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节选自《列子·汤问》)

【乙】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改动)

————————————

【注】①进:学习新曲。②益:增加,此处与“进”同义。③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④穆然:沉静深思的样子。⑤望羊:即“望洋”,向远处看的样子,这里指目光高远。⑥王(wàng)四国:统御四方天下。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志在登高山            志:             

(2)卒逢暴雨              卒:             

(3)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    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译文:                             

(2)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译文:                             
3.根据【甲】【乙】两个文段的文意填空。(第①空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②③空用原文回答)(3分)

琴在古人的生活中,不是一种简单的乐器。善鼓琴者往往在琴音中寄托      ,善听者则闻弦音而知雅意,借琴识人,是谓“知音”。我们从【乙】文中看到,孔子学琴经历了“得其数”、“得其志”、“     ”三个阶段,最终达到鼓琴的最高境界;从【甲】文“              ”这句话能够看出,钟子期不愧为俞伯牙的知音。
4.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音故事广为流传,常常被诗人引用,成为诗歌中常见的典故。下列诗句没有使用这个典故的一项是       (只填字母)(2分)

A.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B.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C.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D.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名著阅读(5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①   》的开篇词,该书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书中对许多场战役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其中以少胜多,奠定了魏蜀吴三分鼎立格局的著名战役是     ②    。围绕着这场战役,有不少故事为人们所熟知,比如周瑜与他手下的老将上演了一出苦肉计,由此演化出一个歇后语:“周瑜打   ③  ——      ④      。”此外,还有群英会蒋干中计、庞统献连环计、     ⑤    等多个精彩情节

 

古诗默写(共6分)

(1)蒹葭凄凄,           。(《蒹葭》)

(2)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变化暗示社会发展规律的诗句是:“                          

 

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围绕“诗歌中的修辞使用”这一主题进行讨论。下面是某小组同学的讨论记录,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组员甲:律诗讲究对仗,你看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仗多工整!一下就把塞外那种开阔、雄浑、壮观的景象都写出来了。

B.组员乙:绝妙的对仗不光律诗里有,宋词里也不少呢。比如晏殊《浣溪沙》里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对得多巧妙啊!

C.组员丙:苏轼也是填词高手!他善于用反问来加强语气,仅《水调歌头》这首词就有“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三个反问句。

D.组员丁:诗如其人,在《过零丁洋》里,文天祥用“人生自古谁无死”这个反问句,引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心,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真让人敬佩!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总建筑面积为270万平方米,比故宫大3倍,            著名的祈年殿在最北方,是天坛内最宏伟的建筑。天坛的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几何学原理,充分显示出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           

  ①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群

②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

③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铭记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激励同学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学校举办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活动,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下列发言中,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

A.学生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难道不该牢记历史吗?

B.学生乙:我非常赞同设立国家公祭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不能不忘记历史。

C.学生丙: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我们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增强国家实力。

D.学生丁:我们应该珍惜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丝毫不能懈怠!

 

下面这段文字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地铁的建设速度和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仅2014年一年就新建了四段轨道交通线,新增通车里程总计62公里。地铁沿线的社区居民和商家成为首当其冲的受益者,体验到出行的便捷。北京地铁的建设以低耗环保为原则,一些线路因地制宜设置节能坡,使列车进出站时自然减速、加速,从而达到低碳减排的目的。地铁站点的装饰设计也别具匠心,各有特色,充分体现出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

A.令人瞩目    B.首当其冲    C.因地制宜    D.别具匠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严峻      震慑      奔驰       不屑置辩

B.荒费      戳穿      蔑视       众志成诚

C.秘诀      蒙蔽      侧隐       拔山涉水

D.谴责      干躁      严厉       完壁归赵

 

“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是第1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主题。目前,推广普通话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常见字的字音误读,请找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

A.那块白玉雕琢细致,晶莹剔(tī)透,好似是女娲补天用的神石。

B.她已经有点懊悔了,不过因为性情太倔(jué)强,就是不肯认错。

C.以零容忍态度惩(chěng)治腐败,充分表明了中央反腐的坚定决心。

D.“校园阅读节”倡导师生共读好书,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fēn)围。

 

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段话。(150200字之间)

题目一:清末学者王国维说:“真正的文学在于能给人心灵的慰藉,拓展人的精神空间。”初中三年来,你一定读过不少这样的好书。请推荐其中一部,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内容具体,语言得体。

题目二: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时尚,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数字阅读迅速获取。这种“碎片化”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请你对这种阅读方式予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家园,是亲情停泊的港湾,是祖国锦绣的山川,是心灵成长的源泉……家园,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请你以“家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读了《画廊》这篇文章,你可能对“过年买年画,贴年画”这个民俗有了更多的了解。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以“年画趣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所选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阅读《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完成题。(10分)

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

①中国传统文化历时五千年,虽与中华民族的前进同步,但也出现了文化的长期沉积问题。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②比如尊师重教,就要注意批判地继承。不久前,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身着灰色长衫,双膝跪地叩首,双手奉茶谢恩,跪拜老师。此事引发强烈争议,很多网友认为,如此跪拜是一种倒退。

③“我们拜的不只是老师,还有传统文化。”凤凰岭书院跪拜者这样的自说自话,遭到了广大网友的非议。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跪拜这种现象?跪拜尽管是一种传统礼仪形式,曾经包含着特定的文化伦理内涵,但是这种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其内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因为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在今天,跪拜早就背离了现代文明,依然没有摆脱封建思想,还增加了庸俗的江湖气息。这不是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而是落后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

④传统文化并非全部适合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不能完全照搬历史。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如爱国主义的崇高境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怀,就应该继承和发扬。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持有正确的态度,谨慎对待。

B.中国传统文化已落后于时代,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没有必要传承。

C.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历史,而要去粗取精。

D.跪拜是传统礼仪,学生给老师行跪拜礼是表示尊重,应该完全照搬。
2.下面一则材料,如果作为论据放在文章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间,请你完成下面两项任务:

(1)为材料加上首括句;(2)在材料后加两句话,分析这则材料并得出结论。(3分)

安徽省六安市以“二十四孝”故事为题材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牌。广告牌上包含“百里负米”“卖身葬父”“卧冰求鲤”等大家熟悉的典故。在“埋儿奉母”的广告插图上,画着一名男子正拿铁锹在树林里挖坑,一个妇人抱着小孩站在一边。这则典故的大致意思是:因为家庭贫穷,丈夫害怕有了儿子后不能侍奉老母亲,于是决定挖坑将儿子活埋。

答:(1)         

   (2)         
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表明你对建造“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态度,并结合文章内容陈述你的理由。(4分)

【链接材料】

山东济宁是孔孟故里。当地政府计划斥资300亿元人民币在济宁建造“中华文化标志城”。其理由是,“中华文化标志城”一旦建成,就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答:       

 

①织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是中国技术水平最高的丝织物。在中国数千年养蚕缫丝的历史里,织锦作为丝绸中最美丽的部分,曾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驼队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船队,走遍当时的世界。这种前所未见、光彩夺目的织品,令当时的西方世界对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充满了无尽的神往。宋锦是丝绸的一种,因其产地主要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它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华而不炫、贵而不显,被赋予中国“锦绣之冠”,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2006年,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②宋锦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由于工艺复杂,产量较低,一般不作为衣料使用。而这次领导人却把宋锦这一“非遗”穿在身上,在APEC舞台上盛装亮相。宋锦是如何登上APEC的呢?中国十佳设计师楚艳介绍,按照北京APEC会议组委会要求,此次参加APEC的领导人服装一定要适合国家级礼仪场合,既要严谨庄重,又要包容大气,既要体现较强的仪式感,又要充分展现领导人的气质和风度,宋锦的特征与组委会的要求完全吻合,所以被确定为“新中装”的制作面料。

请结合两个文段的相关内容,说说你是如何看待2014年APEC“新中装”选择宋锦作为面料的。(3分)

答: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题。(11分)

文段一

20141111日晚上,APEC领导人欢迎宴会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举行。参加会议的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身着中国特色服装抵达现场时,受到隆重热烈的欢迎。据介绍,此次的APEC领导人服装是一系列展示中国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装,         ,合此三者,谓之“新中装”。

②“中”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和文明。款式上,融合中国历代经典款式。如立领对襟,明代就已出现,盛行于清;开襟,商代就已出现,盛行于唐宋;连肩袖,是中国最古老的服装结构。面料上,采用传统真丝面料。如宋锦,始于宋代,属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缎,始于明末清初,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纹样上,展示传统纹样的精华。如海水江崖纹,宋代已出现在服装上;万字纹,汉代已应用于服饰上。工艺上,采用中国特色传统工艺。如宋代就已使用的盘扣,盛行于清代的镶滚等。色彩上,选用了故宫红、靛蓝、金棕等厚重大方的传统色调。

③“礼”代表的是中国礼仪文化。2014APEC会议是一个重要的多边外交场合,规格高、影响大、举世瞩目。领导人服装,既要传达“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理念,又要符合场合要求、人物身份;既要体现较强的仪式感,又要充分展现领导人的气质和风度。这一系列服装在款式上,既严谨庄重,又包容大气;在纹样上,既寓意吉祥,又华而不炫、贵而不显;在色彩上,既喜庆热烈,又纯正时尚。整体上气势恢宏,仪式感强,表达了中国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好客之道。

④“新”代表的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款式上,如“立领、对开襟”的创新款式更赋有传统正装意味,丰富的层次增添了生动洒脱之感。面料上,如电脑提花机织大大提高了宋锦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少量的羊毛纤维、富于色彩变化的纱线,使其更为挺阔、保暖、鲜亮。纹样上,如海水江崖等传统纹样的创新设计,使其更便于传达21个经济体山水相依、守望相助的美好寓意。剪裁工艺上,中西结合,在表达中国意蕴的前提下,使其更为合体、舒适。
1.根据文段一的内容,在文中画线处填写语句最恰当的是(只填序号)(3分)

【甲】其根为“中”,其魂为“礼”,其形为“新”

【乙】其魂为“中”,其形为“礼”,其根为“新”

【丙】其形为“中”,其根为“礼”,其魂为“新”
2.有人说“这套新中装,很多细节既能体现传统,又不完全是‘复制’传统”,请你结合文段一的相关内容,对这句话作出合理的解释。(5分)

  答:           

 

阅读《画廊》,完成题。(15分)

 

李广田

 

①“买画去吗?”

②“买画去。”

③“看画去,去吗?”

④“去,看画去。”

⑤在这样简单的对话里,是交换着多少欢喜的。谁个能不欢喜呢?年梢岁末,再过几天就是除日了,大小户人家,都按了当地的习惯把家里扫除一过,包括门后边积了一年的扫地土,都运到各自门口的街道上去了。如果这几天内走过这个村子,你一定可以看见很多人家门口都有一堆黑垃圾。有些懂事人家,便把这堆脏东西倾到肥料坑里去,免得叫行路人踢一脚灰;但大多数人家都不这么办,说是用那样肥料长起来的谷子不结粒,容易出稗。这样一扫,各屋里都变得空落落的了,尤其是那些老人的卧房里。他们便趁着赶集去买些年画,说是要补补墙,闲着时看画也很好玩。

⑥那画廊就在市集的中间。其实,哪里是什么画廊,也不过是村里的一座老庙宇。多少年前,这座庙也许非常富丽,从庙里那口钟上也可知道。近些年来,这地方变得荒废,连仅存的三间土屋也日渐颓败,说不定,在连雨天里就会倾倒下来,颇有神鬼不得安身之虞。院里的草,还时有牛羊去牧放,敬神的人去践踏,屋顶上则荒草三尺,一任其冬枯夏长。门虽设而常关,低垣断处,便是方便之门,不论人畜,要进去亦不过举足之劳耳。平常有市集的日子,这庙前非常热闹,庙里却依然冷清。只有将近新年的时候,这座古庙才被惊动一下。自然,门是开着的了,里边外边,都由官中人打扫一过。不知从哪一天起,每天夜里,庙里也点起豆粒般大的长明灯火来。庙门上,照例有人来贴几条黄纸对联,如“一天新雨露,万古老禅林”之类,却似乎每年都借用作这里的写照,然而这个也就最合适不过了,又破烂,又新鲜,多少人整年地不到这里来,这时候也都来瞻仰瞻仰了。每到市集的日子,里边就挂满了年画,买画的人来,看画的人也来;既不买,也不看,随便蹭了进来的也很多。庙里很热闹,真好像一个图画展览会的画廊了。

⑦画呢,自然都很合乡下人的脾胃,他们在那里挑着,拣着,在那里讲图画中的故事,又在那里细琢细磨地讲价钱。小孩子,穿了红红绿绿的衣服,仰着脸看得出神,从这一张看到那一张,他们对《有余图》或《莲生九子》之类的特别喜欢。老年人呢,都衔了长烟管,天气很冷了,他们像 每人擎了一个小小手炉似的吸着,暖着,烟斗里冒着缕缕的青烟。他们总爱买些《老寿星》《全家福》《五谷丰登》或《仙人对棋》之类。一面看着也许有一个老者在那里讲起来了,说古时候有一个上山打柴的青年人,因贪看两个老人在石凳上下棋,竟把打柴回家的事完全忘了,一局棋罢,他才如梦醒来,从山上回来时,无论如何再也寻不见来路,人世间几易春秋,树叶子已经黄过几十次又绿过几十次了。讲完了,指着壁上的画,叹息着。也有人在那里讲论戏文,因为大多数画是画了戏中情节的,那讲着的人自然是一个爱戏又懂戏的,不知不觉间你会听到他哼哼起来了,哼哼着唱起戏文来,再没有比这个更能给人以和平之感的了。是的,和平之感,你会听到好些人在那里低低地哼着,低低地,像一群蜜蜂,像使人做梦的魔术咒语。人们在那里不相拥挤,不吵闹,一切都从容,闲静,叫人想到些舒服的事情。就这样,从太阳高升时起,一直到日头打斜时止,不断有赶集人到这座破庙来,从这里带着微笑,拿了年画去。

⑧“老伯伯,买了年画来?”

⑨“是啊,你没买?——补补空墙,闲时候看画也很好玩呢。”

⑩“《五谷丰登》几文钱?”

“要价四百四,还价二百就卖了。”

在归途中,常听到背着年货的人这样问答。

                                                        (原文有删改)
1.文章第⑤⑥⑦段,都围绕“画廊”来描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⑥⑦段内容。(每空须有“画廊”二字)(4分)

第⑤段:人们趁着赶集去画廊买年画

第⑥段:                     

第⑦段:                     
2.结合上下文,说出第⑥段“又破烂,又新鲜”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其表达之妙。(4分)

答:       
3.文章借“画廊”描绘了和平的乡村生活图景。请你具体分析文中是怎样体现“和平之感”的。(不超过150字)(7分)

答: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而幽香,佳木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这里指采摘。③刻露:清晰地显露。④幸:庆幸。⑤本:根据。⑥上:皇上。⑦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野芳而幽香      发:              (2)佳木而繁阴      秀:         

(3)掇幽而荫乔木    芳:              (4)遂书以其亭焉    名: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翻译:       
3.【甲】【乙】两个文段都紧扣一个“乐字来写,请说说你从中读出了哪些“乐。(用文中词句或自己的话回答均可)(2分)

答:       

 

名著阅读(6分)

(1)《三国演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其中“头戴纶巾,身衣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所描绘的人物是___①___,他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___②___,由此体现出他___③___的性格特点。(3分)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_①__总集,先秦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__②__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蒹葭》选自其中的___③___。(3分)

 

默写(限选其中3道题)(6分)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波涛如怒,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离愁别绪是送别诗中最常见的主题,而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则尽显与朋友作别时的洒脱与旷达。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_________,________”生动描绘了战士英勇杀敌的激烈场面,使词人昂扬奋发的报国热情跃然纸上。

(5)近两年来,党中央高瞻远瞩,有胆有识,排除干扰,洞察真相,以空前力度打击腐败行为,为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注入了新的内涵。

(6)2014年11月,荷兰王后来到充满丰收气息的大兴青云店东辛屯。质朴的村民准备了丰盛的农家宴,热情招待这位远方的客人,这情景让人不由想起了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习近平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请你根据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选出下面匹配不正确两项(2分)

传统节日          传统习俗                    相关诗句

A.           贴春联  放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 清明节        赏花灯  扫墓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 端午节        吃粽子  赛龙舟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D. 中秋节        赏月    吃月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E. 重阳节        登高    赏梅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王羲之《何如帖》         张旭《肚痛帖》             颜真卿《多宝塔碑》 

A.   楷书  草书   行书  

B.  行书  楷书   草书

C.  行书  草书   楷书

D.  草书  行书   楷书

 

生活中,人们习惯说“再玩一会儿”“再吃一口”“再睡十分钟”……然而,当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首战失利,你是否有勇气说“再试一次”。或许再试一次,你的眼前便会柳暗花明;再试一次,你可能找到成功的起点;再试一次,你的人生或许呈现七彩斑斓。只要心中不放弃信念,收获总会来到你的面前。

  请以“再试一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要结合自身的经历来写,写出真实的自己。

     ⑵书写工整规范。

          ⑶不少于500 ,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地名                                                                                                                                                                    

文言文阅读(15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1)傅说于版筑之间(      

2)人恒然后能改(      

3)入则无法家士(       

4)必先其心志(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本文开头连用六个句子列举六个人物的事实,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其作用是什么?(3分)

4.本文论述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个人成才的主观条件是什么?(4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22分)

 

      

①我五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①段对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请简要分析。(4分)                                                                              

 

                                                                             
2.揣摩第③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说说“我”害怕会发生什么事?依据是什么?(4分)                                                                              

 

                                                                             
3.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4分)

 

                                                                             
4.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中划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何作用?(4分)

 

                                                                             
5.试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18分)

[一]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1)电影《梅兰芳》中有个十三燕,是个曾名重一时的“伶界大王”。后来,梅兰芳迅速崛起,大有取而代之之势。他与梅兰芳唱对台戏时渐落下风。眼见败势已成,他却没有选择逃避。即使面对空旷的戏台,他仍然一丝不苟地坚持唱完最后一场,并且在临死前留下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所以,尽管十三燕是个失败的人物,但其精神却令人敬佩的,因为他道出了一个做人的基本真理,而且自己就是实践这一道理的榜样。

2)大千世界,我们不论干什么,只要与人对阵,参与竞争,都会有输赢,见高低,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而且,“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几年你得势占优,再过几年,你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所以,输不丢人。如果害怕丢人,那就永远不要参与竞争。

3)楚汉之争,项羽的最后悲剧,就在于他怕丢面子,怕面对江东父老的指责。还是杜牧的《题乌江亭》写得好:“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如果项羽能够包羞忍耻东渡乌江,那么鹿死谁手就是个未知数;如果项羽能够忍受打击卷土重来,或许历史将被重新改写。

4)“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结局并不美妙,不会因为不怕就能克敌制胜,创造奇迹,但不怕虎的精神却是历来被人赞颂的。看《动物世界》,常见这样的镜头,一大群野牛被一只狮子追着跑。我就想,这么多野牛要是团结起来,就是踩也把狮子踩死了,可就是因为怕,总是被狮子欺负,甚至成为狮子的牺牲品。与野牛相比,人是有理智的,可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反而怕得更多。野牛不过怕丢掉性命而已,人还要怕丢面子,怕名声不好,怕被人议论,怕遭人嫉妒,前怕狼后怕虎;结果是做工作唯唯诺诺,干事业窝窝囊囊,害怕丢人却偏偏丢人,不想丢人却处处丢人。

5)人,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既然出来打天下,既然要与人争高低,输赢都是正常的。奥运会百米赛场上,无论谁输给博尔特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游泳池里,败在菲尔普斯手下,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不管你落下多少距离,谁也不会笑话你。而你如果因为害怕而退赛,因害怕而战战兢兢,畏畏缩缩,不战自败,那就丢人丢大了。在北京奥运会的乒乓球赛场上,我们看到许多非洲国家的乒乓球运动员,水平连我们的业余选手都不如,仍然面无惧色与世界一流高手过招,观众同样报以热烈的掌声,就是对他们“不怕精神”的鼓励。输球之后,他们照样大大方方地和对手握手拥抱,向观众致谢。体育竞赛如此,行行业业也都应该如此,尤其作为一名军人,只要不怕强手,敢于“亮剑”,奋力拼搏,自强不息,我们就可能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即便输了,也是虽败犹荣。

6)“输不丢人,怕才丢人。”诚哉斯言!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2.第(1)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3分)

                                                                                                                                                                
3.第(2)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说说它在文段中的作用。(4分)

                                                                                              
4.参照下面的提示,请补写出第(4)段的论证提纲。(4分)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答:              举野牛的例子论证“怕”会输得丢人的道理                                
5.根据你对第(5)段中“体育竞赛如此,各行各业都应该如此”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4分)

                                                                                            

 

综合性学习。(12分)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生出走出心灵阴影,健康快乐成长。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12)
1.下面是同学们为此次活动所拟写的三个主题词,作为活动的主持人,你将选用哪一个?

请简要说明理由。(3)

①让世界充满爱    ②明天更美好    ③手拉手心连心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某高校研究机构对我省留守儿童的一个情况调查表,请你从中

  提炼出两则信息。(4)

安徽省留守儿童抑郁情绪调查表

    抑郁频度

     

     

    很少

    没有

    百分比

    5.9

    52.9

    35.5

    5.9

    解决方式

    对父母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不说

    百分比

    2 3.6

    35.5

    5.9

    35.5

 

 

3.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

  示例:给留守生集体过生日

 

4.留守生小明同学以前经常封闭自己,学习不专心,让在外打工的父母非常担心。经过同学们的帮助,他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小明打算通过亲情电话向父母报告自己的情况,请你以小明的口吻写出所要说的话。(50字左右)(3)

 

 

 

名著阅读(4分)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相关的内容。

    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点亮了多少闪耀天空的罡( gāng)

之星。话说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武松,为兄报仇怒杀①          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

在十字坡酒店结识②              (母夜叉);醉打蒋门神,替施恩夺回③____      ;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的缉捕,削发成④_          ;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俊、巴金的      、茅盾的      、冰心的       ,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   )永,徐志摩的浓艳   )丽、汪曾祺的tián     淡纯净、秦牧的博识ruì     智……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永        )丽  tián         ruì    

2.文中“       ”一词中有错别字,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1分)

3.选择词语填在横线上,能恰如其分地体现巴金、茅盾、冰心的散文风格。(3)

A.自然真挚     B.婉约清秀    C.淳厚质朴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阐明了这些文学大家的创作风格。(1分)

 

默写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6题作答,计6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④池上碧苔三四点,                               (晏殊《破阵子》)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张养浩《山坡羊》)

⑦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⑧布衣之怒,———————— ,以头抢地耳。(《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2)、默写刘方平的《月夜》(4)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许渴望得到……那就把它写出来吧。   

请以“我渴望得到            ”为题写一篇文章。

求:①依据本文所选的事情或所定的中心,在题目横线上填上恰当词语(例如“快乐”、“幸福”、“温暖”、“认可”等),使文题完题。

②记叙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真情。

500字以上。

 

文言文阅读(12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1)有术者(  

2数月(  

3)人皆之(  

4)其马胡骏马而归(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3.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战争的惨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战争的惨烈?(2分)
4.作者反复写福祸,有何用意?(2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7分)

春天的心

    ①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个人的身上。

②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正在率先回应着和风暖阳的呼唤,它们,一面夸张地宣扬着身姿,一面吐放着鹅黄娇嫩的花朵,把一根根缠绵的枝条尽情地往四下里伸展,向春天的深处伸展。

    ③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这早春的时刻。

    ④不知什么时候,竟涌过来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来到这片迎春花前面,立刻像兴奋的小鸟儿,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有的使劲儿唤着花朵,有的把脸埋进了迎春花的枝条里面。他们,完全陶醉了。

⑤冷不丁地,一个男孩子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摄一段录像?”看到他脸上的期待,我点了点头,准备为他们录像。可就在这时,却见一个女孩子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子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然后,那个男孩子大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儿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子就和另外几个孩子热烈响应起来。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跑。

⑥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纳闷儿: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跟他们说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儿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并着双腿跳呢?

满分5 manfen5.com⑦当我为那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他们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里别的地方走去。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子,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她,是个残废孩子。

⑧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画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⑨那一刻,看着那些孩子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到:其实,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并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他们就是春天的心一一就是那轮春天的太阳,明亮、温暖,向四周散发着熠熠的光芒。( 选自《读者》有改动 )
1.文章记述了一件怎样的事 ? (2)

                                                                                      
2.文章标题“春天的心”内涵具体指的是什么 ? (2)

                                                                                       
3.文章开头两段文字描写出怎样的早春情景?有什么作用? (4)

                                                                                      

                                                                                      
4.第⑤段中这群孩子是以什么新颖的方式来摄录象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6)

                                                                                      

                                                                                      

                                                                                      
5.文章中“我”参与了整个事件的过程,请分析第一人称“我”在文章中的作用。(3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