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到20世纪20年代,“栽种马铃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

材料二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也是农业生产结构性变动的一个表现。福建沿海平原盛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该公司以高价采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

材料三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为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机场织制,制成的布再由染场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上述变化。

 

近代《青浦县乡土志》载: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这表明

A. 千古变局催生救亡图存    B. 坚船利炮加剧民族危机

C. 纲常礼教束缚妇女解放    D. 工业文明冲击传统思想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表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①使中国社会传统的经济生活开始改变

②使中国传统的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③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④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读《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统计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类别年份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A. 中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

B.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C.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D. 中国的原料开始被列强掠夺

 

《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入田赋25088000库平银,关税21989000库平银,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这表明当时中国

A. 工业文明已成主流

B. 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 告别小农经济时代

D. 贸易逆差得以扭转

 

买办原意是采买人员,指清朝末期的1800—1910年,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经理人。买办是外国资本家认为忠实、得力的人物;买办为外国资本家服务,受到外国资本家的培育;买办违法犯罪,因受雇于外商企业,可以在治外法权庇护下,逃避中国法律的制裁。据此可知买办(    )

A. 只存在于中国近代史上

B. 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工具

C. 在政治、经济、法律上都是独立的

D. 不受领事裁判权保护

 

据汉冶萍公司档案记载:1908年,汉阳铁厂与另外两家企业合并为商办的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图为该公司发行的股票。这些记载和图片

A.表明中国企业主要依靠政府投资

B.反映了汉冶萍公司的筹资情况

C.表明洋务企业由军用转变为民用

D.说明洋务企业就此开始走向市场

 

决定下表中企业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

企业名称

开办年份

停办年份及原因

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

1875

1883退股

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

1875

1879经费无着

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

1876

1892亏损

沈葆桢

直隶开平煤矿

1873

 

李鸿章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

1882

1886亏损

胡思燮

 

 

A.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 自然经济的抵抗

C. 封建官商合办的经营方式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说:“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之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不言利者也。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对这段言论评价错误的是

A. 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以及在华垄断

B. 客观分析了中西方国情下君民关系的不同

C. 过分强调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

D. 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将带来的失业问题

 

下表是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植茶面积(万亩)

产量(万担)

内销(万担)

外销(万担)

1837

521

260.5

200

60.5

1861

625

312.5

202.5

110

1871

819

409.5

202.5

207

1886

934.9

567.46

205

362.46

 

 

A. 伴随国际市场扩大茶叶需求量日增

B. 劳动力的增加带动了茶叶产量的提高

C. 自然经济解体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

D. 茶叶产量的增加推动外销量迅速增长

 

19世纪70年代,上海进口的所谓洋糖,基本都是将产自广东汕头和福建台湾的土糖,直接运到香港取得洋糖身份,再转运而来的。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洋货行销内地除入口一正税,一子口税外,任意畅行

B.土货过关卡时口口而查之,节节而税之

C.土糖一经转口则色泽莹白,人咸爱之

D.西商过埠则丁役围护,官吏趋迎

 

从下列两表中能看到的本质问题是

《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

时间

茶叶(万磅)

生丝(包)

鸦片战争前

年平均量5000

年平均量5000

1847年

8500

22000

1853年

10122

62000

1871年

1022159

126000

 

 

1842~1860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情况

年代

输出总额(单位:英镑)

1842

969381

1843

1456180

1845

2394827

1860

5983257

 

 

A. 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B. 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基本瓦解

C.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应运而生,艰难发展

 

洋务运动中随着近代航运事业的发展,产生如下结果:“以湖北一省而论……实因轮船畅行,民间衣食之途,尽为攘夺,江河船只顿减十之六七,失业之人不可胜计。而襄樊一带行店关闭,车户歇业,瘠苦情状,尤不堪寓目。”对此有人批评洋务运动是“刮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于官也”。这段史料说明

A. 近代航运企业夺利于民说明洋务运动的局限

B. 片面追求经济变革而不动政治体制只能失败

C. 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底层民众生活的困苦不堪

D. 社会的转型发展往往伴随着部分群体的苦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十三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

——邓小平

材料二“我一直认为入世后既不会遭遇洪水猛兽也不会一夜之间发生经济奇迹。”“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但有时难免会飞进一两只苍蝇。”

——中国入世谈判的最后一任团长龙永图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

(2)有研究者指出,中国近代重要城市的分布呈弓箭状。观察上图,指出图中“弓”上的城市哪些是改革开放时的经济特区,哪些是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

 

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大范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举世瞩目变化的是

A.建立深圳特区       B.开发上海浦东

C.开放沿海城市       D.加入世贸组织

 

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将“对外经济贸易部”更名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003年第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把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内负责贸易的部门和外经贸部合并成“商务部”。与此变化直接相关的言论是

A. “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B.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 “必须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充分利用好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D. “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功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的运用体现在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下图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B. 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外贸大幅度的增长

D. 中美建交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下列是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表。该表不能直接反映的是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数据中国海关统计)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金额(亿美元)

比重(%)

金额(亿美元)

比重(%)

金额(亿美元)

比重(%)

金额(亿美元)

比重(%)

出口商品总额

181.2

100.0

620.9

100.0

2492.1

100.0

15777.5

100.0

初级产品

91.1

150.3

158.9

125.6

254.6

10.2

817.2

5.2

工业制成品

90.1

49.7

461.8

74.4

2237.5

89.8

14962.2

94.8

机电产品

13.9

7.7

110.9

17.9

1053.1

42.3

9334.3

59.2

高新技术产品

——

——

——

——

370.4

14.9

4924.1

31.2

 

 

A. 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

B. 90年代以来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越来越大

C.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新的增长点

D. 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的出口总额已超过国有企业

 

1992年3月至7月,国务院先后决定进一步开放黑河市、绥芬河市、珲春市、满洲里市、伊宁市、博乐市、塔城市、凭祥市、东兴镇、畹町市、瑞丽市、河口县、二连浩特等13个沿边城市。与沿边城市开放相关的条件有

①国家战略

②经济发展水平

③国际环境

④地理位置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从沿海到内地是近现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共同特征。下图中既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通商口岸,又是我国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④⑤⑥

 

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的实质是(  )

A. 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    B.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

C.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

 

过去是一个边陲小镇,“一条街,一栋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个公园一只猴,不用几分钟,这头到那头”是对它落后的写照,但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它“一夜崛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应该是下图中的

A. 深圳

B. 上海浦东

C. 珠海

D. 汕头

 

《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老人在一九七九年“画了一个圈”是指

A. 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 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 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发展

D. 开辟香港、澳门为经济特区

 

19世纪末的对外开放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最本质的区别是(  )

A.开放的对象不同         B.开放的方式不同

C.开放的地区不同         D.开放的前提不同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

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神宗元丰年间制定了“广州市舶条法”,史称“元丰法”。至南宋时海外贸易达到全盛,当时监管市舶务的张阐奏言:“比者叨领舶司仅及二载,窃尝求其利害之灼然者,无若法令之未修。何当福建广南各置务于一州,两浙市舶务及分建于五所,三路市舶相去各数千里。初无一定之法,或本于一司之申请而他司有不及知,或出于一时之建明而异时有不可用,监官之或专或兼,人吏之或多或寡,待夷夏之商或同而或异,立赏刑之制或重而或轻,以至住舶于非发舶之所,有禁有不禁,买物于非产物之地,有许有不许,若此之类,不可既举。故官吏无所遵守,商贾莫知适从。奸吏舞文,远人被害,其为患深。欲望有司取前后累降指挥及三路节次申请,厘析删修,著为一司条例。”建议朝廷制定专门的市舶条法,以有效管理海外贸易,禁绝官吏上下其手。朝廷嘉纳之,“委官详定”,这样,单行市舶敕令在南宋进一步发展并完备。

——《宋代商业立法与欧洲同期商法之比较》

材料二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恤商政策,对官吏妄加征税给以严惩。如宋太祖时规定:“自今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当税之物,令有司件析,颁行天下揭于板榜,置官宇之屋壁,以遵守焉。”

——摘编自《宋代商业管理中的伦理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市舶官员张阐上奏折的背景、目的和结果。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宋代商业政策的特点。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 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 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C. 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 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明初,东有马市,西有茶市,皆以驭边省戍守费。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据此推断明朝设立市舶司的目的是

A. 增加政府的外贸收入

B. 打击边疆走私活动

C. 有效贯彻海禁政策

D.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A. 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B. 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 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D. 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