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Cu与CuO的混合物20.8g加入到50mL 18.4mol/L浓H2SO4中,加热充分反应至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冷却后将混合液稀释至1000 mL,测得c(Cu2+)=0.3 mol/L。试计算:(本题无计算过程不给分) (1)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考虑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______ (2)溶液稀释后,c(H+)是多少?__________
下列关于氮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是一种很难溶于水的无色无味气体 B. 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 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填充白炽灯的灯泡 D. 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不能用于生产氮肥
在NH3、HNO3、H2SO4的工业生产中,具有的共同点是 ( ) A.使用吸收塔设备 B.使用尾气吸收装置 C.使用H2作原料 D.使用催化剂
储存浓硫酸的铁罐外口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这体现了浓硫酸的 A. 脱水性和吸水性 B. 吸水性和酸性 C. 强氧化性和吸水性 D. 不挥发性和酸性
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 B.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或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 A.探究SO2和Na2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 B.探究NO和N2O可能化合生成NO2 C.探究NO2可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NaNO2和NaNO3 D.探究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通入Cl2,酚酞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还是HClO的漂白作用
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 B.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 C.B和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森林遭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D.汽车排出大量尾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硫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淡黄色固体 B.硫与金属反应时作氧化剂,与非金属反应时作还原剂 C.硫与铁反应时生成硫化铁 D.硫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态存在
将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共热,充分反应后冷却,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 L,则原混合物可能的组成是(n代表物质的量)( ) A.n(Fe)<n(S),总质量等于44 g B.n(Fe)>n(S),总质量等于44 g C.n(Fe)=n(S),总质量小于44 g D.n(Fe)>n(S),总质量小于44 g
在如图装置中,若关闭活塞,则品红溶液无变化,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则品红溶液褪色,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和广口瓶中盛放的物质是( ) A. 二氧化硫和浓硫酸 B. 二氧化硫和碳酸氢钠溶液 C. 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 D.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干燥的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无色喷泉 B.氨气(水含有酚酞)—红色喷泉 C.硫化氢(硫酸铜溶液)—黑色喷泉 D.氯化氢(硝酸银溶液)—白色喷泉
氯气的氧化性比硫的氧化性强,能证明这一结论的事实是( ) A.通常情况下硫为浅黄色固体,而氯气为黄绿色气体 B.硫不溶于水,而氯气能溶于水 C.与金属反应时,硫被还原为-2 价而氯被还原为-1价 D.与同一种金属反应时,金属被硫氧化成低价态,但被氯气氧化成高价态
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被破坏、赤潮等已经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造成酸雨的主要有害物质是 A. CO2 B. 硫和氮的氧化物 C. 含氟化合物 D. 化肥和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及其污水的排放
下列物质久置在敞口容器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同时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 澄清石灰水 B. 浓硫酸 C. 浓盐酸 D. 氯化铁溶液
某同学仿照“喷泉”实验的原理,在实验室中做了一个“喷烟”实验,如图所示。 该同学在甲、乙两个烧瓶中分别充入X、Y两种无色气体,在胶头滴管中盛有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时将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挤入甲烧瓶内,然后打开止水夹,便可看到甲烧瓶中的导管口喷出白色的烟,同时甲烧瓶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若已知X、Y是氯化氢、氨气、氯气、氧气、甲烷、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七种气体中的两种,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X是氨气,Y是氯化氢 B.X是氯气,Y是甲烷 C.X是二氧化硫,Y是氧气 D.X是一氧化氮,Y是氧气
将10 g铜放入200 mL 1 mol·L-1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再加入100 mL 1 mol·L-1的稀硫酸。反应完毕后,过滤洗涤干燥剩余固体,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
将7.68g铜与50mL一定浓度的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4.48L气体。 请回答: (1)NO的体积为__L,NO2的体积为__L; (2)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mol; (3)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mol·L-1。
(1)若1.92 g Cu粉与一定量浓HNO3反应,当Cu完全反应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1.12L气体,则消耗硝酸________mol,生成NO2________mol; (2)若向Cu中加入硫酸和硝酸的混酸溶液制取CuSO4溶液,则混酸中硫酸与硝酸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得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得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_____(填字母)。 A.Ⅳ比Ⅲ复杂 B.Ⅳ比Ⅲ安全 C.Ⅳ比Ⅲ操作简便 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_(填化学式),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 (4)除了以上方法,请你再举出一例鉴别二者的方法:__________。
有人提出可以利用海水(含NaCl)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该方法流程如下: (1)②中的反应物是氯化钠和_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程式为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④、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图中反应②③④⑤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
如图在化学实验中有多种用途: (1)现用此装置收集氨气,气体从_____口通入,若用此装置收集氯气,气体从____口通入。 (2)现有位同学采用排水法收集氨气,其装置如图: 气体从_______口通入,上层液体应选择_____。
已知镁能在O2、N2、CO2中燃烧生成相应的化合物。试回答: (1)镁在空气中燃烧,除发生反应N2+3MgMg3N2外,还能发生其他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如果等质量的镁分别在足量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中燃烧,燃烧后固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m3,则它们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
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有钠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金属钠 B.海水蒸发制得粗盐,经提纯后再电解盐溶液可以得到金属钠 C.从海水中提纯到的食盐,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生的产物可以制得“84”消毒液(NaClO) D.可以通过物理方法直接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
加热10.0 g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5 g,则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 ) A.42% B.58% C.36% D.6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和KMnO4溶液退色且常作食品的漂白剂 B.活性炭、胶体、H2O2、O3等都有漂白性 C.次氯酸盐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有漂白性 D.Na2O2也有漂白性,其漂白原理和SO2相似
浓硫酸和2 mol·L−1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图。分析a、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A.a升华、b冷凝 B.a挥发、b吸水 C.a蒸发、b潮解 D.a冷凝、b吸水
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H2O 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C.氨水中含有两种分子 D.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密度越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