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蚕儿》一文,完成下列小

蚕儿(陈忠实)

从粗布棉袄里撕下一疙瘩棉花,摊开,把一块缀满蚕籽儿的黑麻纸铺上,包裹起来,装到贴着胸膛的内衣口袋里,暖着。在老师吹响的哨声里,我慌忙奔进教室,坐在课桌旁,把书本打开。

老师驼着背走进来,侧过头把小小的教室扫视一周,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其他年级写字,二年级上课。”

老师把一张乘法表挂在黑板上,领我们读起来:“六一得六……”

我念着,偷偷摸摸胸口,那软软的棉团儿,已经被身体暖热了。我想把那棉团掏出来瞧瞧老师,那一双眼睛正盯着我,我立即挺直了身子。

一节课后,我跑出教室,躲在房檐下,绽开棉团儿,啊呀!出壳了!在那块黑麻纸上,爬着两条蚂蚁一样的小蚕,一动也不动。我用一根鸡毛把小蚕儿粘起来,轻轻放到早已备好的小铁盒里。再一细看,有两条蚕儿刚刚咬开外壳,伸出黑黑的头来,那多半截身子还卡在壳儿里,吃力地蠕动着。

“叮……”上课的哨儿响了。

“二年级写字。”

老师给四年级讲课了。我揭开墨盒。那两条小蚕儿出壳了吧?出壳了,千万可别压死了。

我终于忍不住,掏出棉团儿来。那两条蚕儿果然出壳了。我取出鸡毛,揭开小铁盒。

哐,头顶挨了重重的一击,眼里直冒金星,我几乎从木凳上翻跌下去。老师背着双手,握着教鞭,站在我的身后。慌乱中,铁盒和棉团儿都掉在地上了。

老师的一只大脚伸过来,一下,踩扁了那只小铁盒;又一脚,踩烂了包着蚕籽儿的棉团儿。我立时闭上眼睛,那刚刚出壳的蚕儿啊…… 教室里静得像空寂的山谷。

过了几天,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把一、二年级分给他教了。

他很年轻,站在讲台上,笑着介绍自己:“我姓蒋……”捏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那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桑叶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脸上擦出血了。

“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破了?”蒋老师吃惊地说。我站在教室门口,低下头,不敢吭声。

他牵着我的胳膊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

“怎么弄破的?”他问。“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喂蚕儿。”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兴了,“喂蚕儿的同学多吗?”“小明,拴牛……”我举出几个人来,“多咧!”

他高兴了,喜眯眯的眼睛里,闪出活泼的好奇的光彩,“你们养蚕干什么?”

“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他领着我们满山沟跑,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它要网茧儿咧!

老师把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个小方格,把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老师和我们,沉浸在喜悦的期待中。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像个小孩,“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可没过多久,老师却被调走了。他说:“有人把我反映到上级那儿,说我把娃娃惯坏了!”

我于是想到村子里许多议论来。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得一点儿先生的架式嘛!失了体统嘛!他们居然不能容忍孩子喜欢的一位老师!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碰到了蒋老师。他的胸前挂着“三十年教龄”纪念章,金光给他多皱的脸上增添了光彩。

我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

哪能呢?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我就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带着我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蒋老师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了上面……

(选自《陈忠实文集》,有删改)

1.浏览全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赏析句子。

(1)老师的一只大脚伸过来,一下子踩扁了那个小铁盒;又一脚,踩烂了包着蚕子儿的棉团儿。(从字词的角度赏析)

                                                                      

(2)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3.文末写蒋老师“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了”。请结合全文,分析蒋老师的两滴眼泪所蕴含的情感。

 

4.假如由你选择文中的一位老师做你的老师,你会选谁呢?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80——100字以)

 

阅读《趣谈年俗剪纸“鼠”》一文完成下列小

①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老鼠经历了图腾神崇拜、精灵神崇拜、生殖神崇拜、吉祥神崇拜的发展过程。在中国年节民俗艺术(剪纸、年画、面塑等)中,鼠文化是个重要的主题。尤其在年俗剪纸中,表现老鼠的形象随处可见。传说天地之初,浑沌未开。老鼠勇敢地把天地咬破,使气体流动,阴阳从此分开,民间俗称“鼠咬天开”。农妇们巧妙地剪了老鼠咬破合碗或顶开合碗,以合碗象征天地,阴阳交合,生育万物,这里的老鼠成了开天辟地、生育万物的子神。明代李长卿在《松霞馆赘言》解释:“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曰属鼠。

②老鼠的繁殖力强,寿命长,于是在民俗剪纸中,表现老鼠繁衍育子的主题大量出现。例如:老鼠娶亲、老鼠联烟、老鼠登蜡台、老鼠偷油吃等等。老鼠娶亲亦称老鼠嫁女,是我国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广泛流传的年节民俗剪纸。其活动日期因地而异,有腊月二十七、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三、正月初七、正月初十、正月十四。俗称该日是“老鼠嫁女日”,民间多贴民俗剪纸“老鼠嫁女”,其最初功能是祭祀生殖神子鼠,目的是祈求结婚早生子、多生子。“老鼠联烟”,以“烟”谐音“姻”,“联烟”即结婚之意。古人认为多子多福,而“老鼠吃麦穗”、“老鼠吃葡萄”、“老鼠吃南瓜”中的“麦穗”、“葡萄”、“南瓜”,皆为多籽,用比拟象征手法寓意祈求人类繁衍不断,子孙满堂。民俗剪纸子鼠为阴极的象征,多是出现在年节期间的腊月至正月,这正是除旧布新、送阴迎阳的时刻,具有祛灾纳吉的象征意义。

③随着历史的前进,原生态的年节民俗剪纸鼠文化逐渐演变发展为祈求福、禄、寿、喜、财的吉祥文化,展示出中华民族特质的幸福观、人生观。人们将老鼠与蝙蝠、佛手、麋鹿等吉祥物组合在一起,利用谐音和象征手法,为自己和他人祝福、进禄、增寿、添喜、招财,出现了瑞鼠祈祥、灵鼠闹春、福鼠临门、鼠回娘家等年俗吉祥鼠文化剪纸。而今更出现了鼠吹喇叭、鼠扭秧歌、鼠迎奥运等鼠文化娱乐剪纸,反映出时代的新气象,也为中华鼠文化增添了丰富深刻的内涵。

  ④对老鼠有褒有贬,它偷吃食物,咬坏衣物,亦称“耗子”。所以在有的年俗剪纸“老鼠嫁女”中则出现了猫吃老鼠,化灾为喜的结局。旧社会官场中的腐败现象如同鼠害,民间深为痛恨,于是,又剪出了猫与鼠打官司、鼠向贪官行贿送礼、猫最后将老鼠咬死的情节,以鼠喻人,对旧时官场进行讽刺和嘲弄。(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文章第两段分别说明了怎样的鼠文化内涵?请简要概括。

 

2.第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有人认为最后一段与前文不协调,应该删去,你认为呢?

                                                         

4.边是一幅以老鼠为题材的剪纸作品,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它的内容与寓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节选自《晏子春秋》)

不肖:不幸。逮:到。鳏寡:guān guă,老而无偶的男女。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

(1)辞者也:_____________               

(2)齐人固盗乎:________________

(3)公之:_________________              

(4)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横线字与“守国之本也”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令吏养(《晏子使楚》)         

B.读竟日(《赵普》)

C.然往来视,觉无异能者(《黔之驴》)

D.晏婴,齐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3.翻译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4.根据《晏子使楚》和本文,概括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诉衷情  (南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释:陆游曾在西北前线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那是诗人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他晚年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这首词。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这时在借用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典故。鬓先秋:鬓发先白。沧州:江湖归隐之地。

1.这首词的一、二两句借用班超的典故,表现自己_________________的志向,三、四句又借苏秦的典故,讲述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的遭遇。

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实践题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为弘扬爱国精神,某中学围绕“爱我中华”开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一】演讲比赛。学校团委定于9月18日在报告厅举办“爱国主义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准备邀请德高望重的语文特级教师李曼担任点评嘉宾。你以团委委员的身份前去邀请老师,见面时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主题班会。你班举行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班会活动,并由你担任主持人,请你为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

(1)               ,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 长征》)

(2)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陆定一 《老山界》)

(3)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 《泊秦淮》)

(5)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 《过零丁洋》)

(7)《春望》中真切的表现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诗句是:                     

(8)《过零丁洋》中用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两句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所给的拼音写出汉字。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为我们打开了一片丰富多căi的新天地。“长征之歌”专题再现了红军战士千锤百liàn不怕难的钢铁意志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在“爱国情怀”专题里,我们似乎qīng听到海外游子思念故土的心声,体会到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的痛楚,也品味了著名科学家始终juàn祖国的深情,领悟了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的忧愤,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向我们展示了5幅征难图,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

B.《草》一篇以“红军长征过草地”为题材创作的一篇小说,文章以“草”为题,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了思想的火花。

C.《始终眷恋着祖国》节选自小说《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深情。

D.《最后一课》体裁小说,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表现了法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B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C走进了师范学校的实验大楼,我感到很受鼓舞,很想来这儿上学。

D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昨天玩了一夜游戏,今天居然在数学课上昏昏沉沉地酣然入梦了。

B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C爸爸为了这个家,整天在外与客户应酬,花天酒地,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爸爸。

D警察终于在三天后与绑匪取得了联系,并与绑匪的头目据理力争,想方设法营救被挟持的小男孩。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B.他急忙迎上几步,看得更清楚了,前面一个人的挎包上还有一个红色的十字。

C.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D.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下列各组中加横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liàng)  (jué)   (yè   (zhòu)

B然(cù)   亮(liáo)  骗(mēng)  强(juè)

C(bèi)    祷(qí)    (yē  (tiè

D地(mò)   怒(yùn) (zhuó)  (zhǐ) 

 

写作

书包里有褶皱的书本,崭新的文具书包里有妈妈亲手装的水果盒,有我偷偷放进去的漫画书……

一笔一纸勾起儿时的记忆,一字一句唤出青春的希望。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涩,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汇集,积聚,交织!

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的理解和积累给三峡写一篇80字左右的导游词。

(1)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204公里。

(2)两岸山峰海拔1000-1500公尺,峭崖壁立,江面紧束,水道曲折多险滩,舟行峡中,有“石出疑无路,云升别有天”的境界。

(3)三峡是长江上游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

(4)三峡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有修筑高坝的地质地貌条件,峡谷东口建有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现还有三峡大坝。

(5)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有丰都鬼城,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和宏伟的三峡工程等。

导游词: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饮茶始于何时

1俗话说,“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就像柴米油盐一样不可或缺。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饮茶,这个问题现下学术界还没有定论。

220世纪末,考古工作者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号探方第8层里发现一个小陶釜,出土时釜内盛有一束整齐的植物茎叶,长约5至8厘米,共有三十多根,像是被煮软的样子。陶釜外面有烟熏火燎的痕迹,表明经过火烧。考古工作者把这束茎叶送到浙江省药品检验所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鉴定及切片检测,鉴定检测结果只能确定是植物茎叶,但不能确定具体属种,也就是说,无法判定釜内到底是什么植物。在跨湖桥考古报告里,这件盛有植物的陶釜被称为“中药罐”。后来有人提出这件“中药罐”应当是“茶釜”,而且是原始煮茶遗迹,进而提出饮茶始于8000年前的杭州湾地区。再后来,跨湖桥遗址的这件陶釜成了卖茶叶广告的招牌。我们从这个过程不难看出,饮茶始于新石器时代的说法目前仍难让人信服。

3宋朝张淏《云谷杂记》说:“饮茶不知起于何时,自魏晋以来有之。但当时虽知饮茶,未若后世之盛也。”《世说新语·纰漏》载:“任育长年少时,甚有令名。武帝崩,选百二十挽郎,一时之秀彦,育长亦在其中……王丞相请先度时贤共至石头迎之,犹作畴日相待,一见便觉有异。坐席竟,下饮,便问人云:‘此为茶,为茗?’”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晋代人已能够懂得茶与茗的区别,可见张淏的说法是可信的。

4张华《博物志》云:“饮真茶,令人少眠。”有学者依据《广博物志》“茶,古不闻食者,晋宋以降,吴人采叶煮之,名为茗粥”的记载,认为《博物志》的“真茶”应当是“羹茶”,“真”和“羹”字形相近而讹。但也有学者认为,古代原本有真茶。另外,《尔雅·释木》载:“槚,苦荼。”郭璞注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张华、郭璞都是晋朝人,根据他俩的说法可以知道,晋朝时把茶作为羹饮。用茶做的羹饮,类似今天吃饭时喝的菜汤,里面要放作料。陆羽《茶经》对此批评说:“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5有的学者根据《尔雅》“苦荼”的记载,推论饮茶始于先秦。《尔雅》记载的只是植物名称,并没有说明这种植物的用途,所以也不能就此说先秦时期人们已经饮茶。古代文献中关于两汉三国时期的饮茶有零星的记载,学者们更是对考古上的发现寄予希望。

6唐朝以前,羹茶还没有脱离食品的范畴,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饮品。到唐朝时,茶才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饮品。那时饮茶,用制成的茶饼碾成茶末,放到煮沸的水里,不停地搅动,之后再倒进碗里饮用。宋元时期,流行把茶末放进茶盏,然后再用沸水冲茶末,以激起泡沫。元末明初,用茶末冲茶的方法发生了变革,茶碗里不再是碾压的茶末,而是一片片茶叶,这种冲泡散茶的方法一直延续到今天。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进入明朝以后,为了更好地适应冲泡散茶,宜兴紫砂壶应运而生,于是赏壶品茗成为文人们的爱好。

1.文章开头划线句子有哪些作用?试分点作答

2.对于“饮茶始于什么时期”,学者给出了四种猜测,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学者的推测

 

(1)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号

出土“小陶釜”可能是“茶釜”。

 

(2)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朝张淏《云谷杂记》说:“饮茶

不知起于何时,自魏晋以来有之”。

 

饮茶始于先秦

有的学者根据《尔雅》“苦茶”

的记载推论。

 

 

饮茶始于唐朝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2段中加横线的“这个过程”指什么?为什么文中说它仍不能令人信服?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真正意义上”能否去掉,为什么?

5.把握文章有关信息,用“√”“╳”判别下列说法的正误。

(1)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号出土的“茶釜”,证明了饮茶始于8000年前的杭州湾地区。(     )

(2)根据宋朝张淏《云谷杂记》,晋代人以能够懂得茶与茗的区别。(     )

(3)陆羽在《茶经》里批评的“羹茶”,类似今天吃饭时喝的菜汤,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茶。(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每一个微小的善意都值得感激

张君燕

1那次乘公交车时,隔着背包刷了几次乘车卡,却都没有提示音响起。我从包里取出卡来,这才发现自己匆忙中错把借书卡当成了乘车卡。“快点投币,车要开了。”公交车司机不耐烦地甩出一句话来。投完币后,我尴尬地坐了下来,却发现周围的乘客全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我甚至听到了他们压低的充满了不屑的议论声。

2众人的议论让我如芒在背、坐立不安,甚而有些委屈和愤怒。就在我准备站起身大声质问那些议论我的人时,突然看到了一缕温和的目光,这道眼神柔柔的,却很坚定。看到我注意到了她,她点点头,轻轻地对着我笑了。那笑里分明有信任和理解,而那眼神则让我感受到了莫名的信任和鼓舞。一瞬间,我释然了,何必去和别人做无谓的争辩,理解你的人自然会理解,不理解你的人说了也没用,自己问心无愧就好。下车时,我之前的郁闷和沮丧已经全部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好心情。那天晚上,那道目光仍柔柔地在我的梦里萦绕。虽然我不知道她的名字,甚至会忘记她的容颜,但那道目光却一直印在我的心里,每每想起,便感动不已。

3初中毕业后,我来到离乡下几十里的城里高中读书。初到陌生的环境,加上自卑的心理,我从不敢和同学们多说一句话。我怕自己难听的乡音被同学们嘲笑,也怕同学们注意到我格格不入的穿着,我习惯了同学们把我视作空气,也习惯了独自躲在角落里看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讨论。

4一天下午放学,我留在教室里做作业,教室里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同学。我听到了一个兴奋的声音:“今天是我的生日,大家都到我家里去玩吧。”不用抬头,我就知道这是“小公主”刘丽的声音。“王苗,昕莉,李超,玉杰……”刘丽一一邀请班里仅有的几名同学。我把头埋得很低,脸也涨得通红,我在心里暗暗责怪自己怎么不早点走,如果此刻有个地缝,我一定毫不犹豫地钻进去。就在我尴尬懊恼之时,突然听到了刘丽甜美的声音:“燕子,你也要去哦。”听到刘丽叫我的名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不可置信地抬起头,迎上了刘丽热情的笑容。“嗯嗯,我一定去。”我拼命地点着头,语无伦次地答道。那次聚会之后,我逐渐融入了班集体的生活,性格也变得开朗活泼起来。事隔多年,我脑子里依然清晰得记得刘丽甜美的声音和笑容,也许刘丽只是随口一说,但那句话却如冬夜里的炉火,温暖了我的整个学生时代。

5有段时间,我的工作烦琐而劳累,连日的加班让我疲惫不堪。缺乏经验又手忙脚乱的我不出意料地犯了个错,不幸的是,由于我的这个错误而导致了一个更大的错误。面对老板的责骂,自知理亏的我唯唯诺诺,不发一言地默默承受着。

6之后近一个月,我都在拼命工作希冀能够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然而,身处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我分明捕捉到了同事的幸灾乐祸和冷嘲热讽。其实,身体的劳累和付出并不算什么,心灵的孤独和委屈却足以打消我所有的热血和劲头。那天下班,同事们带着得意的笑陆续走掉,坐在原位的我突然感觉心灰意冷,甚至失去了坚持下去的信念。同事李姐路过我身边时停了下来,她默默地看着我,然后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很久很久才松开。在这几分钟里,我们没有说一句话,我似乎感觉到有无尽的力量和温暖从李姐的双手源源不断地传输过来,让我失去的信念一点一点地复原。后来,我终是走出了困境,面对我的感激,李姐却微微一笑:我并没有做什么呀。是的,李姐的善意很微小,却值得我一辈子铭记。

7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还有很多诸如此类微小的善意,它们平平淡淡、不事张扬,或是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如吹过耳边的一阵风,如掉落在脚下的一滴雨。很不起眼,甚至被人忽视,但却能给予我们实实在在的温暖和感动,更值得我们永远感激和铭记。

1.本文共写了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读下面的句子,联系前文,试揣摩此刻“我”内心复杂的情感。

我把头埋得很低,脸也涨得通红,我在心里暗暗责怪自己怎么不早点走,如果此刻有个地缝,我一定毫不犹豫地钻进去。

3.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但那句话却如冬夜里的炉火,温暖了我的整个学生时代。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5.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按照要求,补充完整诗句。

(1)            ,带月荷锄归。

(2)荡胸生曾云,            

(3)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4)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5)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交往之雅的诗句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之氓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吾腰千钱,重,是以后。何不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注释méng):百姓 横渡。 中济渡到河中间。  济,渡河。 益怠更加疲倦,疲惫。

蒙蔽,这里是糊涂的意思。      财物,这里指钱。    哀溺︰哀,哀叹。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A.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B./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C.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D.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

(1)咸(          )    (2)去(           )

3.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4.用自己的话说说善游者为何会溺死?

                                                   

5.作者写该文难道只是对溺死者的哀叹?请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

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①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被俘,押往大都,途经金陵(南京)。

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

③元:同“原”。

1.下列对诗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国破家亡的不幸者形象。  

B.留恋战败前美好生活的凄惨者形象。

C.满怀失落的壮志未酬者形象。

D.虽处境悲凉,却坚贞不屈的爱国者形象。

2. 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荒草、离宫、夕晖和孤云的物象,寄托国运遭劫与个人不幸的双重悲哀。

B.颔联用风景来衬托人事,突出物是人非,抒发诗人对战乱造成生灵涂炭的感慨。

C.“满地芦花和我老”一句运用比喻,形象地刻画了诗人为忧愁而满头白发的形象。

D.“旧家燕子傍谁飞”一句运用典故,表达的是国土沦丧而致流离失所的悲怆之情。

 

给下列一则新闻加上恰当的标题,最准确的一项是(                   

为加速明月山旅游升级,推进富民增收工程建设,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将联手广州建工集团,海纳粮油集团,共同打造全国富含硒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据了解,示范基地占地约7000亩,充分利用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土地富含硒元素这一天然优势,及温汤至潭下半封闭式的地理优势,结合旅游经济发展,采用纯天然种养方式,对温汤至潭下所有宜耕、宜种、宜林土地、山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示范基地内禁绝使用农药、化肥、转基因饲料等,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示范基地内农产品达到国际农产品出口标准。

A加速明月山旅游升级,推进富民增收工程建设

B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联手打造示范基地

C明月山打造全国富硒有机农业示范基地

D明月山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示范基地内农产品达到国际农产品出口标准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张悟本掀起的所谓“绿豆治病”热,与过去出现的“鸡血”热、“红茶菌”热等,都是骗子利用人们重视保健的心理,以偏概全、以假乱真制造的种种养生鬼话。

②对于假冒伪劣的东西,质疑精神是“防被骗”的利器。

③比如,说绿豆汤对一切人都具有包治百病的功效,那么,中医赖以立命的“辩证论治”“阴阳平衡”等原理,不统统被推翻了吗?

④质疑精神,就是不轻信,不盲从,遇事多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

⑤戳穿这些鬼话并不难,只要带点质疑精神去考察一下,就会发现它们的破绽,发现它们都是“皇帝的新装”。

A.④②①⑤③

B.④②①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①④②⑤③

 

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A.原句:他们应该有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生活。

改句:他们应该有新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B.原句:难道日本福岛核泄漏只是偶然事件吗?

改句:日本福岛核泄漏是偶然事件。

C.原句: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改句: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

D.原句: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李娜夺得女子单打冠军。

改句: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女子单打冠军被李娜夺得。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B. 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C. “十一”期间,滔滔不绝的游客使庐山风景区热闹非凡。

D.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村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B.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D.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

 

下列字形和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yān)   锐不可当  颓唐        风雪zài)途

B.cóng  微不足道  尴尬         惟妙惟xiào

C.zhĕ)皱   重峦叠嶂  dàng  衰草连天

D.cāng)俗  触目伤怀 锁屑          天衣无缝

 

请以“如果我有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提示: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一双慧眼、一枝生花妙笔、比尔·盖茨的智慧、超强的记忆……

要求:上面两题,任选一题,扣题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在生活的旅程中,你也许拥有一些特别的收藏。或是一朵小红花、一张旧照片,或是一场经历、一段情谊,或是……它们承载着你成长的经历和温馨的记忆。请以“我的收藏”为题写一篇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那些疼我的人

文/丁立梅

①三月天,蜜蜂从土墙的洞里钻出来,嗡嗡闹着。柳树绿了。桃花开了。菜花更是开得惊心动魄,铺一望无际的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乡下,这个时候,正是青黄不接,有什么可吃的呢?没有的。

②我去爬屋后的小木桥。小木桥搭在小河上方,桥下终年河水潺潺。湍急的水流,在幼小的我的眼里,很可怕,我害怕从桥缝里掉下去。那样的害怕,最终会被一种向往所抵消。爬过木桥,就可以到达几里外的外婆家,外婆会给我一只煮鸡蛋,或是一捧炒蚕豆。这是极香的诱惑。

③我很幸运,每次都能安全地爬过木桥去。矮矮的外婆见到我,眼睛笑眯成一条缝。她手里正补着衣,或是纳着鞋底,她会立即放下手里的活,去灶边生火。一瓢清水倒进锅里,腾起一股热浪来,我知道,我可以有煮鸡蛋吃了。一脸威严的外公埋怨她:“那是换盐的鸡蛋啊,家里快没盐了。”外婆挡着,说:“小点声,别吓着孩子。”他们在屋里嘈嘈切切地吵。我不管那些的,有外婆护着,有香香的煮鸡蛋可吃,便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孩子。现在想来,那时我真是不懂事,不知吃掉外婆家多少的盐,害得外婆一到饭时,便受到外公的责备。

④记忆里,也总是体弱,常生病。一病就是半个月。这时有两个女人围着我转,一个是祖母,一个是母亲。光线微弱的茅草房里,祖母的影,隐在半明半暗中,身上有种奇异的温暖。我躺在床上看她,她端一只水碗,放在门后,手里握几根筷子,蹲下身去,嘴里念叨着什么,一边叫着我的名字。“你们不要摸我家的梅呀,让她快快好起来,我给你们烧纸钱。”筷子终于在水碗里站立起来,祖母便长吁一口气,她的祷告灵验了。迷信的祖母,用她自认为可以为我消灾免难的站水碗的方法,一次次为我祷告。祷告完了,她的手,会抚过我的脸,沙子吹过的感觉。岁月锻造得她手的肌肤,很糙。却暖极。她问我:“乖乖,你的病就快好了,想吃什么?奶奶给你做。”那时摊一块摊饼,是最难得的美味,我每次都会提这个要求。祖母每次都会满足我,家里没摊摊饼的白面,她就去问邻居借。摊饼上好闻的葱花味,香了整幢房。以至于我觉得,生病不是苦,倒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

⑤我有过大难不死的几次。母亲说:“有一次出天花,全村八十三个孩子都出天花了,你是最严重的一个。高烧昏迷,不知人事,医生说,没治了,让准备后事。我抱着你,七天七夜没合眼。你呀……”大雪的天,我又突然生病,母亲顶着风雪去找医生,医生来,说,不行,得赶紧送街上的医院去。街离村子,有几十里路,父亲又不在家,风大雪大的,母亲却决定一人,用拖车拖我去医院。母亲就真的上路了,把我用被子里三层外三层地裹好。一路上,母亲跌过不知多少跟头,我却安然无恙。到达医院,医生看着雪人一样的母亲,感动了,立即给我检查,是急性肺炎。晚一会,就难治了。我的病好了,母亲的额上,却留着指长的一块疤,像一条卧着的小蚕。我抚母亲的那块疤,问母亲后不后悔生了我。母亲嗔怪地打掉我的手,说一句:“你呀。”

⑥现在,我在织一件毛衣。要冬了,儿子的毛衣嫌短了。我挑橘黄的颜色,选一种小熊猫的图案,这样织出来,一定漂亮非常。想儿子穿上,会极帅气的。儿子在一边看着,问:“妈妈,是给我织的吗?”我答:“不给你织,给谁织呢?”“那么,妈妈,你是宝贝我的吗?”我答:“我不宝贝你,还能宝贝谁呢?”思绪就在那一刻拐了弯,我生命中那些疼我的人,一一浮现出来。我痴痴地想,上帝送他们来,就是为了来疼我的。就像我疼我的儿子一样。世间的美好,原是这样的爱写成的。

⑦如今,我的外婆和祖母,都已先后去世了。很安慰的是,她们走时,我在她们身边。她们看着我,最后疼爱的光亮,像淡淡的紫薇花瓣落下,落在我的脸上,留在这个世上。

1.感知内容。

(1)本文写了哪些疼我的人?文章都写了这些人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描写优美的乡村景色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语言:文中母亲两次对我说“你呀”,母亲要对我说什么呢?根据语境,发挥想象写下来,并分析包含着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味童年:读完本文,想一想,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简要概括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书质疑。

(1)文中写祖母为我治病的方法,实际上并不科学,连作者也认为是一种迷信,有人说,这哪是疼“我”,分明是害“我”,你认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文章的第6小节可以删去,理由是跟文章的主题无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最后一课》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作了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节选自《最后一课》)

1.文中画线处描写人物的两种方法是_        _         

2.小弗郎士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3.“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这一细节,反映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

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本文选自《     》,作者是     ,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8篇,合称为《       》。

2.解释下列加横线字词。

①以其境过           

②水尤冽:                      

③俶远逝:              

④隶而者:            

3.请用原文回答

(1)写水声清脆悦耳的句子是:                            

(2)既写出小石潭的氛围又反映出作者心境的句子是:                    

4.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本文主要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1)                                                                

(2)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