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最近。由此形成的思想是

A经世致用思想

B.民贵君轻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民主共和思想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大之、唐甄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下列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B.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

C.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

D.朱熹提出“格物致知”“反躬践实”

 

“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作“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之上古代中国商业产生并不断发展。回答关于古代中国商业的相关问题:

(1)中国历代封建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2)历代封建王朝执行这一经济政策的目的有哪些?

(3)简要叙述这一经济政策在明清时期产生的消极的经济后果。

 

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官僚制度分别是什么?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其特点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君权和相权的演变的趋势。

 

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中国奴隶主经济基础

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④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孔子强调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意思是: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该观点根本出发点是

A劝导统治者以德治民

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D.强调“格物致知”

 

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A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

D.善用权术,建立威权

 

封建儒学不断发展,汉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核心是

A克己复礼

B.“三教合归儒”

C.君权神授

D.人无有不善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为秦治皇治国所用的的指导思想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①井田制的崩溃

②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

④出现了私人讲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人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

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

B.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C.每个不同学派都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

D.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著名的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

 

大大提高冶铁效率,反映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领先世界的发明是

A水排

B.铁铧犁

C.筒车

D.耧车

 

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关于明清时期海禁政策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实行的主要根源

C.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殖民势力的入侵

D.禁止中外一切交流

 

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这反映汉初实行

A海禁政策

B.抑商政策

C.奖励农耕的政策

D.闭关锁国

 

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白天可到城郊购买瓷器D拜见专职管理市场的市长

 

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市”指的是

A物流通畅的草市

B.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C.通宵达旦的夜市

D.繁华的工商业市镇

 

徽商、晋商等诸多商帮活跃于全国是在

A两汉时期

B.唐宋时期

C.元代时期

D.明清时期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反映出唐朝时期。

A鼓、钲成为主要的经商工具

B.商业交往的形式多样

C.经商的人很多

D.商业交往有时间限制

 

棉布成为百姓主要布料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

C.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唐三彩”

 

中国获得“丝国”的美称,始于

A商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最早形成于。

A春秋

B.秦朝

C.西汉

D.战国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