、香酥饼干、蛋糕之类,这类食物尽量要少吃;有些食物本身能量低,需要更多的咀嚼,又不是很容易消化吸收,即使多吃一点,长胖的风险也比较小,比如芹菜、苹果之类。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