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第ⅡA族元素 B.原子外层有3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第ⅢA族元素 C.在化合物中显-1价的元素一定位于第ⅦA族 D.核外有3个电子层的离子对应的元素一定位于第三周期
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 ) A.NaCl、HCl、H2O、NaOH B.Cl2、Na2S、HCl、SO2 C.HBr、CO2、H2O、CS2 D.Na2O2、H2O2、H2O、O3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碱金属是( ) A.锂 B.钠 C.钾 D.铷
下列物质沸点递变顺序正确的是( ) A.SnH4>GeH4>SiH4>CH4 B.SbH3>AsH3>PH3>NH3 C.HI>HBr>HCl>HF D.H2Te>H2Se>H2S>H2O
下列关于Co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33 B.电子数为33 C.质量数为60 D.质子数为27
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按K、L、M、N电子层的顺序依次减小 B.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C.某原子的K电子层为最外层,该电子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 D.某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L层为次外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
有氯化钠和碘化钠的混合物共26.7 g,溶于水,通入足量氯气后,蒸干、灼烧,固体质量变为 17.55 g。 (1)原混合物中碘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 (2)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实验室制取氯气,将多余的氯气用100 mL 1.7mol/L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对吸收后的溶液进行分析化验,测知c(OH-)=0.1mol/L (不考虑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 。ClO-和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5∶1。请回答: (1)吸收氯气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mol。 (2)被氧化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mol,被还原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_______mol。 (3)若采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的方法制氯气,制备尾气中的氯气所消耗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比较硅、磷、硫、氯四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1)写出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并说明酸性的强弱顺序) 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它们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并说明稳定性的强弱顺序) ____________。 (3)请总结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________,并用原子结构解释其原因_______。
为探究同主族非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装置内可生成Cl2。 (1)甲同学的部分实验记录如下:B处棉花变成蓝色;C处棉花变成橙红色。甲同学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 ①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甲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应将甲同学实验中B、C两处的棉花调换位置,用氯气先置换出溴,然后溴再与KI接触,以判断Br2与KI能否发生反应。该设想是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原因是___ (3)丙同学在甲同学的实验结束后,取出C处的棉花,将其与另一个沾有淀粉KI溶液的棉花(E)接触,发现E慢慢出现蓝色,结合甲的实验现象,他认为可以确定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你同意此种观点吗?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_____ (4)丁同学综合分析了前面几位同学的实验,认为若将沾有Na2S溶液的棉花置于玻璃管中适当的位置,此实验还可以同时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他提出此观点的依据是___,预期的现象与结论是___________,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某学生为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 (1)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 mL同浓度的稀盐酸,再将两块大小相同且纯净的镁片和铝片分别加入试管中,反应初始时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试管b内加入的金属为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若加入的两块金属的物质的量相等,且试管中稀盐酸足量,充分反应后,气球状态也如上图所示,则试管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分析判断,实验________[填“(1)”或“(2)”]能证明镁的金属性强于铝。
有下列五种物质①H2O ②HClO ③NH4Cl ④Na2O2 ⑤干冰。 (1)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 (2)写出④的电子式_________,⑤的电子式_________。
下表中的A、B、C、D表示元素周期表中的四个区域: (1)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____________。 (2)短周期甲元素的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甲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 (3)短周期乙元素的原子核外第三层电子数与第一层电子数相等,则乙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族。 (4)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________。
在下列物质中:NaOH、Na2S、(NH4)2S、Na2O2、C2H2、SiC。 (1)其中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 (2)其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是__________; (3)其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__; (4)其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__; (5)其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是____________。
下列关于碱金属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碳酸铷易溶于水、易电离 B.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低 C.铷比钠活泼,铷可以从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钠 D.氢氧化铷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OH-=== H2O
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ag 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 (A-N) mol B. mol C.(A-N+m) mol D.(A-N+m) mo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一定不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C.气态单质的分子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D.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通常用来制造农药,这些元素是( ) A. 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 B.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 C. 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 D. 稀有气体元素
将一小块金属钠久置于空气中,有下列现象:①生成白色粉末;②变暗;③生成白色固体;④发生潮解变为液体,这些现象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下列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可制得不同产物的是( ) A. 钠和氧气 B. 钠和氯气 C. 镁和氧气 D. 钠和水
X、Y、Z是三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Z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Z<Y<X B. 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3YO4 C. 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D.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碱性:LiOH>NaOH>KOH>RbOH B. 金属性:Rb>K>Na>Li C. 铷比钾活泼,铷能从氯化钾溶液中置换出钾 D. 铷不易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 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 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
医学界通过用14C标记的C60发现一种C60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它可以通过断裂DNA杀死细胞,从而抑制艾滋病(AIDS)。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4C与12C的性质完全不同 B.14C与14N含有的中子数相同 C.14C60与12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D.14C与12C、13C互为同位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沸点大小:HI>HBr>HCl>HF B.干冰升华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C.HF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D.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存在氢键
M、R均为主族元素,已知M的一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R的一个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稀有气体元素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M与R形成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M与R可以形成MR2型离子化合物 B. 在MR2中M的离子半径比R的离子半径大 C. 形成的两种离子分别是M+和R2- D. MR2的电子式为
X、Y、R、M均为短周期元素,X、Y同周期,X、Y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分别为H2XO4和HYO4。R、M同主族,R与冷水即可反应,M与热水反应缓慢。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 B.氢化物稳定性H2X>HY C.原子核内质子数R<M D.溶液碱性R(OH)2<M(OH)2
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微粒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 A. B. C. D.
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2+] B.Na+ C.Ca2+ D.Na2+
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 s时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填写下列空白: (1)用物质A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 (2)用物质B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 (3)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4)2 s时物质B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