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辉映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那一抹色彩,让你驻足流连。

请以“那一抹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选文有删改)

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母亲一听,跟我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风筝中的科学

①古老的风筝,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玩具,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风筝同样在为人类作贡献!

②风筝又名纸鸢(yuān一种凶猛的鸟)、纸鹞(yào雀鹰),最早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说巧匠鲁班就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是风筝的前身。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有一块说明牌上也醒目地写着:“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③风筝的发明,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启示:1749年,美国一位名叫威尔逊的天文学家,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空中试验仪。他用6只风筝将天文仪器吊到700多米的高空中进行科学试验,第一次测到了大气的温度,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数据,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用风筝挂上一只铁钥匙,在雷电交加时,把风筝送上天,引来雷电,从而证明了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避雷针也由此发明。1804年,英国的乔治格雷爵士用两只风筝作机翼,研制出了一架5英尺的滑翔机。1894年,英国科学家设计了一只供战场观察的军用风筝,其作用犹如当今的卫星电视转播……

④最近,科学家提出了利用风筝发电的新方法。据估计,风筝风力发电机获得每千度电的成本仅有1.5欧元。而欧洲国家每千度电的发电成本平均为43欧元,风筝风力发电机的成本仅是后者的三十分之一。

⑤据报道,俄罗斯物理学家在这方面作过探索。他们将50个巨大的风筝,放到空中从上至下排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架通天的梯子。每个风筝伸展开来足有足球场那么大。而牵扯这些风筝的绳索约有6000米长,路灯杆那么粗。假如风筝所在高度的风力不足的话,人们还可以放松绳索使风筝升高。意大利科研人员计划建造发电能力在几兆千瓦范围的大型设备,并在计算机上成功地进行了模拟计算。设想的风筝发电装置,在风力作用下能够带动固定在地面的旋转木马式的转盘,转盘在磁场中旋转而产生电能。这种风筝重量轻,抵抗力超强,可升至2000米的高空。一个直径1000米的巨轮便可以提供250兆瓦的发电能力。这将是第一台发电能力和常规电站不相上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

⑥此外,科学家还设计建造家用式的高空风力发电设备。房主可以把这样的设备安装在自家房顶上,或许还可以替代太阳能电池。这些小型风筝梯子只需100米或者200米高,就可以足够为一户人家提供几千瓦的电力。

⑦当今,风筝在科学试验和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更为广泛。利用风筝作海洋救生工具,利用风筝牵引船只,                    ……这些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

1.细读本文,说说风筝发电与常规电站发电相比有哪两大优势?

2.文章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语“或许”能否去掉?为什么?

3.第⑤段划线句子除了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4.请发挥你的想象,进行一次创新之举,在第⑦段横线上再设想出运用于生产、生活、科研等实践活动中的两种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释】①圮():倒塌。②杮:木片。③颠:颠倒荒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遂反流逆上矣________    (2)其言________

(3)饮三大白________        (4)用再火令药熔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果得数里外        今民生长齐不盗

B. 沿河求之            立志

C. 则天下之事        慭慭,莫相知

D. 必得躬历山川    可为师矣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1.“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两句。

 

名著阅读与综合实践。

(1)他顿时惊喜得屏住了呼吸,内心斗争了片刻,但还是胆大包天地跑进房间,抓住枪套,从里面拔出那只崭新乌亮的手枪,又匆忙回到花园。他警惕地看看四周,把手枪塞进口袋,又穿过花园,爬上了樱桃树。他像猴子一样灵活,飞快地爬上棚顶,又回头张望一下,只见勤务兵正若无其事地与马夫聊天,花园里静悄悄的……

这段文字选自小说《      》,主要用了      描写来刻画主人公的。

(2)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①“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            ;“(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           

②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建议。

 

默写。

(1)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4)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6)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7)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拼音写汉字。

我喜欢这个季节的瘦西湖。那湖面的烟,那萧条凛冽的景,还有那荡起涟______的舟……雪中的瘦西湖很美,是鹅黄娇nèn______的腊梅染雪怒放,是挺直高sǒng______的寒枝雪中坚韧,是飞yán______翘角假山流水的江南柔情遇上雪色浪漫……扬州的雪也很少见,下了雪的扬州美得不像样!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父母的心》中,历经多次波折却始终不舍孩子的穷夫妻令人唏嘘感叹。这正是川端康成作品“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的体现。

B. 《湖心亭看雪》选自明末清初张岱的《陶庵梦忆》。文章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西湖夜雪图,寄托对故国的怀念。

C. 叶圣陶先生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共同特征。

D. 普法战争激起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小说家都德将这一题材浓缩在最后一堂法语课里,谱写了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解说:这一句冒号使用正确。

B. 这道理听起来不错,可是你应该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解说:这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C. 油麻地家底最厚实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

解说:加点的依次是形容词和数量词。

D. 星光灿烂  眷恋祖国  心情放松  都市精灵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完全相同。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我校采取多项措施,防止师生不患冬季流感,确保全校师生的健康安全。

B. 影片《芳华》掀起了全民怀旧的热潮,在票房上相较同期影片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C. 扬州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日臻完善,有赖于政府能否加强对运营商服务质量的考核。

D. 余光中先生去世,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守夜人》成为他最后一部自选自译集。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1月4日扬城迎来2018年的第一场雪,孩子们忘乎所以地在冰天雪地中玩耍。

B. 网友调侃“雾霾治理基本靠风”,其实,保护环境,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C. 他虽然没有帮到什么大忙,但总归尽了绵薄之力,我还是应该感谢的。

D.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下半场”“人工智能”等脍炙人口的关键词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的热点。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mí)       酌(zhēn)    处(chéng)    虎龙盘(jù)

B. 滟(liàn)     求(qí)      风(shuò)     惊涛浪(hài)

C. 跚(pán)      怒(yùn)     椎(jǐ)       然回首(mù)

D. (zhuàn)    土(pī)      翩(qiān)     笔耕不chuò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请以“一个人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胡老师的木箱

陆天明

(1)每当听到小雨滴答到院子里那棵山楂和海棠树上,客居北京已数十载的我总想在窗前呆站那么一会儿。这不仅是因为较为干旱的北京很少下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小雨,也不仅是因为它总让我怀念起青少年时期在苏北在上海度过的那些个青涩岁月,更多的倒是它的恬静和散漫、从容和豁达、持久的含蓄和极为谦和的广阔、不露声色的执着和静悄悄地精进博取渗透……总让我感到它冥冥中演示的是一种人生态度。昭现世间一种生存景象。不必疾风暴雨。也无须电闪雷鸣。貌似与世无争,却坚定地守望着润泽着“麦田的未来”。

(2)它总能让我想起十四五岁时,在皖南山区插队,被调到乡中心小学任教后,跟我同宿舍的一个胡姓教师。胡老师大约三十出头,中等身材还偏矮偏瘦了一些。厚嘴唇。大脑袋。背略有些罗锅。一直单过着。学校里有一些同事不怎么瞧得起他。经常拿他的一些生活琐事上的“陋习”开玩笑。他从不“反击”,甚至都不会立即转身离去。大概是因为我和他都教低年级,校领导把我俩分到一个宿舍里,方便我俩“切磋教艺”。但即便对我这样一个几乎只有他一半大的小同事新同事,他也不会做一点“嘘寒问暖”的事。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就见他在一盏油灯下写着什么。写在各种各样的纸片上。然后锁进一个肥皂箱里。也不许我们碰他这个箱子。时不时能看到他把一卷这样的纸片放进一个土布做的袋子里,带到镇街上的邮局去。过上一段时间,又能“感觉”到他从邮局把这些纸片又带回木箱里。应该是被人退了回来。于是他越来越瘦。脸色也由黄泛了青白。

(3)一次寒假后,他没能及时返回学校销假。随后便传来消息,他得了肺结核。咯血。肺上出现空洞,不止一个。那时候,已经有了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人们不再像三四十年代那样把这个病视为不治之症,但在远山区这样贫困落后的地方,却几乎仍然没有治愈的可能。人们开始淡忘他。学校甚至都准备收拾他的“遗物”了。他却突然出现在了我俩的宿舍里。说话都带喘。瘦得没个人样。他嘶哑地告诉我,他活不到年底了。他是来料理自己的后事的。   

(4)他从床底下拽出那个肥皂箱,请我帮他搬到后山上去。我不明白他要干什么。但看他一副恳切的模样,还是在小雨的泥泞中,替他把木箱扛上了后山。然后他就点着了箱子里的那些纸片。我以为他是彻底自暴自弃了。开始怜悯他。想劝慰他几句。却看到他眼睛发亮了。在火光的映照下,他脸上的神情实实地呈现一种少见的欣慰。然后他就跪下了。跪在泥泞中。做出一副默默祈祷的模样。在我帮扶下,他踉踉跄跄地站起,说了声:“谢谢你,小陆,帮了我最后一把。”随后说的话简直让我惊呆。他说:“我希望真的可以带着这些底稿,到那边去,继续写完它。”“写完它? 带到那边去?”我瞪大了眼睛问。“当然。我教了这么些年的低年级,还是有一点体会和想法的。我一直想把它们整理出来。现在只能希望真的能够带到那边去完成它了。”他自嘲般地微笑了一下,又长长地叹了口气。然后我俩都不再作声。看着小雨把纸片里最后一点火星子淹灭。他才说了句:“现在可以了。可以了……”

(5)后来他再也没回到乡中心小学里来过。应该是到“那边”去了。

(6)那天给少年时期的我的震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它突然在我眼里推开了一扇窗或门。这是通向无数极平凡极普通的人的心灵的门或窗。我愧疚自己也跟那一些曾经瞧不起他的同事一样,瞧不起过他。就像我们常常会忽视淡漠无数像小雨一样悄没声地活着的普通人一样。暴风雨的摧枯拉朽,海燕似的刺穿乌云雷暴翱翔,固然值得关注和赞美,而那些灰暗的水泥和砖块则无法让一座大厦呈现金碧辉煌。但正是这一块块灰暗的水泥和“粗陋”的砖块以它们另类式的坚韧和执着,甚至还可以说“牺牲”,构筑起金碧辉煌的底架。

(7)我们看到“普通”的伟大了吗?

(8)我们真心承认“普通”之不可或缺了吗?

(9)我们实实在在地愿意用自己的成功去为无数个“普通”作出的牺牲,付出的代价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弥补吗?

(10)我问小雨。它依然悄悄地淅沥着。不声不响地滴答着……       

(《文汇报》2017 11、5)

1.请结合选文梳理故事情节和“我”的情感脉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中画线句,完成题目。

(1)在火光的映照下,他脸上的神情实实地呈现一种少见的欣慰。(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2)我们看到“普通”的伟大了吗?(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普通”和“伟大”的理解。)

3.文中多次写到“小雨”,请分析其作用。

4.请分析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与其焦虑,不如奋起

刘仰

(1)年轻人的焦虑不是一个新话题,从“逃离北上广”到“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再到“假装生活在北京”等等,媒体的一系列话题往往都对准当今中国年轻人的焦虑。虽然其中有不怀好意者人为的炒作成分,但不可否认,在今天的现实社会中,年轻人的确存在多种焦虑,需要我们客观看待。

(2)年轻人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看来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而这个大环境的特点之一是变化非常快。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剧《外来妹》红遍大江南北,故事说的是一批内地农村青年到沿海地区打工时的遭遇。虽然那时候也有如何适应的焦虑,但她们很快调整过来,将农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变为现代工人的素质,成就了人生的成长和改变。当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进入工厂,经过短期培训,大都能顺利上岗,成为“中国制造”的中坚力量。如今,“中国制造”开始升级换代,年轻人依然靠九年义务教育的知识积累,已很难找到称心的工厂工作,形成焦虑在所难免。

(3)另一方面,几十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但与中国制造企业每年大量用工缺口同时出现的是数百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这显示出教育的滞后,没有及时、准确或者说有预见性地为经济发展准备和提供适应性很强的从业人员。近年来,中国提出制造业的创新驱动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便对年轻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所谓白领世界出现“码农”“媒体民工”等称谓,也显示我们或多或少仍在拼体力而非靠智力和知识创造更大财富。再加上高房价、两极分化,以及时不时炫个富的网红,年轻人很容易陷入焦虑。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飞速发展,快得超出了国内外许多人的判断。国家层面曾经制定过很多发展计划,回顾一下就会发现,几乎每一个计划都提前完成了。这样的高速发展虽然是一件令人兴奋的大好事,但也的确造成了新形势、新常态下对人才的更高要求与人才培养现实的脱节。这是造成当今年轻人焦虑感的重要原因。

(5)A事实上,世界各地的年轻人都存在焦虑。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多国陷入困境。它们受到各种社会麻烦的困扰,背后原因之一便是年轻人的高失业率。前几年西亚北非几个国家的动荡,年轻人失业所产生的焦虑是推波助澜的重要原因。不同的是,那些国家年轻人的焦虑得不到缓解,因为他们国家的整体经济找不到出路。而中国不同。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前景令全世界羡慕。因此,当今中国年轻人的问题是,如何使自己跟上国家的发展势头,并更强劲地推动这一势头,使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齐头并进。

(6)B因此,中国年轻人解决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地结合国家的发展方向积累知识,从而顺利搭上甚至驾驶中国崛起的快车。(作者是北京文化学者)

(摘自《环球网》2018、1)

1.阅读(2)-(4)小节,概括当今社会年轻人焦虑的原因。

2.简析第(2)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下面事例如放在文中AB其中一处,哪一处更合适?请说说你的理由。

有一个事例可以作为参照。二战后,大批美国士兵复员,他们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问题。美国当时推出复员军人上大学的计划,使得很多只懂开枪打仗的大兵有机会成为各领域的高端人才。

4.联系选文并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与其焦虑,不如奋起”这一观点的理解。(80-100字)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其为盗之言,不喻其为盗之道,遂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几,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产育,以生吾禾,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

(选自《列子·天瑞第一》,有删改)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其为盗之言 ____

(2)遂垣凿室 ____

(3)以生吾禾,吾稼____     

(4)以为国氏之重己也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自宋之齐,请术    真无马邪

B. 不喻其为盗之道    野芳发幽香

C. 山泽产育          何陋

D. 天之所与          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几,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4.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道也”?请根据文意回答。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诗歌前两句描绘的画面有何特点?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这首诗透露离情的字眼有多处,请选取一处加以分析。

 

语言实践活动。

(1)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和漫画,请你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语义委婉,通俗易懂,有一定文采。(不超过16个字)

12月19日下午,扬州召开烟花爆竹禁放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宣布从2018年2月1日开始,扬州市主城区范围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摘自2017年12月20日《现代快报》)

公益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的外婆春节将迎来九十大寿,妈妈要给外婆好好庆祝一下,准备多买一些烟花爆竹。如果你是小明,该如何劝阻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1)《格列佛游记》中,宫廷游戏包括两种,一种是绳上跳舞,另一种是什么?如何理解“绳上跳舞”游戏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格列佛游记》中,有几次提到中国?都是有关中国那些方面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

(2)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4)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5)而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6)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7)《龟虽寿》中运用比喻表现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根据拼音写汉字。

冬是圣洁的女子,她穿着雪花裙旋进门kǎn_____,世界便醉了;冬是调皮的天使,那窗玻璃上的美丽冰花,是他的快乐涂鸦;冬是冷jùn_____的严父,他让万籁归于萧sè_____沉寂,他锤炼了梅的傲骨;冬是无私的母亲,她默默yùn_____蓄能量,让冰清玉洁的肌体化作万里春水,催开烂漫春花。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蒹葭》《关雎》都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又称“诗三百”。

B.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他写的《白鹭》就属于前一类,而《石榴》则是后一类的代表。

C.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讲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D.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作者是晏殊,北宋词人,字同叔。该诗抒发了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引发的感伤之情。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国工匠”“记住乡愁”“精准扶贫”“热闹极了”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 “从西汉的张骞算起,丝绸之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丝绸之路有历史”。

C. “他打算明天去扬州”和“我真的还不清楚他的打算”中两个“打算”的词性相同。

D. “让座不是一种法律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道德自律行为。”这个复句是转折关系。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企业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与他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与他的经营理念。

B. 各大学纷纷进行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许多高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备受广大家长和学生所喜爱。

C. 中央在提出改正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各地积极落实,并于近期相继向社会公布了具体实施细则。

D. 据悉,江都“励志哥”李良君再度受到央视节目组邀请,参与录制《中国乐坛2018春节联欢晚会》。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军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博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B. 时间如行云流水,到2017年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满16年。

C. 扬州剪纸拙政园首展迎新春,近百幅盆景剪纸眼花缭乱,可谓一场别样的盆景盛宴。

D. 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可谓提纲挈领,表明香港将与各界一道,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永(juàn)  地(shū)   花(léi)   前后恭(jū)

B. 毛(suō)   长(huì)   脚(diǎn)  言简意(gāi)

C. 辙(hé)    夫(qiān)  丽(qǐ)    矻穷年(kū)

D. (jīn)   叉(pì)    烧(bèi)   急不择(xiá)

 

请以“我听懂了你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阅读叶倾城的《麦当劳的礼物》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大一圣诞节前的那个周末,我回了家,喝着妈特地给我煨的排骨汤,我心里一直在犹豫:该不该向妈要这笔钱呢?

②爸去世得早,自小我便看惯了妈的操劳,从不曾向她要过额外的花费。可是,这次是不同的,因为朱樱。

③常常地,与朱樱徘徊在小径上,不知不觉,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不知道怎么样才可以将时光留住。室友们为我出谋划策,建议我趁热打铁,给朱樱一个浪漫的圣诞夜。中式餐厅嘈杂,气氛差,情调好的地方我又消费不起,最后选定了麦当劳。

④可是该怎么向妈开口呢?滚烫的汤哽在我喉间,我反复思量着,室内满满的全是我喝汤的声音。妈坐在我对面,静静看我,忽然说:“前两天,厂里开了会,说要下岗一批人。”

我霍地站起,惊恐地盯着妈的脸:“妈,你下岗了?”妈一愣,然后就笑了,笑容里是无限的疼惜与爱怜:“看你吓的。我说要下岗一批人,又不是说我,妈干得好好的呢。”

⑤我松了一口气。想,妈现在心情应该不错,咬咬嘴唇一口气说出来:“妈,下学期要去工厂实习,学校要交200块钱材料费。”

⑥妈“啊——”了一声,有明显的失望意味:“又要交钱……”我不敢看妈的眼睛:“要不然,我跟老师说……”妈已经转过身,拉开了抽屉:“我给你两张100元的,路上好拿。”

⑦妈找了半天,也只找出一张100元,一张50元,其余的都是10元的。她把每一张钱的纸角都压平,仔细地数了好几遍,把钱折了四折,叠成一个小方块,小心地塞进我书包的夹层里,把双层拉链拉好。送我出门的时候还在反复地叮咛:“车上小心,现在小偷多。”我“嗯嗯”地答应着,却已控制不住自己的脚步,飞奔着,越跑越急,要即刻赶到朱樱的身边。

⑧圣诞节的黄昏,下了雪,将圣诞的气息衬得更繁华鲜明。麦当劳里人山人海,我们等了好久,才有一桌人起身,我一个箭步冲上去,抢到座位。朱樱伸手招呼:“小姐,清一下台子。”

⑨一位女服务员疾步走过来,远远地,只见她略显单薄的身影,走路时上身稍稍地前倾,竟是十分熟悉。她走到我们面前,我在顷刻间呆住了:妈! 怎么会是妈?她现在,她现在应该在上班呀。陡然地,我记得在厨房幽暗的灯光下妈黯然的脸色。难道,难道妈在骗我?妈,下了岗?

⑩妈也在同时看见了我,一刹那间,她的眼睛瞪得很大,死死地、用力地盯着我。我看见惊骇、怀疑、失望、痛楚,仿佛巨浪滔天,从妈的眼中无穷无尽地出。她的身体轻轻地摇晃了一下。 

然而妈什么也没说,只是低下头去,利索地开始清理桌上的残杯剩盘。我想喊她“妈”,可是也许是因为震惊,也许因为周围喧嚣的人流,也许只是因为朱樱。我竟一个字也说不出口,只是愣愣地看着她。

她再没有看我一眼,径直到邻台清理。把废物倒入垃圾桶里时,她停一停,伸手抹一抹额头,当她再一次从我身边走过时,我看见,在她的手臂上,那烙痕一样清晰的,分明是一道长长的泪痕……

哦,那个周末的晚上,是不是妈本来是准备告诉我她下岗的消息?是什么让她改了口,是不忍见我那一刻的紧张与焦灼吗?我紧紧地握住袋中的纸币,第一次知道了钱的分量。

许多成长岁月的事,像旋风一样涌上来又翻下去,我竟不能止住自己的泪……

(有改动)

1.本文围绕“我”向母亲要钱请朱樱过圣诞节展开情节,请在下列横线上各填写四字短语,概括情节内容。

犹豫不决 → ______________ → 巧遇母亲 → 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妈妈本答应给“我”两张100元,找了半天,也只找了一张100元,一张50元,其余的都是10元。说明母亲赚钱的不容易,也侧面体现出当时“我”的不成熟、不懂事。

B. “我”在麦当劳遇到妈妈,想喊她“妈”,最后竟一个字也说不出口,只是愣愣地看着她,是因为朱樱在身边,拉不下脸。

C. 段写到母亲哭泣,是因为“我”撒谎,让母亲“失望、痛楚”。

D. 小说以生动的情节,塑造了一个“宁愿苦了自己,也不愿苦了孩子”的含辛茹苦的母亲形象。

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分析第⑩段画线句中“涌”字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赏析。

(1)这篇小说与《我的叔叔于勒》都有出人意料的情节,但通过巧妙的伏笔铺垫,使其又在情理之中。请对照表格,完成问题。

两篇文章的情节设计

出人意料的情节

巧妙的伏笔

《我的叔叔于勒》

原以为于勒是富翁,却在轮船上遇到了已成穷人的于勒

于勒信中提到他将要作长期旅行,从此十年没有再来信,预示事情将有变化。

《麦当劳的礼物》

原以为_____,却_

_________

 

(2)【链接材料】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

(选自鲁迅《藤野先生》)

本篇小说中的“我”和链接材料中的鲁迅都说了谎话,但是他们撒谎的目的不同,请你概括说明。

“我”撒谎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撒谎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宋威的《涵养几分静气》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书舟中作字》中记载,苏轼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苏轼“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选自《 人民日报 》2018年1月16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面两小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围绕“怎样培养静心”,作者主要论述了三个观点,分别是_______,艰难困苦的历练能培养静心,_________。(以上三空,请用主谓句的形式回答,力求简洁。)

(2)第②段主要通过_______和道理论证,论述了“静”的重要性。

2.第①段从一则故事写起,有哪些作用?

3.关于第③段论证思路的概述,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1)提出本段观点:严格的自律能培养静心。

(2)通过道理论述,强调自律对培养静心功夫的作用。

(3)引用名言,强调自律对涵养静心功夫的重要性。

(4)举出毛泽东的事例证明观点。

A. (1)(4)(3)(2)

B. (3)(2)(1)(4)

C. (3)(1)(4)(2)

D. (1)(3)(2)(4)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