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年间,吐蕃在西北地区生乱事,有4000胡客不能归国而滞留长安,中央政府拨款50万缗(货币单位)以供给养。后来此4000胡客无一人愿归国,均留华任职兵马使或掌管仪仗侍卫的官职,仍需依靠中国政府给养的只余十余胡人。这说明

①唐代的对外贸易发达

②唐代国力强盛极具吸引力

③唐代中央政府财政富足

④唐代具有很强的包容气象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栗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各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所指的农具

A. 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

B. 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

C. 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

D. 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

 

范仲淹在一篇赋中写道“器以象制,水以轮济,假一毂汲引之利,为万倾生成之惠”,这描述的工具是下图中的

A.

B.

C.

D.

 

下图是漫画《铁器牛耕引发的风波》。该漫画揭示了铁器牛耕的出现

A. 加速了国家的分裂

B. 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走向

C. 破坏了土地私有制

D. 促使各种思想相互融合

 

阅读下列材料:

100多年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断演变。

请回答:

(1)19世纪下半叶,英镑之所以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有利条件是什么?

(2)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它的形成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以英镑为中心、以美元为主导以及欧元崛起的演变过程,这说明了什么?

 

1971年5月,联邦德国中央银行通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邦德国不再继续收购美元,要让本国货币“浮动”。这说明联邦德国要

A. 退出布雷顿森林体系

B. 加入欧元区

C. 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二战”后初期形成的调整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三大世界性经济组织包括

①关贸总协定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世界银行

④联合国安理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下图是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该体制的中心任务是

A. 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B. 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C. 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

D. 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

 

“二战”后,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最重要作用是

A. 满足了美国经济扩张的需要

B. 使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C. 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 —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二战”后建立的一系列国际组织中,负责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是

A. 上海合作组织

B. 世界银行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亚太经合组织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元也被称为“美金”,美国财政部长福勒曾说“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

B. 美元与马克挂钩,马克与其他货币挂钩

C. 美元与白银挂钩,各国货币与白银挂钩

D.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陷,以旧军队为基础自发组建了东北抗日义勇军,它的领导人物大多数都是一些旧军官,部队成分比较复杂,有的组织纪律不严,往往抗敌不足,扰民有余。义勇军人数最多时曾达三十余万,活动几遍于东北全境。但为时仅年余,先后失败。尽管国民党政府执行不抵抗和不援助的政策,东北义勇军在装备、训练各方面相形见拙的情势之下,仍然不顾一切,以血肉之躯与敌人相拼,这种爱国精神,是永远值得敬佩的

——郝银侠《东北抗日义勇军失败之原因分析》

材料二东北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它开始最早,坚持的时间最长,进行的斗争极端艰苦卓绝,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谱写了中华民族的正气歌,为中国抗日战争、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与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马沈《论东北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北抗日义勇军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北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经济危机把德国推向了绝境,魏玛共和国无能为力,国际社会也没有救助,谁能拯救德国,谁就会成为大众拥戴的领导者,1930年9月14日是德国走向独裁的关键的一天,那天共有640万选民把他们的选票投给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领袖希特勒。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成为帝国总理,先天不足的德国式民主最终产下了一个怪胎,居然造就了专制独裁,这难道不是民主的悲剧吗?难道不是对西方战胜国遏制德国策略的一种讽刺吗?

——摘编自朱维毅《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材料二二战结束后,纳粹战犯在纽伦堡审判中受到了战争罪、反人道罪等罪行的判决。1951年9月27日,德国总理阿登纳表示:“纳粹的罪行是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的,因此德国人要把道德上和物质上的赔偿视为自己应尽的义务。”1952年,德以两国签订《卢森堡条约》,创下战败国主动对受害者进行赔偿的先例。据统计,到2000年为止,被害犹太人群体获得的赔偿超过1500亿马克。1970年勃兰特总理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1985年,魏茨泽克总统把5月8日对于德国的纪念意义从“战败日”改为“胜利日”,“感谢盟军把我们从纳粹统治下解放出来”。

——摘编自《人民网》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德国是如何反思战争的。

 

二战前在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A. 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B. 法西斯势力借经济危机的混乱趁机而起

C. 建立政党赢得国会选举

D. 法西斯势力对内进行独裁对外进行扩张

 

1938年10月,丘吉尔在下院的一次演说中指出:“我们未经战争就遭到了一次可耻的失败……此地在英法两国的压力下被分割,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将使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无力……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丘吉尔的演说针对的是

A.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B. 西班牙内战

C. 慕尼黑阴谋

D. 德国吞并奥地利

 

美国参加二战后,丘吉尔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本来永远不会降在我们的头上。”这是

A. 对过去反苏反共立场的辩解    B. 对美国过去对德政策的指责

C. 为英国外交场合的形象作秀    D. 对于绥靖政策的懊悔与反思

 

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历时一年到达陕北吴起镇。这一年世界局势风云变幻,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发生于此期间的重大事件是

A. 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B. 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C. 西班牙内战爆发

D. 意大利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和深刻反思。下列事件中,意在阻止形势恶化,但客观上却加速了二战爆发的是

A. 国际联盟的建立    B.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C. 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D. 《非战公约》的签订

 

1938年希特勒曾说:“……三年前我们曾派小股部队进军莱茵区,那是我事事都要冒险的时候。那时如果法国出来阻止我们,我们只有撤退……”,德军进入“莱茵区”,法国可以阻止的依据是

A. 《凡尔赛和约》

B. 《四国条约》

C. 《五国海军条约》

D. 《九国公约》

 

下列两张历史照片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

A. 伸张正义    B. 铸剑为犁    C. 强权政治    D. 助纣为虐

 

墨索里尼曾明确规定“事情的解决必须不迟于1936年”;在打几场胜仗之后,“要想瓦解那个帝国不应该是一桩艰难的任务”,“用这种方法什九能够保证成功”。这件“事情”指的是

A. 颠覆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

B. 吞并埃塞俄比亚

C. 建立“新罗马帝国”

D. 同德国缔结盟约

 

1939年12月,日本阿部内阁签署《对外政策方针纲要》,提出“对苏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确保日苏两国平静无事”“努力使我方可能向南洋方向发展”的主张。日本此时出台《对外政策方针纲要》,是由于

①德国在欧洲闪电战的胜利

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

③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同盟

④英美荷对日本实施贸易禁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不少学者认为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于1936年。其对应的史实应当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广田弘毅内阁上台

C. 七七事变

D. 近卫文麿内阁上台

 

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到: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  )

A.吞并奥地利                        B.割占苏台德地区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进攻波兰

 

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但最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这种结局

①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归于失败

②不利于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③进一步扩大了英法与苏联之间的矛盾

④促使苏联推行避战自保的政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希特勒曾对一条约作出了如下的评价:“让我们把这一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他评价的是

A. 《慕尼黑协定》

B.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C. 《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D. 《洛迦诺公约》

 

1938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伦敦机场发表演说时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英国首相府)来。”与张伯伦所谓两次“光荣的和平”相关的条约是(  )

A. 《凡尔赛和约》《非战公约》    B. 《凡尔赛和约》《慕尼黑协议》

C. 《五国条约》《慕尼黑协议》    D. 《洛迦诺公约》《反共产国际协定》

 

有学者认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占领东三省,标志着二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以此为标准,二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应该是

A. 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大选中获胜    B. 1933年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

C.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    D. 1936年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而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政府实行的商业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商业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

——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

根据材料,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