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A. “双百”文艺方针

B. “科教兴国”战略

C. “三个面向”方针

D. “载人航天工程”

 

2008年,我国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5%,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2013年,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4.1%,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1%。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高考制度的恢复

B. “三个面向方针

C. 《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D. 希望工程的创办

 

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下面资料选自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其中选自1977年高考的是

A. “同外国人做生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方面的人才少了行吗”

B. “凡是有歌声的地方,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干社会主义”

C. “在改革开放深入展开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这种横跨度的攀登”

D. “在做十几年前应做的事:投考普通大学。……向‘四人帮’讨还时间,为祖国争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中国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60%以上下降到38.1%,年均扫盲人数为604.3万人。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B. 进行“教育革命”的结果

C. 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办学方针的影响

D. 义务教育法的推动

 

(题文)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故事片《吉鸿昌》得票14万张,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这种情况反映了(  )

A. “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

B. 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

C. 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

D. 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针对文艺家职责问题的讨论,1982年《文艺报》发表社论《为开创社会主义文艺的新局面而奋斗》。此文发表的意图在于

A. 批评文革时期的文艺专制

B. 确定我国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

C. 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D. 促使社会形成市场经济的共识

 

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A. 维护了民主法制和社会公正

B. 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C. 使文艺界出现了八大“样板戏”

D. 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该谈话

A.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 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 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 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1957年,有人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中共中央表示: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这里中共中央的主张是

A. 在文艺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    B. 在政治问题上可以自由谈论

C. 艺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D. 要制定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划

 

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新中国电影创作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这一现象

A. 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取得的文艺硕果

B. 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C. 推动我国出台“双百”方针

D. 是“左”倾错误在文化领域的反映

 

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曲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昆曲名剧的涌现

C. “双百”方针的提出

D. 个人崇拜的兴起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 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 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中国巨型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开始于1978年,经过五年攻关,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达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型机诞生。这说明我国

A科技和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B.科研水平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C.开始在尖端领域取得重大成果

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实现

 

2016年11月17号,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施分离,昭示了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再创新高。下列对航天技术空间科技领域发展进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1967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B. 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C. 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D.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理由是她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③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④载人航天取彻突破性成就

A.②③          B. 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我国水稻于2000年和2005年分别突破了连片单产10500千克/公顷的第一期目标和12000千克/公顷的第二期目标。这些成就的取得反映出

A. 世界性饥饿问题由此解决

B. 我国农业科技世界领先

C. “南优2号”水稻培育成功

D. 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

 

2013年6月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下列能证明中国载人航天能力的最早事件是

A.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70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2003神舟五号升空    D.2007嫦娥一号飞临月球

 

1970年4月.西方媒体评论说:“中国当之无愧地加入了空间俱乐部,……必须把这次成功看作是宣布能把洲际导弹发射到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公告。”材料中的“这次成功”表明中国

A. 正式进入航天时

B. 科技开始领先世界

C. 打破了西方核威胁

D.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A. 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D.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

A. 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B. 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C. 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研制银河系列计算机

 

(2018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在欧洲方面,德意志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

材料二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米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成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4分)

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米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5分)

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1分)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医疗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7年前后,天花被一个患病的黑人奴隶带到美洲,从此开始在美洲大地肆虐。新大陆的印第安人已同旧大陆的人类隔绝了上万年,对天花、麻疹白喉、伤寒、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缺乏免疫机能,也缺乏防疫知识,很快就成群死亡。

—《瘟疫让印第安人几近灭绝》

材料二  一开始只限于学术争论,后来就攻击贬斥……上海医师余云岫,他曾留学日本学西医,直指“中医是杀人的祸首”,要坚决消灭中医。他在其《灵素商兑》(1916年)说“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向上,卫生行政事业一日不能进展”。

—《民国时期的中西医之争》

材料三  1968年9月14日,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后,“赤脚医生”这个名词迅速红遍大江南北。从此,“赤脚医生”成为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到1975年底,我国农村的“赤脚医生”数量已经达到150多万,生产队的卫生员、接生员390多万人。随着农村集体合作医疗制度的解体,1985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不再使用“赤脚医生”名称,巩固发展乡村医生队伍》一文,到此“赤脚医生”的历史也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李德成《赤脚医生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16世纪以后美洲地区瘟疫肆虐的原因。

(2)材料中体现了本次学术辩论出现什么倾向?请结合所学分析中医受到贬斥的原因。

(3)请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农村“赤脚医生”从6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到80年代“退出历史舞台”的历史原因。

 

 

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

A.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 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其背景是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已明确

B.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C. 国有企业已经广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国营企业中政企不分的现象突出

 

1935年5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全国产业复兴法》无效。1936年1月6日,又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反宪法。最高法院创立140年中,总共宣布废止的法律不过60种,但现在不过一年,最高法院竟一口气把罗斯福的新法取消了11种之多。这一现象说明

A. 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不须经过总统任命

B. 美国最高法院的权力凌驾于总统之上

C. 罗斯福新政在推行中受到重重阻力

D. 罗斯福新政的推行没有缓解经济危机

 

下表是黄埔军校第三至六期入学人数与毕业人数的情况表。其中,第五期毕业率与其余各期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内战争

②外敌入侵

③政治分裂

④经济停滞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 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