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高人渴漫思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香如故。

(3)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 “田家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繁忙,白居易的《观刈麦》中与此意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的创造。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夏至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木槿花开,瓜豆满架,稻穗挂地。

沏茶熏香,听夏虫(yín)___ 唱。

小巷(yōu)_____深,院子里(fán)_____星点点。

凉荫下,或是藤椅或是竹席。

奶奶的大葵扇,缓缓摇起阵阵清风,助人(hān)_____眠。

宵漏夜短。

夏梦正长。

(2)冬季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①_____”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②_____”的说法;冬至日,我国民间有“ ③_____”的说法。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冬至大如年     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

 

青春无限美好,有追求、有梦想,但也有叛逆、迷茫、冲动、鲁莽……回首往事,你是否为曾经的不谙世事感到后悔、自责、愧疚……

请以“我不该这样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写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4)字数不少于600;(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嵫,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橱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日:“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日:“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⑨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nì):即“埤堍”,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桶(lì):屋的正梁。④堡坞(bǎo 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称东方少数民族为夷,称北方少数民族为狄。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1)其岸势犬牙差互  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不可久居  __________________

(3)奇而坚  __________________

(4)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小石  先帝不臣卑鄙

B. 是固劳无用  潭西南

C. 吾疑造物者有无久矣  环而攻而不胜

D. 二者,余未信之  日更定矣

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  ,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平之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T,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B. 阡陌交通  交通:运输事业

C. 来问讯  咸:都

D. 欣然往  规:计划

2.下列句子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作者在第一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有何作用?

4.在文章第三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花源中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很久?

5.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 作者铺陈桃花源中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 “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中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 “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古诗赏析

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阅读文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①家书是亲人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情感载体,写家书一直是一种重要的家训方法和家教形式。

②最早的文字家书肇始于秦末汉初,被称为“简”或“牍”。秦汉以后,“尺素书”大量涌现,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的“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是家书升级版的最好印证。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经济优裕的家庭已经用锦帛写作并传递家书。东汉后期,随着造纸术的问世,家书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③“鱼传尺素”“鸿雁传书”,代代相因、世世相袭,逐渐沉积为融亲情,乡情,友情于一体的独特民族文化现象。

(1)文中画线句子的主干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请找出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示例,完成填空。

《傅雷家书》:循循善诱谈艺术人生

《诫子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子衿》)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朋友真情的情感。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雎》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辗转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的手法

B.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动的情态

C. 《桃花源记》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各个事情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

D. 《核舟记》中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 潭中鱼/可百许头

C.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下见小潭,水尤

B.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崔氏二小生

D. 溯洄从之,道且长

 

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计其长曾不盈寸

B.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C. 溯迎

D. 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便扶路  寻所志

B. 不足外人道也  盖简桃核修狭者

C. 潭中鱼百许头  高二黍许

D. 其两膝相者  天涯若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其林(尽)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B. 清冽(格外)  假尔远逝(忽然)

C. 佛印绝弥勒(像)  不盈寸(竟然)

D. 哉悠哉(悠闲的样子)  欣然往(打算,计划)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事情看似不简单,比如: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超越自己、关爱他人等。只要你肯于去做,很多事其实也很简单。请将“          ,其实也简单”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80周年祭,也是第四个国家公祭日。当天,新浪网历史文化频道编辑朱彦创作的漫画,以极快的速度在网络平台传播开来,感动了无数人。二十年之后,便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百年祭。那时你已过而立之年,你或许在北京,或许在南京,或许在东京……你或许是解放军战士,或许是报社记者,或许是旅行社导游……在那一天,你会经历什么?请展开想象,以“我在百年公祭那一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美育是一种刚需

①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若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它也容易被遮蔽。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回答道:“这是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

②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艺术和美的追求。

③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更有力度地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长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其实,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街头驻足,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从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可是,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

④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追求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难怪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⑤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艺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可见,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准。

⑥因此,美育是一种刚需。从现在起,全社会要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尤其是学校教育,要真正重视美育,重视人格的养成与心灵的教化,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⑦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这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作者赵婀娜,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写评审们和小朋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2.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美育是一种刚需”?

3.语文学习中处处有美育的内容。书法作品有二王行书,颜柳欧苏也各擅胜场;名著里的人物鲜活生动,各有特点。请选择一幅书法作品,或结合一部名著中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在其中发现的美。(不超过1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山沟沟里通高铁,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投入运营并出口印尼,中欧班列开行不断,中国铁路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五年来,随着京广、沪昆、兰新、海南环岛等一批高铁重点项目建成通车,“四纵四横”高铁网基本成型。目前,我国高速铁路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已超过4万公里,基本覆盖中国省会及50万以上人口城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因高铁联系更加紧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实现了高铁互联互通。

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在“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基础上,我国即将形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到2020年,全国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届时路网结构会更加优化,更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材料二】

据美国《市场》杂志网站2017年12月20日报道:十年前,全世界最顶尖的十台超级计算机有八台在美国,中国则一台都没有。如今,中国超级计算机中心运行着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这种超级计算机的浮点运算速度最高可以达到每秒10亿亿次,比美国最顶尖的超级计算机“泰坦”高出四倍。也就是说,如果地球上的70亿人每人手拿一个计算器连续不断地按键计算,需要花32年时间才能完成“神威·太湖之光”一分钟的运算量。

超级计算机对于国家安全和科学研究至关重要。目前,已有一百多家科研单位、一百多个大型应用在“神威·太湖之光”系统上运行,涉及气候气象、海洋、航空航天、高能物理、生物、材料等二十多个方面,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应用、先进制造等领域解算任务几百项。一年来,共计完成作业任务达二百多万项。

目前,国防科技大学正在研发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它的性能指标将达到“神威·太湖之光”的8倍。

【材料三】

近两年来,中国科学家正用“速度与激情”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太空停留33天、国产海上钻井平台“蓝鲸1号”实现可燃冰开采、首艘国产航母下水、C919大飞机首飞、“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悟空号”探测到疑似暗物质、“墨子号”实现千公里量级量子纠缠……一系列井喷的科学成果,不仅让国人骄傲,也获得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科研人员纷纷点赞。在他们的眼中,中国所取得的成就非常“酷炫”,一定会推动全人类的科技进步。

外国科学家表示,中国拥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科学家,这得益于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国的义务教育体系覆盖了所有人,包括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机会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对一个国家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另外,在海外科研人员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也被视作中国科技崛起的潜力所在。若想成为伟大的科学家,首先要是一个诗人,因为超越现有知识体系离不开大胆设想。而中国科学家的思维如同中国文化一样,充满了想象力和诗意,这也是促使中国能够在科技探索方面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1.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谈谈令世人瞩目的“中国速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从【材料三】看,外国科学家认为中国科技力量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说,中国文化“充满了想象力和诗意”,请从以上三则材料提到的项目或产品的名称中选取一例,进行解说。

 

(一)阅读《老秦》,完成下列小题。

  

赵明宇

每年油菜花开的时候,山东人老秦就骑着自行车,驮着唧唧叫的小鸡雏,吆喝着来村里卖小鸡了。

老秦的自行车后座两侧挎着两摞子竹筐,竹筐分成一层又一层,每层都挤满了毛茸茸的小鸡雏。老秦拖着长腔的吆喝声更好听:“卖小——鸡儿——哩哟嗬,卖小鸡哩哟——”声音洪亮得像铜铃,有金钟玉磬的质感,很有穿透力,十里外都能听得到。吆喝声的中间戛然而止,然后再继续后面的“卖小鸡哩哟——”,尾音悠长,听得人们心里痒痒的,争相模仿,却学不来。麻叔嗓门大,学山东老秦吆喝,像驴叫。用麻婶子的话说,老秦是男高音,那也叫功夫。

老秦说话山东口音,家是山东什么地方的?不知道,也没人问,大家只是叫他老秦。每年春天,老秦如约而至,把自行车停在村口,先吆喝几声,然后把一筐又一筐的小鸡雏卸下来,掏出一把泡好的小米撒给小鸡雏,小鸡雏便会蜂拥着争抢着啄食。

听到老秦的吆喝,村里的女人们就坐不住了,走出家门,挑选小鸡雏。

买老秦的小鸡雏是不用交付现金的,只需要在老秦的红塑料皮本子上写当家人的名字,等到秋后,小鸡雏长大了,下蛋了,老秦才会来收钱。老秦在村口喊一嗓子,买过小鸡雏的人家就会把钱送过来,老秦核对一下,勾去一个个名字。麻婶子每年都要赊二十个小鸡雏,在老秦的红皮塑料本上写麻叔的大名,到秋后卖掉两只公鸡,就足够还老秦的账了。

麻婶子最看不惯的是刁嫂。刁嫂人也刁,那年赊小鸡,她在老秦的本子上写的是假名字,老秦秋后要账,村里人都说不知道这个名字是谁。找不到这个人,这笔账就成了死账。麻婶子看不惯,说这是谁给咱村抹黑啊?把人丢到山东去了。老秦倒是很大气,说算了算了,没这二十个小鸡钱,我也穷不了。麻婶子说,你别急着走,等一会儿,我帮你要回来。

麻婶子就去找刁嫂,指着她院子里的鸡,说你家的鸡长得不小了,下蛋了吧?从哪里买的呢?刁嫂就红了脸,把钱拿了出来。麻婶子给老秦赔笑,说这一家赊了你的小鸡雏,你的本子上记的是他家孩子的名字。孩子小,名字没叫起来呢,也难怪别人不知道。

老秦千恩万谢。麻婶子说,大兄弟,你也没背着锅,没带着灶,中午在我家吃饭。

这一年,麻婶子照例赊了二十只小鸡雏。秋风一吹,小鸡雏就长大了,有几只公鸡,还有几只母鸡。母鸡的脸蛋红红的,大概是快要下蛋了。麻婶子卖了两只公鸡,凑够了钱,放在盐罐子下面,准备着老秦来收账。

过了九月九,老秦没来,又过了十月一,老秦还没来。麻婶子的二闺女要坐月子了,麻婶子去伺候月子,这一去就是好多天呢。临走,麻婶子叮嘱麻叔,你听着点,哪一天山东老秦来了,你把钱还给老秦。麻叔点点头,麻婶子才离开家。

麻婶子伺候完闺女,回到家,做饭的时候看到钱还在盐罐子底下压着,就问麻叔,老秦没来?麻叔说,没来。麻婶子就有些疑惑了,嘴里嘟囔着说,这个老秦,咋不要钱了呢?

麻叔说,村里人都没给他钱呢,咱还能给他送到山东去?又不是咱自己,慌什么慌。

那就再等等吧。有一次孙子要学费,没钱,麻叔说先把老秦的小鸡钱用上。麻婶子说那可不行,说不定你前脚把钱拿走,老秦后脚来了,到时候手里没钱,不抓瞎?总不能让老秦为了咱这几块钱再从山东跑一趟吧?

也是也是。麻叔拉着孙子另想办法了。

下雪了,老秦还没来。

腊月二十三,阴冷,小北风打着旋儿。村头来了一个年轻人,说话山东口音,说是老秦的儿子,来收账的。麻婶子手里捏着钱,从家里出来,仔细端详,年轻人的眉眼挺像老秦,手里拿着眼熟的红塑料皮本子。大家围上来,问老秦为什么没来,年轻人的眼圈儿红红的,说,俺爹得了脑血栓,偏瘫了。

大家听了,唏嘘感叹,说起老秦的好来。麻婶子心里咯噔一下,说,孩子,一会儿收完账,到家里暖和暖和,婶子给你烙饼,炒鸡蛋。年轻人笑了笑,说,谢了,谢了,婶,我还急着赶回去呢。麻婶子说,再急也得吃饭,你先忙活,婶子给你做饭去。婶子说不定哪天去山东,到了你家门口,你不让婶子吃你的饭?

麻婶子做好了饭,出来喊年轻人,年轻人正在犯愁。麻婶子说,是不是又有人报了假名?年轻人说,不是不是,是多出来三十块钱,不知道是谁多给的。

多了?多了就多了呗。

那可不行。该多少就是多少,我怎么能多要大家的钱呢!年轻人急得直转圈,说,我爹跟你们打交道多少年了,我可不能坏了我爹的名声。

年轻人很着急,扯着嗓子喊:谁多给钱了?谁多给俺钱了?

这声音,让麻婶子想到了春天里,老秦的吆喝

1.小说塑造了老秦、麻婶子、老秦的儿子等人物形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具体分析其性格特点。

2.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小说最后一段的理解。

3.《论语》中多处提到“信”。下列与“信”相关的语句,最适合用来评价村民与老秦父子之间关系的一则是(    )

A.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论语·学而》)

B.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C.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D.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4.听说市里要举办“最美乡村”评选活动,村民们都跃跃欲试。请你根据小说内容,为他们设计一句参评宣传语。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先帝重元元之命,惮兵役之兴,故使军司马班超安集于窴以西。超遂逾葱领,迄县度;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  

(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注】①[扶风]汉朝郡名。  ②[平陵]汉朝县名。  ③[徐]徐县,汉朝县名。  ④[永平]汉明帝年号。  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  ⑥[校书郎]官名。  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⑧[研]同“砚”。

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尝与人佣耕      尝辍业投笔    B. 辍耕之垄上   左右皆笑之

C. 杀之以应陈涉    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D. 功宜为王     为人有大志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至陈       比: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劳辱      耻: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苟富贵,无相忘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胜和班超两人都青史留名。请结合【甲】【乙】两段内容,说说你从他们的经历中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秋”是诗人经常吟咏的季节,诗人笔下的秋景秋情各有不同。

(1)当你读到曹操《观沧海》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两句诗时,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景象?请你描述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与秋天有关的其他两句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古代诗歌常常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情感,如“柳”含有“惜别、留恋”之意,故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诗句。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古诗词知识卡片,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诗歌中的形象

诗句

表达的情感

大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__  

______      ______      

思念或祝愿

______      ,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

伤春  惆怅

 

 

 

(题文)《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它不是科学知识的简单图解,而是科学与文学艺术相融合的作品。小说情节生动有趣,充满神秘色彩。请概括一个你认为精彩的故事情节,并说说你在阅读中获得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了自己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经历,记述了对他产生过影响的人物,比如质朴善良又迷信的长妈妈、“白眼看鸡虫”的范爱农等。书中写到了两位老师,一位是鲁迅在_________(填地点)读书时的蒙师寿镜吾先生,在鲁迅眼中,他是一个__________的老师;另一位是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鲁迅的求学经历也折射出中国当时的时代特点。书中《___________》一文讥讽了两位“名中医”,他们医死了包括鲁迅父亲在内的许多病人,这促使鲁迅下定决心学医救人。但经过日本讲堂里的“电影事件”,鲁迅最终决定_________,以笔来唤醒国民麻木已久的灵魂。

 

(题文)《西游记》的故事妇孺皆知。元宵节,你所在的社区举办猜灯谜活动,其中就有几则与《西游记》相关的谜语。请你选择其中一则,把谜面和谜底的关系解说给邻家的小朋友听。

①谜面:孙悟空龙宫借宝(打一成语)     谜底:大海捞针

②谜面:猪八戒离开高老庄(打一常言俗语)  谜底:呆不住

③谜面:沙僧劝猴哥消消火(打一环保名词)  谜底:净化空气

我选择第____则谜语,对它的解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铁是城市的永动机,读书是颜值的保鲜器”“体肥还须少吃饭,想美就要多读书”“壮士腰间三尺剑,大咖腹中五车书”……2017年,郑州地铁一组劝人读书的俏皮标语火了,甚至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热搜榜,引起广大网友的围观和讨论。下列网友的留言,表达不够得体的一条是(   )

A. 谁说标语一定要板起脸来说道理?网络语言简洁时髦,轻松诙谐,宣传效果很赞!

B. 标语形式工整如对联,读起来押韵上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郑州地铁标语真是良心广告!

C. 作为阅读标语,说的比唱的好听没有用。你也不想想,看过标语后,大家还不都一笑置之?

D. 读书标语接地气、吸引眼球只是第一步,对它最好的夸赞与回应,就是走近阅读。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与“亭”结缘,不但写出脍炙人口的名篇,还留下联语佳句。在学习《醉翁亭记》时,小华查阅资料得知,醉翁亭一带的建筑还有二贤堂、冯公祠、古梅亭、意在亭等。小华记下了其中的一些对联,发现有很多都源自《醉翁亭记》的文意,于是他想把与课文无关的对联筛选出去。应被筛出的一副对联是(    )

A. 饮既不多缘何能醉  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B. 泉声如听醉翁操  海日已照琅琊山

C.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D.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文明大多依水而生,沿着河流繁衍兴盛。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与水相亲、相和、相生的历史。

一江清水,万般风情。汉字的“水”是象形文字,简洁明了的字形勾绘出河水清清、波浪徐徐的生动样态;用“水”(三点水)作偏旁的汉字,竟多达1035个。我们的祖辈先贤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水相关的哲理名言,还有大量成语、俗语、典故、谚语等,如“上善若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等,水因而又成为我们祖先高深智慧与丰富情感的承载,构成独特的中华水文化。

在文学创作中,灵感来源于水的作品   a   (络绎不绝/比比皆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以长江水为背景抒写离情;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深沉的情思也随冷绿色的波光而起伏。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与水

   b   (息息相关/生死与共),所以古典小说里也有很多与水相关的内容。       所写的章回体小说《水浒传》里,梁山好汉就驻扎在“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的“浪里白条”张顺和阮氏兄弟,入水更是赛过蛟龙,水中杀敌   c   (各行其是/各显神通)。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     纵火”展现的就是孙刘联手,在长江上火烧曹军战船的情景,留下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水能舟(zǎi)   水梁山(bó)  “波”字的第五笔是“乛”

B.水能舟(zài)   水梁山(pō)  “波”字的第五笔是“丿”

C.水能舟(zǎi)   水梁山(pō)  “波”字的第五笔是“丨”

D.水能舟(zài)  梁山(bó)  “波”字的第五笔是“フ”

(2)请在①处再写出一个与水相关的成语、俗语、典故或谚语:_____

(3)第三段的a、b、c处,应填入的成语依次是______

A.比比皆是    息息相关    各显神通

B.络绎不绝    生死与共    各显神通

C.络绎不绝    息息相关    各行其是

D.比比皆是    生死与共    各行其是

(4)第三段的②③两处,应填入的人名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1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正式发布。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在此之前,也有很多会徽的设计创意来自汉字的各种书体。

请你根据书法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徽①的图形巧借汉字“冬”的行书形态,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内涵丰富,线条流畅,充满韵律。

B. 会徽②以繁体字“蘭”为基础,配以兰花图案,以楷书的方正、平直、严谨,传递出兰花的风骨和优雅,字画配合,表达弘扬中国兰文化之意。

C. 会徽③的创意来自中国汉字“集”“乐”的繁体字“雧”“樂”,从中能看到蚕头雁尾的隶书形态,其字意和形象都与合唱比赛这一活动相契合。

D. 会徽④中国印的“京”字取自篆书,篆体本身的艺术性,又使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舞动的人形或一个“文”字,体现出人文精神与奥运盛会的融合。

 

请你以“那一次,我读懂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加上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扣题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珠穆朗玛峰上的魔方

徐 畅

列车经过唐古拉山口,海拔飙升到5000米以上,车厢内紧急供氧。多名乘客趴倒在座位下抓住输氧管吸氧,他们多是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

“现在这些少年,身体都不行了。”靠窗的老太太说。“四十多岁的人还算少年啊?”邻座的男人问。老太太瞥着男人说:“我四十多岁的时候,他们还在撒尿和稀泥呢。”男人有点尴尬,黝黑的脸涨得通红,不再搭理老太太。

火车把天走黑了,夜越陷越浓。我们继续有说有笑,但每当望向窗边面无表情的老太太,内心都会阴沉下来。

我毫无睡意,百无聊赖,掏出背包里的魔方,笨拙地拼好蓝色的一面。我眼睛酸涩,看了一眼窗外,老太太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我手中的魔方。

“你也会玩这小玩意儿?”她问。

“会一点儿。”我并不想跟这古怪的老太太多说话。

“我怎么都玩不会,我儿子会,他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无论多复杂。”她自豪地说。

“他到哪里去都带着魔方,跟你这个一模一样。”她又说。

“一般的魔方,长得都一个样,天下乌鸦一般黑嘛。”我为自己不恰当的比喻而诧异。老太太笑了,这是她第一次笑,虽然谈不上慈祥,但也总好过冷脸。

“你一个人去西藏做什么?”我没话找话。

“去看我儿子,我跟别人都这么说的。”她说。

我无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她要真去看儿子,为什么说得那么不确定呢?况且我只是随口问问,又不是真的关心她。

“就你一个人啊?那么远,还那么大年纪。”我问。

“今年整七十。我命硬,老头子二十多年前就死了。我中午给他送饭时,他躺在麦地里,身子已经硬了,双手抽成两只鸡爪挠着胸口。我是一个人过的。”她平静地说,仿佛在讲别人的老伴去世的故事,“那时候小军才三十岁出头。他跟疯子一样,哪里都想去,媳妇也不要,后来离婚了。”

“小军,”我说,“你儿子?”

“对对,当然。”“每年都要出去一趟,不是新疆就是西藏,还去过几次外国什么鬼地方。”她说。

“旅游吗?”

“不是,”老太太看看窗外雪山远去的黑影,“去登山,登了很多座山。每登一座山,他都往家里寄一张明信片,现在一捆明信片有五块大饼那么厚。”她用手比画五块大饼的厚度。

“你儿子是登山家啊?我们跟你去拉萨还能见见他。”我说。

老太太摇摇头,数着手指头说:“对,就是2001年。”

“怎么了?”我问。

“我骂了他一顿。他要去登珠穆朗玛峰,就是那个最高峰,我不同意。”她眼睛眨巴着,“他还是去了,也给我寄了明信片。”她看着我手里下意识转动的魔方,“也带着这么个玩意。登……登顶了。”

“你儿子登上珠峰了。”老太太瞬间伟大起来。

“是的,后来登山队去我家了,队长提溜着我儿子的一大包东西,都是登山用的。还有就是一个魔方,六面颜色都对好了,他们说是在峰顶拼好的。”

“为什么他不亲自跟你说?这么光荣的事情。”我问。

“他死了。”老太太的双眼像干涸的枯井,纵使再难过,也无法产生任何水分。我右手一颤动,我明白,老太太说是去西藏看儿子,实际上是要去看珠穆朗玛峰。

“总共死了三个人,都是在下山的路上,雪崩——你可晓得?”她说。

“晓得。”

“三个人都埋在雪里头,挖出来时手还保持着往外扒雪的姿势。”她补充说,“我老头子死了,我儿子死了,村里人都说是我把他们克死了,是我命硬。我早该死在他们前面,我这叫人嫌弃的死老太婆。”

我汗湿的手握着魔方,安慰的话是多余的,我缓缓拧动着魔方,等待她继续讲下去。

“我儿子真正拼了一辈子魔方,从六岁就爱玩,一直玩到三十六岁,他也算这方面的高手了。”老太太努力想挤出一点笑容,却失败了。

我把魔方递给她,她小心翼翼地接过去,捧在眼前。她双手微颤着转了几下,原本拼好的蓝色面也被打乱了。她连续转了十来下,想恢复原来的蓝色面,但是越拼越乱。

“我跟你说过,我儿子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她把魔方还给我。

我看了一眼手表,凌晨两点半了。后来,老太太趴在座位上睡着了。我搜刮脑海里拼魔方的所有公式,甚至用手机在网上找了各种拼魔穷图解。

两个半小时后,天亮了起来。老太太理理满头白发醒过来,她看到桌子上魔方的红橙蓝绿黄白六个面都拼好了。她欣喜地望向我,抹一把干涩的眼睛,又转过脸去凝视着窗外。

1.文中老太太两次说到她儿子“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蕴含的不同心理及重复出现的作用。

2.小说中老太太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文本就小说在情节结构上的某一特点进行探究。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