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其中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是书上卷皆言天象,以人居寒暖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这表明

A. 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源

B.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

C. 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

D. 明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

 

2016年6月英国公投脱欧成功,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反对TTI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同年11月,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也宣布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多个国家共同组成一个大大的朋友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经济全球化局部受阻,但全局发展

B. 经济全球化想要长远发展需要平衡各国的利益

C. 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推动者

D. 民族主义的崛起是全球化受阻的主要原因

 

1921年,美国人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企业家。这主要得益于(  )。

A.苏俄退出世界大战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俄国内战争结束    D.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英国1967年修订的《农业法》规定:合并小农场时,政府对愿意放弃经营的小农场主可以发给2000英镑以下的补助金,或者每年发给不超过275英镑的终身年金.为了实施土地开发权国有化而进行国家强制购买时,政府必须向丧失开发权的土地所有者支付补偿金.以上材料最能反映的是

A. 英国的福利国家制度覆盖全面

B. 英国重视土地流转中的利益补偿

C. 英国土地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

D. 英国发展混合经济缓解经济危机

 

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这里“爱情婚配”体现“新政”

A. 违背了自由主义经济理念

B. 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

C. 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

D. 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经验

 

“自西医发明齿科之学,世之患齿病者,皆受其益。至其所镶之齿,有磁制者、有金制者。金制者价较昂贵,最觉璨然可观,于是此风盛行。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镶嵌二三粒”。这种现象表明了当时社会

A. 盛行外来文明冲击下的拜金之风

B. 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C. 口腔医学受到了国人的追捧

D. 全盘西化的偏激文化心态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上述言论发表于(   )

A. 中共八大召开期间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

C. 南方谈话期间

D.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期间

 

建国后,我国农村地区曾经一度出现过“专业户…‘重点户…‘万元户”等称号,对这一时期描述正确的是

A. 一五计划期间区分农村阶级成分

B. 二五计划期间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C. 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展较快

D. 农村地区市场经济体系基本确立

 

梁启超曾说过: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 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 足……。”中国近代与第一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A. 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    B. 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

C. 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    D. 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

 

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④海外殖民掠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说明

A. 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 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

C.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 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1934年,国民政府在广西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22县48村2707个农户中使用耕地3.3公顷以上的只有24户,占总数的0.9%。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当时广西地区

A. 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

B. 个体经济形式受到压制

C. 土地兼并现象得到了遏制

D. 传统耕作方式较为普遍

 

1962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反映了

A. 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

B. 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

C. 冷战格局下美苏双方构成了战略制约

D. 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

 

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发表了《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表示:美国将支持今年秋天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行动。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者以其他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以上声明的实质是

A.利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孤立中国     B.推行两个中国的对华政策

C.利用中国削弱苏联在联合国的影响     D.维持美国对联合国大会的控制

 

2004年5月,针对陈水扁连任台湾“总统”的严峻形势,大陆发表严正声明,对台独势力发出警告,并首次提出了“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概念。这反映出

A. 进一步完善“和平统一”方针

B. 改变了对台独的一味包容

C. 对台湾方针政策开始理性化

D. 始终坚持“和平统一”方针

 

下图是北京主府井大街四联理发馆的场景图。图中对联是剪刀不留情专截牛仔裤,推子要革命去你阿飞头。横批:兴无灭资。这说明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存在障碍

B. 阶级斗争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

C.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D. “文革期间仍存在个体私营

 

以下为国际工人运动整体发展的示意图,数字处填入内容对应的分别是

A. 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

B. 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

C. 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D. 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

 

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    )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要事件是(  )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爆发    C. 中国共产党诞生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政治人物由“舞台”之争向“剧本”之争转变,是近代中国由“帝国”转变为“民国”的关键环节。反映20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历史运动的剧本是

A. 《资政新篇》

B. 《中国同盟会章程》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中国共产党党纲》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的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以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材料表明作者

A. 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B. 认同民主政治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C. 反对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D. 强调协商是民主政治的实现手段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

A. 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 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 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D. 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有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会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他描述的是

A. 英国“光荣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法国大革命

D. 德意志王朝战争

 

“法律足以说明罗马的精神。在历史上,罗马代表秩序,就如同希腊代表自由。希腊留下的民主与哲学,罗马留下的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材料说明罗马法

A. 强调维护自由平等

B. 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C. 利于维系社会稳定

D. 成为希腊民主的基础

 

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A. 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 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 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 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1904年,晚清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会试,考试题目:一场为藩镇、平戎、举贤等史论5道,第二场为各国政治、艺学策5道,第三场为《四书》《五经》经义3道。这表明

A晚清教育几无改变

B.选人标准新旧混杂

C.清廷旨在笼络人心

D.科举制度走向末路

 

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这体现了

A. 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

B. 郡县制未广泛推广

C. 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

D. 啬夫由中央任命

 

历史学家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家国同构

B. 神权统治

C. 等级森严

D. 中央集权

 

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的旧俗,在门前张挂驴子灯;开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材料表明宋朝时期北方人南迁(  )

①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②带来新的风俗习惯

③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④促进南北文化融合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