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在新中国的六十年里,“低音”有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与实施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A. 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 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C. 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 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B. 增加了政府收入

C. 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D. 扩大了社会消费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缓和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 减少农产品出口,稳定国内市场

C. 提高农产品质量,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D. 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利益

 

(题文)1918年苏维埃政府发布命令,宣布苏维埃共和国成为一个军营;苏维埃政府对于居民的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由政府统一实行调配制。内战时期在交换和流通方面,基本取消了市场关系。这表明苏维埃共和国正在实施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市场经济体制

C. 农业集体化运动

D. 社会主义工业化

 

关于苏联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A. 赫鲁晓夫的改革重点是工业

B.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重点是农业

C.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涉及经济、政治领域

D. 以上说法没有正确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其中的“非常时期”是指这一时期苏俄面临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困境

B. 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

C. 严重的兵变和农民暴动

D. 法西斯侵略势力的威胁

 

1985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其主要目的在于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

C. 推动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下列重要事件中其推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日益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B

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深入开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形成垄断大企业

D

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 A

B. B

C. C

D. D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 余粮收集制    B. 企业国有政策    C. 粮食税    D. 劳动义务制

 

明《闽小记》载:“闽种荔枝、龙眼家,多不自采。吴、越贾人,春时即入货(资),估计其园。吴、越曰‘断’,闻人曰‘穙’……树主与穙者,请惯估乡老为互人……他日摘焙,与(互人)所估不甚远。”这反映了

A. 当地荔枝、龙眼加工技术落后

B. 商业资本介入农村生产领域

C. 树主与穙者存在雇佣关系

D. 吴、越与闽形成市场一体化

 

1931年10月18凌晨,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人生旅程。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国各地

A. 齐奏《英雄交响曲》

B. 轮船鸣笛三分钟

C. 熄灭电灯一分钟

D. 教堂敲钟84响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晚清政府的自救    B.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C. 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题文)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有害物质去除法》;l876年,《河流防污法》。其主要背景是

A. 工业革命造成严重污染

B. 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C. 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 英国社会普遍重视立法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由此看出直接引发工业革命的因素是

A. 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需要

B. 蒸汽与机器的结合

C. 不断扩大的市场的需求

D.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平台,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示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其展品应该是

A. 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 蒸汽锤、铁路设备

C. 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D. 电话机、水利纺纱机

 

下列材料中最能反映中国古代突破“市”的空间限制的是

A.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B.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D. “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关于古代手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汉代景德镇成为闻名天下的“瓷都”

B. 夏商西周是古代中国青铜铸造业的鼎盛时期

C. 马王堆素纱禅衣反映了古代棉纺织业的高超技艺

D. 家庭手工业是推动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主要因素

 

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

A.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C.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题文)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A. 播种方式的变革

B. 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C. 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手工业的进步

B. 铁器牛耕的使用

C. 诸侯国的改革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广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世纪60年代,牛顿致力于物理学的研究。当时,他推论提出了看似不可靠的但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式: 这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尽管他还缺少数学方面的论证。又经过了许多年的研究之后,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论述了他的这些结论和论证。这本书在17世纪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科学著作,并且很快就在整个欧洲流传开来。

牛顿提出了一种新的宇宙观,他认为一个物理宇宙就是巨大的时钟,其中每一个部分都起着特殊的作用,每一种运动和变化都能由运行规律来解释。发现这些运行规律,并且深入了解神创造的这个宇宙的核心,乃是人类引以为豪的责任和特权。

—摘编自(美)菲利普《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分析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能够在欧洲“流传开来”的社会成因。

(2)根据材料,概括牛顿科学贡献的巨大影响。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B. 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C. 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D. 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

 

西方学者认为,19世纪“快捷的通信是帝国的内在结构因素之一”,其意在说明通信技术的发展

A. 密切了列强与殖民地间的联系

B. 改变了列强对殖民地的统治手段

C. 扩大了列强对殖民地的资本输出

D. 加快了殖民地区经济结构的改变

 

(题文)读下图,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完善

B. 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C. 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D. 运输和通信手段革新

 

(题文)“到1914年,大型商业控制了西方工业生产的大部分。在日本也一样,其迅速适应了(于)西方的工业化,五个大型公司主宰了该国四分之三的工业。”这些现象表明

A. 商业已控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命脉

B. 垄断组织在西方国家经济生活中起重要作用

C. 日本已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D. 在资本主义影响下世界各国已经完成工业化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o”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 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 人口爆炸性增长

C.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 各国间交往密切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

A. 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 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工业革命中,“随着产品价格降低,快速的铁路交通推动了市场扩大,需求增长反过来要求有更多的工厂和更多的机器,这样就强化了工业革命自我支持的特性。这种动态性标志着与欧洲传统经济的根本决裂”。“这种动态性”反映出在工业革命中

A. 铁路运输是最重要的环节

B. 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互相推动

C. 生产对技术的依赖性增强

D. 各个环节都围绕着交通运输运转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